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农村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研究[20200210135227]
摘 要
我国在市场环境和经济条件的现实性下,中小企业已形成消耗高,附加价值少,技术含量低的固有模式,这使我国中小企业没有强烈稳定的竞争力。而且,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我国侧重于经济发展的实际,而忽视了中小企业发展的措施和政策,更多的把大企业的发展放在前位,不注重中小企业发展的稳定性与持续性。所以,在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在税收方面给予中小企业一定的帮助,去补偿市场经济所带来的缺憾,致力于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便变得十分关键。而目前却有许多问题存在于我国现行的税收政策体系中,这其中非常显著的则是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鼓励力度尤为不足的问题,那依靠一些发达国家较为成熟与完善的经验去补充与改进就显得尤为重要。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 5 1 9 1 6 0 7 2
关键字: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税收政策
1 绪论 1
1.1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
1.3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2
2 农村小额信贷的概述 4
2.1农村小额信贷的定义 4
2.2农村小额信贷的作用 4
2.3农村小额信贷的重要性 4
3 农村小额信贷面临的风险 6
3.1 灾害性风险 6
3.1.1自然灾害风险 6
3.1.2农民疾病风险 6
3.2市场性风险 7
3.3管理风险 7
3.3.1机构的决策风险 7
3.3.2农民的信用风险 8
4 农村小额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9
4.1农村金融机构风险激励机制问题 9
4.2农村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问题 9
4.3农村金融法律风险问题 9
4.4农村小额信贷贷后风险管理问题 10
4.5农村小额信贷风险宣传问题 10
5 农村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的应对策略 11
5.1建立健全农村小额信贷机构的风险激励机制 11
5.2建立健全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机制 11
5.2.1完善农村小额信贷的运行机制 11
5.2.2完善农村小额信贷风险补偿机制 12
5.3完善农村金融法律体系 12
5.4金融机构的制度化建设 13
5.4.1加强农户的信用评级制度 13
5.4.2建立农村小额信贷风险转嫁机制 13
5.4.3建立农村小额信贷风险分散制度 13
5.5农民信用知识的宣传 14
结语 15
参考文献 16
致谢 17
1 绪论
1.1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但在同一时期,超过全国人口总数60%以上的农民收入的增长却非常缓慢,经济增长的好处不能被我国大多数人民所共享。长久以来,我国重视城市的发展,大部分资金用于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对于对农业的投入则相对较少,由于农村和城市资金流向的偏颇、农村金融体系的不健全、农村资金来源单一等原因,使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缓慢。现阶段我国农村面临着土地面积广,人口多,农业基础整体薄弱的现状,再加上我国农业的抗风险能力较差等因素,导致农民难以筹措到农业生产所需要的资金。根据这一些列的现实状况,我们认识到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不容小视,它可以加速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并且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
农村小额信贷是解决农民资金匮乏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农村小额信贷如何持续运营,是农村小额信贷面临的重大难题。首先,发展农村小额信贷,有利于缩小城乡的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并且有助于农民的发家致富。但是农业生产本身具有很大的风险,除了政府的支持,大部分金融机构都不愿意承担这一风险,因此,很少有金融机构愿意投入资金到农村。由此可以看出,农村的小额信贷具有很大的公益性。其次,农村小额信贷的对象是农民,具有很强的波动性。我国农业处于发展阶段,大部分的农民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因此农民的收入受气候影响较大,由于气候的波动导致了农民收入的波动,由此导致农民的信贷还款风险较大。近年来,农村小额信贷的坏账比率逐渐上升,农村小额信贷的持续经营受到打击。因此,如何控制农村小额信贷的风险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综上,农村小额信贷怎样持续运营,农村小额信贷风险怎样合理控制,怎样使农村小额信贷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有研究意义的课题。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重要性不可忽视,由农村小额信贷产生的风险也不容小视。因此如何对现有的农村小额信贷进行管理分析、统筹规划以及对农村小额信贷机构进行规范化管理,是农村小额信贷系统管理的重要方面,也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重要难题。本文从农村小额信贷的现实情况出发,通过对现行农村小额信贷风险及成因进行分析,并结合国内优秀的农村小额信贷管理经验,提出一些解决农村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的合理对策。
