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效率提升路径研究中石油公司的经验与借鉴

目 录
1 引言 1
2 内部控制的概念及要素 1
2.1 内部控制的概念 1
2.2 内部控制的要素 1
3 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影响因素分析3
3.1 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3
3.2 企业内部控制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4
4 中石油内部控制效率提升路径的案例分析 5
4.1 中石油的内部控制方案 5
4.2 中石油内部控制具体措施5
5 提升内部控制效率的建议 8
结论 12
致谢 13
参考文献14
1 引言
当今社会的企业制度是指一种制度性的规划和筹划,是把公司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区分开来,不能混乱,要让企业内部的控制权与监督权相互制约。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现实需求下,公司必须建立好严谨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应对现代经济发展下产生多种利益关系,不断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有利于保护企业的财产安全,有效实施企业的管理者各种有利政策,有效防范和控制经营活动带来各种的风险。我国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明确规定了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定义,统一对于内部控制的理解,避免了其他不必要的混乱认识。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在合理的范围内实现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而通过公司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活动[1]。所以,对内部控制效率进行研究有它的现实意义。??
2内部控制的概念及要素
2.1内部控制的概念
内部控制的定义在不断完善,从财政部颁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这一系列具体规范,到深圳证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券交易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所各自发布的《深圳证券交易所内部控制指引》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内部控制指引》,直到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基本形成。我国对于内部控制的定义也经历了由无到有、范围逐步扩大、科学严谨性逐步提升的发展过程。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解释,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目标的过程。即内部控制是一种全员控制,即内部控制要求企业全员参与,每个人都责无旁贷。企业的各级管理层和全体员工都应当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强化风险意识,鼓励全员都积极参与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实施中来,并且主动承担相应的责任,而不是被动地去要求遵守内部控制的有关制度。内部控制是一种全面控制,是指内部控制的范围十分广泛,覆盖了企业所有的经济业务和日常事项,包扩每个层级和每个环节,而且还要体现多种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要求。其实企业内部控制就是企业风险的管理与控制,即所谓风险即偏离控制目标的可能性[2]。
2.2内部控制的要素?
有效的内部控制至少应当包括以下五项基本要素:
(1)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影响并制约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执行的各种内部因素的总称,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内部环境主要包括人力资源政策、治理结构与权责分配、企业文化、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组织机构设置、反舞弊机制等。?
(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正确识别、科学分析和客观评价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各种相关因素,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的过程,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环节。风险评估主要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
(3)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根据企业风险评估结果、结合风险应对措施所采取的确保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得以执行实现的正确方法和必要手段,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具体方式。控制活动结合企业的业务活动和日常事项的特点与要求来制定,主要包括内部报告控制、授权控制、职责分工控制、审核批准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会计系统控制、绩效考评控制等。?
(4)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不断收集与企业经营活动管理的各种相关信息,并确保这些信息以适当的方式在企业有关层级之间能够及时传递、有效沟通和正确应用的过程,信息与沟通的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信息与沟通主要包括信息的收集机制及在企业内部和与企业外部有关方面的沟通机制等。?
(5)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检查是企业检查与评估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同时形成书面报告并作出相应处理的过程,内部监督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监督检查包括持续性监督检查建立并执行内部控制的整体情况,并且专项监督检查内部控制的某些方面,还有提交相应的检查报告、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等。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是内部控制监督检查的一项重要内容[3]。
而五大要素的关系则如下图
3企业内部控制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3.1企业内部控制效率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总则第一条提出,本规范的目的在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4]”,明确了内部控制的目标之一是风险防范。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风险。这些风险可能来自于企业的内外部。可以说,是否能够及时和有利的对风险进行识别和控制,是一个企业能否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因此,本文以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为基础,认为内部控制效率是“企业合理的设计内部控制制度,在此基础上,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过程中的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程度”。进行如此定义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企业经营管理面临风险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而COSO的《企业风险管理一整合框架》中也强调了内部控制应该向风险管理导向转变,所以内部控制效率应当体现出来,《企业风险管理一整合框架》的内容本身就包含着信息与沟通,信息能够及时性的传递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效率,同时也可以体现企业对风险的反应灵敏程度。第二, 无论是内部控制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遵循内部控制评价标准,遵循内部控制的原则,或实施内部控制,都更加关注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如果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目标达到了预期,但是此目标的收益远远低于投入的成本,那么就不能认为该内部控制活动是有效率的,本文本文是结合强度与过程的力度,通过比较的方法对投资结果反映内部控制效率。
3.2内部控制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内部控制效率的影响因素有三个方面,分别是企业内部控制信息传输的时效性,制度的合理性,实施内部控制与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程度。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内部控制效率的基础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高效率的内部控制不一定会产生良性的影响,因为前提是企业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应当符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而不能有力地执行好的内部控制制度也会降低内部控制效率,所以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能够保证内部控制的高效。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企业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风险,企业要有敏感的反应。为了应对这些变化,及时调整内部控制系统,企业可以及时做出决策,关键是能否及时传播信息,并在系统效率的环节内部控制信息及时传递。
10年中国石油公司下发《关于开展企业风险报告工作的通知》,组织了十几家试点单位依照风险管理程序,根据本单位中长期规划及预期目标,经营活动业务为核心,展开了企业层面风险评估工作,确定了风险类别,制定了风险管理政策,出具了年度风险管理报告,受到了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嘉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621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