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司仪用语研究

摘 要婚礼司仪,又叫做婚礼主持人,是一场婚礼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婚礼对司仪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一名专业的婚礼司仪,不仅能够策划婚礼的整个流程,更能根据前期与新人沟通所提炼的信息撰写出婚礼主持稿。因为婚礼现场的不确定因素很多,所以婚礼司仪更应该根据准备好的主持稿随机应变,这就要婚礼司仪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作为支撑。本文就从婚礼的起源发展及现状、传统习俗对现代婚礼用语的影响以及中西方婚礼区别这几个方面,具体从婚礼司仪用语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发展和比较,结合词汇特点、语言风格和语音语调等方面进行研究阐述。
Key words:Wedding connotation;Wedding MC;Wedding language 目 录
引 言 1
第一章 婚礼和婚礼司仪的介绍 2
1.1婚礼的含义 2
1.1.1婚礼的起源 2
1.1.2婚礼在不同时代的演变和发展 2
1.1.3中国传统婚礼习俗的地域性差异 3
1.1.4中国当代婚礼的具体表现形式 3
1.2婚礼司仪的含义 4
1.2.1什么是司仪 4
1.2.2婚礼司仪的演变发展 4
1.3婚礼司仪对婚礼的作用 5
1.3.1婚礼司仪是婚礼的策划者 5
1.3.2婚礼司仪语言的良好运用为婚礼画龙点睛 5
第二章 婚礼司仪用语的发展及现状 6
2.1婚礼司仪用语的发展演变 6
2.1.1建国前婚礼司仪用语 6
2.1.2建国后婚礼司仪用语 6
2.2婚礼司仪用语现状 7
2.3当代婚礼司仪用语于传统婚礼文化的关系 7
2.3.1当代婚礼司仪用语传承传统婚礼文化 7
2.3.2当代婚礼司仪用语是传统婚礼文化的发展 8
2.3.3传统婚礼文化是当代婚礼司仪用语的根本 8
2.4中西式婚礼用语区别 8
2.4.1中西式婚礼用语形式上的区别 8
2.4.2中西式婚礼用语风格上的区别 9
2.4.3如何客观对待中西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式婚礼司仪用语的区别 9
第三章 导致婚礼司仪用语现状混乱的原因 10
3.1婚礼司仪准入门槛低 10
3.2婚礼司仪专业能力高低不同 10
3.3国内婚礼文化受到西方冲击 10
第四章 如何改善婚礼司仪用语混乱现状 11
4.1加强婚礼司仪行业的规范 11
4.2行业协会引领学习新风尚 11
4.3婚礼司仪加强自身的业务能力 11
结束语 13
致 谢 14
参考文献 15
引 言
婚礼,在全世界人的心中,都是一场神圣的仪式。通过婚礼组建成为一个新的家庭,不仅是对爱情的诠释,更是对婚姻的见证。每一场婚礼的成功举行,都会给人以浪漫、感动和难忘的感觉,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婚礼正式开始前的周密策划和现场得力的组织。在这一过程当中,有一个人非常重要,他是一场婚礼的策划者、执行者、组织者,他就是婚礼主持人,也称为婚礼司仪。
一场婚礼的成功与否,不仅需要财力和物力的投入,更需要全体参与人员的高度配合。这里的人员,包括新人、双方父母、婚礼督导、灯光师、调音师、场布人员、酒店工作人员以及来到婚礼现场的宾客,更重要的是婚礼主持人。在婚礼的现场,只有婚礼主持人能够统筹调度全场,通过他的口令组织流程,通过他的语言烘托气氛来使婚礼显得完美。因此,一个婚礼主持人的成功与否,很重要的一个评判标准就是他的语言能力。这里的语言能力包含了语言的组织运用能力、综合表达能力等方面,具体表现在婚礼主持人在婚礼主持现场的主持词中。
本文将通过婚礼司仪用语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发展和比较,具体在词汇特点、语言风格和语音语调等方面对婚礼司仪用语进行研究阐述。因为本课题实用性比较强,因此对于课题的研究,更多的是应该放在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汇总上。婚礼司仪用语研究的研究材料多来自于婚礼主持人的主持稿以及婚庆公司提供的相关数据。在较全面的研究基础上,本课题将对当下婚礼司仪行业用语提出规范,解决用语混乱等现象。
第一章 婚礼和婚礼司仪的介绍
1.1婚礼的含义
1.1.1婚礼的起源
中国人的观念中,婚礼是一项神圣的仪式。从古到今,婚礼被赋予太多的使命。婚姻因婚礼仪式的举行而得到认可,爱情因婚礼仪式的举行而产生结晶,甚至连政治都有可能会受到婚礼的影响,“联姻”便由此而来。早在中国的奴隶社会,就已经出现了“婚礼”的说法。
《礼记》中记载:“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昏礼。”因此,婚礼最早又称为“昏礼”。这是中国对婚礼最早的记载,因此可以推断婚礼起源自中国的先秦时期。从先秦时期的其他史料中也有记录,“昏礼”这一仪式已经融入人们的生活中。世世代代演变至今,传统的道德规范也对这一礼仪增加了更多的含义。
“昏礼”,婚嫁之礼,通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朝等一系列的环节,将一对不同姓氏的男女结为百年恩爱的夫妻。古代日入后二刻为昏时,是吉祥之时,此时举行仪式最为合适。因此在现在的社会,中国南方的婚礼仪式多是在晚上举行,少部分地区除外。但在北方,婚礼的举行时间多是在中午,这有其历史因素,因为满族和汉族的婚礼习俗上有着冲突,满族的婚礼文化与汉族的文化相互交融。
1.1.2婚礼在不同时代的演变和发展
婚礼始于先秦,后世不断演变发展,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呈现方式。亘古不变的是,男婚女嫁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更被赋予了家庭或者是家族的期望,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但中国的古代社会,对“礼”的要求非常高,因此婚礼的发展演变也是紧紧围绕着“礼”。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颁布,从本质上动摇了封建礼制下的婚姻制度,颠覆了古代社会“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传统观念。
中国古代社会,“三书六礼”的制度对于婚礼有着严格的要求。要想完成婚礼大事,必须要经过各个环节。“三书”,即聘书、礼书和迎亲书,而“六礼”,具体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在仪式中,古有合卺酒,现有交杯酒。合卺酒,实为“合卺礼”,是中国传统婚礼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项习俗,具体表现为结婚新人在婚礼中饮下合卺酒杯中的酒,有从此合为一体的意思。而在当代,婚礼当中更多使用的是交杯酒,形式上更为轻松,也逐渐西化,盛酒的酒杯也从古时的合卺酒杯演变为西式的玻璃制高脚杯。
在人们对待婚礼的观念上,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有这么一句话叫做“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但是发展至今,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推行和人们生活理念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家庭淡化了这个观念。嫁女儿从不舍到舍得,充分的说明了人们婚礼观念的转变。
当然在婚礼的制度上,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在旧时代,一夫多妻制是普遍盛行的,甚至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有能力的标准。“纳妾”、“姨太太”这些词语,也正是一夫多妻制的产物。该制度下,女性的地位低下,权利得不到保护,人权遭到了蹂躏和践踏。不文明的产物,在当今社会已经完全被摒弃。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07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