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居民养老模式选择意愿的研究分析以张家港为例

摘要:本文通过对江苏省张家港市的实地调研数据分析,探讨调查地农村居民的养老现状及其养老模式的选择意愿。通过建立简单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影响农村居民养老模式选择意愿的影响因素。调查研究表明,大多数农村居民比起机构养老模式,更愿意选择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年龄、有无配偶、外出务工经历、个人月收入、家庭日常开支来源、女儿数量、有无参加相关养老保险、对养老的风险认识和社区有无养老院对当前调查地农村居民的养老模式选择意愿有显著的影响。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Abstract 3
Key Words 3
一、引言 3
二、文献综述: 4
(一)养老模式的类型 4
(二)主要养老模式的界定 4
(三)养老模式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 6
三、研究理论、研究假说与研究方法 6
(一)研究理论、内容与研究假说 6
(二)研究方法 6
四、数据来源与描述性分析 7
(一)数据来源及样本基本特征 7
(二)养老模式选择意愿的描述 8
1、就经济来源 8
2、就居住地选择 9
(三)个体特征与养老模式选择意愿 11
1、性别 11
2、年龄 11
3、受教育程度 11
4、婚姻状况 12
5、职业 12
6、外出务工经历 12
7、个人月收入 12
8、健康状况 13
(四)家庭特征与养老模式选择意愿 13
1、儿女数量 13
2、是否与子女同住 13
3、家庭关系 13
4、家庭日常开支来源 14
(五)认知程度与养老模式选择意愿 14
1、对社会养老保险的认识 14
2、是否参保 14
3、养老风险认识 14
(六)社区特征与养老模式选择意愿 14
五、实证分析 15
(一)变量选择与模型设定 15
(二)模型构建 16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三)模型结果 16
六、主要结论与启示 17
致谢 18
参考文献 18
附录 19
农村居民养老模式选择意愿的研究分析
——以江苏省张家港市为例
引言
引言
在如今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市场化日益频繁的大背景下,养老问题,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比起“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教、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养”是我国老龄事业发展的核心目标,也是实现其他目标的前提和基础。
1971年,为了抑制当时人口的过分膨胀,我国出台了计划生育政策,规定每对夫妻只能生一个孩子,该政策的实行在一定时间内缓解了我国的人口压力。然而,随着政策不断渗透到日常生活,这个政策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其中,以人口老龄化问题最为严重, “未富先老”的现象日益增多,与之一起到来的是养老需求的日益增加。同时,该政策的颁布,也改变了我国的家庭结构状况,从传统的大家庭转变为了独立的小家庭,其中“4+2+1”的家庭模式最为普遍,一个子女抚养四位老人的现象将日趋增加。然而伴随着如今许多年轻人的养老观念淡化,再加上城市化进程的日益推进,人口流动日益频繁,导致养老供给严重不足。综上所述,如今研究养老问题,了解人们的养老需求,对养老模式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
受到我国“二元经济体制”的长期存在,使得城乡之间无论是整体的生活水平,亦或是精神文化条件上都存在较大差异,农村整体水平落后于城市:固定养老收入缺乏,风险存在可能性较高、应对风险能力差等,这使得研究农村养老问题刻不容缓。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模型分析的方法,对江苏省张家港市农村地区居民的养老意愿展开研究,探讨影响该地区农村居民养老模式选择的关键因素,从而就改善我国目前现有的养老模式,满足我国农村居民的养老需求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二、文献综述
近年来,我国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究其原因,不仅仅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庞大,同时还在于我国的老年人口比例正在逐渐增多。早在建国之初,我国就已经开始研究养老问题,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真正全面系统地对养老问题开始研究。当时的一些学者,基于家庭规模和人口迁移的研究,发现我国的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因而主张发展社会养老。而到了90年代,研究者们又将目光转向各种养老保险、社会化养老服务以及社区养老等方式上。对于养老模式的分类以及选择问题,不同学者从各个方面提出了多种不同的看法,现将相关文献整理如下。
(一)养老模式的分类
1、将养老模式分为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两类
“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安慰是养老的三个基本方面”,徐勤等(1997)认为依据养老制度的来源,可将养老模式分为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两类。杨宗传(1997)通过对老年人的居住情况、饮食来源以及生活起居由谁照料来分类,也将养老方式分为社会集中养老以及家庭分散养老两类。熊巍俊(1994)则通过生活服务保障这一指标,将养老模式分为以上两类。
2、将养老模式分为家庭养老、社会养老和自我养老三类
穆宗光(1998)从“养老资源的提供者”和“养老职能的承担者”角度,提出三类最基本的养老方式,即家庭养老、社会养老以及自我养老三类。家庭养老是由老人所在的家庭提供养老资源,社会养老即由社会提供养老资源,而自我养老即既不依靠家庭又不依靠社会保障的养老方式。
3、将养老方式分为家庭养老、社会养老和居家养老三类
张文范认为,居家养老就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的养老方式。“居家养老”并不是“家庭养老”(洪国栋,1998)这里的“家”只是养老的一种载体,老人的主要经济来源不是家庭,而是政府的退休金,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大部分也来源于邻里和社区服务。
4、将养老方式分为家庭养老、社会养老和社区养老三类
李洪心,李巍(2012)认为目前的养老模式主要分为家庭养老、社会养老和社区养老三种。指出社区养老是以家庭养老为主,辅以社区养老机构上门为老年人提供照料的养老模式。老人依旧居住在自己所熟悉的社区环境内,得到家庭照顾的同时,由社区来提供家庭所欠缺的照顾和服务。
(二)主要养老模式的界定
1、家庭养老
姚远(2001)认为受中国“多子多福,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家庭养老是我国的主要养老模式,也是一个古老的现象。对于家庭养老的定义,主要可以概括为三种观点:亲情说,即家庭养老实际上就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养老模式;家庭说,即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的是家庭以及其中成员的帮助和照顾;方式说,即家庭养老是一种养老方式或运作形式。总而言之,家庭养老是指老人居住在自己的家中,由子女、配偶或者亲戚向其提供经济来源、日常照料以及精神慰藉的养老模式。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78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