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豫东地区原始巫舞担经挑的艺术特征以周口市淮阳县田野调查为例分析

摘 要河南淮阳太昊陵庙会是祭祀“人祖”伏羲、女娲为核心的盛会,集信仰、休闲、商贸于一体。每逢会期,人们前往祭神拜祖,将一种原始性歌舞“担经挑”献给“人祖”。久而久之,这种歌舞形态逐渐融入“局内人”的日常生活,人们既把它作为取悦神灵的礼物,又把它作为日常强身健体的手段,以至于出现“人神共舞”的局面。同时,担经挑又与当地音乐文化耦合,关系密切。文章对担经挑的缘起、服装道具、舞蹈动作、表演过程等内容进行论述,进而理清担经挑与当地民俗文化的关系,采用民族音乐学的视野多方位审视担经挑的象征行为,从“隐喻”中揭示出其深厚的文化内涵。
Keywords: "Carry on the pick"; Huaiyang County; Artistic features 目 录
一、前言 1
二、豫东地区祭祀巫舞“担经挑”的起源与发展现状 2
(一)起源 2
1.神话故事说 2
2. 史料记载说 2
(二)发展现状 2
1.太昊陵庙会上的盛景 3
2.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下的“担经挑” 4
三、豫东地区祭祀巫舞“担经挑”的舞蹈和道具 5
(一)道具运用下的舞蹈语汇 5
1.担经挑的队形 5
2. 担经挑的舞步 5
(二)丰富多彩的道具 6
1.花篮 6
2.经挑 6
3.打经板 6
4.服饰 6
四、豫东地区祭祀巫舞“担经挑”的音乐 7
(一)歌词内容 7
1.歌颂神灵功德的经歌 7
2. 积善行德的经歌 7
3. 历史编写的经歌 7
(二)曲调特点 7
1.演唱形式 7
2.旋律特点对舞蹈的影响 8
结语 9
参考文献 10
致谢 11
一、前言
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很多上古时期的历史故事都被蒙上了一层神话色彩,又融入了我们的民族文化中,衍生了一系列特殊的民俗、艺术等。古老相传,女娲造人、补天,为大地之母;遂人之子伏羲,创八卦,被奉作人文之组,位列三皇。虽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然这一系列传说融合了人们的想象,又在衍生出一系列亚文化的同时被一定程度地曲解了,但仍无法否定这两位祖神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因此,祭祀他们的庙宇香火旺盛,一年一度的庙会更是人山人海,车水马龙。这在带动了当地旅游业发展,促进了我国经济建设水平的同时,更是让我国的民族文化得到了延续和传承,庙会中的歌舞担经挑更是令人惊艳。这是一种古老的艺术,从时间的长河中被保存下来,并在新时代发扬光大,被更多人所欣赏,喜爱。曾有县志对担经挑做出过描述,舞者黑衣黑裙,轻歌曼舞。可以说,这种舞蹈是人们对祖先无形信仰的实质体现,有助于民族文化的传播,陶冶情操。而现存的研究多集中于担经挑对民俗庙会的“历史构建”与生殖崇拜的“社会维持”,较少涉及族群内“个人创造、体验”等方面。在这样的情况下,笔者将以民俗音乐方面的专业知识为基础,结合先进、成熟的理论体系,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古老的艺术进行剖析,发掘出担经挑与其他艺术的关联与差异,并从多种“隐喻”中揭示出其深厚的文化内涵,理清“局内人”对担经挑的认知,得到由内而外的更深层改进。
二、豫东地区祭祀巫舞“担经挑”的起源与发展现状
(一)起源
1.神话故事说
