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
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20191230142549]
毕业论文中文摘要
毕业论文外文摘要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融资方式,企业,内源融资,外源融资,经营决策
目 录
1 引言1
2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现状分析1
2.1依赖内部融资1
2.2外部融资未来发展空间较大2
3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的环境分析4
3.1 内部环境分析4
3.2 外部环境分析5
4国内外对中小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的研究5
4.1国内有关中小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的研究5
4.2国外有关中小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的研究6
5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对策7
5.1中小企业自身的对策7
5.2建立和完善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9
5.3政府应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9
5.4建立健全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和信用担保体系10
6结论9
7致谢10
8参考文献11
1 引言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日趋加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研究课题。中小企业的大量存在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市场竞争的内在要求,是吸收就业,活跃市场气氛,推动经济增长,维护市场活力的前提条件,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或是发展中国家,在对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过程中,都经历了一个由不够重视到逐步加深认识,引起重视的过程。国内外都对中小企业融资进行过研究。而加快中小企业的发展,早已成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有力保障。
就我国而言,中小企业创造的 GDP 占据总量的“半壁江山”,所以,加快中小企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有力保障。然而众所周知,资金是企业发展的推动力,企业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而资金短缺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对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漠视,致使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不畅,进而导致中小企业发展遭遇“瓶颈”,企业成长陷入困境。显而易见,融资难已经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因此,我国中小企业对各种融资方式的了解与选择便显得举足轻重了。目前,可供我国中小企业选择的融资方式多达十几种,而且每种方式的优劣之处各不相同,对中小企业的影响也各不相同,而中小企业的发展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一件大事,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结合可供我国中小企业选择的融资方式,进一步探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利用的策略。
那么我国可供中小企业选择的融资方式有哪些?我国中小企业该如何选择融资方式以更好地发展企业?而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的因素有哪些?这些都是我们要给予密切关注的。
因此,本课题将重点探讨新形势下中小企业的发展模式和融资需求,分析目前国内国际金融环境下各种可供选择的融资方式,并从中小企业自身发展角度对比各种融资方式的利弊,并探讨中小企业应如何充分运用现有的融资渠道,进而实现战略目标。
2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现状分析
2.1依赖内部融资
我国国有中小企业外部融资模式大致经过了两个阶段:其一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财政主导型, 即财政对中小企业的无偿拨款; 其二是80年代以后至今的银行主导型, 即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有偿贷款[1]。目前银行贷款成为国有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这种融资方式单一不利于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和产权制度的改革, 也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
我国上市公司目前偏好股权融资模式, 债券融资在公司资金来源中所占比重较小且方式单一, 上市公司内部融资在融资结构中比例较低, 外部融资比例较高, 融资结构不合理。目前, 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状况并不理想。造成直接融资途径不畅的原因有制度因素也有自身因素。间接融资是当前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然而, 受国家金融政策和管理体制的影响, 中小企业从国有金融机构获得的资金较少。中小企业“贷款难”日益突出, 成为阻碍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桎梏。
在我国企业很长时间都没有向国家股东进行过红利分配。国企将大量的利润予以留存,国有企业即使已成为上市公司也大多选择不支付或少支付现金股利而将大量现金予以留存。这主要是由于:一方面,我国现阶段资本市场的发展远远落后于企业的需求,出于减轻外部融资约束的考虑,企业倾向于不支付或少支付现金股利。同时,由于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尚不稳固,对外部的融资规模和融资渠道还没有充分的选择权。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讲,如果企业的内部资金来源不足以满足公司的发展需要,而实际上资本市场对他们并不开放,申请上市发行股票或债券进行直接融资的难度很大,这就直接导致了我国企业比较依赖内部融资方式的现状。另一方面,长期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对资本成本的理解往往只是基于表面的观察。即借来的债务是有资本成本的,借款利率是资本成本的典型代表;而不分派现金股利形成的留存收益是自有资金,是没有成本的。这是对资本成本概念的错误理解,造成的后果就是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过度投资的偏好,资产负债率低,资本使用效率低。
