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鼓在达甫姑娘中的作用

摘 要新疆手鼓属于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打击乐器类别,其出现时间比较长,最早可追溯至四至六世纪时期,是一种乐舞共存、器乐伴奏、歌舞相融的表演艺术。手鼓既是新疆维吾尔族人民精神象征,也是新疆民众欢庆粮食丰收、欢度节日时常使用的乐器。由于节奏鲜明且极具特色,出现了大量以手鼓为道具的舞蹈作品,将作品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本文以舞蹈《达甫姑娘》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手鼓在《达甫姑娘》中的作用,希冀通过本文研究能够让更多人喜爱手鼓,领略到维吾尔族音乐浓郁的民族风格以及风土人情,也对新疆文化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目 录
一、前 言 1
(一) 研究背景 1
(二) 研究意义 1
(三) 研究方法 1
二、手鼓的概述 2
(一)手鼓的简介 2
(二)手鼓的文化特点 2
三、手鼓与舞蹈的关系 3
(一)手鼓的使用是舞蹈呈现的重要组成部分 3
(二)手鼓在舞蹈《达甫姑娘》中的作用 3
四、手鼓在新疆民间舞中的文化影响 5
(一)新疆民间舞的历史与发展 5
(二)通过舞蹈《达甫姑娘》所体现出的新疆文化 5
结 语 6
参考文献 7
致 谢 8
一、前言
研究背景
手鼓是鼓中的一个大类别,是一种打击乐器,其中最为典型的有维吾尔达甫。维族手鼓历史悠久,早在四至六世纪敦煌北魏壁画中就已出现。手鼓是新疆各族人民庆祝丰收、节日的常用乐器,节奏鲜明动感深受人们青睐,所以越来越多的维族舞蹈中将手鼓作为道具出现,舞蹈作品层出不穷,但手鼓的运用配合程度优劣参差不齐,以手鼓为道具的舞蹈作品是对舞蹈演员基本功底的严峻考验,舞蹈演员对手鼓运用的熟练程度高低是舞蹈能否完整呈现,能否适当的传达作品情感的关键。本次论文结合手鼓节奏特点、风格特征、手法运用等要素对手鼓在维族舞蹈中产生的作用来进行研究。
研究意义
新疆手鼓对舞蹈演员的基本功底有着严峻考验,因为舞蹈演员对手鼓运用的熟练程度直接关乎到舞蹈能否完整呈现,能否得当表现出作品情感,能否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也很好佐证了手鼓的重要性。本文为了更好探讨手鼓在新疆舞蹈中发挥的作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用,特以《达甫姑娘》为研究对象,以分析手鼓的文化特点、手鼓与舞蹈的关系等要素对手鼓在维族舞蹈中产生的作用来进行研究。同样,也希望通过本论文,能够梳理手鼓舞对演员素质的要求,为提高舞蹈演员综合素养提供有利借鉴。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
搜集有关的各种类型的研究文献,进行综合对比、分析梳理,作为立论的启发、论证的辅助和论据的支持。
2.个案分析法
结合教学过程中具体的案例,通过个案例证分析的方法,对论文所提出的理论观点进行说明、分析、论证。
3.经验总结法
结合自身的幼儿教学实践活动,从自身实际经验中寻找素材和论据,并总结提炼相关的理论观点,为论文论点做支撑。
二、手鼓的概述
(一)手鼓的简介
新疆手鼓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逾今已有千余年历史,是维吾尔族地区极其重要的演奏乐器。隋唐(610世纪)时期跟随西域的歌舞传入中原地区,可以说是新疆地区拥有最长历史的乐器之一。手鼓顾名思义演奏时用手拍击鼓面。手鼓在新疆维吾尔语称为“达甫”、“达卜”、“达夫”,主要是由于敲击鼓时能够发出“达”和“卜”这两种音色,才形成了以上称谓。手鼓是完全由手工制作完成的乐器,并且是经过长期改良加工,才形成现在的结构。值得一提的是,手鼓在不同地区,其大小、用料以及制作方法方面存有差异。
(二)手鼓的文化特点
