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农场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研究
摘要:近几年,互联网的触角不断渗入到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过程中,家庭农场凭借着其自身经营主体优势在与互联网融合过程中迅速发展电子商务业务,同时,也暴露出一些瓶颈问题和风险挑战。本文通过已有数据的收集、整理,具体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家庭农场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并学习其他发达国家相关的发展经验,从而提出我国家庭农场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的对策建议,以期可以帮助我国家庭农场电子商务进程更好更快发展。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引言 2
二、我国家庭农场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2
(一)家庭农场主体在国内发展迅速 2
(二)电子商务成为家庭农场经营新路径 3
1、政策环境角度 4
2、社会环境角度 4
3、技术环境角度 4
4、经济环境角度 4
(三)我国家庭农场电子商务主要发展模式 5
1、平台型电商:以淘宝生态农业网站为例 5
2、垂直电商:以沱沱公社为例 6
4、O2O电子商务 6
三、我国家庭农场电子商务主要存在问题 7
(一)家庭农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7
(二)家庭农场信息化建设的人才短缺 7
(三)农产品的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不完善 7
(四)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 7
四、国外家庭农场电子商务的发展经验 8
(一)Local Harvest:生鲜电商O2O模式 8
(二)Farmigo:基于“食物社区”的在线农产品平台运营模式 9
(三)relay Foods:“C2B+快物流”模式 10
(四)Amazon Fresh:高密度仓库实现快物流服务 12
五、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电子商务的对策建议 13
(一)加强农村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13
(二)培养和引进家庭农场电子商务建设的人才 13
(三)加强农产品标准化与品牌化建设 14
(四)加强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 14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 致谢 15
参考文献 15
家庭农场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研究
引言
引言
1949年至今,我国农村劳动力的生产经营方式大体经历了“合分合”的变化。首先,是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的农村合作社运动,在当时国家需要尽快脱离贫困,达到温饱线的背景下,这种农民间的合作形式虽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但后来在实践中逐渐脱离实际,大跃进和浮夸风的兴起导致了全国范围内的消极影响。其次,是1978年以后。凤阳县小岗村的几户农民自发搞起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红手印”的改革风潮吹遍了全国,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生产效率。后来,随着我国工业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的思想不断冲击各行各业,农业方面每家每户的零散经营很难对抗市场中的不稳定因素,农村劳动力又开始组织起各种新型经营主体共同应对风险。
家庭农场的概念在我国定义中是这样描述的,主要劳动力来自家庭成员,从事农业适度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的生产经营模式,并以农业收入作为家庭主要经济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有着比过去农业经营散户更多的土地和资源,经营规模有了一定程度的扩大,经营成本也有所下降,这符合生产成本递减的规律,在市场不确定性的影响面前,也更能应对变化。适度规模化生产所带来的种种好处便得以体现,生产的农产品逐渐走向市场化和商品化,在传统的农产品交易中提高了话语权。并且家庭农场的规模效应使得他们比传统的农户更加注意自身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和销售渠道问题,维护农场形象的责任使他们越做越规范化和标准化,有利于整个农业产业的发展。
本文中所指的家庭农场电子商务,是指家庭农场这一农业经营主体为实现集约化生产和商品化经营等目标,更好地实现利益最大化,利用互联网知识和有关技术开展自身电子商务业务的改造和运营。其主要战略意义在于,农业经营主体不再是过去的“靠天吃饭”,能够更好的应对农产品交易市场和自然条件的变化。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改善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化布局,加快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等发展方向。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让家庭农场发展电子商务成为可能,使家庭农场的目标客户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扩大了销路,提高了农民收益。更重要的是家庭农场在开展电子商务业务时,做到了了农产品从源端生产方直接到终端消费方的模式,节约了经销商的冗杂成本,这也是比传统农户在销售方面更加明显的竞争优势。然而,在家庭农场与电子商务的结合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限制了家庭农场电子商务的发展。
但无论家庭农场电子商务的发展会给我国现代化农业带来怎样的惊喜,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在发展初期需要我们不断修正暴露出来的问题。因而本文下面将针对现阶段我国家庭农场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难题进行相关解决方案的研究与探讨。
二、我国家庭农场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一)家庭农场主体在国内发展迅速
政府支持: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写到,支持各地区成立农业合作、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经营组织。引导组织规范运行,重点加强经营能力提升。鼓励地方政府和企业提供资金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为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银行贷款担保服务。
2013年3月,农业部对全国范围内家庭农场的发展情况进行数据普调,调查结果显示出现阶段我国家庭农场正处在快速发展的规模集约水平上,如表1所示:
表1 农业部全国家庭农场发展情况统计调查结果
数据来源:农业部官网
(二)电子商务成为家庭农场经营新路径
1、政策环境角度
近几年,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发改委接连颁布了关于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的实施规划,支持当地农产品物流的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发展。2015年2月国务院出台中央一号文件,鼓励农民进行土地规模化、集约化耕种,鼓励互联网相关行业企业带着资本到农村投资发展。总的来说,众多农业电子商务文件及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为家庭农场电子商务的发展保证了政策支持。
2、社会环境角度
在我国互联网普及过程中,农村的网民规模不断增大。调查结果显示,2014年城镇网民占比72.5%,农村网民占比27.5%,到2015年时。城镇网民比例降为71.6%,而农村网民比例为28.4%。在2015年农村互联网普及工作中,与城镇相比,农村网民实现2倍的规模增长速度。如图1所示:
图1 中国网民城乡结构图
数据来源:CNNIC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2015.12)
