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儿童健康的影响
随着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转移,农村内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变得越来越多。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健康的影响受到了很多学者的关注,但是目前的研究对父母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儿童健康的影响状况并未达成一致的结论。本文基于2006、2009和2011年中国家庭营养与健康调查(CHNS)数据,以18岁及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为分析对象来考察农村家庭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体质健康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不同留守类型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父母外出务工会给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带来负向的作用,其中父母都外出对留守儿童的BMI有显著的负向效应。最后结合本文实证研究的结果,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政策建议。关键字父母外出务工;留守儿童;身体健康Abstract:With the large-scale transfer of rural labor force, a large number of left-behind children have emerged in rural areas. Many scholars are very concerned about the impact of parents outing on childrens health, but the current study has not reached a consensus on the impact of parents migrant workers on the health of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 Based on the 2006, 2009, and 2011 data from the China Family Nutrition and Health Survey (CHNS), this article analyzes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 aged 18 and below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rural migrants’ migrant workers on the health of left-behind children, and the impact of this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stay types. The results s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how that the parents work out has a negative effect on the health of the left-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areas. Among them, parents who go out have a significant negative effect on the body mass index of left-behind children. Only the father goes out or only the mother goes out has a negative effects on the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 , but the effect is not significant. Finally, combined with the empirical research results, relevant policy recommendations are proposed.20 世纪90年代初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数量在不断地增加,2016年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大约有1.693亿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2017年前9个月全国农村外出务工的劳动力有1.797亿人,外出务工人数同去年相比增加了1.80%,其中外出务工的劳动力中大多数为青壮年劳动力。我国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以及农村家庭的经济能力并不能支持他们将孩子带在身边。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在新城市的社会关系网络十分狭窄,甚至很多城市存在排斥农民工的现象,这一系列因素都使得外出务工人员的子女们无法跟着他们的父母,只能跟着其他家庭成员或亲戚朋友在户籍所在地生活上学,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也因此而产生。全国妇联课题组2013年的报告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推算出全国有6102. 55万农村留守儿童,其数值为农村儿童的38%左右,为全国儿童的22%左右。近年来,农村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劳动力为了挣更多的钱而倾向于外出找工作,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因此变得越来越多,并且人们预期留守儿童的数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可能继续保持增长的趋势。儿童时期是人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在这一时期儿童十分需要父母的教育和关爱。然而因受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限制,我国农村儿童整体的体质健康水平已经低于城市儿童。若农村留守儿童的体质健康因父母外出务工而变得更差的话,那么农村与城市间的收入差距或其他方面的差距可能会因为这一原因而变得更大,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建设速度也可能因此变得更慢,构建和谐社会也可能会变得困难重重。留守儿童是中国未来劳动力大军中的重要力量,留守儿童自身的体质健康不仅会因为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变得更差,农村家庭和全社会的幸福感也会因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存在而被削弱,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也会因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存在变得更加模糊。因此我们必须认清农村留守儿童现存的问题,并采取各种办法来解决他们的问题,确保他们能健康幸福地成长,并成为中国优秀合格的接班人,因为少年强,则国强。本文基于2006、2009和2011年中国家庭营养与健康调查(CHNS)数据,以18岁及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为分析对象,并将18岁及以下的非留守儿童作为参照组,来考察父母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儿童健康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不同留守类型之间的差异,以期望此研究在提高农村家庭及农村留守儿童的福利水平方面有些许贡献。文章其余章节安排如下本研究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第三部分为模型设定与数据来源,第四部分为实证研究结果讨论,最后根据回归结果总结全文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二、文献综述(一)留守儿童的界定自1994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和重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在对留守儿童的定义方面,大部分研究者将因其父母双方或一方到其他地方务工,不能和父母一方或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而留在户籍所在地的儿童定义为留守儿童。目前,与留守儿童相关的研究在留守儿童年龄的界定上并未达成一致的结论,孙文凯、王乙杰(2016)将留守儿童的年龄定在15周岁及以下;段成荣、周福林(2005)认为留守儿童的年龄应该设定为14周岁及以下。李强、臧文斌(2010)将界定18 周岁以下的孩子为儿童,而段成荣、杨舸(2008) 在其研究中将17周岁及以下的孩子界定为儿童。总体来看,各学者主要是根据所获取数据的特征来对留守儿童年龄的进行界定。基于本研究数据的特征,本文将18周岁及以下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其他地区打工,而不能和父母一方或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定义为留守儿童。(二)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健康影响的综述总体来看,现有的大多数研究的关注点在于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以及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而较少地关注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体质健康的影响,并且关于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健康影响的实证研究很少。