鲧和普罗米修斯的形象比较

摘 要鲧和普罗米修斯是中西神话中经典的英雄人物,二人都是为人类利益而奋斗的神。在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中对两者的形象均有描述,但它们所描述的形象却大相径庭。从一些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出鲧和普罗米修斯的形象转变的走向会有些不同。本文的思路收集有关鲧和普罗米修斯神话的经典作品来分析比较鲧和普罗米修斯的形象变化历程,并研究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鲧和普罗米修斯相同际遇却不同结局。本文将重点参考以下六部作品来对鲧和普罗米修斯的形象进行对比分析吕不韦《吕氏春秋》、左丘明《国语》、屈原《楚辞》及埃斯库罗斯著的《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赫西俄德的《工作与时日》、雪莱《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这六部作品具有一定的特色和代表性,向我们描述了鲧和普罗米修斯形象衍变的历程。本文以这些作品做为研究点对鲧和普罗米修斯形象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对鲧和普罗米修斯在文学作品中的不同形象的原因进行归纳并得出结论。
目 录
引 言 1
1 神话中的鲧和普罗米修斯 2
1.1 鲧偷盗息壤 2
1.2 普罗米修斯盗火种 2
2 经典作品中鲧和普罗米修斯的形象 4
2.1 中国作品中鲧形象的衍变 4
2.1.1《楚辞》中鲧“功臣”的形象 4
2.1.2《国语》中鲧“失败者”的形象 4
2.1.3《吕氏春秋》中的“叛逆者”形象 5
2.2 西方作品中普罗米修斯形象的衍变 6
2.2.1《工作与时日》中普罗米修斯“狂妄小神”的形象 6
2.2.2《被束缚的普罗米修斯》中普罗米修斯“智者”的形象 6
2.2.3《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中普罗米修斯“领袖者”的形象 6
3 经典作品对鲧和普罗米修斯形象评价不同的原因 8
3.1 中国集体主义价值观 8
3.2 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 10
结 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 谢 13
引 言
提到鲧和普罗米修斯大家并不陌生,普罗米修斯是古希腊神话中泰坦巨神的后代,鲧是大禹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父亲。鲧和普罗米修斯都是神话当中经典的英雄人物,但后人对鲧和普罗米修斯的评价却良莠不齐。所以来探究二者相同际遇不同结局的原因。
关于鲧的评价好坏参半,众多学者对鲧的研究,已有相关论文发表,有雷伟平发表的《鲧禹研究现状分析》,文中写到学者对鲧禹研究的问题及其原因用时间顺序进行了总结。在19231949主要有顾颉刚的“古史辨”。茅盾发表的《中国神话ABC》中第七章中就有对鲧禹的论述。杨宽发表的《中国上古史导论》中对鲧禹有着独到的见解。徐旭生在1941年发表的《中国的古史传说时代》也有关于鲧禹的论述。19501979年这段时间里只有一位学者龚维英在1979年发表了《鲧为女性说》。关于鲧的研究主要从鲧和共工是否为同一人、鲧的身世研究、鲧化形的真假研究、鲧腹生禹的真实性、鲧本性的善恶之辩等几个方面对鲧研究进行归纳总结。
普罗米修斯盗火种的故事以及西方作家对普罗米修斯故事改写后的作品在中国被很多的翻译家所翻译。翻译作品中较多的有《工作与时日》、《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等。多数翻译家在翻译作品时会添加了自己的情感,并根据自己的情感理解塑造了不同的普罗米修斯形象,缪灵珠翻译的普罗米修斯是一个正面的形象;叶君健翻译的是为人类幸福而奋斗的普罗米修斯。
