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200210134913]
摘 要
我国超过90%的企业是中小企业。在经济不断地发展过程中,中小企业愈来愈成为推进国民经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力量。每一年中小企业为相当多数量的大学生提供了就业岗位。根据“2013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称,高校毕业生的雇主规模2012的比例中最高不超过300的用人单位,占48%。但是,我国中小企业大部分都面对的现状是管理层缺乏与时俱进的理念,财会职员总体素质不高,内部控制体系设置不合理,社会服务和信贷体系不健全,风险控制意识不强,监督法律机制不健全的问题。然而,在现代企业的发展,内部控制的责任将在中小企业未来的发展进程中变得越来越重要,离不开对内部控制职责的健全完善,内控制度的完整性还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所以我们应该去学习内部控制的国内外研究理论及其概念意义,同时清楚地认识了存在的问题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转变观念,提高素质,完善内控系统及制度,建立服务和信贷体系,加强风险意思和自我评估,完善监督法律机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工作,展望未来,得出结论。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 5 1 9 1 6 0 7 2 
关键字:内部控制中小企业问题对策
1.引言 1
1.1问题的提出 1
1.2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1.2.1研究目的 1
1.2.2研究意义 2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3.1国内对内部控制的研究 2
1.3.2国外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 3
1.4研究方法 4
2.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分析 5
2.1内部控制及内部审计的概念 5
2.1.1内部控制的定义 5
2.1.2内部审计的定义 5
2.2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相互关系 5
2.3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 6
2.3.1内部控制是保证企业规则和管理决策能够顺利进行的需要 6
2.3.2内部控制是提供真实、有效、可靠的会计信息的需要 6
2.3.3内部控制是企业进行风险防范的需要 7
2.3.4内部控制是保证企业财产安全的需要 7
2.3.5内部控制是追随时代潮流、提升经营效率的需要 7
3.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分析—以无锡市双新圆封头制造有限公司为例 8
3.1领导层现代管理理念缺乏 8
3.2内部财会人员素质不高 9
3.3内控体系不合理 9
3.4完善的社会服务和信贷体系的匮乏 10
3.5企业内部风险控制意识淡薄 10
3.6监督机制和法律机制不完善 10
4.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对策 12
4.1转变管理理念 12
4.2提高人员素质 12
4.3完善企业内控体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3
4.4建立全方位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完善信贷体系 13
4.5加强中小企业建立风险评估,树立风险控制意识 14
4.6完整完善监督机制和法律机制 14
结论 15
参考文献 16
致谢 17
1.引言
1.1问题的提出
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社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我国国际地位也在不断地上升。就21世纪以来,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力度也越加增大,不但成为新兴经济体的典型代表,并且是世界经济引擎之一,引起了全世界广泛关注。中国逆转相对隔离的状态发展,成功地融入全球经济,成为一个重要的成员。
然而,正是这样的改变离不开我国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强盛促使我国综合国力的壮大,经济地位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国家地位,经济强大就是话语权。当今社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本身占据我国企业总数组成比例的绝大份额。中小企业不仅支持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维持社会稳固,并且减少就业压力、创造社会价值,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想更好的经济发展,我们不应该忽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因此,内部控制对中小企业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现代社会中,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中小企业在开始时往往是非常成功的,但在其发展成长阶段经常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很多企业往往因为渡不过瓶颈从而倒闭破产。而内部控制的强弱程度对中小企业的成长有着难以动摇的影响。
中小企业内控制度,目前,要么是不健全,要么就是执行力度不够,管理层重视不足,影响企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更是直接降低了核心竞争力,以是说明,中小企业必须注意在管理发展中内部控制的建设和完善。本文就是围绕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关于中小企业的研究。
1.2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研究目的
从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入手解释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的认识,企业组织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内部控制措施的实施,对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的比较分析。中国企业内部控制是以内部牵制为核心的,通过实际的业务操作得出经验的内部管理控制,并经审计人员在前者的基础上再次归纳而逐步自我调整、自觉接受监督形成的过程。为了规范企业内控系统,应该倡导管理层关注经营策略管理理念,重视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1.2.2研究意义
时代发展的今天,中小企业早已是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成长的重要力量。由于资金的私人资本的主要来源,有相当数量的小规模的,存在较低的资本和技术的有巨大发展空间的企业,面临的困境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是缓慢的,不能做大做强。企业要想长期稳定的业务,我们需要确保企业能够继续在人力资源、材料和资本三个方面有竞争力。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强化内部控制,规范采购工作流程和科学的操作和维修基金,这一过程的优化和改进过程,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资源利用效率。在当前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为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稳定实现经营收益率,可以通过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投入产出效益,来达成企业长期有效地运营。本文研究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介绍了相关的理论,为分析的理论支持,提出了解决的思路框架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通过实践,总结了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给出了对相应的对策问题。在上述整体分析后,找出加强内控的方案,系统地提出了解决其问题的思路。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国内对内部控制的研究
我国最早对内部会计控制作出定义和明确规定的法律规范,是在1986年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1997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颁发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规范了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评估准则和提高了审计效率的标准; 1999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修订后的新《会计法》?,其中对内部控制会计监督,是重新作了再定义,为进一步加强会计相关工作、应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出现的会计改革,提出适应新变化的的决策;2000年为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行为,证监会公布《公开发行证券公司消息披露编报规则》?, 明确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构成要素,并针对重要要素对应说明披露的内容及要求;2001年财政部以内部会计控制为主体,与会计控制为辅,公布了《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试行)》?与《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2008年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根据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会[2008]7号),之后,财政部又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l号——组织架构》等18项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以下简称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总体而言,这些法规内容不完整、全面,我国内部会计控制是以COSO的报告为基础的,目前我国法律和规章中涉及内部控制的主要还是围绕会计相关问题提出;而针对内部监督制度提出的只有《会计法》。从制定主体来说,也不明确,2008年以前,都是政府部门单独颁布,之后才是财务部会同其他部门共同监管。这样避免了,各个地区政府部门的工作侧重不同,从而达到统一联合管制。从适用对象来说,这些规范主要是针对大型上市公司,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的执行根据此规定,小企业和其他单位可以参照。由于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所以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制度不均衡。然而,公司发展与内部控制的良好程度有关,政府部门应该重视内部控制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与完善。
1.3.2国外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
美国会计师协会(AICPA)的审计程序委员会在1949年提出的《内部控制:一种协调制度要素及其对管理当局和独立注册会计师的重要性》的报告中,首次对内部控制作了定义。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682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