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才女诗词研究
一直以来对于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尤其女性诗词创作方面的研究,一直以来要么致力于文本创作的整理、评析上,要么是专注于影响较为显著,研究较多的,如李清照、朱淑真之类的女性作家,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女性作家的简介,分析女性作家群体化、家族化、区域化特点及现象出现原因,以中国古代男性诗词创作作为参照,分析中国古代女性诗词创作在诗词风格、题材和思想意识上的不同之处。中国古代才女的诗词创作反映了其所在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水平,它们是古代女子心声的自然流露,也就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比较真真实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现实,有些诗篇也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触及到当时社会的一些不合理现象,而且有利于对中国古代女性作家群的研究。关键字 中国古代,才女,诗词,题材,思想,风格
目 录
1 引言1
2 中国古代女性作家特点1
2.1占比不高,但总体数量不少2
2.2 群体性2
2.3 区域性3
2.4 家族性3
3 女性诗词的题材特点4
3.1 多数题材专注于个人生活4
3.2 少数题材涉及公共领域5
4 女性诗词的思想与感情6
4.1 作为平常女性的喜怒哀乐7
4.2 跨越性别的社会担当8
5 女性诗词的艺术风格 10
5.1 婉约、幽怨10
5.2 典重、雅致 11
5.3 豪放、大气11
结论13
致谢14
注释15
参考文献16
1 引言
中国几千年来一直保持着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在以男权为尊“女子无才便是德”“才思非妇人事”,女性受到严重束缚的封建社会,历代都不乏惊艳绝伦,满腹诗书的女子。这些女诗人、女作家们,为奠基和构建那座雄伟而瑰丽的诗歌宝殿作出了可贵的贡献。而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研究,相对于现当代文学中女性文学的研究,长期以来处于相对薄弱的状态。而近代以来,尤其是“五四”以后,随着西方现代教育思想与女权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由此引起的女性地位的提高,中国古代女子创作的研究和女子教育等相关问题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自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女性意识的丰富和发展,文学新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研究理论、方法、技术的出现,女性和女性文学创作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研究阶段,通过国内外对中国古代才女诗词研究结果可知,对于古代女性文学尤其诗词方面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某一个阶段、朝代或者具体某位才女及其创作、生平的研究,很多都致力于女性文本创作的整理、翻译、评论上,如刘冬颖的《中国古代才女诗词》、桂文哲的《世间簪花女:才女名姝的缱绻往事》、陶然的《世间女子,皆是传奇》。国外学者中著名的是美国汉学家高彦颐、曼素恩等的研究著作,研究人员少,研究内容与当时的广阔社会背景的结合在一起。而国内学者一方面是大多具体到某个时间段、某位才女的研究像唐、宋元、明清时间段的女性作家诗词,李清照、柳如是这样影响颇深的才女研究尤其多。另一方面宏观上从整个中国古代女性诗人词人群体来研究的很少,深度不够。当然,国内有些学者打破了原有的学科的门槛局限,把东西方不同的研究理论和方法结合起来进行新的整理、思考,使得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女子诗词研究以独立、昂扬的姿态和气质,能够在广阔的文学和文化背景下,展露出属于自身独特的价值和意义。正如康正果所指出“仅仅出于同情妇女的善意立场,或偏袒妇女的感情用事,还不能建立真正属于女性的研究”。 【1】所以对于中国古代女性作家的研究,是从宏观整体出发,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来了解中国古代女性作家群,研究其诗词创作。
2 中国古代女性作家特点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历程中,因为中国古代社会对女性严苛的封建制度,相对于男性作家,女性诗(词)人无论从人数群体还是诗词创作都没有可比性。但是值得欣慰的是历朝历代都不乏惊艳绝伦、饱读诗书的才女,就女性群体而言,女性诗人总体数量不少,有自己鲜明的特征。
2.1占比不高,但总体数量不少
唐朝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高峰时期,其中女性作家120多位,创作的将近600多首诗歌在《全唐诗》总数五万多首当中只占了6.5%。从数量上来看,唐代女诗人数量及诗歌创作量远远低于男性诗人及其诗歌创作量。《中国历代女子诗词选》中共收诗词五百九十三首(不包括附录部分),其中诗四百八十六首、词一百零七首,历时两千一百多年之久,入选作者也仅二百五十六人。
