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板上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以为例

资本结构指企业各类资本的价值构成及其比例关系,是企业在一定会计区间内融资组合的结果,集中反映了企业利益相关者的义务与权力,是公司理财和资本运营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中小企业板块是深交所主板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安排拟发行上市企业中具有良好成长性、科学技术含量高、流通股本规模相对较小的公司。为探究中小企业板块公司的资本结构特征与影响因素,本文以江苏省85家中小企业板公司作为样本,选取了上市公司2012到2014年的财务数据,通过实证分析找出了该省中小企业板公司资本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word 1
一、引言 1
(一)我国企业资本结构研究概况 .1
(二)我国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概况 .2
二、资本结构的理论综述 2
(一)资本结构定义 2
(二)资本结构理论 2
1.早期资本结构理论 2
2.现代资本结构理论 3
3.新资本结构理论 5
三、国内外研究回顾 5
(一)国外研究 5
(二)国内研究 6
(三)小结 7
四、实证检验 8
(一)样本选择 8
(二)研究假设 8
(三)变量说明与模型构建 8
1.被解释变量 8
2.解释变量 9
3.模型构建 9
(四)实证分析 9
1.统计量描述 9
2.回归分析 10
五、结论与建议 11
(一)拓宽融资渠道 .11
(二)建立有效资本市场 .11
1.增强信息披露 .12
2.完善企业债券市场 .12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2
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以江苏省为例
引言
引言
(一)我国企业资本结构研究概况
企业资本结构是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它反映企业融资状况、生产运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营状况、资金运动状况等方面的情况。资本结构的合理性对企业的成长与发展十分关键:合理的资本结构有利于约束及规范企业行为、使企业价值得到提升,进而促进本国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资本结构的扭曲则会导致企业行为偏离错位、企业净值下降甚至对本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研究表明,不同国家间的企业资本结构有所差异,此外,这种差异也存在于同一国家不同行业,甚至同一国家同一行业的企业。由于这种差异的存在,导致不同国家间、不同行业间的企业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各不相同。
因此,对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研究有着一定的理论及实际意义:不仅有利于最大化上市公司自身价值、最优化资本成本,而且能检验国外资本结构理论是否符合我国实际,同时也能根据较为成熟的理论模型为我国的上市企业资本运营提出建议并指明其合理的发展方向。这对推动国内经济理论与国际研究同步,健全和完善我国的资本市场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由于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时间与国外相比较短,与之相关联的证券市场尚处于有待完善的初级阶段,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也还未十分深入。同时,实证研究主要针对大型国企、成熟的上市公司,且不同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也有所出入。具体到对我国中小企业板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由于财务数据相对缺乏,相关研究也较少。
(二)我国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概况
我国中小企业板是深圳证券交易所专门为中小型公司设置的、目的在于鼓励其自主创新的板块,是深交所主板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上市的基本条件与主板市场完全一致,按照“两个不变”和“四个独立”的要求,在主板市场的发行标准和规章制度的框架内,实行包括“运行独立、监察独立、代码独立、指数独立”的相对独立管理。
板块内企业大部分都具有盈利能力强、收入增长快、科技含量高的特点,而且交易活跃,股票流动性大,被视为中国未来的“纳斯达克”。因此,对中小企业板公司资本结构的全面了解和实证研究具有理论及现实意义。
二、资本结构的理论综述
(一)资本结构定义
资本结构(Capital Structure)是指企业各种资本的价值构成及其比例关系,是企业一定时期筹资组合的结果。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偿债和再融资能力,决定着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是企业财务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合理的融资结构可以降低融资成本,发挥财务杠杆的调节作用,使企业获得更大的自有资金收益率。
广义的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全部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企业一定时期的资本可分为债务资本和股权资本,也可分为短期资本和长期资本。狭义的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长期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尤其是指长期债务资本与(长期)股权资本之间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
(二)资本结构理论
资本结构理论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资本结构理论史可以分成三个阶段——早期资本结构理论、现代资本结构理论以及新资本结构理论[1]。
1. 早期资本结构理论
早期资本结构的代表者是美国的财务管理学家大卫杜兰特(Durand)。他在1952年发表的《企业债务和股东收益成本:趋势和计量问题》中系统地归纳阐述了资本结构的三种理论,分别为净收益(NI)理论、净经营收益(NOI)理论、传统折衷理论[2]。
净收益理论认为,公司获取资本的来源和数量不受限制,并且债权资本成本率和股权资本成本率都是固定不变的,不受财务杠杆的影响。债务成本始终小于权益成本,因此在企业进行完全债务融资时达到最优的资本结构。
图1 净收益理论示意图
净经营收益理论提出,尽管债务成本小于权益成本,但权益报酬率会随着债务比例的增大而增大。由此可得企业的资金成本是固定的,企业的市场价值始终保持不变,即企业不存在最佳的资本结构。
图2 净营业收益理论示意图
传统折衷理论是介于以上两种理论之间的一种理论,该理论认为在一定范围内公司债务的增加都不会对公司的财务风险产生影响。一旦超出范围,公司的权益成本便会上升,并超过债务融资带来的税盾效益。因此,公司的融资总成本随着债务权益比的增加,先下降后上升。并认为存在最优的资本结构。
图3 传统折衷理论示意图
2.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
传统的资本结构理论主要依靠经验判断来对企业的行为进行推论,缺乏科学的统计分析和数学推导。直到MM理论的出现才奠定了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研究的基础。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63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