手鼓是新疆维吾尔族音乐中极其重要的节奏乐器,因而具有独特的文化特点。手鼓在维吾尔族大、中、小型各种形式的组合乐队中,都是不可或缺的乐器,倘若少了手鼓,舞蹈、音乐都会失去很多韵味。例如:手鼓在中小型民族乐队中,具有带头起音乐、打节奏以及协调乐队的文化特点,并且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着乐曲进行速度、表演节奏、情绪等。手鼓应用广泛,但是多用于维吾尔族的歌舞伴奏、器乐合作、单独为独舞等舞蹈形式伴奏,通过这样一种形式表达哀伤、喜悦、伤感等情感,能够让听众、观众深深领略到维吾尔族音乐浓郁的民族风格以及淳朴的民风民情,这些都是手鼓文化特点的充分体现。又如,手鼓在婚俗中的应用,新疆维吾尔族有各种大大小小的庆典,有节日习俗、成年礼、葬礼、婚礼等各种庆贺活动,庆贺活动所必不可少的则是乐器,而手鼓则是众多乐器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乐器,手鼓伴奏直接影响着音乐平衡性、动力性以及舞蹈节拍、节奏等,手鼓贯穿整个活动的始终,将维吾尔族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手鼓与舞蹈的关系
(一)手鼓的使用是舞蹈呈现的重要组成部分
舞蹈作为人类文化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表现形式,主要是通过舞者肢体动作、神情以及形态表演等来展现舞蹈主题以及所要表达的情感,进而同观众产生情感共鸣。新疆手鼓的使用是舞蹈呈现的重要组成部分,手鼓的不同音色能够表现舞蹈不同情感,展现别样的内心世界和精神世界。维吾尔族舞蹈中女性姿态大多都是姿态柔软、立腰、头部的摇摆、手腕的运用以及眼神配合等,手鼓的使用让舞蹈更具节奏感与张力性,使得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同眼神配合达到了传情达意的效果,倘若缺乏手鼓,虽也能展现舞蹈主题及传达作品情感,但是却没那么生动,很难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维吾尔族舞蹈从头、肩、腰、臂、肘、膝、脚都有动作,其中眼神极具代表性,加上“翻腕子”、“弹指头”、“弯腰”等一系列小的装饰,辅助手鼓这一道具,根据手鼓不同音色,表现舞蹈不同情感,在婚俗、嫁娶时喜悦,在宗教仪式、葬礼时哀沉,根据不同情境敲打鼓心音(咚)、鼓边音(哒)、掌音(布幕)、指音(嘎)、挫音等,整个表演过程中高低强弱的变化,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舞蹈节奏,更加形成了维吾尔族舞蹈的特点,由此可见手鼓的使用是舞蹈呈现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手鼓在舞蹈《达甫姑娘》中的作用
在舞蹈表演过程中,极其注重起承转合,注重舞蹈动作衔接及过程变化,倘若舞蹈表演过程中只具有一个节奏或者缺乏连续性,不仅会影响舞蹈美感,而且作品情感也无法充分表现出来。手鼓运用在舞蹈《达甫姑娘》中不仅没有影响舞蹈美感,而且还使得舞蹈更具表现力和张力,舞蹈一开始,鼓点比较轻快,动作比较俏皮,将少女的活泼表现出来,此时音乐发生变化,一段男生的哼唱很好的将男孩的存在体现出来,紧接着鼓点平稳,音乐悠扬婉转,一个正值青春的维族少女,遇到自己心爱的男孩,想去上前追逐,又羞涩的退回来,碾转反复,刚想仔细的看一眼,因为怕被发现又赶快遮住,将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遇到心仪男子的羞涩与紧张生动的体现出来,紧接着鼓点欢快激烈,把少女的愉悦心情表露出来,此时少女舞步轻扬展现自己的魅力,小得意和小骄傲更是溢于言表,感情表现的淋漓尽致,手鼓节奏的不断变化,以及手鼓在少女手中“旋转”,这些都充分展现出少女的情感,给予了观众很强的代入感,即观众通过表演者的表演能够将自己置身其中,感同身受,幻想自己就是那个情窦初开的少女,也借助手鼓叙述舞蹈叙事情节,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wdx/14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