胡文楷先生的名著《历代妇女著作考》中,收录记载有4000余人,相对来说是最为全面的。在自序中写道:“自班氏《汉书艺文志》出,群书始有著录清代妇人亡集,超轶前代,数逾三千。”【2】耶鲁大学的孙康宜教授对中国和英国等国家女作家做了对比后,认为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比中国的明清时代产生过更多的女诗人,仅仅在三百年间就有两千多位出版过专辑的女诗人。【3】当然从现今存留下来的中国古代诗词数量总体上来看,相比于男性,无论是女性作家还是女性创作的诗词占比都不高。但是女性这一群体而言,其总量还是不容小觑的。
2.2 群体性
封建社会中的政治、经济、文化大环境对于女子的创作有着深厚的影响,而女性出于交际的拓广、女性受教育方式的发展和女性个性的释放,部分大胆女性开始走向公众空间,形成女性文学集团、群体,促进了女性诗词创作的发展。
上层社会的名媛贵妇们因为所属阶层的独特性为交流信息、联络感情,经常举办宴会,像赏菊宴、百花宴、茶话会。在宴会上为活跃氛围、展示才艺,经常进行填词写诗的活动,彼此对诗词文学有相同的爱好、交情往来比较密切的女眷甚至结社组团,像清代才女顾太清,就曾与当时京师名门贵族的满、汉才女、名媛们组成秋红吟社,联吟诗作、相互唱和对答。
中国古代的娼妓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因为她们个性独特,本身拥有一定的才气和名声,当然作为娼妓美貌是肯定的,有许多男性慕名而来,与之唱和对诗,如钱塘名妓苏小小,秦淮八艳等。还有就是像毛奇龄、袁枚等名士抛开封建礼教下的性别歧视和“男女授受不亲”言论,招收女弟子,并鼓励弟子的诗文创作,推动了女性文学的发展和延绵,较为著名群体除了袁枚随园女弟子群还有吴江叶氏家族群、陈文述碧城仙馆女弟子群、蕉园诗社、吴中十子等女性群体等。【4】
2.3 区域性
不同的区域因其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发展、传承不同,其地域的文学风味浓厚及才子佳人数量也不相同。一方面 “女作家的地域分配确然和各地域的文化状况成比例。”【5】,在地域文化氛围浓厚大环境中女性不仅会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女性舞文弄墨进行诗词创作相对也没有那么多的限制。另一方面,女性作家的地域分布和男性作家地域分布特点是一样的。胡文楷先生的《历代妇女著作考》收录记载的历代女作家最为全面丰富。据其记载,中国古代女作家约4000余人,其中南方多达3405人,占中国历代女性作家的绝大部分,这其中,环境温润安逸文风浓厚的南方地区多达3405人,接壤少数民族容易发生动乱、政治功能大于文化功能的北方仅340人,引人瞩目的是其中江苏、浙江两省占到80%。“江浙女性文学创作的盛况显然离不开地区经济的繁荣以及地区文化的发达。唐宋以来政治、经济中心的南移使江南成为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江苏被誉为“东南财富地,江左人文蔽”。【6】 “吴越女子多读书识字,女工徐暇不乏篇章,近则到处皆然。故闺秀之盛,度越千古。” 此外,其次是福建、安徽、湖南、江西、山东等地的才女数量也不少。总体来说,江苏、浙江与福建堪称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三大核心区域。
目 录
1 引言1
2 中国古代女性作家特点1
2.1占比不高,但总体数量不少2
2.2 群体性2
2.3 区域性3
2.4 家族性3
3 女性诗词的题材特点4
3.1 多数题材专注于个人生活4
3.2 少数题材涉及公共领域5
4 女性诗词的思想与感情6
4.1 作为平常女性的喜怒哀乐7
4.2 跨越性别的社会担当8
5 女性诗词的艺术风格 10
5.1 婉约、幽怨10
5.2 典重、雅致 11
5.3 豪放、大气11
结论13
致谢14
注释15
参考文献16
1 引言
中国几千年来一直保持着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在以男权为尊“女子无才便是德”“才思非妇人事”,女性受到严重束缚的封建社会,历代都不乏惊艳绝伦,满腹诗书的女子。这些女诗人、女作家们,为奠基和构建那座雄伟而瑰丽的诗歌宝殿作出了可贵的贡献。而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研究,相对于现当代文学中女性文学的研究,长期以来处于相对薄弱的状态。而近代以来,尤其是“五四”以后,随着西方现代教育思想与女权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由此引起的女性地位的提高,中国古代女子创作的研究和女子教育等相关问题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自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女性意识的丰富和发展,文学新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研究理论、方法、技术的出现,女性和女性文学创作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研究阶段,通过国内外对中国古代才女诗词研究结果可知,对于古代女性文学尤其诗词方面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某一个阶段、朝代或者具体某位才女及其创作、生平的研究,很多都致力于女性文本创作的整理、翻译、评论上,如刘冬颖的《中国古代才女诗词》、桂文哲的《世间簪花女:才女名姝的缱绻往事》、陶然的《世间女子,皆是传奇》。