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不同产地黄芪的质量研究比较(附件)

摘 要 本文通过对黄芪的质量研究,比较四种不同产地黄芪的质量差异,为资源开发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实验通过高温灼烧法测定四种不同产地黄芪的总灰分;冷浸法、热浸法和醇浸法测定四种不同产地黄芪的浸出物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四种不同产地黄芪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含量。通过高温灼烧法测得黑龙江、甘肃、内蒙古和山西黄芪的总灰分含量分别为3.95%、3.29%、3.05%和2.44%;冷浸法测得黑龙江、甘肃、内蒙古和山西黄芪的浸出物含量分别为18.5%、21.1%、24.4%和19.3%;热浸法测得黑龙江、甘肃、内蒙古和山西黄芪的浸出物含量分别为18.7%、22.3%、25.2%和19.8%;醇浸法测得黑龙江、甘肃、内蒙古和山西黄芪的浸出物含量分别为18.6%、21.8%、24.9%和19.5%;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黑龙江、甘肃、内蒙古和山西黄芪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含量分别为0.0208%、0.1116%、0.1357%和0.0402%。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四种产地黄芪的总灰分含量、浸出物含量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含量均符合药典规定,但各项指标存在一定差异,根据浸出物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含量综合评价,内蒙古的黄芪质量最好,其次是甘肃,再次是山西,最后是黑龙江。目 录
1 绪论
1.1黄芪的本草考证 1
1.2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1
1.2.1黄芪多糖(APS) 1
1.2.2皂苷类 1
1.2.3黄酮类 1
1.2.4氨基酸 1
1.2.5其他 2
1.3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2
1.3.1对细胞免疫的作用 2
1.3.2抗氧化作用 2
1.3.3抗肿瘤作用 2
1.3.4抗血栓作用 2
1.3.5对脑血管的作用 2
1.3.6保肝作用 3
1.3.7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3
1.4临床应用研究 3
1.4.1治疗肺心病 3
1.4.2治疗恶性肿瘤 3
1.4.3治疗脑血管疾病 4
1.4.4治疗肾疾病 4
1.5开发应用前景 4
1.5.1在保健品中的应用 4<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3.5对脑血管的作用 2
1.3.6保肝作用 3
1.3.7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3
1.4临床应用研究 3
1.4.1治疗肺心病 3
1.4.2治疗恶性肿瘤 3
1.4.3治疗脑血管疾病 4
1.4.4治疗肾疾病 4
1.5开发应用前景 4
1.5.1在保健品中的应用 4
1.5.2在医药中的应用 4
1.5.3在养殖业中的应用 5
1.6小结 5
2 实验部分
2.1 仪器与试药剂 6
2.1.1实验试药剂 6
2.1.2实验仪器 6
2.2 研究方法及结果 6
2.2.1黄芪的薄层鉴别 6
2.2.2水分测定 7
2.2.3总灰分 8
2.2.4浸出物 9
2.2.5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含量 14
2.3讨论 17
结论 17
参考文献 18
致谢 20
1 绪论
1.1黄芪的本草考证
黄芪是中药中的一种常用药,原名黄耆,出自于《神农本草经》。随着中药的发展,现已将“耆”简成为“芪”。
黄芪在南北朝以前的主要产地有甘肃、四川、陕西等地,在二月和十月采收,阴干,但是甘肃所产黄芪质量较好。宋代的《图经本草》中表明在河东(山西境内黄河以东泛称)、陕西州郡黄芪都有很多。据《本草纲目》中相关记载,山西沁原县和静乐县以南与绵上相邻的黄芪为良者。表明了从宋代开始,山西的黄芪质量较好。据明代的《救荒本草》记载,白水、汉中、汉东等地方的都称为绵黄耆。直到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对黄芪的概述才无所续补。因此通过唐代至明代黄芪的相关记录发现,甘肃、四川、陕西、山西等地方都产黄芪,并且山西黄芪较好。通过对黄芪的历史和现代状况的结合考查,不仅了解了黄芪的产地,更发现了其主要产地为山西和蒙古等地。?
