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研究
中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研究[20191212103011]
摘 要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越来越多的大公司意识到,树立良好的环境形象可以提高自身的社会竞争力。许多企业逐渐改变其单纯追求经济利益的战略,开始关注环境责任,并将其纳入自己的经营策略中,同时通过种种方式主动向社会公布自己的环境信息,以期让社会了解自己的环境业绩。在这种背景下,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应运而生,而且从目前的发展势头来看,企业主动向社会公布自己的环境信息已经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潮流。
本文首先对环境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的相关概念加以界定,回顾了环境信息披露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本文的研究框架。然后总结了环境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的相关理论基础。最后,从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环境信息披露的理论,提出完善我国环境信息披露体系的切实可行的建议。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信息披露;经济后果;上市公司
目 录
ABSTRACT II
目 录 iii
第一章 绪论 1
第二章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经济后果的理论概述 1
2.1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经济后果的概念界定 1
2.2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必要性 2
2.3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 4
2.3.1 利益相关者理论 4
2.3.2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 5
2.3.3 超额收益理论 5
2.3.4 信息不对称理论 5
第三章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经济后果分析 6
3.1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经济后果案例分析 6
3.1.1 环境信息披露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6
3.1.2环境信息披露对财务杠杆的影响 7
3.1.3环境信息披露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8
3.2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经济后果分析结论 10
第四章 完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建议 11
结束语 12
参考文献 13第1章 绪论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是重要的经济资源,信息使用者可以根据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来判断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会计不是绝对中立的,它可能会给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带来不同的经济后果,从而使这些利益相关者会偏向不同的会计信息。
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影响上市公司正常经营的重大隐患和引发股价大跌的重要因素。环境信息披露给上市公司带来的经济后果越来越严重,企业也更加注重环境信息的披露,在这个倡导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的时代,企业不得不把环境信息的披露提上日程。但在环境信息披露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环境信息披露的质量会影响上市公司的股价进而影响上市公司股东的总价值。因此,企业在做决策时会考虑环境信息披露带来的经济后果,对外披露的环境信息一般本着趋利避害的原则,当企业面临着资金周转风险或是想在短期内取得最大收益时,就会铤而走险置诸多法律法规于不顾向社会披露大好信息,当企业为了满足眼前的利益披露虚假环境信息,或者隐瞒不利的环境信息即便在短期内能获得效益但最终还是会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可见环境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如何权衡环境信息披露带来的利和弊是当下企业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
第2章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经济后果概述
2.1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经济后果的概念界定
在分析环境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前,先要了解下经济后果的相关概念定义。斯蒂芬·泽夫在其文章《经济后果的产生》[1]中首次提出经济后果一词,并极有说服力的对经济后果的存在这一事实进行了解释。他定义的经济后果是“会计报告影响工会、政府、企业、债权人和投资者的决策制定行为的现象",实质上这个定义是说管理当局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在实际决策时会受到会计报告的影响,而不仅仅是反映决策结果。起初人们认为只要会计政策的改变不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企业的价值就不会变。但是,随着经济后果学说的发展,人们对会计的认识发生了改变。