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我们对农村小额信贷的现状有基本的了解,并且针对农村小额信贷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增强了我们对农村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的认知。加强对农村小额信贷的管理,降低农村小额信贷的风险,最大限度的发挥农村小额信贷在农村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3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关于农村小额信贷的探讨:一些学者认为农村小额信贷仍然是农民致富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渠道,但由于其贷款对象的特殊性,经营贷款主体的脆弱性等因素,致使农村小额信贷的风险日趋突出。另外一些学者认为,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在操作农村小额信贷业务过程中,面临的信用风险较其他类型的风险更为突出,但是对信用风险的识别及管理还只是停留在理论的层次,带有很强的主观性。还有一些学者指出农村小额信贷解决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同时也引发了此类农村小额信贷较高的不良贷款率,使农村小额信贷风险不断上升。
关于农村小额信贷成因方面:一部分学者认为信贷风险大的原因最主要的是较差的金融环境以及农民较差的信用观念。另外一部分学者认为中国目前小额信贷机构面临的风险只有部分是由于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的,大部分还是因为农户拖欠还款造成的。
关于国外农村小额信贷风险防范于启示的讨论方面:学者们认为孟加拉国最先开创农村小额信贷模式,被称为“格莱珉模式”,格莱珉模式开创的是一种无担保的小额信贷模式,贷款者到银行进行贷款的手续非常简单,但是它的缺点是贷款时间短。此外,非洲和美国也是进行小额信贷比较有代表性的国家。非洲注重小额信贷风险因素的分析,非洲模式得出的结果是贷款的数额、期限、利率都会影响小额信贷,并且贷款人的经营模式。经营理念也是导致小额信贷风险的因素。美国模式则注重数据的分析,通过对世界银行1998年至2002年发放的小额信贷的风险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的结果是贷款人在技术、产品市场的研究及产品的价格方面对小额信贷有影响,并且政府的支持力度及产业政策等都对小额信贷有影响。
在农村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的应对策略方面:学者们主要认为可以通过完善农村小额信贷风险规避机制以及完善农村小额信贷风险管理机制,完善农村小额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建设良好的农村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的外部环境,推进与农村小额信贷适应的法律体系的建立,加快推进农业保险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小额信用贷款的征信体系,创新农村小额信贷制度等等。
摘 要
我国在市场环境和经济条件的现实性下,中小企业已形成消耗高,附加价值少,技术含量低的固有模式,这使我国中小企业没有强烈稳定的竞争力。而且,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我国侧重于经济发展的实际,而忽视了中小企业发展的措施和政策,更多的把大企业的发展放在前位,不注重中小企业发展的稳定性与持续性。所以,在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在税收方面给予中小企业一定的帮助,去补偿市场经济所带来的缺憾,致力于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便变得十分关键。而目前却有许多问题存在于我国现行的税收政策体系中,这其中非常显著的则是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鼓励力度尤为不足的问题,那依靠一些发达国家较为成熟与完善的经验去补充与改进就显得尤为重要。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 5 1 9 1 6 0 7 2
关键字: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税收政策
1 绪论 1
1.1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
1.3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2
2 农村小额信贷的概述 4
2.1农村小额信贷的定义 4
2.2农村小额信贷的作用 4
2.3农村小额信贷的重要性 4
3 农村小额信贷面临的风险 6
3.1 灾害性风险 6
3.1.1自然灾害风险 6
3.1.2农民疾病风险 6
3.2市场性风险 7
3.3管理风险 7
3.3.1机构的决策风险 7
3.3.2农民的信用风险 8
4 农村小额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9
4.1农村金融机构风险激励机制问题 9
4.2农村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问题 9
4.3农村金融法律风险问题 9
4.4农村小额信贷贷后风险管理问题 10
4.5农村小额信贷风险宣传问题 10
5 农村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的应对策略 11
5.1建立健全农村小额信贷机构的风险激励机制 11
5.2建立健全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机制 11
5.2.1完善农村小额信贷的运行机制 11
5.2.2完善农村小额信贷风险补偿机制 12
5.3完善农村金融法律体系 12
5.4金融机构的制度化建设 13
5.4.1加强农户的信用评级制度 13
5.4.2建立农村小额信贷风险转嫁机制 13
5.4.3建立农村小额信贷风险分散制度 13
5.5农民信用知识的宣传 14
结语 15
参考文献 16
致谢 17
1 绪论