父母是小孩的第一监护人,父母外出务工后导致抚养关系中主体、客体的空间分离,会引发家庭关系中两种代际转移方式—经济支持和生活照料的时间投入发生相应的变化,而上述两种代际转移方式的变化都会对给留守儿童的健康带来相应的影响。其中,经济支持主要包括父母对留守子女生活和营养健康提供食物或现金等帮助。生活照料主要包含父母对留守子女的生活起居照顾,以及日常交流、承受家务负担和心理慰藉。一方面,父母外出务工后可以增加其对留守儿童的经济支持,进而可能对留守儿童的健康产生正向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父母外出务工后无法对留守儿童生活提供悉心地照料,可能会对留守儿童的健康产生负向消极的影响。而父母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最终影响取决于经济支持的正向作用更大还是因生活照料减少所带来的的负向作用更大。若经济支持的正向作用更大则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健康的影响方向为正,若生活照料时间减少带来的负向作用更大,则父母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影响方向为负。大部分关于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健康影响的研究得到的结论为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健康的影响方向为负。如崔嵩、周振、孔祥智(2015)使用了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CDRF)2008年“贫困地区寄宿制小学学生营养改善项目”的数据,考察了贫困地区寄宿制小学学生营养健康改善的情况,其研究发现父母外出务工给留守儿童的营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消极影响。虽然父母外出务工后通过提高家庭收入改善了留守儿童的营养状况,但是当家庭收入不再是儿童健康的决定性因素时,因单位家庭收入增加带来的正向效用会变得越来越小。另一方面,我们不可以忽视父母对留守儿童生活上照料的重要性,即使家庭收入不高,倘若孩子能受到父母悉心的照料,低家庭收入对儿童营养状况带来的负向影响也会因父母的悉心照料得到一定程度弥补。Kanaiaupuni(2000)认为父母外出务工后使得父母和子女之间长时间分离,子女无法与其父母一起生活,外出父母对留守儿童健康照料时间的减少会给儿童的成长带来负面的影响。陈在余(2009)利用CHNS数据,对儿童进行分组,将其分为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分析了父母外出务工对不同年龄段的农村留守儿童营养与健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6~18岁学龄孩子的健康状况因其父母外出务工而变得更差了,尤其是家中仅母亲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的健康比家中仅父亲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的健康受到的负向影响更为显著。吴蓓蓓等(2009)基于安徽农村的调查发现父亲外出务工会削弱留守儿童的体质健康。刘靖(2008)、宋月萍和张耀光(2009)的研究指出在不同的留守类型中,母亲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健康影响比父亲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健康的影响更大,且这一影响的方向为负。Lee(2011)使用2006年家庭健康与营养调查的数据,对比分析了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和传统非留守儿童的情况。研究发现在教育、心理健康和体质健康等方面,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有全面的负面影响,其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受父母外出务工的影响更大,留守儿童体质健康受父母外出的影响相对较小。也有部分学者认为父母外出务工给留守儿童的体质健康带来了的影响为正。如Thomas(1994)指出由于母亲较父亲而言可以在生活中给予孩子更好的照料,如果父亲外出务工而母亲留在家照顾孩子,将可能对留守儿童健康有正面影响。Nguyen(2006)研究发现留守儿童比非留守儿童更健康,因为父母外出务工能够给儿童带来更积极的求医能力。李钟帅和苏群(2014)使用了2004、2006和2009年CHNS的截面数据,他们分析了父母外出务工会给农村留守儿童健康状况带来何种影响?其研究结果发现,从长期来看父亲外出务工可以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体质健康。因为父亲通过外出务工能挣更多的钱,使家庭的经济基础变得更加牢固,进而有能力改善或维持留守儿童的健康水平。此外,有学者认为留守儿童的体质健康并不会因父母外出务工后发生明显的变化。如孙文凯、王乙杰(2016)基于RECE2013- 2006年的面板数据,将双重差分法和倾向得分匹配法相结合,用此方法来估计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自评健康会受到何种影响,其影响程度如何?研究发现,从总体来看留守儿童的自评健康并没有因父母外出务工而受到在统计上显著的影响,可能是因为家庭收入提高对儿童健康的正面影响部分抵消了因照顾缺失带来的负面影响。一般情况下,父亲母亲在家庭中的性别分工和角色承担是不一样的,父亲主要负责挣钱,而母亲主在家主要承担洗衣做饭,照顾家人的责任,因此父亲不在家与母亲不在家对留守儿童产生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基于此,部分学者提出不同的亲子分离模式对留守儿童体质健康的影响情况也不同这一观点,大部分研究结果表明,仅父亲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体质健康有正面影响,而母亲外出务工则会给留守儿童的体质健康带来负面的影响。如李强、臧文斌(2010)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CHNS)研究父母外出务工对我国留守儿童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仅父亲外出的儿童生病的可能性并不比与父母均在家的儿童生病可能性大,因为如果母亲能在家照顾孩子,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父亲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健康的影响。(三)部分研究的不足之处目前关于留守儿童的研究的取样地主要为留守儿童较集中的地区,当前从全国整体层面对留守儿童农村的研究较少。因此,研究得出的关于父母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儿童健康的影响情况的结论并不能表明全国留守儿童的情况。此外,国内目前一般针对留守儿童进行一次性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获得自己所需的信息。进行一次性问卷调查的成本已经很高了,如果要进行大规模的跟踪调查则需要更大的成本,这个成本大部分研究者不能承受,因此在当前对留守儿童的研究中鲜有进行大规模的跟踪调查。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CHNS)申请即可免费使用,且该数据属于大规模的跟踪调查数据,基于上述优势,本研究打算采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CHNS)来探讨父母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儿童体质健康的影响,并分析不同的亲子分离方式对留守儿童的体质健康的影响是否有差异。三、模型设定与数据来源(一)理论模型一个人的健康状况是动态的,它会不断地发生变化。随着体质锻炼的增加、生活环境的改善、营养摄入的增加,一个人的健康会得到改善,反之健康状况会恶化。所以,我们在衡量一个人的健康状况时,不仅要考虑短期的健康水平,还应该考虑长期的健康水平。调查中,调查者有问儿童最近4周内有没有生过病,最近4周是否生过病可以作为短期健康的衡量指标。但是,本研究考虑到短期健康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最近4周内如果留守儿童生病,我们无法判断他生病是因为父母外出务工还是因为其他原因。所以如果用该指标来衡量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健康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会使结果有偏差。此外,我们无法用自评健康来衡量留守儿童的健康,因为中国家庭营养与健康调查只问了12岁及以上儿童的自评健康,而没有问0~12岁儿童的自评健康。所以,如果使用自评健康来反映儿童的健康状况的话,我们就无法判断0~12岁儿童的健康状况。身体质量指数( BMI) 的计算方式为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的平方,BMI在短期内不会发生大幅度地变化,因为BMI反映的是体内的脂肪含量和营养状况,而脂肪的积累是长期的,因此BMI可用作衡量长期健康的指标。众多研究也表明BMI 过高或过低都会增加疾病的发生率(Kalmijin,Curb et al,1999;Ellekjaer et al,2001;Wu,Huxleyet al,2008)。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规定,一个人的BMI若小于20,则他的体重偏轻,若处于20-25之间,则他的体重适中,若处于25-30之间,那么他的体重处于超重水平,若BMI大于30,他体重的状态则为肥胖。但儿童的身体发育到18岁之前还没有完成,他们还在不断地成长,如果当BMI 较大,我们用“肥胖”来形容儿童的身体状况是不合理的。同时,赵忠(2006)的研究指出营养过剩并不是当前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所面临的问题,当前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是营养不良。因此,若儿童BMI体质指数提高了,我们可以认为儿留守儿童的健康营养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结合以前研究,本研究将父母外出务工对儿童健康影响模型形式定义为: 其中,我们用BMI来衡量第i儿童的营养与健康状况,即。表示儿童的家庭特征,家庭特征包括家庭的结构、家庭的年均收入及家庭的规模。本文重点考查了家庭结构这个变量,在中国家庭营养与健康调查问卷中并没有直接询问儿童是否为留守儿童,但是调查者有问儿童“你父亲住在家里吗?