纵观鲧和普罗米修斯两人都有一个良好的初衷,作为人类的守护神,为百姓的利益做奋斗,治理洪水、盗取火种。二人不惜与最高统治者作对,最后二人都受到了惩罚。二人相同的经历为什么在后来的中西方历史记载上有这么大的区别?这就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并去研究其中原因的一二。本文通过六部作品来分析研究鲧和普罗米修斯形象衍变的历程,进而从中西方核心价值观的不同来解释鲧和普罗米修斯最后不同结局的原因。
1 神话中的鲧和普罗米修斯
希腊与中国,距离遥遥数十万里,历史、生活方式、文化迥然不同。然而,在两国古老的先民生活中却有极为相似的窃息壤和盗火种的神话英雄鲧和普罗米修。
1.1 鲧偷盗息壤
传说在尧时代洪水泛滥,民不聊生,人类无法生活。就有人推举鲧去治理洪水。鲧一开始的治水方法是“堙”,遇到洪水就修建大坝,堵住洪水的流向。但九年期间洪水一直不断,人民的生活惨不忍睹,妻离子散。面对这种场景鲧非常心痛,下定决心要治理好洪水。后来他听别人说天庭里有一种宝物叫做息壤,非常神奇,可以用来治理洪水,他就冒险生命危险偷了出来。这息壤撒到哪里,哪里就形成一道大坝,见效非常快,洪水得到了控制。而就在这个紧要关头,鲧偷盗息壤的事被天帝知晓了,天帝大发雷霆,下令派天神祝融去人间将鲧处以殛刑并收回宝物息壤。因为洪水还未彻底平息,所以鲧的灵魂迟迟不肯散去,他的尸体经过三年的风吹日晒都没有腐烂。这件事传到天帝那里后,天帝为了防止后患就再一次下令派天神用宝刀去剖开鲧的尸体。没想到从鲧的肚子里飞出一条大黄龙,腾云驾雾的离开,降落下来变成了禹。
1.2 普罗米修斯盗火种
普罗米修斯在希腊神话中是最具有智慧的神之一,是人类权益的维护神。相传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争取利益最大化,就耍小聪明小伎俩欺骗了宙斯。事后宙斯发觉自己被骗,大发雷霆,决定要报复普罗米修斯,出了这口恶气。普罗米修斯是人类的守护神,所以宙斯就收回火种,让人类没有火源,无法生火取暖,无法吃到熟食,生活一片黑暗,让普罗米修斯这个守护神不称职。机智的普罗米修斯就想办法盗走了火种。宙斯知道普罗米修斯用伎俩偷走火种的行为之后再次发怒。宙斯命令山神将普罗米修斯牢牢锁在高加索山脉上。白天,饥饿的老鹰啄食普罗米修斯的内脏让他死去。到了晚上,他的内脏又长了起来。酷刑持续了三万年,最后普罗米修斯的朋友赫拉克尔斯杀死了鹰并救出了普罗米修斯。
从以上两则神话故事中,可以发现鲧和普罗米修斯在为人类利益与最高统治者的对抗中,他俩都毅然决然地站到了人类的这一边并不计代价。在中国的鲧神话中,人间的作恶行为触怒了天帝,随后天帝为了惩罚人类就放洪水;同时在普罗米修斯盗火种的神话中,普罗米修斯因为欺骗宙斯,所以宙斯拒绝给人类火种。走投无路的鲧和普罗米修斯一个偷盗去息壤一个去偷盗火种,二人被他们的最高统治者发现之后,都接受了惩罚,鲧被处以死刑,三年后还被剖腹,普罗米修斯被钉在高加索山脉。二人的经历如此相似,但在后世人的眼里却有不同的评价。
2 经典作品中鲧和普罗米修斯的形象
2.1 中国作品中鲧形象的衍变
在中国历史的记载中鲧的形象是由善向恶转变的,如《楚辞》中鲧是治水的功臣、在《国语》中是一个“失败者”的形象、在《吕氏春秋》中彻彻底底变成了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形象。
2.1.1《楚辞》中鲧“功臣”的形象
《楚辞》中写道,“不任泊鸿,师何以尚之?金曰何优?......鲧何所营?禹何所成?”[1]p34屈原用连珠炮似的发问方式,肯定和赞扬了鲧治理洪水的成就,并提出了对舜滥用职权、迫害积极大臣的企图和抹杀鲧治理洪水的成果的抗议和披露。《楚辞》中说鲧是神,在治水将要成功的时候,不知道为何原因被天帝惩罚,最后因为性格太“婞直”而死亡。《离骚》中“蟋井幸以亡身兮,终然夭乎对之郊。”[1]p143 与《九章惜诵》:“行肄直而不豫兮,鲸功因而不就”[1]p221的记载中,鲧的性格耿直、刚硬、不知变通、死板。鲧或许因为自己的性格,冒犯了天帝,使天帝不高兴而受到惩罚。但鲧在屈原的笔下,是一位治理洪水的有功之臣,是令人敬佩的英雄。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74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