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类拟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风险防范探究以新大地公司为例
国内外各类企业财务舞弊问题广泛存在,虽然已经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是财务报告造假问题仍然十分严重。在我国,农业类公司的财务舞弊状况始终惹人关注。由于行业特征及特别性,农业类公司是财务舞弊高发区。拟上市的农业类上市公司在IPO申请过程中也是颇受”照顾“。本文以新大地公司财务舞弊IPO申请失败案例为研究对象,对拟上市农业类公司的财务舞弊风险进行提炼并提出防治建议。
目录
一、 引言 2
二、文献综述 2
三、研究方法与理论基础 3
(一)研究方法 3
1.文献分析法 3
2.案例分析法 3
(二)理论基础 3
1.财务舞弊风险的相关概念 3
2.财务舞弊识别的理论研究 3
四、案例描述 4
(一)公司背景介绍 4
(二)公司、行业状况及业务模式 4
1.公司所处行业及行业状况 4
2.公司业务模式 5
3.农业类公司业务模式特征——以新大地公司为例 6
4.新大地公司股权结构与组织构成 6
(三)财务舞弊披露过程及特点 7
1.新大地公司财务舞弊暴露过程 7
2.公司财务造假的方式与特点 8
五、案例分析 9
(一)财务舞弊识别 9
1.GONE理论下对于新大地公司财务舞弊动机研究 10
2.舞弊动因分析得出研究对象特征 10
(二)财务舞弊行为 10
1.财务舞弊行为种类及频率 10
2.上市与拟上市农业类公司应禁止的舞弊行为 11
六、拟上市农业类公司财务舞弊防治 11
(一)内部防治 11
1.构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11
2.道德评价体系与门槛的建立 12
(二)外部防治 12
1.律师事务所与会计师事务所应保持独立性 12
2.国家管理部门出台相适应政策 12
七、启示 12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3
农业类拟上市公司财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务舞弊风险防范探究——以新大地公司为例
学生 孙崇文
引言
引言
在现如今的经济社会中,对于企业财务舞弊的监管愈加严格,制度也愈加完善。但企业为了各自的目的与利益,仍然有小部分会铤而走险,施行财务舞弊。多年以来,国内外的财务舞弊案的发生持续不断。
经调查发现,部分以上市融资为目的企图获得更多资金维持或发展运营的公司更是不惜财务造假,试图蒙混过关通过IPO申请,从而获得上市机会。这类公司的财务舞弊风险更大而农业类公司因其行业特征与国家政策的偏惠性,更是成为拟上市财务舞弊的“高发地段”。
本文对“新大地”公司的财务舞弊案例进行案例分析,分析其财务舞弊方式并进行筛选归类,得出农行业拟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鲜明特征,划出农业类公司由“私”转“公”的过程中其财务舞弊易发的重点领域,对公司治理提出相应建议并且为审计部门与监督部门提供财务舞弊防范标准。
二、文献综述
我国的公司财务舞弊问题已经引起了各单位部门的充分关注,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然而根据我国的证监会相关披露,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问题仍然十分严重。
解媚霞(2004)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舞弊手段、舞弊内容以及舞弊类型,发现虚假陈述、会计核算造假等事主要舞弊手段,利润虚假事重要舞弊内容,财务报告舞弊是舞弊的主要内容。王海侠也在《我国财务舞弊行为分析及控制模式研究》(2005)中剖析了我国企业的财务舞弊手段。他认为,收入虚增、资产价值虚增、虚假关联交易、重大事项隐瞒等财务舞弊手法在我国舞弊企业中较为常见。而朱海林和冷冰(2002)在分析施乐财务欺诈案发现舞弊企业通过提前确认收入、违规准备等进行财务造假。
阎达五、王建英(2001)对于可能存在利润操纵的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进行了特征分析。并得出了: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毛利率等指标可以为投资者分析上市公司存在会计舞弊与否提供参考标准。Howard(1999)总结了财务报告舞弊与经营活动现金流、利润项目的关系。
刘立国(2003)、陈慧璇,朱君(2013)研究发现,舞弊公司具有明显的行业集中特点,陈慧璇选取了 100多家有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上市公司,发现我国舞弊发生领域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农业以及相关待上市的IPO申请公司,其中舞弊的主要手段包括推迟披露、提前确认收入、隐瞒重大交易事项。刘立国还发现,公司的股权结构差异、公司股东的关联性、执行董事比例、独立董事比例都是舞弊公司的重要显征。Beasley(1996)采用Legit 方法,以75 个财务报告舞弊企业为研究对象,发现外部董事占比越低的企业财务报告舞弊的可能性越大。
蔡宁、梁丽珍(2003)发现了公司的规模、配股活动与财务舞弊成正相关,股权集中程度与财务舞弊成正相关。董程程(2014)发现可以根据高管持股的比例高低、高管辞职频率、盈利能力情况、资产负债率高低等判断一个上市公司是否涉嫌财务报告舞弊。饶斌(2011)根据舞弊四因素运用t检验方法,以及Sam和Han(2005)都检验出检验出同样结果。此外Sam和Han还发现管理层持股与信息质量披露呈负相关,这一点Fan 和TJ Wang(2002)以东南亚国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证实得到了相同的结果。
