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山伯爵与琅琊榜叙事异同比较
基督山伯爵与琅琊榜叙事异同比较[20201006192413]
目 录
前言 1
一、叙事背景的异同 1
(一)写作背景的异同 1
(二)大众文化心理的运用异同 2
二、叙事结构的异同 3
(一)《基督山伯爵》的结构——正叙加单线索 3
(二)《琅琊榜》结构——倒叙加多线索齐头并进 4
(三)《基督山伯爵》和《琅琊榜》结构异同 5
三、叙事情节逻辑下的人物角色设定 5
(一)爱德蒙•唐泰斯和梅长苏的异同 6
(二)梅尔塞苔丝和穆霓凰、海黛和宫羽的异同 7
(三)萧景睿和阿尔贝的异同 9
四、叙事情节的异同 9
(一)故事逻辑性的异同 9
(二)情节的连贯性的异同 10
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前言
大仲马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家,其作品两百年来广为流传,凭借天马行空的想象、跌宕起伏的情节、浪漫华丽的言辞备受大众喜爱,却一直不被学术界认可,甚至被称为副文学,直到2001年大仲马的灵柩被迁往法国的先贤祠并位列第六位,法国才完成了对大仲马及其作品的重新评价。
大仲马的代表作《基督山伯爵》以主人公爱德蒙唐泰斯的经历为线索,讲述了一个波澜壮阔的复仇故事,引起读者强烈共鸣,被翻译成很多种语言,享誉国内外。而《琅琊榜》作为网络文学诞生于2000年以后,一经连载,便引起强烈关注,被评为架空历史类网络最佳小说,也因其内容和思想上与《基督山伯爵》多有相似,被称为“中国版的基督山伯爵”。
自从《琅琊榜》诞生,关于它是汉化版《基督山伯爵》的言论越来越多,国内对此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研究却只有寥寥几篇,主要讲述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对于两者异同的对比少之又少。本文拟以叙事文化背景、结构、人物形象设定、情节等四个方面的异同来对近年来对于两者的相似性与不同进行归纳总结。
一、叙事背景的异同
(一)写作背景的异同
两部小说的异同来自不同写作背景。
《基督山伯爵》以19世纪上半叶法国的历史为背景。这是大仲马作品的特点——善于拿历史做文章。小说里明确写到的时间有,最开始的一八一五年二月二十四日,和主人公爱德蒙唐泰斯逃出伊夫堡时的一八二九年二月二十八日以及开始复仇时的一八三八年初。所以,可以通过历史记载得出,小说在时间上是横跨了波旁王朝复辟和七月王朝两个时期。《琅琊榜》也以中国历史为背景。虽未明确叙述故事发生时间,但文中人自称“大梁人”,而中国历史经历了两个梁王朝,分别是南北朝时期萧姓和五代十国北梁朱氏。并且小说中皇帝儿子都姓萧,所以可以推断《琅琊榜》嵌套的历史背景为南北朝时的“萧”姓梁王朝。
两部小说都发生在朝代更迭,政局跌宕起伏时期,故事背后穿针引线的是帝王野心。《基督山伯爵》中爱德蒙唐泰斯人生悲剧的原因就是滑铁卢战役后被困荒岛的拿破仑托付给旧党羽的信件,而拿破仑是复辟王朝的大忌,与其有关的一干人等相当于通敌卖国。在这种情况下,只是传递者的爱德蒙唐泰斯替真正的残党旧部背了黑锅,并且由此引发了之后一系列复仇经历。《琅琊榜》中的梅长苏人生悲剧的原因是当朝皇帝出身草根,生性多疑,而皇长子及部下林帅功高震主,本就引起忌惮,再加上有心人的陷害,皇帝便顺水推舟铲除了心腹大患,造成了一桩大冤案。