威廉姆·R·斯科特[2]在其著作《财务会计理论》中将经济后果论述为:不管有效证券市场理论的含义是什么,公司的价值都会受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因为企业是一系列合约的联合体,合约的履行和制订受财务会计信息影响着,不同的会计信息的经济含义一般不同。所以不同的会计行为可能会给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带来不同的经济后果。诸多文献对会计政策选择进行了实证研究,证实了经济后果存在的事实。当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减少可选择的会计政策方法、拟定新的会计准则或增加信息披露要求时,就会产生经济后果,进而对不同主体产生的影响也不同[3]。
会计信息使用者受会计准则影响的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经济后果:
①企业自身为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和树立良好的形象,可以在准则范围内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披露战略和会计政策;
②股东和债权人会根据不同的会计信息,作出不同的投资决策:
③企业的消费者、供应商、竞争对手等也会根据披露的信息作出不同的决策。
信息披露能产生经济后果,公司经营管理各方面的信息披露不仅可提高市场竞争力,减少资本成本以及为公司在市场上赢得良好的企业声誉;还可以当做保护投资者权益的一种有效机制,既能降低债权人信贷决策失误造成的风险,又可以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从而可以降低金融风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资本市场的不断进步。
2.2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必要性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不论是从环保角度还是从盈利角度都是必要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重大的社会和经济问题,环境事务已经越来越表现出其内在的经济性,环境问题大多都需要投入资金来解决。它已经成为了一个重大的社会和经济问题。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不仅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也是国民经济宏观管理和政府管理社会的需要。我国传统企业形成的是一种环境资源消耗多、废弃物排放量高、资源利用率低的粗放型发展模式,社会的环境基础受到了很大的破坏。所以绿色生产经营观念需要在现代企业中树立起来,开发绿色产品、进行绿色设计、披露绿色会计信息、开展绿色营销,进而保证企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的双赢。这是符合企业可持续发展需要的。纵观国际上的著名公司的环境报告,他们对环境保护行为投入了很多的人力和物力,这些公司能够借保护环境的措施来树立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并同时获得更多的经济回报,而他们的这种行为确实给社会带来了正的效应,最终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我国企业应该学习这样的良性循环,要通过学习这些公司的经历从而建立起一种观念,环境保护行为并不是所谓的赔本买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我国企业很快就能进入一种兼顾环境利益和经济利益的良性循环圈。所以,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多关注环境保护问题是值得的,更是有长远发展眼光的。
此外,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能够长期发展的必要因素。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的宝贵财富,它能让社会公众对企业产生信任和好感,获得消费者的青睐,进而增强市场竞争力,并有利于激发员工的奋进精神和自豪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环境受托责任的内在要求。企业身为环境资源受托人,必须很好的承担起对管理的受托责任和环境资源的受托运用,并妥善地向委托人报告和说明职责的完成情况,这个责任就是环境受托责任,即要求那些使用环境资源的公司,必须要有承担起使用好和管理好环境资源并做出报告的责任意识。
从企业财务资源的投资者角度看,环境信息的披露也是必要的。投资者会基于惯常的投资预期要求企业在环境方面应该具有不错的表现。现代企业是多变契约关系的总和,它关系到股东、债权人、管雇员、理层、社会公众、供应商、政府等不同的关系人。保证财务利益相关者群体继续向公司提供财务资源是财务报告的目的。同样,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的目的在于向信息使用者提供相关信息,披露对决策者进行决策有用的对其环境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和环境会计信息。企业环境绩效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利益相关者的经济利益。因此,理性的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会关心企业的环境绩效情况,而他们要了解企业环境绩效状况的最重要途径就是企业披露的环境信息[4]。
多年以来,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进行实证检验一直都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总体上看,企业披露环境信息能够有以下三方面的经济后果:
第一,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经营绩效是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直接经济后果,上市公司披露环境信息需要花费资本和其他资源,与那些不从事环境信息披露活动的公司相比,公司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处于竞争劣势,但是从长期来看,企业承担环境责任会提高公司价值,因为好的环境业绩符合商业法规的要求,并使得企业业绩与社会责任之间呈现正的相关关系。
