爆款网综中国有嘻哈创新元素探析
摘 要受制于电视平台的播放模式和广电总局的“限娱政策”,选秀节目运作模式日益僵化,吸睛力乏善可陈,导致该类节目的诸多制作团队转战网络平台。各大知名网络视频播放平台近年来力求在选秀网综上精耕细作。2017年爱奇艺投资逾2亿人民币打造的“Super+”级网络选秀综艺《中国有嘻哈》在节目播出4小时内即达到播放量破亿的指标,节目上线后一个半月的时间,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达27.6亿,话题讨论量达984.2万, 居微博网综节目实时榜第二。节目更是把中国Hip-hop文化(这里独指说唱文化)突破性的从“地下”带到了大众面前,直接改变了许多观众对Hip-hop音乐的审美认知。本文以《中国有嘻哈》为样本,通过数据分析和内容研究,探析其创新性。
目 录
一、 前言 6
研究背景 6
1.网络自制综艺节目的发展原因 6
2.网络自制综艺节目的发展历程 6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6
(三) 研究目的和意义 7
二、《中国有嘻哈》对Hiphop文化的重塑与创新 7
(一)《中国有嘻哈》把小众音乐文化推入大众视野 7
1.垂直深耕 强势标出Hiphop符号 7
2.以商业价值反哺Hiphop文化的发展 8
(二) 打破偏见 《中国有嘻哈》对Hiphop旧标签的瓦解 9
(三) 去芜存菁 《中国有嘻哈》重推“正能量”说唱 9
三、《中国有嘻哈》“剧”式的叙事创新 9
(一)大规模高粘性跟拍保证素材充足 9
(二)赛制多元化 营造悬念和超强落差 10
(三)戏剧性设定角色 巧妙制造矛盾冲突 10
(四)剪辑手法夸张化 大幅强化节目效果 10
四、《中国有嘻哈》营销策略创新 11
(一)精准定位受众 创建年轻的文化氛围 11
(二)线上线下全渠道推广 细致入微 11
(三)“意见领袖”联动宣传 制造话题 12
(四)广告与节目无缝衔接 突破传统植入手法 12
结论 13
注释 14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6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一、前言
研究背景
网络自制综艺节目的发展原因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提升,电脑成为了强大的“私人影院”,相比被动接受方式的电视节目,网络让观众在视频观看方面变成了主动选择者。网络视频平台为人们筛选自己兴趣范围内的视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让观众逐渐接受并适应这种以自身为主导的收视体验。而在近几年,移动终端的普及率大幅提升,网络视频的用户规模与视频覆盖率呈持续增长态势,利用碎片化时间补上自己最想看的剧集或综艺节目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娱乐的日常形态之一。
曾经的视频网站更多的是作为用户上传个人作品和购买观看影视剧的主要平台,由于2007年互联网视听节目控管规定的出台和21世纪初金融危机的爆发,视频网站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被迫在原有的内容成分上做出改变,重新探索自身的生存策略。这一时期前,各大视频网站提供的内容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资源相对重合,同质化严重,缺乏自身平台独有的视频内容,使得各大平台在用户争夺战中难以处于优势地位,提高自身品牌知名度相对困难。因此,思考如何进行差异化竞争成为了各大视频平台发展所面临的共同课题。然而,从2011年开始,节目自制成为各平台进行差异化竞争的新方式,每年“纯网综艺”的产量都在逐渐攀升,该类节目呈爆发态势迅猛发展,凭借创意优先的理念和更大的自由度让节目内容更加丰富突出,专业的制作和渠道终端优势使其占领了成功的制高点。
网络自制综艺节目的发展历程
网络综艺自制开始于2007年搜狐上线的《大鹏嘚啵嘚》,但因为节目源于用户的上载,所以在此阶段网综的制作水平相对较低①。中国网络电视台于2010年推出的《明星来了》算是网络自制综艺初阶段专业化较强的节目[1]。2014年开始,优酷等主流视频平台更多的把力量集中于节目自制化的突破上,虽然自制内容在数量上有了明显提升,但大多都表现出投入资金少,制作水准低,尺度把控不到位的特点。2014年各大视频网站,尤其是主流视频网站纷纷出台自制内容计划,由于有百档以上网综上线,制作水准和内容质量比以往得到较大的提升,更是出现了《奇葩说》等爆款综艺,2014年被称为自制元年,打破了网综在受众心理上形成的固有标签。
国内外研究现状
研究目的和意义
通过对文化加工、叙事结构、赛制组合、主持风格、营销手段多角度分析,对比同类节目,归纳出其独特的创新点,以期能够弥补学术上对网综节目个案研究的空白;从实践方面来讲,该研究的意义在于为网综创作提供更多思路。