不同的是,《基督山伯爵》在针对宫廷斗争上叙述很少,书中历史人物如拿破仑、路易十八没有过多描述,只起到穿针引线和交代故事背景的作用。文中只概括性写到拿破仑这个人物对于当局者是“科西嘉魔头”,是一个随时可能死灰复燃的存在,一切和他有关的人和事都足以让整个皇室变得人人自危,从而为爱德蒙唐泰斯的被冤入狱埋下伏笔,但在后来的复仇过程中,这些历史人物便不参与故事发展。《琅琊榜》则很大一部分都围绕宫闱斗争和尔虞我诈之间,在复仇的过程中将朝堂权谋铺展开,所占笔墨较多。整个故事都围绕梁王朝展开,梅长苏家族以及皇长子势力的覆灭再到复仇成功,所有的历史人物都自始至终参与其中,包括当权者本身,都成为阴谋的一份子,没有哪一条线索是离开帝王斗争的。历史对这些经过也大多模糊混杂,真假难辨,两位作者皆利用历史,创造历史,以自己国家的历史过往为背景,架空历史,创造出一个动人心魄的复仇故事。
(二)大众文化心理的运用异同
两部小说都利用了大众文化心理。有位读者曾说,“这些并不只是故事,这些包含太多的真实,这些包含了太多的理想,一切都只为了那个不是现实的现实,在现实生活中刻意隐藏的东西,我们能从他们不屑的地方找寻。”这段表述说明通俗小说的趣味性迎合了人们的心理需求,给读者和作者双方都提供了想象实现和自我满足的空间。
具体的原因首先应该归结为大众对复仇的喜好。这大致来源于一种非常广泛的认知倾向:公正世界假设/公正世界谬误:一个人的所作所为会给他带来公正的结果;他做好事就有好报,做坏事就有坏报。换言之,一报还一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文化之间的相似性,很多时候都来源于人类的某些共性。落实到复仇情结,则是因为复仇情结符合了人们的公正世界假设,安慰并满足了人们善恶到头终有报的愿望,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因此人们对这个题材格外偏爱。不管是基督山伯爵还是梅长苏,即使他最终导致人家破人亡,却仍然大快人心,读者也不对那些人的悲惨结局施以同情,正是因为这种“公平”的文化心理,即这些结局的起因全是咎由自取。
其次归结为两部作品中都有对个人英雄主义心理的运用。人们有幻想自己成为英雄的天性,而现实生活没有足够的条件来满足这个愿望,这也就是李泽厚说的,“走进现代生活以后,就不能再当英雄,再当历史的主角大出风头了”,所以这种人物形象就出现在了文学作品中。而且为了满足平凡人的心理,这两部书的主角都不是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对象,身上甚至背负着比普通人还要重的责任和痛苦。带着这种心理阅读作品,读者便能以己度人,获得和作者心理上的强烈共鸣,从而使作品大受欢迎。
不同之处在于,大仲马本人曾身临身临其境,对于法国历史上著名的“滑铁卢战役,大仲马也亲身经历,并因为父亲曾是将军的关系以及制度的更替做过人生重大抉择。对于是否接受德维•德利亚•帕伊叶特里这个姓氏,如果接受,他即可获得侯爵封号,大仲马曾这样回答母亲,“我叫仲马,别的名字我不想要我父亲会怎么想?如果我弃绝他,而用上那个我压根儿不知道的祖父的姓。”所以,正因为曾经大仲马对所描写的时代身临其境,小说一经出版,才能大受欢迎,这其中包含了很多读者对于时代和命运感同身受的共鸣。另外,大仲马追求大众时尚,将漫游、凯旋的故事与《一千零一夜》的古老传说融汇贯通,增加了作品本身的文化厚重感,为原本纯粹的复仇情节增添了异国情调,使得小说的通俗化趣味得到提升,从而达到雅俗共赏的目的。
《琅琊榜》作者海晏生活在和平时代,对于相距久远的中国历史全靠历史记载和想象,引起人们共鸣的则是因为书中的人物经历和波诡云谲情节的吸引力。首先,作者利用了中国古代对怪力乱神一系列传闻的信仰和膜拜,比如某位皇帝出生时红光冲天等都在野史中有颇多记载,在书中一开始就定下“得梅长苏者得天下”的基调。其次,作者利用中国古代人重视道义和礼法的文化心理。书中梅长苏虽手段过人,但始终恪守道义,对手下用人不疑,对身边人也尽可能坦诚相待,加深了主人公的正面形象。最后,小说中大量引用古诗词典故,古典韵味浓厚。“遥映人间冰雪样,暗香幽浮曲临江,遍识天下英雄路,俯首江左有梅郎”,这首诗读起来诗意盎然,既赞美了梅长苏,又增加了小说的文学底蕴。