你母亲住在家里吗?”,从这个问题的答案中我们可以间接区分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如果该儿童的父母均在家,根据留守儿童的定义,我们将该儿童认定为非留守儿童,在其他情况下将儿童定义为为留守儿童。我们还将留守儿童分为3种类型一是仅父亲外出;二是仅母亲外出;三是父母均外出。以此来分析不同的亲子分离方式对留守儿童的体质健康的影响是否有差异?家庭收入为调查前1年家庭成员工作所获得的总收入,CHNS数据有将家庭收入按2011年的物价指数进行了调整,于是本文选择该指标来衡量留守儿童的家庭收入。家庭规模这一变量,CHNS问卷调查中有的问卷中有问及家庭规模,但是有的问卷中没有设置家庭规模这一问题,但是问卷有询问家户中接受调查的人数和未接受调查的人数,于是本研究将接受调查的人数和未接受调查的人数加总来衡量家庭规模。 代表儿童个人的特征,包括性别以及有没有购买医疗保险。在中国家庭营养与健康的调查中,除了农村合作医疗、妇幼健康保险之外,统筹医疗、商业保险、计划免疫保险等保险都是农村医疗保险的重要成分。是儿童的社区特征变量,包括是否使用自来水及是否使用冲水厕所。儿童的生活环境的卫生状况可以由家庭是否饮用自来水和是否使用冲水厕所来反映,一般情况下,能使用自来水和冲水厕所的家庭卫生情况并未能使用自来水和冲水厕所的家庭要好。数据来源 本研究使用2006 、2009和2011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 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CHNS)数据。为研究中国社会经济的转变是如何作用于人口健康和营养状况,从1989年开始,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人口研究中心开展了该调查项目,参与该项调查的组织还有美国国家营养与食物安全研究所等。到目前为止,此项调查涵盖了11个省( 自治区),之后该项调查每隔两年或三年对调查对象进行了跟踪调查,至2011年,前后共进行了9次调查。每次调查大约访问了200个城乡社区(包括农村的居委会和城市的街道居委会),每个社区大约访问20个家庭,共访问了4000户左右的家庭,其中城市家庭占总家庭的1/3,农村家庭占总家庭的2/3。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18周岁及以下农村留守儿童,因此,本研究的样本中不包括城镇留守儿童的样本。具体来说,本研究样本保留了3667个观测值,留守儿童样本量为1077,占比为29.37%,非留守儿童数量为2590,占比为70.63%。变量选择与描述性统计本文比较了不同家庭结构中儿童的BMI值,从表1中可以看出,不同留守类型家庭中儿童营养健康的状况是不一样的,但是留守儿童的BMI值与非留守儿童的BMI值的差异并不大。其中父母均不在家的儿童的BMI值比其他家庭中儿童的BMI值更低一些,非留守儿童的BMI值要比留守儿童的BMI值高一些。在家庭特征方面,本研究将调查问卷中涉及家庭被调查和未被调查的总人数加总得到家庭规模这个变量,家庭规模的均值显示,大多数农村家庭总人口在5人左右。现如今农村的家庭收入来源不再仅是农业种植收入,非农就业的发展使得农村家庭的收入也逐渐得到提高,样本中家庭收入的均值为31801元,可能由于农村样本中还包含了县城居委会的家庭,使得农村的家庭收入的均值较高。母亲不在家变量的均值为0.05,父亲不在家变量的均值为0.11,父母均不在家变量的均值是0.13,父母都在家变量的均值是0.17,这里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国传统的家庭分工,在家庭中,一般是男主内女主外,女性多在家洗衣做饭,负责家人的起居生活,而较少外出务工。个人特征方面,性别的均值为0.55,表明该样本中男生的观测数量比女生略多一些。是否拥有医疗保险的均值也表明,随着农村医保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购买了农村医疗保险。社区特征方面,自来水和冲水厕所的均值显示,随着我国对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我国农村的基础设施及居住条件逐步得到完善。考虑到县城居委会的留守儿童与农村居委会的留守儿童在健康水平上存在差异,因此本文设置了一个虚拟变量,若留守儿童的家在县城居委会则该虚拟变量的值为1。表1 农村儿童样本不同家庭结构因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家庭结构BMI均值BMI标准差留守儿童 母亲不在家16.953.28 父亲不在家16.893.2 父母均不在家16.723.21非留守儿童 父母均在家17.373.41表2 农村儿童样本自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变量名称变量赋值均值标准差是否为留守儿童留守=1,非留守=00.290.46父亲不在家是=1 ,否=00.110.32母亲不在家是=1,否=00.050.21父母均不在家是=1,否=00.130.33父母均在家是=1,否=00.710.46性别男=1;女=00.550.50家庭规模家庭总人口4.791.56家庭收入家庭过去一年总收入,按2011年物价指数进行调整,单位元。31801.4823523.27自来水有=1,无=00.720.45冲水厕所有=1,无=00.430.49是否拥有医疗保险有=1,无=00.740.43县城居委会县城居委会=1,农村居委会=00.200.40四、实证研究结果表3汇报了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健康影响的估计结果。在模型一中,我们将留守儿童的家庭视为一个整体,并与非留守儿童进行对比,来分析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体质健康的影响;此外,留守类型可以细分为仅父亲外出、仅母亲外出、父母均外出等三种类型,因此在模型二中,我们把父母均在家的儿童作为参照组,进一步考察父母外出务工对儿童体质健康影响是否会在仅父亲外出、仅母亲外出、父母均外出3种家庭结构中存在差异。模型一的回归结果表明,相对于父母均在家的非留守儿童来说,父母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体质健康有负向影响,且这一影响在5%的置信水平上是显著的。从具体的系数来看,留守的影响系数为-0.237,即在其他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留守儿童的BMI比非留守儿童的BMI要低0.237。前文已说明BMI可反映儿童成长的营养健康状况,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留守儿童的长期的体质健康状况要比非留守儿童要略差一些这个结论。如前文描述性统计所得的结果一般,非留守儿童的BMI要比留守儿童的BMI要高一些。在模型二中我们考察了父母外出务工对儿童体质健康影响是否会在仅父亲外出、仅母亲外出、父母均外出3种家庭结构中存在差异?从家中仅母亲外出变量和仅父亲外出变量的回归结果可以知道,无论是仅母亲外出还是仅父亲外出对会给留守儿童的体质健康带来消极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在统计上并不显著。这与大多数研究的结果不太一致,多数研究指出,仅母亲外出会给留守儿童的体质健康带来显著的负向影响,而仅父亲外出所带来的收入的正效应有可能会大于因父亲外出而导致照料时间减少所带来的负效应。但本文所得出的结论也是可以解释的,引文无论是父亲不在身边还是母亲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的健康都会因缺乏一种必要的父爱或母爱而变得更差。首先,在家中母亲通常负责一家人的饮食,儿童的营养摄入很大程度上由母亲决定。同时,儿童的健康状况与母亲的日常照顾和健康教育的联系十分密切。如果母亲或父亲外出,家中年龄稍大的儿童可能不得不做一些家务劳动甚至可能要承担部分农业劳动。毫无疑问,这会给儿童的生长发育带来较大的负担,也可能会增加儿童的患病的可能性。母亲外出务工后,大多数情况下都会将儿童交给祖父母,让他们帮照顾孩子。一方面由于祖父母年龄较大,可能无法给予较高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祖父母通常受教育程度通常都比较低,且较多老人只注重是否能吃饱,较少重视饮食中营养的均衡搭配。此外,父母外出可以为家庭带来更多的财富,留守儿童的其他监护人可以利用这增加的财富来提高留守儿童的生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因父母对孩子照料缺失而给留守儿童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这一方面理解,我们也许可以说明仅父亲外出或仅母亲外出对留守儿童健康水平负面影响不显著也并非不合理。父母亲都外出变量的回归系数表明父母亲都外出对留守儿童的体质健康有负向的影响,且在10%的统计水平上显著。虽然父母亲外出务工后能给家庭带来更多的财富,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留守儿童的生活条件,但是对于正在成长的儿童而言,父母的陪伴也是不可缺少的。仅父亲或仅母亲外出的家庭中,留守儿童至少能获得一方的照顾,但如果父母都外的话出,留守儿童所能的到的照顾和爱护会变得很少,因收入增加带来的正效应并不能弥补因生活照料时间减少的负效应,便会给他们的成长及体质健康带来负向影响。性别变量的回归系数告诉我们,在其他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男生的BMI要比女生高0.205左右,且其影响在10%的水平通过了显著性的检验。家庭收入(取对数)变量的回归系数为0.259左右,且该系数在1%的统计水平上是显著的,这与我们的生活常识一致。因为年收入越高的家庭越有能力去注重家庭饮食健康以及营养均衡,在日常生活中,除了保证温饱之外,家长会想让孩子们吃的更好,更有营养。儿童的健康水平会随着家庭中营养条件改善而得到提高。家庭规模变量对儿童的体质健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回归系数表明若家庭规模越大,留守儿童的健康越差,因为如果家庭资源比较有限的情况下,如果家庭规模越大,那么每一个成员所能分配到的资源会越少,自然留守儿童所得到的资源也会十分有限。从家庭收入对儿童体质健康有显著正向影响以及家庭规模对其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来看,儿童健康生长的营养条件与家庭中的人均收入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在考虑家庭收入对农村留守儿童健康的影响过程中,不能忽视家庭规模对留守儿童健康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是否使用自来水、是否使用冲水厕所以及有无医疗保险变量对儿童体质健康影响的并不显著。最后在模型中我们考虑到农村样本中还包括了县城居委会儿童的样本,从经济水平和资源可获得性来看,县城居委会儿童的生活条件一般会高于农村居委会的儿童。因此本研究设置了一个虚拟变量,来考察儿童的身体健康是否会在县城居委会和农村居委会间存在差异。