1.1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但在同一时期,超过全国人口总数60%以上的农民收入的增长却非常缓慢,经济增长的好处不能被我国大多数人民所共享。长久以来,我国重视城市的发展,大部分资金用于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对于对农业的投入则相对较少,由于农村和城市资金流向的偏颇、农村金融体系的不健全、农村资金来源单一等原因,使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缓慢。现阶段我国农村面临着土地面积广,人口多,农业基础整体薄弱的现状,再加上我国农业的抗风险能力较差等因素,导致农民难以筹措到农业生产所需要的资金。根据这一些列的现实状况,我们认识到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不容小视,它可以加速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并且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
农村小额信贷是解决农民资金匮乏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农村小额信贷如何持续运营,是农村小额信贷面临的重大难题。首先,发展农村小额信贷,有利于缩小城乡的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并且有助于农民的发家致富。但是农业生产本身具有很大的风险,除了政府的支持,大部分金融机构都不愿意承担这一风险,因此,很少有金融机构愿意投入资金到农村。由此可以看出,农村的小额信贷具有很大的公益性。其次,农村小额信贷的对象是农民,具有很强的波动性。我国农业处于发展阶段,大部分的农民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因此农民的收入受气候影响较大,由于气候的波动导致了农民收入的波动,由此导致农民的信贷还款风险较大。近年来,农村小额信贷的坏账比率逐渐上升,农村小额信贷的持续经营受到打击。因此,如何控制农村小额信贷的风险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综上,农村小额信贷怎样持续运营,农村小额信贷风险怎样合理控制,怎样使农村小额信贷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有研究意义的课题。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重要性不可忽视,由农村小额信贷产生的风险也不容小视。因此如何对现有的农村小额信贷进行管理分析、统筹规划以及对农村小额信贷机构进行规范化管理,是农村小额信贷系统管理的重要方面,也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重要难题。本文从农村小额信贷的现实情况出发,通过对现行农村小额信贷风险及成因进行分析,并结合国内优秀的农村小额信贷管理经验,提出一些解决农村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的合理对策。
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我们对农村小额信贷的现状有基本的了解,并且针对农村小额信贷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增强了我们对农村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的认知。加强对农村小额信贷的管理,降低农村小额信贷的风险,最大限度的发挥农村小额信贷在农村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3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关于农村小额信贷的探讨:一些学者认为农村小额信贷仍然是农民致富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渠道,但由于其贷款对象的特殊性,经营贷款主体的脆弱性等因素,致使农村小额信贷的风险日趋突出。另外一些学者认为,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在操作农村小额信贷业务过程中,面临的信用风险较其他类型的风险更为突出,但是对信用风险的识别及管理还只是停留在理论的层次,带有很强的主观性。还有一些学者指出农村小额信贷解决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同时也引发了此类农村小额信贷较高的不良贷款率,使农村小额信贷风险不断上升。
关于农村小额信贷成因方面:一部分学者认为信贷风险大的原因最主要的是较差的金融环境以及农民较差的信用观念。另外一部分学者认为中国目前小额信贷机构面临的风险只有部分是由于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的,大部分还是因为农户拖欠还款造成的。
关于国外农村小额信贷风险防范于启示的讨论方面:学者们认为孟加拉国最先开创农村小额信贷模式,被称为“格莱珉模式”,格莱珉模式开创的是一种无担保的小额信贷模式,贷款者到银行进行贷款的手续非常简单,但是它的缺点是贷款时间短。此外,非洲和美国也是进行小额信贷比较有代表性的国家。非洲注重小额信贷风险因素的分析,非洲模式得出的结果是贷款的数额、期限、利率都会影响小额信贷,并且贷款人的经营模式。经营理念也是导致小额信贷风险的因素。美国模式则注重数据的分析,通过对世界银行1998年至2002年发放的小额信贷的风险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的结果是贷款人在技术、产品市场的研究及产品的价格方面对小额信贷有影响,并且政府的支持力度及产业政策等都对小额信贷有影响。
在农村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的应对策略方面:学者们主要认为可以通过完善农村小额信贷风险规避机制以及完善农村小额信贷风险管理机制,完善农村小额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建设良好的农村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的外部环境,推进与农村小额信贷适应的法律体系的建立,加快推进农业保险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小额信用贷款的征信体系,创新农村小额信贷制度等等。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6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