1.2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1.2.1黄芪多糖(APS)
主要有葡聚糖和杂多糖。其中葡聚糖又有水溶性葡聚糖和水不溶性葡聚糖, 分别是α(1→4)(1→6)葡聚糖和α(1→4)葡聚糖。黄芪中所含的杂多糖多为水溶性酸性杂多糖, 主要由葡萄糖、鼠李糖、阿拉伯糖和半乳糖组成, 少量含有糖醛酸由半乳糖醛酸和葡萄糖醛酸组成;有些杂多糖仅由葡萄糖和阿拉伯糖组成。
1.2.2皂苷类
皂苷类是黄芪中重要的有效成分。目前从黄芪及其同属近缘植物中已分离出40多种皂苷,主要有黄芪苷I, II, III, IV, V, VI, VII,异黄芪苷I, II, IV及大豆皂苷I等。除大豆皂苷I、黄芪皂苷VIII外,其余均以9,19环羊毛脂烷型的四环三萜皂苷类为苷元, 总称为黄芪皂苷或黄芪总皂苷。
1.2.3黄酮类
多达30余种, 主要有槲皮素、山奈黄素、异鼠李素、鼠李异柠檬素、羟基异黄酮、异黄烷、芦丁、芒柄花素、毛蕊异黄酮等。
1.2.4氨基酸
共25种, 如γ氨基丁酸、天冬酰胺、天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脯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胱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等。
1.2.5其他
黄芪中还含有微量元素、甾醇类物质、叶酸、亚麻酸、亚油酸、甜菜碱、胆碱、咖啡酸、香豆素、尼克酸、核黄素、维生素P、淀粉E等[1]。
1.3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1.3.1对细胞免疫的作用
黄芪对人体细胞的免疫有着很大的影响,使相关免疫细胞的抑制或破坏被减轻,增加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A, ConA)刺激引起的淋巴细胞增殖和白介素2(IL2)的产生,提高创伤小鼠辅助性淋巴细胞(Th)/抑制性淋巴细胞(Ts)的比值[2]。
1.3.2抗氧化作用
据相关实验表明, 黄芪中含有大量的多糖,这些多糖在体内增强了体内部分氧化酶的活性,这些酶活性的升高,对血液、脑细胞及肝细胞中氧化物质的氧化水平产生抑制作用,由此证明了该物质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3]。
1.3.3抗肿瘤作用
现在生活中肿瘤患者的人数日益增加,随着现代医药的发展与实践,发现黄芪对肿瘤有很大的作用,它能够抑制人体内肿瘤细胞的生长与转移,使得免疫器官的质量有所变化,体内能够产生一些所需要的抗体,自身的细胞的吞噬能力也得到加强,这说明黄芪对肿瘤细胞有直接并且显著的抑制作用,能够改善机体的免疫能力,从而达到抗肿瘤效果,为肿瘤患者的治疗和康复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4]。
1.3.4抗血栓作用
皂苷是黄芪的重要组成部分[5] ,现代医药研究发现黄芪皂苷(TSA)对点击刺激的大鼠颈部总动脉形成血栓时间有明显的增长。而且其可以影响血小板聚集,对血栓素A2、前列环素的相关比也会有所减小。从上述证据可表明黄芪皂苷的抗血栓作用,而其作用机制与提高PGI2 和NO水平有关[6]。
1.3.5对脑血管的作用
相关实验表明,黄芪对脑血管的保护作用是通过从微观显微层面保护细胞膜性结构而实现的[7]。另外,当脑组织缺血的时候,由于脑微血管会迅速产生一系列复杂的变化,会导致脑损伤的进一步加重。循环内皮细胞是能够反映血管内皮损伤的一种象征性物质,黄芪可以制成注射液,这种注射液可以显著减少大鼠循环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x/62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