在有关神话传说中,最著名的是“妃妃救母”说。传说女娲充满愤怒挑衅玉帝,当时陷入恶狗村。她的女儿公主,背着龙凤吊篮,修了经文,唱着舞曲,幽默果敢地冲入恶狗村,救回了她的妈妈。后人为了歌颂女娲的伟大功绩和善良品德,宣扬妃妃的孝心,模仿妃妃跳舞、歌唱,直至今日,逐渐演变为我们看到的原始巫舞——“担经挑”。这是人们口口相传的传说在各类文献和史料记载中没有见到,可是里面提到了“玉皇大帝”这位道教的神仙 ,而我国的道教形成于东汉的末年,所以这个传说应该出现在东汉以后。对于华夏子民而言,在神话故事、影视小说等作品的耳濡目染下,伏羲女娲的故事在我国早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了,是最基本的常识。“担经挑”这一古老的舞蹈形式被广大的劳动人民认为是祭祀伏羲女娲的,伏羲女娲的神话故事与“担经挑”的起源也渊源甚深。潘云山会长在笔者田野调查时曾说到担经挑的来历,他说:“女娲用黄土造人的时候,正好赶上阴天要下大雨,泥人太多,女娲搬不及了,就用篮子把泥人搬到屋子里,这个篮子就是后来“担经挑”里用的花篮”。
史料记载说
很多历史典籍中都提到过担经挑的起源。而经过国内学者们前赴后继、反反复复地探究与对比,已经形成了一种颇为主流的简介,认为这种舞蹈诞生于周朝,是周武王之女陈氏为了求子而召集很多巫女长年累月以舞祭祀,逐渐形成了担经挑,有多本名贯千古的史籍可以作为佐证。另外,我们还可以用一种思维来对此进行论证。要知道,周代女巫舞蹈盛行,舞者的表现手中有道具,如羽毛扇,缎子等。 特别是用丝绸作为巫婆舞蹈的道具,它的形状是缎子坐在肩膀上,双手捧着丝绸的两端,缎子的尾巴下垂自然是巫师的祭品。看形状挑选,舞者用竹竿制成的肩膀,两端挑花篮。这个形状与周代女巫的形状非常相似,所以我们可以想到周代奇才的变形。
发展现状
在经济的迅猛发展与人们思维观念的解放下,太昊陵一年一度的祭祀,也逐渐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了起来,一系列贸易、旅游行业,也因此得到了壮大繁荣的奇迹。很多艺术爱好者自发组织节目,在其间进行表演,内容围绕着祭祀的主题,既能表达对祖先的敬重与爱戴,又能让旅客享受到更多的感官体验,促进传统文化的推广,这也是“玩会”的由来。这已经成为一种风俗,蔚为壮观的文化风景,主要由附近的百姓,出于对祖先的景仰,自发参与其中。一般而言,二月是这类活动的鼎盛期,是不容错过的旅游时机。
1.太昊陵庙会上的盛景
伏羲于我人族有大功德,早在春秋时期,华夏先民就开坛朝拜,以歌颂其功绩伟业。到了明朝,更有朝廷把伏羲祀当作祖地,皇帝亲自派遣礼部大臣对其维护,每到祭祀之日,场面更是极为恢宏。曾有古籍对此盛况进行过描绘,祭品堆积如山,君民官齐心朝拜,旗帜猎猎作响,钟鼓齐鸣声传十里。在本世纪的一二年,我国更是举行了一场严肃浩大的祭祀,以表达对祖先的崇敬,让更多人了解到祖先的伟大。我国各地民众、领导,用最高的礼仪与最严肃的态度迎接了这一刻的到来,全国各大省份的代表人无一缺席,更有无数民众自发地参与其中,目睹盛大仪式的完成。举办仪式者,更是一丝不苟、分毫不差地把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了最好。另外,曾有业内人士对相关情况做出了详细、客观的统计,并进行对比,发现从人流量来看,农历二月是巅峰期,二十四小时内的祭拜者就突破八十万大关,位列世界之最,前无古人。另外,太昊陵每年的第一炷香也会进行拍卖,受到社会各界的青睐,不惜斥资百万,以表达对祖先的爱戴,也为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扬做出了贡献。这一切的一切,都足以说明伏羲在华夏子孙心目中的崇高地位。这也是为什么国人往往不信仰宗教的根源,因为我们更愿意景仰那些把我国从刀耕火种时代一步步推动到如今、做出的巨大贡献的先贤,不光是人祖伏羲,还有孔圣、遂人、神农、毛主席等。另外,每月的上旬,淮阳及周边市、县、乡镇的国民也会自发前来祭拜,哪怕人数比二月陵庙略逊,但也是挤挤攘攘,热闹万分。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wdx/16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