Allen和Panian(1982)研究得出,管理人员的任期与其权利成正相关。FAMA与Jensen在1983年通过研究发现,董事会为监管最高管理层最高级的内部控制机制。而外部董事有履行监管责任的动因,一般不会与管理层勾结施行舞弊。同时,有效的独立董事配置和活动可以提高董事会监督公司高层的效力。
目录
一、 引言 2
二、文献综述 2
三、研究方法与理论基础 3
(一)研究方法 3
1.文献分析法 3
2.案例分析法 3
(二)理论基础 3
1.财务舞弊风险的相关概念 3
2.财务舞弊识别的理论研究 3
四、案例描述 4
(一)公司背景介绍 4
(二)公司、行业状况及业务模式 4
1.公司所处行业及行业状况 4
2.公司业务模式 5
3.农业类公司业务模式特征——以新大地公司为例 6
4.新大地公司股权结构与组织构成 6
(三)财务舞弊披露过程及特点 7
1.新大地公司财务舞弊暴露过程 7
2.公司财务造假的方式与特点 8
五、案例分析 9
(一)财务舞弊识别 9
1.GONE理论下对于新大地公司财务舞弊动机研究 10
2.舞弊动因分析得出研究对象特征 10
(二)财务舞弊行为 10
1.财务舞弊行为种类及频率 10
2.上市与拟上市农业类公司应禁止的舞弊行为 11
六、拟上市农业类公司财务舞弊防治 11
(一)内部防治 11
1.构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11
2.道德评价体系与门槛的建立 12
(二)外部防治 12
1.律师事务所与会计师事务所应保持独立性 12
2.国家管理部门出台相适应政策 12
七、启示 12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3
农业类拟上市公司财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务舞弊风险防范探究——以新大地公司为例
学生 孙崇文
引言
引言
在现如今的经济社会中,对于企业财务舞弊的监管愈加严格,制度也愈加完善。但企业为了各自的目的与利益,仍然有小部分会铤而走险,施行财务舞弊。多年以来,国内外的财务舞弊案的发生持续不断。
经调查发现,部分以上市融资为目的企图获得更多资金维持或发展运营的公司更是不惜财务造假,试图蒙混过关通过IPO申请,从而获得上市机会。这类公司的财务舞弊风险更大而农业类公司因其行业特征与国家政策的偏惠性,更是成为拟上市财务舞弊的“高发地段”。
本文对“新大地”公司的财务舞弊案例进行案例分析,分析其财务舞弊方式并进行筛选归类,得出农行业拟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鲜明特征,划出农业类公司由“私”转“公”的过程中其财务舞弊易发的重点领域,对公司治理提出相应建议并且为审计部门与监督部门提供财务舞弊防范标准。
二、文献综述
我国的公司财务舞弊问题已经引起了各单位部门的充分关注,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然而根据我国的证监会相关披露,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问题仍然十分严重。
解媚霞(2004)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舞弊手段、舞弊内容以及舞弊类型,发现虚假陈述、会计核算造假等事主要舞弊手段,利润虚假事重要舞弊内容,财务报告舞弊是舞弊的主要内容。王海侠也在《我国财务舞弊行为分析及控制模式研究》(2005)中剖析了我国企业的财务舞弊手段。他认为,收入虚增、资产价值虚增、虚假关联交易、重大事项隐瞒等财务舞弊手法在我国舞弊企业中较为常见。而朱海林和冷冰(2002)在分析施乐财务欺诈案发现舞弊企业通过提前确认收入、违规准备等进行财务造假。
阎达五、王建英(2001)对于可能存在利润操纵的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进行了特征分析。并得出了: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毛利率等指标可以为投资者分析上市公司存在会计舞弊与否提供参考标准。Howard(1999)总结了财务报告舞弊与经营活动现金流、利润项目的关系。
刘立国(2003)、陈慧璇,朱君(2013)研究发现,舞弊公司具有明显的行业集中特点,陈慧璇选取了 100多家有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上市公司,发现我国舞弊发生领域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农业以及相关待上市的IPO申请公司,其中舞弊的主要手段包括推迟披露、提前确认收入、隐瞒重大交易事项。刘立国还发现,公司的股权结构差异、公司股东的关联性、执行董事比例、独立董事比例都是舞弊公司的重要显征。Beasley(1996)采用Legit 方法,以75 个财务报告舞弊企业为研究对象,发现外部董事占比越低的企业财务报告舞弊的可能性越大。
蔡宁、梁丽珍(2003)发现了公司的规模、配股活动与财务舞弊成正相关,股权集中程度与财务舞弊成正相关。董程程(2014)发现可以根据高管持股的比例高低、高管辞职频率、盈利能力情况、资产负债率高低等判断一个上市公司是否涉嫌财务报告舞弊。饶斌(2011)根据舞弊四因素运用t检验方法,以及Sam和Han(2005)都检验出检验出同样结果。此外Sam和Han还发现管理层持股与信息质量披露呈负相关,这一点Fan 和TJ Wang(2002)以东南亚国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证实得到了相同的结果。
Allen和Panian(1982)研究得出,管理人员的任期与其权利成正相关。FAMA与Jensen在1983年通过研究发现,董事会为监管最高管理层最高级的内部控制机制。而外部董事有履行监管责任的动因,一般不会与管理层勾结施行舞弊。同时,有效的独立董事配置和活动可以提高董事会监督公司高层的效力。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