回归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县城居委会的儿童的BMI要高于农村居委会儿童的BMI,表明县城居委会儿童的体质健康要优于农村居委会儿童的体质健康。且这一影响通过在1%的统计水平上是显著的。表3 0-18岁留守儿童营养与健康决定方程估计结果(OLS)模型一模型二留守儿童仅母亲外出仅父亲外出父母均外出性别家庭收入(取对数)家庭规模自来水冲水厕所有无医疗保险县城居委会注 *、**、*** 分别表示在10%、5%和1%的水平上显著,括号内数值为标准差。五、讨论与政策建议(一)结果讨论本研究发现留守儿童的BMI要低于非留守儿童的BMI,说明父母外出务工给农村留守儿童的体质健康带来了负向的作用,即父母外出务工因生活照料减少而给留守儿童健康带来的负向效应超过了给留守儿童带来收入的正效应。再分别考察不同留守类型对留守儿童体质健康影响之后,发现父母都外出对留守儿童的体质健康有显著的负向效应,仅父亲外出或仅母亲外出对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有负向影响,但是影响效果并不显著。本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我国大多数的留守儿童分布在四川、安徽、河南、广东、湖南和江西等省份,而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涵盖的11个省份中,只有河南与湖南两省是留守儿童分布较多的地方,因此,CHNS数据中留守儿童的样本量相对较少。其次,CHNS数据中没有关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务工时间的数据,因此本文对并没有对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的时间做一个明确的界定。最后,社区特征中本研究只考虑了饮用水及厕所的使用情况,在其他相关文献中,很多研究考察了医疗服务价格及医疗站点的距离,本研究由于条件有限,并未获得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中的社区特征的相关数据,因此无法考察社区中某些特征对农村留守儿童健康的影响。所以,在今后倘若继续研究这一问题,这些不足之处都是要竭尽全力去修正的。(二)政策建议首先,提高农村女性劳动力能在当地找到工作的机会。政府可以引导或鼓励地方产业为女性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在我国农村地区,农业收入具有周期长且收入低的特点,农业收入并不能满足一家人生活的需求,因此大部分的母亲不得不参与劳动,挣钱以补贴家用。农村经济想要发展以及想要减少贫困的话,我们就不得不鼓励女性劳动力参与非农就业劳动,然而在鼓励农村劳动力转移并鼓励提高女性劳动力参与劳动积极性的同时,如果没有考虑到随着女性劳动力外出务工或者务工时间的增加会导致照料孩子的方式或时间变化的话,我们就会忽视母亲的劳动参与可能会给留守儿童身体健康带来消极的影响,长期以来,可能会对农村下一代人力资本的积累造成损害,进而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城乡收入不平等的程度,或者可能会导致贫困由一代继续传递给下一代,因而在长期可能会阻碍到农村的发展。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如果可以引导地方产业为女性提供更多就业机会,鼓励农村女性劳动力在当地就业。那么不仅可以农村家庭的收入得以增加,农村儿童也会因家庭收入的增加而得到母亲更好的照顾。外出务工的父母要选择靠谱的监护人,在日常生活照要加强与孩子的交流与沟通。生活中有些孩子不仅得不到父母的照料,还有可能受到其他监护人的歧视,产生一种寄人篱下,没有人关心爱护的感觉。在这样的生长环境下,留守儿童很难健康成长,他们的童年是不会幸福的。因此,外出务工的父母要保证如果自己不能照顾孩子,一定要让一个爱孩子的人帮助他们照顾孩子,让孩子健康成长。此外,父母外出后应该多与孩子们联系,关心他们的近况,让孩子们时刻感受到即使父母不在身边,父母也是爱自己的。致谢参考文献[1]Ellekjaer,H.,J.Holman and L.Vatten(2011).”Blood pressure,smoking and body mass in relation to mortality from stroke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the elderly.A 10-year follow-up in Norway.”[J]Blood Pressure 10(3):156-163[2]Kalmijn,S.,J.D.Curb,B.L.Rodriguez,K.Yano and R.D.Abbott(1999)”The association of body weight and anthropometry with mortality in elderly men :The Honolulu Heart Program.”[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 & Related Metabolic Disorders 23(4):395[3]Kanaiaupuni,S.M.,"Reframing the Migratin QuestionAn analysis of Men,Woman,and Gender in Mexio"[J],Social Forces,2000,78,1311-1347. [4]Lahaie,C.,J.A.Hayes T.M.Piper,and J.Heymann,"Work and Family Divided Across BordersThe Impact of Parental Migration on Mexican Chindren in Transn- ational Families"[J],Community Work and Family,2009,12(3)299-312.[5]Lee,M.H.,"Migration and Children’s Welfare in ChinaThe Schooling and Health of Children Left Behind"[J],The Journal of Developing Areas,2011,44(2),165-182.[6]Thomas,D.,"Like Father,Like Son;Like Mother,Like DaughterParental Resources and Child Height"[J].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1994,29,950-989.[7]Nguyen,L..B.S.A.Yeoh and M.Toyota. Migration and the Weii-Being of the " Left Behind in Asia"[J].Asian Population Studies,2006.2(1)37-44.[8]Wu,Y.,R.Huxley,L.Li,V.Anna,G.Xie,C.Yao,M.Woodward,X.Li,J.Chalmers,R.Gao,L.Kong and X.Yang(2008).”Prevalence,awareness,treatment,and control of hypertension in China:data from the China National Nutrition and Health Survey 2002.”[J]Circulation 118(25):2679-2686.[9]陈在余.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分析[J]. 中国人口科学,2009,(05)95-102+112.[10]陈玥,赵忠. 我国农村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健康的影响[J].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2,(11):48-54.[11]崔嵩,周振,孔祥智. 父母外出对留守儿童营养健康的影响研究——基于PSM的分析[J]. 农村经济,2015,(02)103-108.[12]段成荣,吕利丹,郭静,王宗萍.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和发展基本状况——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J]. 人口学刊,2013,(03)37-49.[13]段成荣,杨舸.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 人口研究,2008,(03):15-25.[14]段成荣,杨舸. 我国流动儿童最新状况——基于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J]. 人口学刊,2008,(06)23-31.[15]段成荣,周福林. 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 人口研究,2005,(01)29-36.[16]胡枫,李善同. 父母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基于5城市农民工调查的实证分析[J]. 管理世界,2009,(02)67-74.[17]李强,臧文斌.父母外出对留守儿童健康的影响[J]. 经济学(季刊),2011,(01)341-360.[18]李钟帅,苏群. 父母外出务工与留守儿童健康——来自中国农村的证据[J]. 人口与经济,2014,(03)51-58.[19]刘晓昀.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村居民健康的影响[J].中国农村经济,2010,(09)76-81+96.[20]刘靖. 非农就业、母亲照料与儿童健康——来自中国乡村的证据[J]. 经济研究,2008,(09)136-149.[21]孙文凯,王乙杰. 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健康的影响——基于微观面板数据的再考察[J]. 经济学(季刊),2016,(03)963-988.[22]宋月萍,张耀光. 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以及卫生服务利用状况的影响因素分析[J]. 人口研究,2009,(06)57-66.[23]唐有财,符平. 亲子分离对留守儿童的影响——基于亲子分离具体化的实证研究[J]. 人口学刊,2011,(05):41-49.[24]吴蓓蓓,栾敬东,吕开宇. 安徽省农村留守儿童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 技术经济,2009,(07):121-127.[25]邬志辉,李静美. 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调查报告[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65-74.