2.2外部融资未来发展空间较大
银行等金融机构或资本市场获得的融资,根据筹资者和投资者的关系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直接融资指通过在金融市场上发行有价证券(股票、债券等)获得资金的方式。股权融资是一种资本融资,投资者更看重企业的投资回报率和长期经营能力,但由于所投资金不能收回,风险较大,因此股权融资要求的预期收益比银行要高,因此股权融资的资金成本要高于银行借款等间接融资方案。债券融资包括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企业债券又包括企业债券、公司债券及可转让债券。债券融资是企业的一种重要融资手段,要求发行的时间必须充分考虑到未来利率的走势,我国的企业债券要求较低,公司债券相对较高,只有国有独资、上市公司、两个国有投资主体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等才有权发行,同时对资产负债率和资本金都有严格限制。可转换债券只有国企和上市公司才可发行,债券的好处是利率较低,附加条件少,企业能以较少的成本筹集所需资金,不好的地方就是手续复杂,要求严格,且在我国债券市场相对冷清,投资交易不活跃,发行风险较大。间接融资是指存在金融中介的资金融通,即来自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贷款等债权融资活动。其主要方式是银行借款,以银行为主体,属于债务融资。但由于间接融资的责任链和追索期较长,只凭少数决策者判断对项目资金的支配,银行只负责收取相应的贷款利息,对企业的利润没有要求权,更重要的是看企业实力,收益高低或现金流,所以银行一般都“嫌贫爱富”,对哪怕有良好发展前景、高预期利润但风险大的企业并不愿借款。
在我国,中小企业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的间接融资仍旧是企业最重要的外部融资途径。严格来讲,银行贷款属于“私募”融资方式,是企业与银行之间经过一对一的谈判而达成的信贷协议[2]。对于我国的中小企业而言,银行贷款不仅在企业发展的历史上发挥了极其重大的作用,即使是现在,银行贷款仍是最为主要的融资方式之一。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在1993年至2004年,我国企业的外部融资情况为:境内股票融资额为8 983.46亿元,占境内股票、银行贷款、企业债券三者的比重为5.21%;银行贷款融资额为161 299.98亿元,占三者的比重为93.59%;企业债券融资额为2 063.49亿元,占三者的比重为1.20%。
虽然,在我国企业可以采用通过证券市场直接向投资者发行证券,比如发行股票、公司债等来获得资金的直接融资。即采用通常情况下所谓的“公募”形式,面向公众发行证券。但是,由于我国目前资本市场尚处于发育阶段,这种直接融资方式的融资成本很高。例如:我国企业如果选择直接融资,不仅需要达到一个上市公司的门槛,还需要在融资时支付昂贵的手续费用等酬资成本。另外,为了获得较高的公信度,从而便于证券的发行,还要求:1.准备直接融资的企业要向社会公众公布企业的财务信息,以便让潜在的投资者对于企业发展的战略、发展的前景有一个概括的了解。2企业必须经过政府有关部门的资格验证,确认其可以负担必要责任的能力等等。因此,目前,大多数企业外部融资可能更多的还是通过间接融资的途径,对银行贷款的依赖很大,直接融资尚不能成为我国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我国企业外部融资的模式仍是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为辅”[3]。 该方式好处是还款期长,有利于企业的长期经营活动,目前我国实行和创新出的中小企业贷款方式主要有:综合授信、信用担保贷款、买房贷款、异地联合协作贷款、项目开发贷款、出口创汇贷款,自然人担保贷款、个人委托贷款、无形资产担保贷款、票据贴现融资、金融租赁、典当融资十二种形式,方式相对而言也还算丰富
毕业论文中文摘要
毕业论文外文摘要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融资方式,企业,内源融资,外源融资,经营决策
目 录
1 引言1
2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现状分析1
2.1依赖内部融资1
2.2外部融资未来发展空间较大2
3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的环境分析4
3.1 内部环境分析4
3.2 外部环境分析5
4国内外对中小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的研究5
4.1国内有关中小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的研究5
4.2国外有关中小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的研究6
5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对策7
5.1中小企业自身的对策7
5.2建立和完善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9
5.3政府应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9
5.4建立健全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和信用担保体系10
6结论9
7致谢10
8参考文献11
1 引言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日趋加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研究课题。中小企业的大量存在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市场竞争的内在要求,是吸收就业,活跃市场气氛,推动经济增长,维护市场活力的前提条件,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或是发展中国家,在对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过程中,都经历了一个由不够重视到逐步加深认识,引起重视的过程。国内外都对中小企业融资进行过研究。而加快中小企业的发展,早已成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有力保障。
就我国而言,中小企业创造的 GDP 占据总量的“半壁江山”,所以,加快中小企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有力保障。然而众所周知,资金是企业发展的推动力,企业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而资金短缺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对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漠视,致使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不畅,进而导致中小企业发展遭遇“瓶颈”,企业成长陷入困境。显而易见,融资难已经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因此,我国中小企业对各种融资方式的了解与选择便显得举足轻重了。目前,可供我国中小企业选择的融资方式多达十几种,而且每种方式的优劣之处各不相同,对中小企业的影响也各不相同,而中小企业的发展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一件大事,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结合可供我国中小企业选择的融资方式,进一步探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利用的策略。