3、技术环境角度
移动互联网及大数据处理等技术不断运用于家庭农场开展电子商务经营的过程中,使各地家庭农场和其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成本也有所下降,并且在分析用户特征、消费行为、企业经营数据等大数据的基础上精确定位目标客户,更加准确地了解用户需求,从而帮助家庭农场主提高服务质量。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引言 2
二、我国家庭农场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2
(一)家庭农场主体在国内发展迅速 2
(二)电子商务成为家庭农场经营新路径 3
1、政策环境角度 4
2、社会环境角度 4
3、技术环境角度 4
4、经济环境角度 4
(三)我国家庭农场电子商务主要发展模式 5
1、平台型电商:以淘宝生态农业网站为例 5
2、垂直电商:以沱沱公社为例 6
4、O2O电子商务 6
三、我国家庭农场电子商务主要存在问题 7
(一)家庭农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7
(二)家庭农场信息化建设的人才短缺 7
(三)农产品的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不完善 7
(四)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 7
四、国外家庭农场电子商务的发展经验 8
(一)Local Harvest:生鲜电商O2O模式 8
(二)Farmigo:基于“食物社区”的在线农产品平台运营模式 9
(三)relay Foods:“C2B+快物流”模式 10
(四)Amazon Fresh:高密度仓库实现快物流服务 12
五、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电子商务的对策建议 13
(一)加强农村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13
(二)培养和引进家庭农场电子商务建设的人才 13
(三)加强农产品标准化与品牌化建设 14
(四)加强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 14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 致谢 15
参考文献 15
家庭农场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研究
引言
引言
1949年至今,我国农村劳动力的生产经营方式大体经历了“合分合”的变化。首先,是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的农村合作社运动,在当时国家需要尽快脱离贫困,达到温饱线的背景下,这种农民间的合作形式虽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但后来在实践中逐渐脱离实际,大跃进和浮夸风的兴起导致了全国范围内的消极影响。其次,是1978年以后。凤阳县小岗村的几户农民自发搞起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红手印”的改革风潮吹遍了全国,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生产效率。后来,随着我国工业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的思想不断冲击各行各业,农业方面每家每户的零散经营很难对抗市场中的不稳定因素,农村劳动力又开始组织起各种新型经营主体共同应对风险。
家庭农场的概念在我国定义中是这样描述的,主要劳动力来自家庭成员,从事农业适度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的生产经营模式,并以农业收入作为家庭主要经济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有着比过去农业经营散户更多的土地和资源,经营规模有了一定程度的扩大,经营成本也有所下降,这符合生产成本递减的规律,在市场不确定性的影响面前,也更能应对变化。适度规模化生产所带来的种种好处便得以体现,生产的农产品逐渐走向市场化和商品化,在传统的农产品交易中提高了话语权。并且家庭农场的规模效应使得他们比传统的农户更加注意自身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和销售渠道问题,维护农场形象的责任使他们越做越规范化和标准化,有利于整个农业产业的发展。
本文中所指的家庭农场电子商务,是指家庭农场这一农业经营主体为实现集约化生产和商品化经营等目标,更好地实现利益最大化,利用互联网知识和有关技术开展自身电子商务业务的改造和运营。其主要战略意义在于,农业经营主体不再是过去的“靠天吃饭”,能够更好的应对农产品交易市场和自然条件的变化。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改善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化布局,加快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等发展方向。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让家庭农场发展电子商务成为可能,使家庭农场的目标客户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扩大了销路,提高了农民收益。更重要的是家庭农场在开展电子商务业务时,做到了了农产品从源端生产方直接到终端消费方的模式,节约了经销商的冗杂成本,这也是比传统农户在销售方面更加明显的竞争优势。然而,在家庭农场与电子商务的结合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限制了家庭农场电子商务的发展。
但无论家庭农场电子商务的发展会给我国现代化农业带来怎样的惊喜,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在发展初期需要我们不断修正暴露出来的问题。因而本文下面将针对现阶段我国家庭农场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难题进行相关解决方案的研究与探讨。
二、我国家庭农场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一)家庭农场主体在国内发展迅速
政府支持: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写到,支持各地区成立农业合作、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经营组织。引导组织规范运行,重点加强经营能力提升。鼓励地方政府和企业提供资金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为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银行贷款担保服务。
2013年3月,农业部对全国范围内家庭农场的发展情况进行数据普调,调查结果显示出现阶段我国家庭农场正处在快速发展的规模集约水平上,如表1所示:
表1 农业部全国家庭农场发展情况统计调查结果
数据来源:农业部官网
(二)电子商务成为家庭农场经营新路径
1、政策环境角度
近几年,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发改委接连颁布了关于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的实施规划,支持当地农产品物流的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发展。2015年2月国务院出台中央一号文件,鼓励农民进行土地规模化、集约化耕种,鼓励互联网相关行业企业带着资本到农村投资发展。总的来说,众多农业电子商务文件及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为家庭农场电子商务的发展保证了政策支持。
2、社会环境角度
在我国互联网普及过程中,农村的网民规模不断增大。调查结果显示,2014年城镇网民占比72.5%,农村网民占比27.5%,到2015年时。城镇网民比例降为71.6%,而农村网民比例为28.4%。在2015年农村互联网普及工作中,与城镇相比,农村网民实现2倍的规模增长速度。如图1所示:
图1 中国网民城乡结构图
数据来源:CNNIC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2015.12)
3、技术环境角度
移动互联网及大数据处理等技术不断运用于家庭农场开展电子商务经营的过程中,使各地家庭农场和其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成本也有所下降,并且在分析用户特征、消费行为、企业经营数据等大数据的基础上精确定位目标客户,更加准确地了解用户需求,从而帮助家庭农场主提高服务质量。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dzsw/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