国外学者中著名的是美国汉学家高彦颐、曼素恩等的研究著作,研究人员少,研究内容与当时的广阔社会背景的结合在一起。而国内学者一方面是大多具体到某个时间段、某位才女的研究像唐、宋元、明清时间段的女性作家诗词,李清照、柳如是这样影响颇深的才女研究尤其多。另一方面宏观上从整个中国古代女性诗人词人群体来研究的很少,深度不够。当然,国内有些学者打破了原有的学科的门槛局限,把东西方不同的研究理论和方法结合起来进行新的整理、思考,使得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女子诗词研究以独立、昂扬的姿态和气质,能够在广阔的文学和文化背景下,展露出属于自身独特的价值和意义。正如康正果所指出“仅仅出于同情妇女的善意立场,或偏袒妇女的感情用事,还不能建立真正属于女性的研究”。 【1】所以对于中国古代女性作家的研究,是从宏观整体出发,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来了解中国古代女性作家群,研究其诗词创作。
2 中国古代女性作家特点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历程中,因为中国古代社会对女性严苛的封建制度,相对于男性作家,女性诗(词)人无论从人数群体还是诗词创作都没有可比性。但是值得欣慰的是历朝历代都不乏惊艳绝伦、饱读诗书的才女,就女性群体而言,女性诗人总体数量不少,有自己鲜明的特征。
2.1占比不高,但总体数量不少
唐朝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高峰时期,其中女性作家120多位,创作的将近600多首诗歌在《全唐诗》总数五万多首当中只占了6.5%。从数量上来看,唐代女诗人数量及诗歌创作量远远低于男性诗人及其诗歌创作量。《中国历代女子诗词选》中共收诗词五百九十三首(不包括附录部分),其中诗四百八十六首、词一百零七首,历时两千一百多年之久,入选作者也仅二百五十六人。
胡文楷先生的名著《历代妇女著作考》中,收录记载有4000余人,相对来说是最为全面的。在自序中写道:“自班氏《汉书艺文志》出,群书始有著录清代妇人亡集,超轶前代,数逾三千。”【2】耶鲁大学的孙康宜教授对中国和英国等国家女作家做了对比后,认为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比中国的明清时代产生过更多的女诗人,仅仅在三百年间就有两千多位出版过专辑的女诗人。【3】当然从现今存留下来的中国古代诗词数量总体上来看,相比于男性,无论是女性作家还是女性创作的诗词占比都不高。但是女性这一群体而言,其总量还是不容小觑的。
2.2 群体性
封建社会中的政治、经济、文化大环境对于女子的创作有着深厚的影响,而女性出于交际的拓广、女性受教育方式的发展和女性个性的释放,部分大胆女性开始走向公众空间,形成女性文学集团、群体,促进了女性诗词创作的发展。
上层社会的名媛贵妇们因为所属阶层的独特性为交流信息、联络感情,经常举办宴会,像赏菊宴、百花宴、茶话会。在宴会上为活跃氛围、展示才艺,经常进行填词写诗的活动,彼此对诗词文学有相同的爱好、交情往来比较密切的女眷甚至结社组团,像清代才女顾太清,就曾与当时京师名门贵族的满、汉才女、名媛们组成秋红吟社,联吟诗作、相互唱和对答。
中国古代的娼妓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因为她们个性独特,本身拥有一定的才气和名声,当然作为娼妓美貌是肯定的,有许多男性慕名而来,与之唱和对诗,如钱塘名妓苏小小,秦淮八艳等。还有就是像毛奇龄、袁枚等名士抛开封建礼教下的性别歧视和“男女授受不亲”言论,招收女弟子,并鼓励弟子的诗文创作,推动了女性文学的发展和延绵,较为著名群体除了袁枚随园女弟子群还有吴江叶氏家族群、陈文述碧城仙馆女弟子群、蕉园诗社、吴中十子等女性群体等。【4】
2.3 区域性
不同的区域因其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发展、传承不同,其地域的文学风味浓厚及才子佳人数量也不相同。一方面 “女作家的地域分配确然和各地域的文化状况成比例。”【5】,在地域文化氛围浓厚大环境中女性不仅会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女性舞文弄墨进行诗词创作相对也没有那么多的限制。另一方面,女性作家的地域分布和男性作家地域分布特点是一样的。胡文楷先生的《历代妇女著作考》收录记载的历代女作家最为全面丰富。据其记载,中国古代女作家约4000余人,其中南方多达3405人,占中国历代女性作家的绝大部分,这其中,环境温润安逸文风浓厚的南方地区多达3405人,接壤少数民族容易发生动乱、政治功能大于文化功能的北方仅340人,引人瞩目的是其中江苏、浙江两省占到80%。“江浙女性文学创作的盛况显然离不开地区经济的繁荣以及地区文化的发达。唐宋以来政治、经济中心的南移使江南成为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江苏被誉为“东南财富地,江左人文蔽”。【6】 “吴越女子多读书识字,女工徐暇不乏篇章,近则到处皆然。故闺秀之盛,度越千古。” 此外,其次是福建、安徽、湖南、江西、山东等地的才女数量也不少。总体来说,江苏、浙江与福建堪称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三大核心区域。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mishu/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