第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依据市场有效性假说,如果市场是有效的,那么股票价格就能够对可获得的公开信息作出反应。Anderson和Frankle[5]研究发现证券市场对年报中披露的环境信息做出了正面反应, Janney[6]等(2009)检验发现市场能够有效识别加入全球契约计划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状况,对于没有按时发布该计划的公司,市场作出了强烈的负面反应。
第三,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在资本市场上,企业披露信息的目的之一是降低企业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融资成本。Verrecchia[7](2001) 认为,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扮演着与财务信息披露类似的角色,即通过信息披露减少信息的不对称,进而降低交易成本和减少估计的误差来降低资本成本[8]。
2.3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经济后果的理论基础
在分析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造成的经济后果前先罗列一些基本的理论。这些理论都是前人在分析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经济后果的过程中不断总结提炼出来的。有了这些理论作为基础,我们在分析研究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时就可以做到更加准确,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基本的思路。
2.3.1 利益相关者理论
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所有公司都存在不同的与公司利益相关的因素,公司的发展离不开各利益相关者的投入与参与,这些利益相关者包括公司的债权人、管理层、股东,也包括公司员工、政府部门、供应商、消费者、环保主义者、所在地社区等。虽然公司的财务资本主要来自于债权人和股东的投资,但其他利益相关者为公司提供了其生存和发展必需的资源,如环境资源、人力资源、社会资源等,分担了一定的公司经营风险。公司披露的信息作为公司与其利益相关者沟通的重要渠道,必须满足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从而有效的保证各利益相关者持续向公司提供必需的资源。
利益相关者只有在获得对其决策有用的信息时方能做出是否继续提供相关资源的决策。当环境因素越来越受到关注时,公司所在地社区公众、政府监管部门以及环保主义者等利益相关者基于自身利益以及社会责任的考虑,将会越来越重视公司环境信息的披露。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公司积极履行环境责任等社会责任,主动披露相关的信息,不仅为其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树立了良好的公司形象,获得良好的资本回报。
2.3.2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
企业在进行决策时,应当考虑企业经营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是否会污染环境,是否会影响到利益相关者的正常生活与健康等,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这种行为本身就是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现。环境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内容,企业作为环境资源的使用者就必须承担起管理和改善环境的责任。因此,企业在进行经营决策时应兼顾自身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并应通过各种形式,向社会公众披露其履行环境责任的信息,从而解除社会赋予的环境责任。
2.3.3 超额收益理论
我们可以把由于信息披露而引起公司外部的有效市场反映,如信誉优良、股价上升、资本成本下降等等,或由于信息披露而引起公司内部的有效管理效应,如监督控制成本的降低、战略决策的有效制定等等,视为“披露收益"。强制性披露行为可使同行业内公司获得“平均披露收益”,即同行业内不同公司的披露水平与其成长阶段、规模等指标的比例大致相当,那么实施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公司就可以获得所谓的“超额披露收益”。而从经济学角度讲,“超额收益”是公司赚取利润的动机,那么“超额披露收益”则是公司有效缓解信息非对称程度、提高信息含量以至提高信息披露质量的动机之一。
目前,披露的环境信息制度中强制性披露情况不多,大多以企业自愿性披露为主,那么“超额披露收益"便是自愿披露环境信息的主要推动力。由于企业特别是重污染行业企业主动披露环境信息时,可以向债权人及权益投资者表明其较小的环境风险、良好的环境表现、有效的环境管理,从而缓解企业与投资者间的信息不对称、降低投资者对公司包括环境风险在内的各项风险的预期,以获得较多的债务融资额度、较低的权益资本成本等“超额披露收益。”
2.3.4 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不对称理论又称不完全信息理论,信息的不对称会造成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两种后果。在市场交易过程中,受信息不对称的影响,交易主体在进行决策时不确定交易对象的性质与类型,而造成的决策的非最优就是逆向选择;在代理关系中,代理人可能会为了自己的私利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做出损害委托人利益的举动,故意地采取了对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举动就是道德风险。信息不对称理论在契约型经济行为中广泛的存在着。一方面,从证券资本市场上收集充分可靠地相关信息将有利于投资者做出正确的决策;另一方面,如果上市公司不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而发布了低质量的信息,自身也将会蒙受一定程度的损失,可能是来自监管部门或者行政机关的经济处罚或者刑事处罚,也可能是投资者会因为这些低质量信息而放弃对公司的投资。