目录
摘要 1
关键字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引言 2
二、文献综述 3
(一)留守儿童的界定 3
(二)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健康影响的综述 3
(三)部分研究的不足之处 5
三、模型设定与数据来源 6
(一)理论模型 6
(二) 数据来源 7
(三) 变量选择与描述性统计 8
四、实证研究结果 10
五、讨论与政策建议 13
(一)结果讨论 13
(二)政策建议 13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5
目录
表1:农村儿童样本不同家庭结构因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9
表2:农村儿童样本自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9
表3:018岁留守儿童营养与健康决定方程估计结果(OLS) 12
父母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儿童健康的影响
引言
引言
how that the parents work out has a negative effect on the health of the left-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areas. Among them, parents who go out have a significant negative effect on the body mass index of left-behind children. Only the father goes out or only the mother goes out has a negative effects on the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 , but the effect is not significant. Finally, combined with the empirical research results, relevant policy recommendations are proposed.20 世纪90年代初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数量在不断地增加,2016年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大约有1.693亿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2017年前9个月全国农村外出务工的劳动力有1.797亿人,外出务工人数同去年相比增加了1.80%,其中外出务工的劳动力中大多数为青壮年劳动力。我国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以及农村家庭的经济能力并不能支持他们将孩子带在身边。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在新城市的社会关系网络十分狭窄,甚至很多城市存在排斥农民工的现象,这一系列因素都使得外出务工人员的子女们无法跟着他们的父母,只能跟着其他家庭成员或亲戚朋友在户籍所在地生活上学,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也因此而产生。全国妇联课题组2013年的报告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推算出全国有6102. 55万农村留守儿童,其数值为农村儿童的38%左右,为全国儿童的22%左右。近年来,农村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劳动力为了挣更多的钱而倾向于外出找工作,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因此变得越来越多,并且人们预期留守儿童的数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可能继续保持增长的趋势。儿童时期是人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在这一时期儿童十分需要父母的教育和关爱。然而因受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限制,我国农村儿童整体的体质健康水平已经低于城市儿童。若农村留守儿童的体质健康因父母外出务工而变得更差的话,那么农村与城市间的收入差距或其他方面的差距可能会因为这一原因而变得更大,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建设速度也可能因此变得更慢,构建和谐社会也可能会变得困难重重。留守儿童是中国未来劳动力大军中的重要力量,留守儿童自身的体质健康不仅会因为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变得更差,农村家庭和全社会的幸福感也会因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存在而被削弱,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也会因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存在变得更加模糊。因此我们必须认清农村留守儿童现存的问题,并采取各种办法来解决他们的问题,确保他们能健康幸福地成长,并成为中国优秀合格的接班人,因为少年强,则国强。本文基于2006、2009和2011年中国家庭营养与健康调查(CHNS)数据,以18岁及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为分析对象,并将18岁及以下的非留守儿童作为参照组,来考察父母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儿童健康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不同留守类型之间的差异,以期望此研究在提高农村家庭及农村留守儿童的福利水平方面有些许贡献。文章其余章节安排如下本研究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第三部分为模型设定与数据来源,第四部分为实证研究结果讨论,最后根据回归结果总结全文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二、文献综述(一)留守儿童的界定自1994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和重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在对留守儿童的定义方面,大部分研究者将因其父母双方或一方到其他地方务工,不能和父母一方或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而留在户籍所在地的儿童定义为留守儿童。目前,与留守儿童相关的研究在留守儿童年龄的界定上并未达成一致的结论,孙文凯、王乙杰(2016)将留守儿童的年龄定在15周岁及以下;段成荣、周福林(2005)认为留守儿童的年龄应该设定为14周岁及以下。李强、臧文斌(2010)将界定18 周岁以下的孩子为儿童,而段成荣、杨舸(2008) 在其研究中将17周岁及以下的孩子界定为儿童。总体来看,各学者主要是根据所获取数据的特征来对留守儿童年龄的进行界定。基于本研究数据的特征,本文将18周岁及以下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其他地区打工,而不能和父母一方或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定义为留守儿童。(二)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健康影响的综述总体来看,现有的大多数研究的关注点在于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以及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而较少地关注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体质健康的影响,并且关于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健康影响的实证研究很少。父母是小孩的第一监护人,父母外出务工后导致抚养关系中主体、客体的空间分离,会引发家庭关系中两种代际转移方式—经济支持和生活照料的时间投入发生相应的变化,而上述两种代际转移方式的变化都会对给留守儿童的健康带来相应的影响。其中,经济支持主要包括父母对留守子女生活和营养健康提供食物或现金等帮助。生活照料主要包含父母对留守子女的生活起居照顾,以及日常交流、承受家务负担和心理慰藉。一方面,父母外出务工后可以增加其对留守儿童的经济支持,进而可能对留守儿童的健康产生正向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父母外出务工后无法对留守儿童生活提供悉心地照料,可能会对留守儿童的健康产生负向消极的影响。而父母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最终影响取决于经济支持的正向作用更大还是因生活照料减少所带来的的负向作用更大。若经济支持的正向作用更大则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健康的影响方向为正,若生活照料时间减少带来的负向作用更大,则父母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影响方向为负。大部分关于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健康影响的研究得到的结论为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健康的影响方向为负。如崔嵩、周振、孔祥智(2015)使用了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CDRF)2008年“贫困地区寄宿制小学学生营养改善项目”的数据,考察了贫困地区寄宿制小学学生营养健康改善的情况,其研究发现父母外出务工给留守儿童的营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消极影响。虽然父母外出务工后通过提高家庭收入改善了留守儿童的营养状况,但是当家庭收入不再是儿童健康的决定性因素时,因单位家庭收入增加带来的正向效用会变得越来越小。