《中国有嘻哈》对Hiphop文化的重塑与创新
(一)《中国有嘻哈》把小众音乐文化推入大众视野
1.垂直深耕 内容上强势标出HipHop符号
区别于在工业社会随着文化进入工业生产和市场商品领域而产生的文化现象, 在中国,Hiphop一直被划分至小众的亚文化的范畴内,Hiphop音乐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是在旋律和节拍固定化的音乐背景中,乐手说出歌词进行表演的一种先进的音乐形态。上世纪八十年代,嘻哈文化通过《霹雳舞》等美国电影传入中国大地,在国内掀起一股说唱热流,21世纪后,Hiphop开始走上本土化的道路。国内第一批Hiphop组合的走红带动了Hiphop在中国的再一次发展。但其实Hiphop音乐在国外一直是音乐榜单上的常客,得益于流媒体的比重大幅度的提高,2015年后,美国权威音乐榜单Billboard上出现了大量Hiphop风格的音乐,青少年是Hiphop音乐的主流受众,流式媒体边传边播使得Hiphop音乐播放量不断攀升。2017年的《美利坚年中音乐消费报告》称,嘻哈音乐是2017 年上半年最受美国听众喜爱的音乐类型,在实体专辑、数字专辑下载和流式媒体综合评测下,嘻哈音乐的消费所占比重已经达到20.6%,可见,嘻哈音乐已经成为美国最主流的流行音乐类型之一。近年来,随着引爆音乐选秀的《歌手》到电音为王的《盖世英雄》等节目的上线,垂直深耕和专业化逐渐变成当今音乐节目发展的主要走向。近年来,国内部分Hiphop厂牌渐露锋芒,其中规模最为庞大的当属Modernsky旗下的嘻哈厂牌MDSK ,该厂牌在前年一举签下国内多名重量级说唱歌手,该公司的一举一动被业界同类公司作为行业趋势而纷纷效仿。综艺市场和音乐市场的双重转变使得2017年成为中国的嘻哈音乐走入商业开发的开端之年。由于我国庞大的人口数量,小众的圈层从另一种角度来看就成为了精准的切入点,甚至可以说,节目内容类型越单一,定向性越强,传播就越精准。而由Hiphop音乐歌词原创的特殊性,音乐充当对当下的社会话题进行讨论的媒介,也成为了歌手发表自我观点的主要表达方式,这种方式变相的降低了歌手和听众之间的隔膜,使得听众能更轻松的获得心灵上的共鸣。因此,爱奇艺在内容生产和内容分发上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探索新的综艺类型上迈出了前瞻性的一步,打造了《中国有嘻哈》这档垂直度极强的现象级综艺。《中国有嘻哈》收获了巨大的流量,选题上的创新是非常重要的一点。现阶段主流音乐选秀节目大都在选题上陷入了“流行主导”的怪圈[2],而《中国有嘻哈》节目组看准了亚文化对青年群体的吸引力,创造性的转战Hiphop,垂直小众亚文化,使其飞入寻常百姓家。此外,Hiphop音乐的文化特性决定了其超强的原创性,为节目内诞生的音乐作品提前贴上了“独一无二”和“内容优质”的标签。
目 录
一、 前言 6
研究背景 6
1.网络自制综艺节目的发展原因 6
2.网络自制综艺节目的发展历程 6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6
(三) 研究目的和意义 7
二、《中国有嘻哈》对Hiphop文化的重塑与创新 7
(一)《中国有嘻哈》把小众音乐文化推入大众视野 7
1.垂直深耕 强势标出Hiphop符号 7
2.以商业价值反哺Hiphop文化的发展 8
(二) 打破偏见 《中国有嘻哈》对Hiphop旧标签的瓦解 9
(三) 去芜存菁 《中国有嘻哈》重推“正能量”说唱 9
三、《中国有嘻哈》“剧”式的叙事创新 9
(一)大规模高粘性跟拍保证素材充足 9
(二)赛制多元化 营造悬念和超强落差 10
(三)戏剧性设定角色 巧妙制造矛盾冲突 10
(四)剪辑手法夸张化 大幅强化节目效果 10
四、《中国有嘻哈》营销策略创新 11
(一)精准定位受众 创建年轻的文化氛围 11
(二)线上线下全渠道推广 细致入微 11
(三)“意见领袖”联动宣传 制造话题 12
(四)广告与节目无缝衔接 突破传统植入手法 12
结论 13
注释 14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6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一、前言
研究背景
网络自制综艺节目的发展原因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提升,电脑成为了强大的“私人影院”,相比被动接受方式的电视节目,网络让观众在视频观看方面变成了主动选择者。网络视频平台为人们筛选自己兴趣范围内的视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让观众逐渐接受并适应这种以自身为主导的收视体验。而在近几年,移动终端的普及率大幅提升,网络视频的用户规模与视频覆盖率呈持续增长态势,利用碎片化时间补上自己最想看的剧集或综艺节目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娱乐的日常形态之一。