摘 要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越来越多的大公司意识到,树立良好的环境形象可以提高自身的社会竞争力。许多企业逐渐改变其单纯追求经济利益的战略,开始关注环境责任,并将其纳入自己的经营策略中,同时通过种种方式主动向社会公布自己的环境信息,以期让社会了解自己的环境业绩。在这种背景下,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应运而生,而且从目前的发展势头来看,企业主动向社会公布自己的环境信息已经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潮流。
本文首先对环境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的相关概念加以界定,回顾了环境信息披露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本文的研究框架。然后总结了环境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的相关理论基础。最后,从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环境信息披露的理论,提出完善我国环境信息披露体系的切实可行的建议。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信息披露;经济后果;上市公司
目 录
ABSTRACT II
目 录 iii
第一章 绪论 1
第二章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经济后果的理论概述 1
2.1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经济后果的概念界定 1
2.2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必要性 2
2.3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 4
2.3.1 利益相关者理论 4
2.3.2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 5
2.3.3 超额收益理论 5
2.3.4 信息不对称理论 5
第三章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经济后果分析 6
3.1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经济后果案例分析 6
3.1.1 环境信息披露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6
3.1.2环境信息披露对财务杠杆的影响 7
3.1.3环境信息披露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8
3.2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经济后果分析结论 10
第四章 完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建议 11
结束语 12
参考文献 13第1章 绪论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是重要的经济资源,信息使用者可以根据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来判断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会计不是绝对中立的,它可能会给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带来不同的经济后果,从而使这些利益相关者会偏向不同的会计信息。
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影响上市公司正常经营的重大隐患和引发股价大跌的重要因素。环境信息披露给上市公司带来的经济后果越来越严重,企业也更加注重环境信息的披露,在这个倡导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的时代,企业不得不把环境信息的披露提上日程。但在环境信息披露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环境信息披露的质量会影响上市公司的股价进而影响上市公司股东的总价值。因此,企业在做决策时会考虑环境信息披露带来的经济后果,对外披露的环境信息一般本着趋利避害的原则,当企业面临着资金周转风险或是想在短期内取得最大收益时,就会铤而走险置诸多法律法规于不顾向社会披露大好信息,当企业为了满足眼前的利益披露虚假环境信息,或者隐瞒不利的环境信息即便在短期内能获得效益但最终还是会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可见环境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如何权衡环境信息披露带来的利和弊是当下企业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
第2章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经济后果概述
2.1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经济后果的概念界定
在分析环境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前,先要了解下经济后果的相关概念定义。斯蒂芬·泽夫在其文章《经济后果的产生》[1]中首次提出经济后果一词,并极有说服力的对经济后果的存在这一事实进行了解释。他定义的经济后果是“会计报告影响工会、政府、企业、债权人和投资者的决策制定行为的现象",实质上这个定义是说管理当局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在实际决策时会受到会计报告的影响,而不仅仅是反映决策结果。起初人们认为只要会计政策的改变不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企业的价值就不会变。但是,随着经济后果学说的发展,人们对会计的认识发生了改变。