另一方面,我们不可以忽视父母对留守儿童生活上照料的重要性,即使家庭收入不高,倘若孩子能受到父母悉心的照料,低家庭收入对儿童营养状况带来的负向影响也会因父母的悉心照料得到一定程度弥补。Kanaiaupuni(2000)认为父母外出务工后使得父母和子女之间长时间分离,子女无法与其父母一起生活,外出父母对留守儿童健康照料时间的减少会给儿童的成长带来负面的影响。陈在余(2009)利用CHNS数据,对儿童进行分组,将其分为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分析了父母外出务工对不同年龄段的农村留守儿童营养与健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6~18岁学龄孩子的健康状况因其父母外出务工而变得更差了,尤其是家中仅母亲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的健康比家中仅父亲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的健康受到的负向影响更为显著。吴蓓蓓等(2009)基于安徽农村的调查发现父亲外出务工会削弱留守儿童的体质健康。刘靖(2008)、宋月萍和张耀光(2009)的研究指出在不同的留守类型中,母亲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健康影响比父亲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健康的影响更大,且这一影响的方向为负。Lee(2011)使用2006年家庭健康与营养调查的数据,对比分析了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和传统非留守儿童的情况。研究发现在教育、心理健康和体质健康等方面,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有全面的负面影响,其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受父母外出务工的影响更大,留守儿童体质健康受父母外出的影响相对较小。也有部分学者认为父母外出务工给留守儿童的体质健康带来了的影响为正。如Thomas(1994)指出由于母亲较父亲而言可以在生活中给予孩子更好的照料,如果父亲外出务工而母亲留在家照顾孩子,将可能对留守儿童健康有正面影响。Nguyen(2006)研究发现留守儿童比非留守儿童更健康,因为父母外出务工能够给儿童带来更积极的求医能力。李钟帅和苏群(2014)使用了2004、2006和2009年CHNS的截面数据,他们分析了父母外出务工会给农村留守儿童健康状况带来何种影响?其研究结果发现,从长期来看父亲外出务工可以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体质健康。因为父亲通过外出务工能挣更多的钱,使家庭的经济基础变得更加牢固,进而有能力改善或维持留守儿童的健康水平。此外,有学者认为留守儿童的体质健康并不会因父母外出务工后发生明显的变化。如孙文凯、王乙杰(2016)基于RECE2013- 2006年的面板数据,将双重差分法和倾向得分匹配法相结合,用此方法来估计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自评健康会受到何种影响,其影响程度如何?研究发现,从总体来看留守儿童的自评健康并没有因父母外出务工而受到在统计上显著的影响,可能是因为家庭收入提高对儿童健康的正面影响部分抵消了因照顾缺失带来的负面影响。一般情况下,父亲母亲在家庭中的性别分工和角色承担是不一样的,父亲主要负责挣钱,而母亲主在家主要承担洗衣做饭,照顾家人的责任,因此父亲不在家与母亲不在家对留守儿童产生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基于此,部分学者提出不同的亲子分离模式对留守儿童体质健康的影响情况也不同这一观点,大部分研究结果表明,仅父亲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体质健康有正面影响,而母亲外出务工则会给留守儿童的体质健康带来负面的影响。如李强、臧文斌(2010)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CHNS)研究父母外出务工对我国留守儿童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仅父亲外出的儿童生病的可能性并不比与父母均在家的儿童生病可能性大,因为如果母亲能在家照顾孩子,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父亲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健康的影响。(三)部分研究的不足之处目前关于留守儿童的研究的取样地主要为留守儿童较集中的地区,当前从全国整体层面对留守儿童农村的研究较少。因此,研究得出的关于父母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儿童健康的影响情况的结论并不能表明全国留守儿童的情况。此外,国内目前一般针对留守儿童进行一次性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获得自己所需的信息。进行一次性问卷调查的成本已经很高了,如果要进行大规模的跟踪调查则需要更大的成本,这个成本大部分研究者不能承受,因此在当前对留守儿童的研究中鲜有进行大规模的跟踪调查。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CHNS)申请即可免费使用,且该数据属于大规模的跟踪调查数据,基于上述优势,本研究打算采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CHNS)来探讨父母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儿童体质健康的影响,并分析不同的亲子分离方式对留守儿童的体质健康的影响是否有差异。三、模型设定与数据来源(一)理论模型一个人的健康状况是动态的,它会不断地发生变化。随着体质锻炼的增加、生活环境的改善、营养摄入的增加,一个人的健康会得到改善,反之健康状况会恶化。所以,我们在衡量一个人的健康状况时,不仅要考虑短期的健康水平,还应该考虑长期的健康水平。调查中,调查者有问儿童最近4周内有没有生过病,最近4周是否生过病可以作为短期健康的衡量指标。但是,本研究考虑到短期健康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最近4周内如果留守儿童生病,我们无法判断他生病是因为父母外出务工还是因为其他原因。所以如果用该指标来衡量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健康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会使结果有偏差。此外,我们无法用自评健康来衡量留守儿童的健康,因为中国家庭营养与健康调查只问了12岁及以上儿童的自评健康,而没有问0~12岁儿童的自评健康。所以,如果使用自评健康来反映儿童的健康状况的话,我们就无法判断0~12岁儿童的健康状况。身体质量指数( BMI) 的计算方式为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的平方,BMI在短期内不会发生大幅度地变化,因为BMI反映的是体内的脂肪含量和营养状况,而脂肪的积累是长期的,因此BMI可用作衡量长期健康的指标。众多研究也表明BMI 过高或过低都会增加疾病的发生率(Kalmijin,Curb et al,1999;Ellekjaer et al,2001;Wu,Huxleyet al,2008)。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规定,一个人的BMI若小于20,则他的体重偏轻,若处于20-25之间,则他的体重适中,若处于25-30之间,那么他的体重处于超重水平,若BMI大于30,他体重的状态则为肥胖。但儿童的身体发育到18岁之前还没有完成,他们还在不断地成长,如果当BMI 较大,我们用“肥胖”来形容儿童的身体状况是不合理的。同时,赵忠(2006)的研究指出营养过剩并不是当前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所面临的问题,当前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是营养不良。因此,若儿童BMI体质指数提高了,我们可以认为儿留守儿童的健康营养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结合以前研究,本研究将父母外出务工对儿童健康影响模型形式定义为: 其中,我们用BMI来衡量第i儿童的营养与健康状况,即。表示儿童的家庭特征,家庭特征包括家庭的结构、家庭的年均收入及家庭的规模。本文重点考查了家庭结构这个变量,在中国家庭营养与健康调查问卷中并没有直接询问儿童是否为留守儿童,但是调查者有问儿童“你父亲住在家里吗?你母亲住在家里吗?”,从这个问题的答案中我们可以间接区分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如果该儿童的父母均在家,根据留守儿童的定义,我们将该儿童认定为非留守儿童,在其他情况下将儿童定义为为留守儿童。我们还将留守儿童分为3种类型一是仅父亲外出;二是仅母亲外出;三是父母均外出。以此来分析不同的亲子分离方式对留守儿童的体质健康的影响是否有差异?家庭收入为调查前1年家庭成员工作所获得的总收入,CHNS数据有将家庭收入按2011年的物价指数进行了调整,于是本文选择该指标来衡量留守儿童的家庭收入。家庭规模这一变量,CHNS问卷调查中有的问卷中有问及家庭规模,但是有的问卷中没有设置家庭规模这一问题,但是问卷有询问家户中接受调查的人数和未接受调查的人数,于是本研究将接受调查的人数和未接受调查的人数加总来衡量家庭规模。 代表儿童个人的特征,包括性别以及有没有购买医疗保险。在中国家庭营养与健康的调查中,除了农村合作医疗、妇幼健康保险之外,统筹医疗、商业保险、计划免疫保险等保险都是农村医疗保险的重要成分。是儿童的社区特征变量,包括是否使用自来水及是否使用冲水厕所。儿童的生活环境的卫生状况可以由家庭是否饮用自来水和是否使用冲水厕所来反映,一般情况下,能使用自来水和冲水厕所的家庭卫生情况并未能使用自来水和冲水厕所的家庭要好。数据来源 本研究使用2006 、2009和2011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 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CHNS)数据。为研究中国社会经济的转变是如何作用于人口健康和营养状况,从1989年开始,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人口研究中心开展了该调查项目,参与该项调查的组织还有美国国家营养与食物安全研究所等。