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二孩政策下育龄夫妻生育意愿及影因素研究以南通市如东县陆河村为例

“普遍二孩”政策的实施,将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广泛、全面和深远的影响,为了解当下育龄夫妻的生育意愿,评估政策的实际执行效果,本研究基于江苏省南通市陆河村的调查数据,对当地育龄夫妻的基本情况以及生育意愿状况进行统计描述,并进一步通过交叉表、卡方检验等方法分析影响育龄夫妻生育意愿的主要因素,调查结果表明育龄夫妻的自身人口学特征,比如文化程度、收入水平等会对其生育意愿产生影响,除此以外,现行的生育政策,以及“男尊女卑”、“多子多福”这类传统观念也会影响生育意愿,家庭成员尤其是孩子的意见同样也会左右父母的二孩生育意愿。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1
一、文献回顾 2
(一)独生子女政策下的生育意愿研究 2
(二)“单独二孩”政策下的生育意愿研究3
(三)“普遍二孩”政策下的生育意愿研究4
(四)研究述评 5
二、研究设计与变量测量 5
(一)研究设计 5
(二)变量测量 6
三、结果与分析 7
(一)生育意愿调查 7
(二)影响育龄夫妻生育意愿的因素分析 7
四、小结与思考11
研究结论11
(一)进一步思考11
致谢12
参考文献12
附录:问卷14
“普遍二孩”政策下育龄夫妻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南通市如东县陆河村为例
引言
引言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自然增长率较高,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已经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有计划地控制人口。政策实施以来三十多年的时间,全国少生了4亿多人,有效减少了对资源的使用、以及对环境的破坏,有力地促进了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是,随着时间的检验,以独生子女为核心内容的计划生育政策已经不能符合我国的国情。2013年12月28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决议》,决议表明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这也就是“单独二孩”政策。
“单独二孩”政策实施的两年间,并没有引起很大的反响,我国的总和生育率仍在低位徘徊,老龄化、少子化仍然普遍存在,人口红利缩减、劳动力数量和结构不够合理在这些背景下,我国人口与经济很难健康、均衡地发展。所以,2015年10月26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召开,会议提出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自此,“普遍二孩”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实施。
Miler提出了从意愿到行为的序列决策和作用过程,认为生育经历了生育动机→生育意愿→生育打算→生育行为→生育率。[1]虽然生育意愿并不等同于实际的生育行为,但是对于估计人们未来生育行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所以本文试图通过对人们当下生育意愿的调查,去估计他们未来的生育行为,从而对未来的生育率有大致的了解。此外,本文的调查地点南通市如东县是一个典型的“计生红旗县”,计划生育要比全国提前10年,在二十世纪60年代初就开始,十年时间步入正轨,在80年代就走上了严格的计划生育道路。而且不论是在城镇还是农村,这里的人们都严格遵守计划生育,并不存在像其他农村那样的“一孩半”政策,可以说如东县是一个深受计划生育思想影响的地方。所以笔者选取了如东县的一个村进行调查,想要了解这里育龄夫妻的生育意愿,并试图分析和解释都有些什么样的主客观因素在影响和决定着他们的生育意愿。
一、文献回顾
Bachrach & Morgan通过研究发现,人们并不是自然而然地具有生育意愿,只有在特定的情形中生育意愿才会形成。[2]我国学者对于生育意愿以及生育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在不同的生育政策背景下也有很多。
(一)独生子女政策下的生育意愿研究
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提倡“晚、稀、少”以减缓人口的过快增长,80年代普遍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并在1982年把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但在1984年政策被部分调整,在部分农村第一孩为男孩的不得再生,而第一孩为女孩的农户在间隔4到5年后允许生育第二孩。
1.独生子女政策下的生育意愿状况
郑真真认为,在独生子女政策实施的三十多年来,城乡居民的生育意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数量上表现为理想子女数随年代更替而下降,在性别偏好上城乡差异进一步拉大。[3]总的来说,在城市和东部地区的部分农村,人们的生育意愿低于更替水平,而在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有相对较高的生育意愿。
2.独生子女政策下生育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在独生子女政策下,随着部分育龄妇女地位及能力的提高,她们的生育意愿随着生育政策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但很多人的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都受到了很大程度的抑制,根据全国1%抽样调查数据计算,1990年以来违反政策生育的比例为18.95%,而造成育龄人群生育意愿与当下政策相悖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男孩偏好。
(1)性别偏好对生育意愿的影响
郑真真认为,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和生育意愿以及生育行为之间的主要矛盾在于性别结构而不是数量,农村大部分的超生行为都是与想要男孩有关,正是因为男孩偏好,才导致第一个孩子不是男孩的家庭想要再去生一个孩子,这种数量上的增加最主要的原因是在于性别偏好。[3]73陈卫认为,由于性别偏好的存在,妇女第一个孩子的性别结构会对她后来的生育意愿有很重要的影响,而对于在第一胎就已经满足男孩偏好的妇女,就更倾向于进一步的性别双全取向。[4]
(2)女性地位、能力的提升对生育意愿的影响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32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