威廉姆·R·斯科特[2]在其著作《财务会计理论》中将经济后果论述为:不管有效证券市场理论的含义是什么,公司的价值都会受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因为企业是一系列合约的联合体,合约的履行和制订受财务会计信息影响着,不同的会计信息的经济含义一般不同。所以不同的会计行为可能会给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带来不同的经济后果。诸多文献对会计政策选择进行了实证研究,证实了经济后果存在的事实。当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减少可选择的会计政策方法、拟定新的会计准则或增加信息披露要求时,就会产生经济后果,进而对不同主体产生的影响也不同[3]。
会计信息使用者受会计准则影响的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经济后果:
①企业自身为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和树立良好的形象,可以在准则范围内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披露战略和会计政策;
②股东和债权人会根据不同的会计信息,作出不同的投资决策:
③企业的消费者、供应商、竞争对手等也会根据披露的信息作出不同的决策。
信息披露能产生经济后果,公司经营管理各方面的信息披露不仅可提高市场竞争力,减少资本成本以及为公司在市场上赢得良好的企业声誉;还可以当做保护投资者权益的一种有效机制,既能降低债权人信贷决策失误造成的风险,又可以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从而可以降低金融风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资本市场的不断进步。
2.2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必要性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不论是从环保角度还是从盈利角度都是必要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重大的社会和经济问题,环境事务已经越来越表现出其内在的经济性,环境问题大多都需要投入资金来解决。它已经成为了一个重大的社会和经济问题。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不仅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也是国民经济宏观管理和政府管理社会的需要。我国传统企业形成的是一种环境资源消耗多、废弃物排放量高、资源利用率低的粗放型发展模式,社会的环境基础受到了很大的破坏。所以绿色生产经营观念需要在现代企业中树立起来,开发绿色产品、进行绿色设计、披露绿色会计信息、开展绿色营销,进而保证企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的双赢。这是符合企业可持续发展需要的。纵观国际上的著名公司的环境报告,他们对环境保护行为投入了很多的人力和物力,这些公司能够借保护环境的措施来树立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并同时获得更多的经济回报,而他们的这种行为确实给社会带来了正的效应,最终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我国企业应该学习这样的良性循环,要通过学习这些公司的经历从而建立起一种观念,环境保护行为并不是所谓的赔本买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我国企业很快就能进入一种兼顾环境利益和经济利益的良性循环圈。所以,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多关注环境保护问题是值得的,更是有长远发展眼光的。
此外,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能够长期发展的必要因素。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的宝贵财富,它能让社会公众对企业产生信任和好感,获得消费者的青睐,进而增强市场竞争力,并有利于激发员工的奋进精神和自豪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环境受托责任的内在要求。企业身为环境资源受托人,必须很好的承担起对管理的受托责任和环境资源的受托运用,并妥善地向委托人报告和说明职责的完成情况,这个责任就是环境受托责任,即要求那些使用环境资源的公司,必须要有承担起使用好和管理好环境资源并做出报告的责任意识。
从企业财务资源的投资者角度看,环境信息的披露也是必要的。投资者会基于惯常的投资预期要求企业在环境方面应该具有不错的表现。现代企业是多变契约关系的总和,它关系到股东、债权人、管雇员、理层、社会公众、供应商、政府等不同的关系人。保证财务利益相关者群体继续向公司提供财务资源是财务报告的目的。同样,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的目的在于向信息使用者提供相关信息,披露对决策者进行决策有用的对其环境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和环境会计信息。企业环境绩效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利益相关者的经济利益。因此,理性的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会关心企业的环境绩效情况,而他们要了解企业环境绩效状况的最重要途径就是企业披露的环境信息[4]。
多年以来,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进行实证检验一直都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总体上看,企业披露环境信息能够有以下三方面的经济后果:
第一,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经营绩效是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直接经济后果,上市公司披露环境信息需要花费资本和其他资源,与那些不从事环境信息披露活动的公司相比,公司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处于竞争劣势,但是从长期来看,企业承担环境责任会提高公司价值,因为好的环境业绩符合商业法规的要求,并使得企业业绩与社会责任之间呈现正的相关关系。
