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引导(附件)【字数:11704】

指导教师 邹举 摘 要就处于“社会转型期”下的突发事件进行浅层研究,分析其意义和特性。根据其传播特点,结合当下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融和的趋势,以微博和报纸为例,比较和探讨两者的优劣互补。要想引导好突发事件所产生的舆论,作者认为首先需要对舆论场进行生态建设,有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再针对政府和媒体这两大机构提出引导建议。在媒介化社会中,每个人都是被媒体包裹着的。作者强调,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有机结合,两者相互辅助学习,共同引导突发事件中的舆论浪潮是一个有益无弊的最好做法。
目 录
引言 1
第一章 “社会转型期”下的突发事件 2
1.1突发事件的定义 2
1.2突发事件的特性 2
1.2.1爆发几率高且有发酵期 2
1.2.2影响广泛,危害程度深 2
1.2.3特殊领域极易引起强烈情绪 3
第二章 突发事件中舆论的传播 4
2.1突发事件中微博舆论的传播特点 4
2.1.1草根性 4
2.1.2迅捷性 4
2.1.3噪声强 4
2.2“知沟”阻断的舆论传播 5
2.3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下的舆论传播 5
2.3.1“口头舆论场”与“官方舆论场”的同频共振 5
2.3.2数据统计下的微博平台和新闻平台 6
2.3.3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中的舆情比较 6
2.3.4意见领袖们的出现 7
第三章 突发事件舆论场的生态建设 8
3.1完善法治 8
3.1.1完善舆情预警与应急机制 8
3.1.2建立网络谣言相关严惩律例 8
3.2提高素养 8
3.2.1增强媒体与企业的责任感 8
3.2.2培养群众的科学素养 9
第四章 政府与媒体双向引导 10
4.1、政府引导 10
4.1.1积极公开,及时发布 10
4.1.2说清道理,引导独立思考 10
4.1.3以人为本 10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4.1.4弥合“知沟”,“软硬”皆施 10
4.2、媒体引导 11
4.2.1“双微”共通共享,宣传服务一体化 11
4.2.2“前十效应”引导舆论大方向 11
4.2.3网络媒介“把关人”撑起一片蓝天 12
4.2.4“新旧”融合,更上一层楼 12
结束语 14
致 谢 15
参考文献 16
前 言
最近几年,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经贸活动、人员流动频繁,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更是矛盾的凸显期,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概率大增。如“301昆明暴恐”、“马航失踪”、“上海踩踏事件”等。突发事件所产生的舆论有着极强的延展力,其渗透力和独特的互动性、流动性,给社会带来了极其剧烈的影响,尤其是处在现当代的大信息洪流之下,政府与传统媒体对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引导已经变得有些吃力。新媒体的崛起与壮大让信息逐渐透明化,其广泛而迅速的传播性也让越来越多的突发事件被群众所知晓,让群众为之发声。相比较之下,政府与传统媒体如若仍不改变传统的应对方式,其劣势在媒体时代的高速发展下将愈明显。但新媒体也并非可以独自扛起媒体界的大旗,其草根性,广泛性,一味求快,等特点极易使信息失真,让群众的情绪化成为主导,甚至出现谣言蔓延,恶性舆论一边倒的事故。面对突发事件,政府要以人为本,积极公布信息,说清状况引导群众思考,新媒体更要与传统媒体携手与共,相互学习相互辅助,共同做好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工作。这些对提高党的凝聚力、政府公信力、干部执行力具有重要影响,对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第一章 “社会转型期”下的突发事件
1.1突发事件的定义
所谓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紧急事件,如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我们正处在社会的转型期中,正接受着新媒体洪流的冲击和刷洗,互联网媒体正在联合传统媒体积极地寻求融合,争取共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突发事件常常一触即发,转瞬发展为危机事件,继而带来的便是对整个社会的威胁,让其处于风险之中。
1.2突发事件的特性
1.2.1爆发几率高且有发酵期
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突发事件在这个时代已然不是那么难得一遇。人们生活在一个文明社会的火山之下,危机随时会爆发,它在地下膨胀,等一个契机便喷薄而出。所有的突发事件都不是空穴来风,或许它们各自的微小不足以引起轩然大波,但当社会里的众多小矛盾和小情绪积压起来,经过发酵,最终会呈现为一个个体或是群体的大表现。此时的突发事件传播起来十分迅速,很快就能达到最高点。
1.2.2影响广泛,危害程度深
突发事件的周期大多较短,但爆发出来的力量不容小觑。处在这个发言自由的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考和看法,对与自己利益相关的事件,他们不停歇地表达着自己,甚至以一些行动来表达自我的情绪;对与自我利益不挂钩的事件,猎奇心理促使每个人产生更深的探知欲望,而引发一大波的讨论,甚至产生有失偏颇的发言。这些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不必要的恐慌和过份担心都是一种埋下的隐患,更不必说倘若造成动乱和攻击了。
1.2.3特殊领域极易引起强烈情绪
近些年关于医患纠纷、城管治理、官员贪污等涉医、涉警、涉官的突发性事件都极易在社会上刮起“台风”。一方面,医院是健康的保障,警察是安全的守护神,官员更是国家的支撑,这些支撑起了百姓的基础生活。吃饱穿暖在当今社会已无需担忧,人们开始追求健康安全的生活,也有更多的精力和条件去关注国家与民生之间的关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群众有力量对国家的发展尽绵薄之力,他们更愿意看到中国发展强大起来。另一方面,不管是医生还是警察,虽然他们的职责是在为群众和社会服务,但从某种层面上来说,人们的健康与安全同样是掌控在他们的手中。更别说官员了,责任越大,力量越大,群众感激他们,同时也敬畏这股力量,在越来越透明的政策下,所有人的眼睛毫无疑问是紧盯着这一领域的。
第二章 突发事件中舆论的传播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gbdsxwx/4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