曾经的视频网站更多的是作为用户上传个人作品和购买观看影视剧的主要平台,由于2007年互联网视听节目控管规定的出台和21世纪初金融危机的爆发,视频网站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被迫在原有的内容成分上做出改变,重新探索自身的生存策略。这一时期前,各大视频网站提供的内容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资源相对重合,同质化严重,缺乏自身平台独有的视频内容,使得各大平台在用户争夺战中难以处于优势地位,提高自身品牌知名度相对困难。因此,思考如何进行差异化竞争成为了各大视频平台发展所面临的共同课题。然而,从2011年开始,节目自制成为各平台进行差异化竞争的新方式,每年“纯网综艺”的产量都在逐渐攀升,该类节目呈爆发态势迅猛发展,凭借创意优先的理念和更大的自由度让节目内容更加丰富突出,专业的制作和渠道终端优势使其占领了成功的制高点。
网络自制综艺节目的发展历程
网络综艺自制开始于2007年搜狐上线的《大鹏嘚啵嘚》,但因为节目源于用户的上载,所以在此阶段网综的制作水平相对较低①。中国网络电视台于2010年推出的《明星来了》算是网络自制综艺初阶段专业化较强的节目[1]。2014年开始,优酷等主流视频平台更多的把力量集中于节目自制化的突破上,虽然自制内容在数量上有了明显提升,但大多都表现出投入资金少,制作水准低,尺度把控不到位的特点。2014年各大视频网站,尤其是主流视频网站纷纷出台自制内容计划,由于有百档以上网综上线,制作水准和内容质量比以往得到较大的提升,更是出现了《奇葩说》等爆款综艺,2014年被称为自制元年,打破了网综在受众心理上形成的固有标签。
国内外研究现状
研究目的和意义
通过对文化加工、叙事结构、赛制组合、主持风格、营销手段多角度分析,对比同类节目,归纳出其独特的创新点,以期能够弥补学术上对网综节目个案研究的空白;从实践方面来讲,该研究的意义在于为网综创作提供更多思路。
《中国有嘻哈》对Hiphop文化的重塑与创新
(一)《中国有嘻哈》把小众音乐文化推入大众视野
1.垂直深耕 内容上强势标出HipHop符号
区别于在工业社会随着文化进入工业生产和市场商品领域而产生的文化现象, 在中国,Hiphop一直被划分至小众的亚文化的范畴内,Hiphop音乐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是在旋律和节拍固定化的音乐背景中,乐手说出歌词进行表演的一种先进的音乐形态。上世纪八十年代,嘻哈文化通过《霹雳舞》等美国电影传入中国大地,在国内掀起一股说唱热流,21世纪后,Hiphop开始走上本土化的道路。国内第一批Hiphop组合的走红带动了Hiphop在中国的再一次发展。但其实Hiphop音乐在国外一直是音乐榜单上的常客,得益于流媒体的比重大幅度的提高,2015年后,美国权威音乐榜单Billboard上出现了大量Hiphop风格的音乐,青少年是Hiphop音乐的主流受众,流式媒体边传边播使得Hiphop音乐播放量不断攀升。2017年的《美利坚年中音乐消费报告》称,嘻哈音乐是2017 年上半年最受美国听众喜爱的音乐类型,在实体专辑、数字专辑下载和流式媒体综合评测下,嘻哈音乐的消费所占比重已经达到20.6%,可见,嘻哈音乐已经成为美国最主流的流行音乐类型之一。近年来,随着引爆音乐选秀的《歌手》到电音为王的《盖世英雄》等节目的上线,垂直深耕和专业化逐渐变成当今音乐节目发展的主要走向。近年来,国内部分Hiphop厂牌渐露锋芒,其中规模最为庞大的当属Modernsky旗下的嘻哈厂牌MDSK ,该厂牌在前年一举签下国内多名重量级说唱歌手,该公司的一举一动被业界同类公司作为行业趋势而纷纷效仿。综艺市场和音乐市场的双重转变使得2017年成为中国的嘻哈音乐走入商业开发的开端之年。由于我国庞大的人口数量,小众的圈层从另一种角度来看就成为了精准的切入点,甚至可以说,节目内容类型越单一,定向性越强,传播就越精准。而由Hiphop音乐歌词原创的特殊性,音乐充当对当下的社会话题进行讨论的媒介,也成为了歌手发表自我观点的主要表达方式,这种方式变相的降低了歌手和听众之间的隔膜,使得听众能更轻松的获得心灵上的共鸣。因此,爱奇艺在内容生产和内容分发上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探索新的综艺类型上迈出了前瞻性的一步,打造了《中国有嘻哈》这档垂直度极强的现象级综艺。《中国有嘻哈》收获了巨大的流量,选题上的创新是非常重要的一点。现阶段主流音乐选秀节目大都在选题上陷入了“流行主导”的怪圈[2],而《中国有嘻哈》节目组看准了亚文化对青年群体的吸引力,创造性的转战Hiphop,垂直小众亚文化,使其飞入寻常百姓家。此外,Hiphop音乐的文化特性决定了其超强的原创性,为节目内诞生的音乐作品提前贴上了“独一无二”和“内容优质”的标签。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gbdsxwx/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