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

目 录
一、绪论 1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 1
二、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的现状 2
(一)研究开发费用的概念 2
(二)我国研发费用支出的探究历程 2
(三)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不足之处 2
三、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影响因素 3
(一)内部环境因素 3
(二)外部环境因素 4
四、研发支出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影响 5
(一)全部费用化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影响 5
(二)全部资本化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影响 6
五.案例分析 7
(一)企业概况 7
(二)企业的财务状况分析 7
(三)企业的研发情况分析 8
六.结论建议 10
(一)研究结论 10
(二)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建议 10
参考文献 12
致 谢 14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党中央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也有涉及此方面的导向精神,对于科研体制的若干问题提出重要意见:建立健全体制机制,积极鼓励民间创新,特别是在原始创新方面,提高集体所有制企业的创新程度。学习国外同行业企业的创新经验,引进来消化吸收,结合我国实际国情探讨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创新形式。重视市场的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研究,方向和各种要素相适应的导向机制。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推进应用型技术研发机构市场化、企业化改革,建设国家创新体系[1]。在国家鼓励创新发展的经济环境下,不断增强对于研发活动的投入是企业创新的主要动力支持。但是在研发方面的不足之处还是很多的,首先是研发力度还不够,与欧美国家、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依然相形见绌。主要表现在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够大。个别地区重视程度依然不够。这和西方国家相比依然存在差距。而且在科研投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从我国古代社会起我国在科研领域中都是比较看重经验总结,缺乏科学的实验数据,在科研应用方面比较欠缺。因此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对于研发活动的投入是企业创新的主要动力支持。但是在研发方面的不足之处还是很多的,首先是研发力度还不够,与欧美国家、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依然相形见绌。主要表现在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够大。个别地区重视程度依然不够。这和西方国家相比依然存在差距。而且在科研投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从我国古代社会起我国在科研领域中都是比较看重经验总结,缺乏科学的实验数据,在科研应用方面比较欠缺。因此促进我国研发费用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也是摆在面前的一个问题。
那么采用何种会计处理方法才能切实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一是资本化处理,再者是费用化处理,或者是部分资本化处理。企业投入了许多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的同时,技术创新的成本也迅速变得越来越大,也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甚至会直接导致研发投资入不敷出。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研究开发是企业和经济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之源。所以研究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的意义不言而喻。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
从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发展的大背景来看,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重要指示,推进经济体制转型,推进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此要提高供给侧的产品质量水平,特别是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投入。本文从第二章节介绍了研发活动资本化处理和费用化处理两种处理方式研究内容及方法,第三章主要介绍我国对于高新技术研发投入会计处理方法的理论探索历程,以及那些随着经济发展在会计处理方法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总结了研发支出会计处理的两类影响因素,分别是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第四章介绍了研发支出两种会计处理方法的比较。第五章将以某企业为例探究研发费用处理方法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实际影响,对该企业的财务状况,国家的优惠政策和研发投入进行分析。最后一部分是结论和建议,对研究结果做系统的总结。总结论文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采用采取案例的方法,对众多专家学者的研究理论进行归纳分析,整理和分析,并且依据以前学者理论提出假设。翻阅相关图书馆纸质版文献资料和研究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支出的相关资料文献。总结典型研究成果的精髓,用案例的方式表现出来。在解决实际问题前提下,实现理论研究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预期结果。从而探究出因地制宜的理论结果。丰富学术理论体系,为这一领域的理论系统打下基础。
二、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的现状
(一)研究开发费用的概念
研究开发费用是指企业为提高企业的产品的科技含量对而从事科研活动所花费的支出。费用化的会计处理方法是指研发阶段的所有支出全部计入当期费用类科目。资本化处理是指设置无形资产科目,研发活动的支出全部计入该资产类科目名下。部分资本化原则,也称作有选择性的资本化会计处理原则。一般国际会计准则对此有六个方面的规定:完成研发成果能够使用转让销售为企业带来利润,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企业有完成它的意愿在将来使用或销售;企业有使用或销售的能力;该资产在未来很可能为企业带来利益;拥有充足的实力在技术,资金能力或者其他资源支持该研发活动;对研究活动在开发阶段的投入能够可靠的计量核算。
(二)我国研发费用支出的探究历程
由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起步较晚,中国刚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间还比较短,国内主要经济支柱还是以劳动力密集型的制造业为主。加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更是无从谈起,通过我国在高科技领域与世界上其他发达国家的交流越来越多。趁着科教兴国基本国策大旗号召,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这个摇篮产业开始慢慢成长起来。2000年是新千年的开始,国内在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领域不断深入发展起来,取得了颇为丰硕的研究成果。如陈志军、金小娟、隋爽(2012)的《企业研发费用会计核算之完善》[2]对我国研发费用有条件资本化的会计处理工作实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对策及建议。海航(2011)的《浅探企业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新方法》[3]提出高新技术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在准则的指导下对研发费用进行会计处理。吴福喜(2014)的《高新技术企业会计核算与纳税筹划要点分析》[4]对规范会计核算及进行合理纳税筹划进行研究。
(三)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不足之处
1.研发阶段的划分。
研究阶段的划分是一个主观性比较强的职业判断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的判断
主要受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的影响。如果会计人员对研发活动比较悲观,一般会采用费用化的会计处理方法。如果管理层对于研发活动比较乐观,则比较倾向于将研发费用尽量做小,一般会将研发支出资本化处理。所以,会计研发阶段的划分比较容易受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
2.资本化的判断准则。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577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