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ppp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 要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是中国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继续高速发展的关键。资金是“一带一路”项目能够继续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一带一路”项目却存在着巨大的资金缺口,这为“一带一路”项目持续开展带来了难题。当前的PPP融资模式一定程度上能化解“一带一路”项目融资方面的难题,但是仍有弊端。 本文通过大量数据分别对“一带一路”现有项目的融资渠道、运行现状、面临的问题以及进行概述,并探究“一带一路”项目PPP融资模式,研究该模式的运营现状以及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目的是对“一带一路”背景下PPP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目 录
1 .引言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
1.3国内外研究综述 2
1.3.1国外研究综述 2
1.3.2国内研究综述 3
1.4研究思路及方法 3
1.4.1解决思路 3
1.4.2解决方法 4
2.“一带一路”项目融资相关内容概述 5
2.1“一带一路”项目融资渠道 5
2.1.1新兴世界多边金触机构 5
2.1.2传统世界多边金融机构 6
2.1.3国内政策性银行 7
2.1.4国内商业银行 8
2.1.5 PPP模式 9
3.“一带一路”背景下PPP模式的分析 11
3.1“一带一路”背景下PPP模式的运营现状 11
3.2“一带一路”背景下PPP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2
3.2.1PPP项目存在的问题 12
3.2.2PPP项目问题的原因 14
4.“一带一路”项目融资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18
4.1降低政治风险 18
4.2分担金融风险 18
4.3平衡多方利益 19
4.4进行东道国法律查明 19
结束语 20
致谢 21
参考文献 22
1 .引言
1.1研究背景
习主席总书记于2013年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包括“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海上丝绸之路”,目的是通过区域内国家合作以促进经济共同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加强中国与其他国家联通、促进沿线国家经济共同发展的重要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与社会意义。《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指出,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助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通过“比较优势原则”进行资源配置,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活力。但由于“一带一路”项目涉及到了许多发展中国家,尽管对基础设施建设有较大需求,但由于其自身经济实力不足、管理能力欠缺,导致项目存在着较大的资金缺口,部分项目无法落实或完工。如何满足“一带一路”项目的资金需求,是现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鉴于此前BOT模式存在的缺点,PPP模式愈来愈受到各国的重视,各国开始在“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中,引入PPP模式,吸纳社会资本以丰富投资主体,PPP模式的引入,不仅拓宽了资金渠道,还引入了私人部门的管理方法与经验,从而使“一带一路”项目能更有效地开展。
从地域上来看,英国、加拿大等国PPP模式较为成熟,运用量也较大。相反,发展中国家对PPP模式的使用相对较少,但近几年也在持续快速增长中。PPP模式在“一带一路”项目的融资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PPP模式一部分解决了“一带一路”项目融资方面的问题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带一路”对中国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一带一路”倡导合作与发展,依靠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区域合作平台,以求共同发展。时至今日,“一带一路”在短短两年内,已然形成了诸多成就。然而在“一带一路”的发展道路上仍旧存在着许多关键性难题,如在“一带一路”项目推进过程中,融资难问题愈发突出。这些问题能否解决关系到了“一带一路”能否在国际上持续发展。
PPP融资模式是“公司合营”的一种新型融资模式,由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共同解决融资难问题。虽然PPP融资模式能有效解决一部分“一带一路”项目资金缺口问题,但是一些问题也随之显现。本文基于融资方面的相关理论,通过运用文献分析法、对比分析法以及定量分析法,试图发现“一带一路”项目PPP融资模式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建议,以提供融资方面的借鉴,尤其是PPP模式方面的借鉴。
1.3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国外研究综述
Barro(1990)通过建立模型得出结论,认为基础设施项目的建立能够提高长期经济增长率。Roy Bahl(2001)提出融资渠道应该有提供服务的特性决定,对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渠道的选择具有指导性的意义。Kumaraswamy(2001)强调了政府在PPP融资模式中的地位,为将PPP模式引入“一带一路”项目中去具有指导性的意义。Darrin Grimsey和Mervyn K.Lewis(2008)认为基础设施建设中应该注重私人资本的运用,并提出了PPP模式并系统地进行了阐述。Carranza(2014)支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不完善是拉美等国经济增长缓慢的原因之一。Basilio(2015)通过研究得出结论,私人资本参与PPP项目的积极性与投资需求方经济发达程度、法律体系完善程度和是否有多边金融机构参与有着密切的联系。
1.3.2国内研究综述
Caning和Fay通过对104个国家在1960至1980年间的经济增长进行研究,认为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共同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效率最高。叶青(2012)通过建模,研究出财政收入、股票交易额等因素占GDP的比例会影响基础设施建设。易诚(2014)学者认为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合作程度不够达到发展所需水平,应该通过鼓励人名币国际化来提高融资效率。王刚(2015)对区域内金融需求进行了研究,认为“一带一路”项目的融资问题是由金融需求引起的,建议发挥金融的主导作用。夏彩云与贺瑞(2015)研究了区域内主权国家的信用评级,发现这些国家信用等级差异较大,二位学者认为信用等级不一会一定程度阻碍“一带一路”项目的资金融通。李淼(2015)学者认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周期长,当前的多边金融机构不能满足其资金需求,所以需要引入社会资金来参与其中。刘晓妹、董国平(2015)依据我国当前宏观环境对港口企业进行了研究,认为可以引进BOT和PPP模式来融资,这一观点亦可运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缪林燕(2015)认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数国家经济不发达,为融资带来了困难,提出应该合理运用创新型金融工具来提供资金上的支持。刘芬(2015)认为应该进一步发挥“两优贷款”的作用,配合商业银行降低融资利率,通过多措并举来为“一带一路”项目提供资金保证。