那么我国可供中小企业选择的融资方式有哪些?我国中小企业该如何选择融资方式以更好地发展企业?而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的因素有哪些?这些都是我们要给予密切关注的。
因此,本课题将重点探讨新形势下中小企业的发展模式和融资需求,分析目前国内国际金融环境下各种可供选择的融资方式,并从中小企业自身发展角度对比各种融资方式的利弊,并探讨中小企业应如何充分运用现有的融资渠道,进而实现战略目标。
2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现状分析
2.1依赖内部融资
我国国有中小企业外部融资模式大致经过了两个阶段:其一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财政主导型, 即财政对中小企业的无偿拨款; 其二是80年代以后至今的银行主导型, 即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有偿贷款[1]。目前银行贷款成为国有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这种融资方式单一不利于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和产权制度的改革, 也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
我国上市公司目前偏好股权融资模式, 债券融资在公司资金来源中所占比重较小且方式单一, 上市公司内部融资在融资结构中比例较低, 外部融资比例较高, 融资结构不合理。目前, 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状况并不理想。造成直接融资途径不畅的原因有制度因素也有自身因素。间接融资是当前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然而, 受国家金融政策和管理体制的影响, 中小企业从国有金融机构获得的资金较少。中小企业“贷款难”日益突出, 成为阻碍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桎梏。
在我国企业很长时间都没有向国家股东进行过红利分配。国企将大量的利润予以留存,国有企业即使已成为上市公司也大多选择不支付或少支付现金股利而将大量现金予以留存。这主要是由于:一方面,我国现阶段资本市场的发展远远落后于企业的需求,出于减轻外部融资约束的考虑,企业倾向于不支付或少支付现金股利。同时,由于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尚不稳固,对外部的融资规模和融资渠道还没有充分的选择权。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讲,如果企业的内部资金来源不足以满足公司的发展需要,而实际上资本市场对他们并不开放,申请上市发行股票或债券进行直接融资的难度很大,这就直接导致了我国企业比较依赖内部融资方式的现状。另一方面,长期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对资本成本的理解往往只是基于表面的观察。即借来的债务是有资本成本的,借款利率是资本成本的典型代表;而不分派现金股利形成的留存收益是自有资金,是没有成本的。这是对资本成本概念的错误理解,造成的后果就是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过度投资的偏好,资产负债率低,资本使用效率低。
2.2外部融资未来发展空间较大
银行等金融机构或资本市场获得的融资,根据筹资者和投资者的关系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直接融资指通过在金融市场上发行有价证券(股票、债券等)获得资金的方式。股权融资是一种资本融资,投资者更看重企业的投资回报率和长期经营能力,但由于所投资金不能收回,风险较大,因此股权融资要求的预期收益比银行要高,因此股权融资的资金成本要高于银行借款等间接融资方案。债券融资包括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企业债券又包括企业债券、公司债券及可转让债券。债券融资是企业的一种重要融资手段,要求发行的时间必须充分考虑到未来利率的走势,我国的企业债券要求较低,公司债券相对较高,只有国有独资、上市公司、两个国有投资主体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等才有权发行,同时对资产负债率和资本金都有严格限制。可转换债券只有国企和上市公司才可发行,债券的好处是利率较低,附加条件少,企业能以较少的成本筹集所需资金,不好的地方就是手续复杂,要求严格,且在我国债券市场相对冷清,投资交易不活跃,发行风险较大。间接融资是指存在金融中介的资金融通,即来自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贷款等债权融资活动。其主要方式是银行借款,以银行为主体,属于债务融资。但由于间接融资的责任链和追索期较长,只凭少数决策者判断对项目资金的支配,银行只负责收取相应的贷款利息,对企业的利润没有要求权,更重要的是看企业实力,收益高低或现金流,所以银行一般都“嫌贫爱富”,对哪怕有良好发展前景、高预期利润但风险大的企业并不愿借款。
在我国,中小企业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的间接融资仍旧是企业最重要的外部融资途径。严格来讲,银行贷款属于“私募”融资方式,是企业与银行之间经过一对一的谈判而达成的信贷协议[2]。对于我国的中小企业而言,银行贷款不仅在企业发展的历史上发挥了极其重大的作用,即使是现在,银行贷款仍是最为主要的融资方式之一。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在1993年至2004年,我国企业的外部融资情况为:境内股票融资额为8 983.46亿元,占境内股票、银行贷款、企业债券三者的比重为5.21%;银行贷款融资额为161 299.98亿元,占三者的比重为93.59%;企业债券融资额为2 063.49亿元,占三者的比重为1.20%。
虽然,在我国企业可以采用通过证券市场直接向投资者发行证券,比如发行股票、公司债等来获得资金的直接融资。即采用通常情况下所谓的“公募”形式,面向公众发行证券。但是,由于我国目前资本市场尚处于发育阶段,这种直接融资方式的融资成本很高。例如:我国企业如果选择直接融资,不仅需要达到一个上市公司的门槛,还需要在融资时支付昂贵的手续费用等酬资成本。另外,为了获得较高的公信度,从而便于证券的发行,还要求:1.准备直接融资的企业要向社会公众公布企业的财务信息,以便让潜在的投资者对于企业发展的战略、发展的前景有一个概括的了解。2企业必须经过政府有关部门的资格验证,确认其可以负担必要责任的能力等等。因此,目前,大多数企业外部融资可能更多的还是通过间接融资的途径,对银行贷款的依赖很大,直接融资尚不能成为我国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我国企业外部融资的模式仍是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为辅”[3]。 该方式好处是还款期长,有利于企业的长期经营活动,目前我国实行和创新出的中小企业贷款方式主要有:综合授信、信用担保贷款、买房贷款、异地联合协作贷款、项目开发贷款、出口创汇贷款,自然人担保贷款、个人委托贷款、无形资产担保贷款、票据贴现融资、金融租赁、典当融资十二种形式,方式相对而言也还算丰富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7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