第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依据市场有效性假说,如果市场是有效的,那么股票价格就能够对可获得的公开信息作出反应。Anderson和Frankle[5]研究发现证券市场对年报中披露的环境信息做出了正面反应, Janney[6]等(2009)检验发现市场能够有效识别加入全球契约计划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状况,对于没有按时发布该计划的公司,市场作出了强烈的负面反应。
第三,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在资本市场上,企业披露信息的目的之一是降低企业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融资成本。Verrecchia[7](2001) 认为,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扮演着与财务信息披露类似的角色,即通过信息披露减少信息的不对称,进而降低交易成本和减少估计的误差来降低资本成本[8]。
2.3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经济后果的理论基础
在分析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造成的经济后果前先罗列一些基本的理论。这些理论都是前人在分析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经济后果的过程中不断总结提炼出来的。有了这些理论作为基础,我们在分析研究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时就可以做到更加准确,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基本的思路。
2.3.1 利益相关者理论
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所有公司都存在不同的与公司利益相关的因素,公司的发展离不开各利益相关者的投入与参与,这些利益相关者包括公司的债权人、管理层、股东,也包括公司员工、政府部门、供应商、消费者、环保主义者、所在地社区等。虽然公司的财务资本主要来自于债权人和股东的投资,但其他利益相关者为公司提供了其生存和发展必需的资源,如环境资源、人力资源、社会资源等,分担了一定的公司经营风险。公司披露的信息作为公司与其利益相关者沟通的重要渠道,必须满足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从而有效的保证各利益相关者持续向公司提供必需的资源。
利益相关者只有在获得对其决策有用的信息时方能做出是否继续提供相关资源的决策。当环境因素越来越受到关注时,公司所在地社区公众、政府监管部门以及环保主义者等利益相关者基于自身利益以及社会责任的考虑,将会越来越重视公司环境信息的披露。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公司积极履行环境责任等社会责任,主动披露相关的信息,不仅为其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树立了良好的公司形象,获得良好的资本回报。
2.3.2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
企业在进行决策时,应当考虑企业经营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是否会污染环境,是否会影响到利益相关者的正常生活与健康等,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这种行为本身就是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现。环境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内容,企业作为环境资源的使用者就必须承担起管理和改善环境的责任。因此,企业在进行经营决策时应兼顾自身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并应通过各种形式,向社会公众披露其履行环境责任的信息,从而解除社会赋予的环境责任。
2.3.3 超额收益理论
我们可以把由于信息披露而引起公司外部的有效市场反映,如信誉优良、股价上升、资本成本下降等等,或由于信息披露而引起公司内部的有效管理效应,如监督控制成本的降低、战略决策的有效制定等等,视为“披露收益"。强制性披露行为可使同行业内公司获得“平均披露收益”,即同行业内不同公司的披露水平与其成长阶段、规模等指标的比例大致相当,那么实施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公司就可以获得所谓的“超额披露收益”。而从经济学角度讲,“超额收益”是公司赚取利润的动机,那么“超额披露收益”则是公司有效缓解信息非对称程度、提高信息含量以至提高信息披露质量的动机之一。
目前,披露的环境信息制度中强制性披露情况不多,大多以企业自愿性披露为主,那么“超额披露收益"便是自愿披露环境信息的主要推动力。由于企业特别是重污染行业企业主动披露环境信息时,可以向债权人及权益投资者表明其较小的环境风险、良好的环境表现、有效的环境管理,从而缓解企业与投资者间的信息不对称、降低投资者对公司包括环境风险在内的各项风险的预期,以获得较多的债务融资额度、较低的权益资本成本等“超额披露收益。”
2.3.4 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不对称理论又称不完全信息理论,信息的不对称会造成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两种后果。在市场交易过程中,受信息不对称的影响,交易主体在进行决策时不确定交易对象的性质与类型,而造成的决策的非最优就是逆向选择;在代理关系中,代理人可能会为了自己的私利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做出损害委托人利益的举动,故意地采取了对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举动就是道德风险。信息不对称理论在契约型经济行为中广泛的存在着。一方面,从证券资本市场上收集充分可靠地相关信息将有利于投资者做出正确的决策;另一方面,如果上市公司不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而发布了低质量的信息,自身也将会蒙受一定程度的损失,可能是来自监管部门或者行政机关的经济处罚或者刑事处罚,也可能是投资者会因为这些低质量信息而放弃对公司的投资。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2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