目 录
1 .引言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
1.3国内外研究综述 2
1.3.1国外研究综述 2
1.3.2国内研究综述 3
1.4研究思路及方法 3
1.4.1解决思路 3
1.4.2解决方法 4
2.“一带一路”项目融资相关内容概述 5
2.1“一带一路”项目融资渠道 5
2.1.1新兴世界多边金触机构 5
2.1.2传统世界多边金融机构 6
2.1.3国内政策性银行 7
2.1.4国内商业银行 8
2.1.5 PPP模式 9
3.“一带一路”背景下PPP模式的分析 11
3.1“一带一路”背景下PPP模式的运营现状 11
3.2“一带一路”背景下PPP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2
3.2.1PPP项目存在的问题 12
3.2.2PPP项目问题的原因 14
4.“一带一路”项目融资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18
4.1降低政治风险 18
4.2分担金融风险 18
4.3平衡多方利益 19
4.4进行东道国法律查明 19
结束语 20
致谢 21
参考文献 22
1 .引言
1.1研究背景
习主席总书记于2013年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包括“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海上丝绸之路”,目的是通过区域内国家合作以促进经济共同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加强中国与其他国家联通、促进沿线国家经济共同发展的重要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与社会意义。《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指出,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助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通过“比较优势原则”进行资源配置,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活力。但由于“一带一路”项目涉及到了许多发展中国家,尽管对基础设施建设有较大需求,但由于其自身经济实力不足、管理能力欠缺,导致项目存在着较大的资金缺口,部分项目无法落实或完工。如何满足“一带一路”项目的资金需求,是现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鉴于此前BOT模式存在的缺点,PPP模式愈来愈受到各国的重视,各国开始在“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中,引入PPP模式,吸纳社会资本以丰富投资主体,PPP模式的引入,不仅拓宽了资金渠道,还引入了私人部门的管理方法与经验,从而使“一带一路”项目能更有效地开展。
从地域上来看,英国、加拿大等国PPP模式较为成熟,运用量也较大。相反,发展中国家对PPP模式的使用相对较少,但近几年也在持续快速增长中。PPP模式在“一带一路”项目的融资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PPP模式一部分解决了“一带一路”项目融资方面的问题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带一路”对中国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一带一路”倡导合作与发展,依靠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区域合作平台,以求共同发展。时至今日,“一带一路”在短短两年内,已然形成了诸多成就。然而在“一带一路”的发展道路上仍旧存在着许多关键性难题,如在“一带一路”项目推进过程中,融资难问题愈发突出。这些问题能否解决关系到了“一带一路”能否在国际上持续发展。
PPP融资模式是“公司合营”的一种新型融资模式,由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共同解决融资难问题。虽然PPP融资模式能有效解决一部分“一带一路”项目资金缺口问题,但是一些问题也随之显现。本文基于融资方面的相关理论,通过运用文献分析法、对比分析法以及定量分析法,试图发现“一带一路”项目PPP融资模式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建议,以提供融资方面的借鉴,尤其是PPP模式方面的借鉴。
1.3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国外研究综述
Barro(1990)通过建立模型得出结论,认为基础设施项目的建立能够提高长期经济增长率。Roy Bahl(2001)提出融资渠道应该有提供服务的特性决定,对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渠道的选择具有指导性的意义。Kumaraswamy(2001)强调了政府在PPP融资模式中的地位,为将PPP模式引入“一带一路”项目中去具有指导性的意义。Darrin Grimsey和Mervyn K.Lewis(2008)认为基础设施建设中应该注重私人资本的运用,并提出了PPP模式并系统地进行了阐述。Carranza(2014)支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不完善是拉美等国经济增长缓慢的原因之一。Basilio(2015)通过研究得出结论,私人资本参与PPP项目的积极性与投资需求方经济发达程度、法律体系完善程度和是否有多边金融机构参与有着密切的联系。
1.3.2国内研究综述
Caning和Fay通过对104个国家在1960至1980年间的经济增长进行研究,认为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共同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效率最高。叶青(2012)通过建模,研究出财政收入、股票交易额等因素占GDP的比例会影响基础设施建设。易诚(2014)学者认为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合作程度不够达到发展所需水平,应该通过鼓励人名币国际化来提高融资效率。王刚(2015)对区域内金融需求进行了研究,认为“一带一路”项目的融资问题是由金融需求引起的,建议发挥金融的主导作用。夏彩云与贺瑞(2015)研究了区域内主权国家的信用评级,发现这些国家信用等级差异较大,二位学者认为信用等级不一会一定程度阻碍“一带一路”项目的资金融通。李淼(2015)学者认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周期长,当前的多边金融机构不能满足其资金需求,所以需要引入社会资金来参与其中。刘晓妹、董国平(2015)依据我国当前宏观环境对港口企业进行了研究,认为可以引进BOT和PPP模式来融资,这一观点亦可运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缪林燕(2015)认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数国家经济不发达,为融资带来了困难,提出应该合理运用创新型金融工具来提供资金上的支持。刘芬(2015)认为应该进一步发挥“两优贷款”的作用,配合商业银行降低融资利率,通过多措并举来为“一带一路”项目提供资金保证。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