到目前为止,此项调查涵盖了11个省( 自治区),之后该项调查每隔两年或三年对调查对象进行了跟踪调查,至2011年,前后共进行了9次调查。每次调查大约访问了200个城乡社区(包括农村的居委会和城市的街道居委会),每个社区大约访问20个家庭,共访问了4000户左右的家庭,其中城市家庭占总家庭的1/3,农村家庭占总家庭的2/3。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18周岁及以下农村留守儿童,因此,本研究的样本中不包括城镇留守儿童的样本。具体来说,本研究样本保留了3667个观测值,留守儿童样本量为1077,占比为29.37%,非留守儿童数量为2590,占比为70.63%。变量选择与描述性统计本文比较了不同家庭结构中儿童的BMI值,从表1中可以看出,不同留守类型家庭中儿童营养健康的状况是不一样的,但是留守儿童的BMI值与非留守儿童的BMI值的差异并不大。其中父母均不在家的儿童的BMI值比其他家庭中儿童的BMI值更低一些,非留守儿童的BMI值要比留守儿童的BMI值高一些。在家庭特征方面,本研究将调查问卷中涉及家庭被调查和未被调查的总人数加总得到家庭规模这个变量,家庭规模的均值显示,大多数农村家庭总人口在5人左右。现如今农村的家庭收入来源不再仅是农业种植收入,非农就业的发展使得农村家庭的收入也逐渐得到提高,样本中家庭收入的均值为31801元,可能由于农村样本中还包含了县城居委会的家庭,使得农村的家庭收入的均值较高。母亲不在家变量的均值为0.05,父亲不在家变量的均值为0.11,父母均不在家变量的均值是0.13,父母都在家变量的均值是0.17,这里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国传统的家庭分工,在家庭中,一般是男主内女主外,女性多在家洗衣做饭,负责家人的起居生活,而较少外出务工。个人特征方面,性别的均值为0.55,表明该样本中男生的观测数量比女生略多一些。是否拥有医疗保险的均值也表明,随着农村医保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购买了农村医疗保险。社区特征方面,自来水和冲水厕所的均值显示,随着我国对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我国农村的基础设施及居住条件逐步得到完善。考虑到县城居委会的留守儿童与农村居委会的留守儿童在健康水平上存在差异,因此本文设置了一个虚拟变量,若留守儿童的家在县城居委会则该虚拟变量的值为1。表1 农村儿童样本不同家庭结构因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家庭结构BMI均值BMI标准差留守儿童 母亲不在家16.953.28 父亲不在家16.893.2 父母均不在家16.723.21非留守儿童 父母均在家17.373.41表2 农村儿童样本自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变量名称变量赋值均值标准差是否为留守儿童留守=1,非留守=00.290.46父亲不在家是=1 ,否=00.110.32母亲不在家是=1,否=00.050.21父母均不在家是=1,否=00.130.33父母均在家是=1,否=00.710.46性别男=1;女=00.550.50家庭规模家庭总人口4.791.56家庭收入家庭过去一年总收入,按2011年物价指数进行调整,单位元。31801.4823523.27自来水有=1,无=00.720.45冲水厕所有=1,无=00.430.49是否拥有医疗保险有=1,无=00.740.43县城居委会县城居委会=1,农村居委会=00.200.40四、实证研究结果表3汇报了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健康影响的估计结果。在模型一中,我们将留守儿童的家庭视为一个整体,并与非留守儿童进行对比,来分析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体质健康的影响;此外,留守类型可以细分为仅父亲外出、仅母亲外出、父母均外出等三种类型,因此在模型二中,我们把父母均在家的儿童作为参照组,进一步考察父母外出务工对儿童体质健康影响是否会在仅父亲外出、仅母亲外出、父母均外出3种家庭结构中存在差异。模型一的回归结果表明,相对于父母均在家的非留守儿童来说,父母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体质健康有负向影响,且这一影响在5%的置信水平上是显著的。从具体的系数来看,留守的影响系数为-0.237,即在其他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留守儿童的BMI比非留守儿童的BMI要低0.237。前文已说明BMI可反映儿童成长的营养健康状况,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留守儿童的长期的体质健康状况要比非留守儿童要略差一些这个结论。如前文描述性统计所得的结果一般,非留守儿童的BMI要比留守儿童的BMI要高一些。在模型二中我们考察了父母外出务工对儿童体质健康影响是否会在仅父亲外出、仅母亲外出、父母均外出3种家庭结构中存在差异?从家中仅母亲外出变量和仅父亲外出变量的回归结果可以知道,无论是仅母亲外出还是仅父亲外出对会给留守儿童的体质健康带来消极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在统计上并不显著。这与大多数研究的结果不太一致,多数研究指出,仅母亲外出会给留守儿童的体质健康带来显著的负向影响,而仅父亲外出所带来的收入的正效应有可能会大于因父亲外出而导致照料时间减少所带来的负效应。但本文所得出的结论也是可以解释的,引文无论是父亲不在身边还是母亲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的健康都会因缺乏一种必要的父爱或母爱而变得更差。首先,在家中母亲通常负责一家人的饮食,儿童的营养摄入很大程度上由母亲决定。同时,儿童的健康状况与母亲的日常照顾和健康教育的联系十分密切。如果母亲或父亲外出,家中年龄稍大的儿童可能不得不做一些家务劳动甚至可能要承担部分农业劳动。毫无疑问,这会给儿童的生长发育带来较大的负担,也可能会增加儿童的患病的可能性。母亲外出务工后,大多数情况下都会将儿童交给祖父母,让他们帮照顾孩子。一方面由于祖父母年龄较大,可能无法给予较高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祖父母通常受教育程度通常都比较低,且较多老人只注重是否能吃饱,较少重视饮食中营养的均衡搭配。此外,父母外出可以为家庭带来更多的财富,留守儿童的其他监护人可以利用这增加的财富来提高留守儿童的生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因父母对孩子照料缺失而给留守儿童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这一方面理解,我们也许可以说明仅父亲外出或仅母亲外出对留守儿童健康水平负面影响不显著也并非不合理。父母亲都外出变量的回归系数表明父母亲都外出对留守儿童的体质健康有负向的影响,且在10%的统计水平上显著。虽然父母亲外出务工后能给家庭带来更多的财富,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留守儿童的生活条件,但是对于正在成长的儿童而言,父母的陪伴也是不可缺少的。仅父亲或仅母亲外出的家庭中,留守儿童至少能获得一方的照顾,但如果父母都外的话出,留守儿童所能的到的照顾和爱护会变得很少,因收入增加带来的正效应并不能弥补因生活照料时间减少的负效应,便会给他们的成长及体质健康带来负向影响。性别变量的回归系数告诉我们,在其他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男生的BMI要比女生高0.205左右,且其影响在10%的水平通过了显著性的检验。家庭收入(取对数)变量的回归系数为0.259左右,且该系数在1%的统计水平上是显著的,这与我们的生活常识一致。因为年收入越高的家庭越有能力去注重家庭饮食健康以及营养均衡,在日常生活中,除了保证温饱之外,家长会想让孩子们吃的更好,更有营养。儿童的健康水平会随着家庭中营养条件改善而得到提高。家庭规模变量对儿童的体质健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回归系数表明若家庭规模越大,留守儿童的健康越差,因为如果家庭资源比较有限的情况下,如果家庭规模越大,那么每一个成员所能分配到的资源会越少,自然留守儿童所得到的资源也会十分有限。从家庭收入对儿童体质健康有显著正向影响以及家庭规模对其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来看,儿童健康生长的营养条件与家庭中的人均收入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在考虑家庭收入对农村留守儿童健康的影响过程中,不能忽视家庭规模对留守儿童健康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是否使用自来水、是否使用冲水厕所以及有无医疗保险变量对儿童体质健康影响的并不显著。最后在模型中我们考虑到农村样本中还包括了县城居委会儿童的样本,从经济水平和资源可获得性来看,县城居委会儿童的生活条件一般会高于农村居委会的儿童。因此本研究设置了一个虚拟变量,来考察儿童的身体健康是否会在县城居委会和农村居委会间存在差异。回归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县城居委会的儿童的BMI要高于农村居委会儿童的BMI,表明县城居委会儿童的体质健康要优于农村居委会儿童的体质健康。且这一影响通过在1%的统计水平上是显著的。表3 0-18岁留守儿童营养与健康决定方程估计结果(OLS)模型一模型二留守儿童仅母亲外出仅父亲外出父母均外出性别家庭收入(取对数)家庭规模自来水冲水厕所有无医疗保险县城居委会注 *、**、*** 分别表示在10%、5%和1%的水平上显著,括号内数值为标准差。五、讨论与政策建议(一)结果讨论本研究发现留守儿童的BMI要低于非留守儿童的BMI,说明父母外出务工给农村留守儿童的体质健康带来了负向的作用,即父母外出务工因生活照料减少而给留守儿童健康带来的负向效应超过了给留守儿童带来收入的正效应。再分别考察不同留守类型对留守儿童体质健康影响之后,发现父母都外出对留守儿童的体质健康有显著的负向效应,仅父亲外出或仅母亲外出对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有负向影响,但是影响效果并不显著。本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我国大多数的留守儿童分布在四川、安徽、河南、广东、湖南和江西等省份,而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涵盖的11个省份中,只有河南与湖南两省是留守儿童分布较多的地方,因此,CHNS数据中留守儿童的样本量相对较少。