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以马小军为例(附件)

摘 要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是姜文导演的处女作。讲述了中国70年代发生的故事,以男女主角懵懂的爱情故事为主线,穿插着其他具有年代感的典型事例。影片中人物形象的塑造非常独到,尤其是由夏雨扮演的男主角马小军。本文主要探究总结了马小军的人物形象特点,并结合电影的叙述方式,来分析男主角马小军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其中结合了非常多的电影艺术与文学艺术的相关知识,简单做了分析。针对马小军身上的个人英雄主义与偷窥欲两个鲜明特点着重分析,不仅与马小军的个人经历有关,呈现在我们眼中马小军的形象特点与电影中的巧妙细节有着很大的关系,比如人物的行为动作,阳光色彩的运用,镜子的多次出现等等,通过一系列的分析总结出影片中人物形象塑造的巧妙之处。
目 录
前言1
研究背景1
研究现状1
研究目的和意义1
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简介1
电影创作背景1
电影故事情节概况2
电影主题的表达2
人物形象特点2
个人英雄主义2
好奇心与偷窥欲3
青春期长不大的男孩4
马小军人物形象形成的影响因素4
家庭环境的影响4
社会背景的影响5
自我心理与精神的促使5
人物形象塑造的表现手法6
人物关系的衬托6
其他物象的衬托8
人物形象塑造对主题的作用10
结论11
参考文献11
致谢12
前言
研究背景
《阳光灿烂的日子》这部电影之所以称得上是经典,就一定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其中不论是人物形象还是色彩的运用等等好多方面,都非常值得研究。在如今的快消品时代,像《阳光灿烂的日子》这样的电影少之又少,不用华丽的辞藻,极致的美颜,夸张的演技,却能把人物形象塑造的如此鲜活。《阳光灿烂的日子》是中国电影艺术中少有的瑰宝。
研究现状
《阳光灿烂的日子》是姜文导演处女作,由王朔小说《凶猛动物》改编,影片的特色数不胜数,也有越来越多的不同领域的学者和研究人员对这部影片感兴趣。其中运用了大量的精神分析电影理论,文学艺术,电影艺术等等。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从目前中国知网中的论文情况看,有252条关于对《阳光灿烂的日子》的研究,分别从叙事手法、声画同步、人物心理、色彩运用等方面对其进行研究,人物形象的塑造这一方面的研究也有却不是很多。
作为一部经典电影,其经典之处数不胜数。其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是这部影片运用的非常巧妙的地方,目前来说这方面研究相对较少,具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研究目的和意义
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中人物形象的塑造非常的巧妙,每一个人物的形象都是那么的鲜活生动并且那么的真实。其中也运用了许许多多的变现手法,如象征表现手法的探究和总结,通过分析这部影片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将理论更好地实践到电影制作中。
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简介
电影创作背景
《阳光灿烂的日子》创作于90年代。那是一个思想解放、反思文革的年代,这部影片是90年代对70年代的反思。那更是一个创新的年代,网络时代正在崛起,长江后浪拍前浪,当时的时代已经不属于70年代的那群人,电影更表现了90年代对70年代的怀念。
电影故事情节概况
《阳光灿烂的日子》讲述的70年代发生在北京的故事。70年代初的北京,大人们忙着“闹革命”,学校也停课了,军队大院里面一帮十五六岁的男孩儿们整日沉溺于打架、闹事,男主角马小军就是其中一人。马小军有一个嗜好就是用万能钥匙偷偷撬开别人家的锁,趁白天的时候家中无人,撬锁溜进别人的家中,玩够了才走,并且自鸣得意地告诉别人他没有打不开的锁,更没有被人发现过。
有一天,从来不开暗锁的马小军鬼使神差开了一家暗锁门,又进了一户人家,看到墙上一张女孩子的泳装照片。他瞬间被这个笑容灿烂、青春朝气的不知名的女孩所吸引。通过兄弟们的“头儿”刘忆苦,马小军竟然认识了照片上所看到的女孩米兰。米兰成为马小军的梦中情人,可是米兰根本不拿他当大孩子看,却喜欢刘忆苦。马小军吃醋,气得找茬儿,跟刘忆苦干了一架。马小军成天与别人混在一起玩闹,马小军的父亲非常生气,骂小军不好好学习,并且狠狠打了他一顿,但是父母们并没有时间去认真管他们,孩子们依然继续混在一起。就这样,在那个特殊的时期,孩子们在混沌中长大了。
电影主题的表达
姜文导演的电影中藏了许多自己的影子。电影中对文革时期的“燥乱”表现的过分真实,略显夸张。影片中的青春回忆是带有时代感的,每一个细节都表现的非常贴近当时的生活,非常真实。演员们也非常生动地表现出了当时青少年的青春生活,非常美好的充满阳光的青春回忆。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gbdsxwx/71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