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资金筹集与风险研究以铜山为例


引言
目录
引言
一、 徐州市铜山区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分析 3
1.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基本内容 3
2.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特点 4
3.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发展现状 4
4.徐州市铜山区养老保险的发展现状 5
二、 徐州市铜山区农村养老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6
1.农民思想陈旧,参保意识淡薄 6
2.供需矛盾 6
3.覆盖面窄,保障水平偏低 7
4.法律保障力度较低 7
5.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渠道狭窄 7
6.对农村养老保险资金的监管不力 8
7.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存在困难 8
三、 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办法 8
1.加强农民对农村养老保险的认识 8
2.扩大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 9
3.开拓养老保险的筹资渠道 9
4.加快立法进程,确保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合法性 9
5.拓宽投资渠道,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 10
6.改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体制 10
四、 结论 10
参考文献 11
引言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是社会保险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非城镇人员在失去了劳动能力之后,可以从国家和社会上获得一定的生活保障以及享受养老金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1。养老保险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发展的产物,农村经济落后是导致养老保险最基本的原因,现阶段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形成是多年来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积淀的结果。农村社会保障在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中是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农村养老保险又是农村社会保障的重中之重。由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落后于农业和工业的生产社会化,于是农村的养老保险比城市的养老保险相对落后一些,发展速度也极为缓慢,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过很多难题2。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其农村的人口综述占到了全国总人口的75%左右,农民是我国最大的社会阶层以及保障的群体,农村养老保险问题解决的好与坏直接关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系到农民现在或者将来的切身利益,妥善的解决好农村居民养老问题对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意义3。因此,农民的养老保险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和各级政府关注的焦点,建立好健全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能帮助构建出和谐社会,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重要内容。新时期以来,农村大量的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或脱离农村到城市工作,这样就使得农村留下来的老年人比例越来越大,因此传统上以家庭养老的模式便不能适应新时期要求。但是目前我国社会处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城乡之间养老保险的差别仍然很大。这一现状反应了城乡居民在享有国民社会保障待遇上的较大差异4。只有农民的养老保险问题得到解决,我国的养老保障制度才是真正步入正轨。
而关于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国内外发展迅速。西方关于养老保险制度有两个学派:一是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政治经济学派,另一个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新古典主义学派5。政治经济学派着重从社会正义、社会公平的角度研究养老金制度变迁,强调非经济因素,特别是政治因素在变迁过程中的作用。这个学派主张的是现收现付制养老模式,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是1958年美国的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所提出的“生物收益率”的概念;1966年美国的经济学家亨利艾隆又在“生物收益率”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说明:只有当工资的增长率与人口的增长率之和比市场实际利息率大的时候,现收现付式的养老金计划才可以实现出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这就是“艾隆条件”67。新古典主义学派则是以对不同种类的养老金制度进行安排的经济绩效进行的研究,其研究角度是以人生命周期效用最大化假设出发点,注重从国家及市场角度来考察养老金问题。而新古典学派则认为,随着人类老龄化不断加速,现收现付制度不能够满足防止老年人贫困化的实际需要,只能向基金制转轨8。
在我国,学者对我国养老保险进行深刻的探讨和研究,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也在不断地建立起来:首先是关于我国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研究。李春根9指出:第一,建立起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有利于城乡融合、推动中国的城市化的进程;第三是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第四是有利于农村社会安定。其次是关于我国传统农村养老保险存在问题及其原因研究。王艳品10描述了对养老保险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不足、有关的政策和法规的不完善、覆盖面狭窄、保障力度低、体系管理分散、基金管理及运营困难等。最后是关于农村养老保险对策选择的研究。李丹11提出:“依据我国养老保险发展的现状及问题,我国的养老保险应该优先解决城镇,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问题,然后再扩展到农村地区,整齐划一,完善我国的整体养老保险制度。
最后,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趋势。进入改革开放一周,农民把上亿亩的耕地都贡献了出来,造成了上万亿元的地价差额。同时,与农业相关的资金转移也都非常的严重,农民的经济损失十分大,但是国家向农民能所可以提供的社会保障又很少,这必然是件很不公平的事。因此,完善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以及社会养老保险,不仅能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帮助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还能构建和谐社会。所以,我国必须要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客户在我国的一些农村并不完善,有的甚至是空白的,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理想。
徐州市铜山区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分析
1.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基本内容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险(非商业保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民支付一定劳动所得,在其在丧失劳动能力时从社会和国家取得帮助,享受养老金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农村养老保险的基本原则是:养老保险与土地保障、家庭赡养以及社会救助等多种形式相结合;以自我保障为主,集体调剂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农村生产力发展与保障水平和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
2.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特点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制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基金筹集以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政策扶持,其明确了个人、集体和国家三者之间的责任。二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行储备积累,建立每个人的个人帐户,集体补助和农民个人缴费全部记在个人名下,所有储蓄均属于个人所有。三是农村无论是务农还是经商等从事各类行业人员实行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四是采取农民自愿和政府引导相结合的方法。
3.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发展现状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农村社会保险制度中最核心的组成部分,其能够保障老年人在丧失劳动能力后的能够得到基本的生活所需。在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己经开始对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举措进行初步探索。1992年,民政部印发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该方案虽只是从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所制定的引导农民自愿参加社会保险的一个规范性的文件,并不具有法律强制性,但其颁布和实施实现了养老保险制度在我国农村从无到有的突破。2009年9月1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我国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一个全面积累制度,采取个人为主,集体补助,国家适当补充支持的“新农保”制度。虽然“新农保”是具有现代意义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但其保障范围仍然十分狭小,水平也比较低12。2010年的年初,我国有27个省区320个县以及4个直辖市的部分地区共计5199多万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的参保,占到了所有试点地区16周岁以上农村人口总数的78%,有1633多万名经过确认后,符合其条件的农村老年居民以及开始按月按时能够领取一笔养老金。目前,我国农村老人仍主要依靠家庭养老,依靠集体养老和退体金的老人非常少。同时,我国农民对对养老保险的了解情况并不乐观,有的农民对其怀有不信任的态度,这为农村养老保险的推行造成了障碍。近年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虽然有所发展,但仍在曲折中前进,效果不明显。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71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