其次,CHNS数据中没有关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务工时间的数据,因此本文对并没有对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的时间做一个明确的界定。最后,社区特征中本研究只考虑了饮用水及厕所的使用情况,在其他相关文献中,很多研究考察了医疗服务价格及医疗站点的距离,本研究由于条件有限,并未获得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中的社区特征的相关数据,因此无法考察社区中某些特征对农村留守儿童健康的影响。所以,在今后倘若继续研究这一问题,这些不足之处都是要竭尽全力去修正的。(二)政策建议首先,提高农村女性劳动力能在当地找到工作的机会。政府可以引导或鼓励地方产业为女性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在我国农村地区,农业收入具有周期长且收入低的特点,农业收入并不能满足一家人生活的需求,因此大部分的母亲不得不参与劳动,挣钱以补贴家用。农村经济想要发展以及想要减少贫困的话,我们就不得不鼓励女性劳动力参与非农就业劳动,然而在鼓励农村劳动力转移并鼓励提高女性劳动力参与劳动积极性的同时,如果没有考虑到随着女性劳动力外出务工或者务工时间的增加会导致照料孩子的方式或时间变化的话,我们就会忽视母亲的劳动参与可能会给留守儿童身体健康带来消极的影响,长期以来,可能会对农村下一代人力资本的积累造成损害,进而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城乡收入不平等的程度,或者可能会导致贫困由一代继续传递给下一代,因而在长期可能会阻碍到农村的发展。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如果可以引导地方产业为女性提供更多就业机会,鼓励农村女性劳动力在当地就业。那么不仅可以农村家庭的收入得以增加,农村儿童也会因家庭收入的增加而得到母亲更好的照顾。外出务工的父母要选择靠谱的监护人,在日常生活照要加强与孩子的交流与沟通。生活中有些孩子不仅得不到父母的照料,还有可能受到其他监护人的歧视,产生一种寄人篱下,没有人关心爱护的感觉。在这样的生长环境下,留守儿童很难健康成长,他们的童年是不会幸福的。因此,外出务工的父母要保证如果自己不能照顾孩子,一定要让一个爱孩子的人帮助他们照顾孩子,让孩子健康成长。此外,父母外出后应该多与孩子们联系,关心他们的近况,让孩子们时刻感受到即使父母不在身边,父母也是爱自己的。致谢参考文献[1]Ellekjaer,H.,J.Holman and L.Vatten(2011).”Blood pressure,smoking and body mass in relation to mortality from stroke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the elderly.A 10-year follow-up in Norway.”[J]Blood Pressure 10(3):156-163[2]Kalmijn,S.,J.D.Curb,B.L.Rodriguez,K.Yano and R.D.Abbott(1999)”The association of body weight and anthropometry with mortality in elderly men :The Honolulu Heart Program.”[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 & Related Metabolic Disorders 23(4):395[3]Kanaiaupuni,S.M.,"Reframing the Migratin QuestionAn analysis of Men,Woman,and Gender in Mexio"[J],Social Forces,2000,78,1311-1347. [4]Lahaie,C.,J.A.Hayes T.M.Piper,and J.Heymann,"Work and Family Divided Across BordersThe Impact of Parental Migration on Mexican Chindren in Transn- ational Families"[J],Community Work and Family,2009,12(3)299-312.[5]Lee,M.H.,"Migration and Children’s Welfare in ChinaThe Schooling and Health of Children Left Behind"[J],The Journal of Developing Areas,2011,44(2),165-182.[6]Thomas,D.,"Like Father,Like Son;Like Mother,Like DaughterParental Resources and Child Height"[J].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1994,29,950-989.[7]Nguyen,L..B.S.A.Yeoh and M.Toyota. Migration and the Weii-Being of the " Left Behind in Asia"[J].Asian Population Studies,2006.2(1)37-44.[8]Wu,Y.,R.Huxley,L.Li,V.Anna,G.Xie,C.Yao,M.Woodward,X.Li,J.Chalmers,R.Gao,L.Kong and X.Yang(2008).”Prevalence,awareness,treatment,and control of hypertension in China:data from the China National Nutrition and Health Survey 2002.”[J]Circulation 118(25):2679-2686.[9]陈在余.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分析[J]. 中国人口科学,2009,(05)95-102+112.[10]陈玥,赵忠. 我国农村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健康的影响[J].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2,(11):48-54.[11]崔嵩,周振,孔祥智. 父母外出对留守儿童营养健康的影响研究——基于PSM的分析[J]. 农村经济,2015,(02)103-108.[12]段成荣,吕利丹,郭静,王宗萍.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和发展基本状况——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J]. 人口学刊,2013,(03)37-49.[13]段成荣,杨舸.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 人口研究,2008,(03):15-25.[14]段成荣,杨舸. 我国流动儿童最新状况——基于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J]. 人口学刊,2008,(06)23-31.[15]段成荣,周福林. 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 人口研究,2005,(01)29-36.[16]胡枫,李善同. 父母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基于5城市农民工调查的实证分析[J]. 管理世界,2009,(02)67-74.[17]李强,臧文斌.父母外出对留守儿童健康的影响[J]. 经济学(季刊),2011,(01)341-360.[18]李钟帅,苏群. 父母外出务工与留守儿童健康——来自中国农村的证据[J]. 人口与经济,2014,(03)51-58.[19]刘晓昀.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村居民健康的影响[J].中国农村经济,2010,(09)76-81+96.[20]刘靖. 非农就业、母亲照料与儿童健康——来自中国乡村的证据[J]. 经济研究,2008,(09)136-149.[21]孙文凯,王乙杰. 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健康的影响——基于微观面板数据的再考察[J]. 经济学(季刊),2016,(03)963-988.[22]宋月萍,张耀光. 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以及卫生服务利用状况的影响因素分析[J]. 人口研究,2009,(06)57-66.[23]唐有财,符平. 亲子分离对留守儿童的影响——基于亲子分离具体化的实证研究[J]. 人口学刊,2011,(05):41-49.[24]吴蓓蓓,栾敬东,吕开宇. 安徽省农村留守儿童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 技术经济,2009,(07):121-127.[25]邬志辉,李静美. 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调查报告[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65-74.
目录
摘要 1
关键字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引言 2
二、文献综述 3
(一)留守儿童的界定 3
(二)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健康影响的综述 3
(三)部分研究的不足之处 5
三、模型设定与数据来源 6
(一)理论模型 6
(二) 数据来源 7
(三) 变量选择与描述性统计 8
四、实证研究结果 10
五、讨论与政策建议 13
(一)结果讨论 13
(二)政策建议 13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5
目录
表1:农村儿童样本不同家庭结构因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9
表2:农村儿童样本自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9
表3:018岁留守儿童营养与健康决定方程估计结果(OLS) 12
父母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儿童健康的影响
引言
引言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