目 录
前言 1
一、叙事背景的异同 1
(一)写作背景的异同 1
(二)大众文化心理的运用异同 2
二、叙事结构的异同 3
(一)《基督山伯爵》的结构——正叙加单线索 3
(二)《琅琊榜》结构——倒叙加多线索齐头并进 4
(三)《基督山伯爵》和《琅琊榜》结构异同 5
三、叙事情节逻辑下的人物角色设定 5
(一)爱德蒙•唐泰斯和梅长苏的异同 6
(二)梅尔塞苔丝和穆霓凰、海黛和宫羽的异同 7
(三)萧景睿和阿尔贝的异同 9
四、叙事情节的异同 9
(一)故事逻辑性的异同 9
(二)情节的连贯性的异同 10
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前言
大仲马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家,其作品两百年来广为流传,凭借天马行空的想象、跌宕起伏的情节、浪漫华丽的言辞备受大众喜爱,却一直不被学术界认可,甚至被称为副文学,直到2001年大仲马的灵柩被迁往法国的先贤祠并位列第六位,法国才完成了对大仲马及其作品的重新评价。
大仲马的代表作《基督山伯爵》以主人公爱德蒙唐泰斯的经历为线索,讲述了一个波澜壮阔的复仇故事,引起读者强烈共鸣,被翻译成很多种语言,享誉国内外。而《琅琊榜》作为网络文学诞生于2000年以后,一经连载,便引起强烈关注,被评为架空历史类网络最佳小说,也因其内容和思想上与《基督山伯爵》多有相似,被称为“中国版的基督山伯爵”。
自从《琅琊榜》诞生,关于它是汉化版《基督山伯爵》的言论越来越多,国内对此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研究却只有寥寥几篇,主要讲述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对于两者异同的对比少之又少。本文拟以叙事文化背景、结构、人物形象设定、情节等四个方面的异同来对近年来对于两者的相似性与不同进行归纳总结。
一、叙事背景的异同
(一)写作背景的异同
两部小说的异同来自不同写作背景。
《基督山伯爵》以19世纪上半叶法国的历史为背景。这是大仲马作品的特点——善于拿历史做文章。小说里明确写到的时间有,最开始的一八一五年二月二十四日,和主人公爱德蒙唐泰斯逃出伊夫堡时的一八二九年二月二十八日以及开始复仇时的一八三八年初。所以,可以通过历史记载得出,小说在时间上是横跨了波旁王朝复辟和七月王朝两个时期。《琅琊榜》也以中国历史为背景。虽未明确叙述故事发生时间,但文中人自称“大梁人”,而中国历史经历了两个梁王朝,分别是南北朝时期萧姓和五代十国北梁朱氏。并且小说中皇帝儿子都姓萧,所以可以推断《琅琊榜》嵌套的历史背景为南北朝时的“萧”姓梁王朝。
两部小说都发生在朝代更迭,政局跌宕起伏时期,故事背后穿针引线的是帝王野心。《基督山伯爵》中爱德蒙唐泰斯人生悲剧的原因就是滑铁卢战役后被困荒岛的拿破仑托付给旧党羽的信件,而拿破仑是复辟王朝的大忌,与其有关的一干人等相当于通敌卖国。在这种情况下,只是传递者的爱德蒙唐泰斯替真正的残党旧部背了黑锅,并且由此引发了之后一系列复仇经历。《琅琊榜》中的梅长苏人生悲剧的原因是当朝皇帝出身草根,生性多疑,而皇长子及部下林帅功高震主,本就引起忌惮,再加上有心人的陷害,皇帝便顺水推舟铲除了心腹大患,造成了一桩大冤案。
不同的是,《基督山伯爵》在针对宫廷斗争上叙述很少,书中历史人物如拿破仑、路易十八没有过多描述,只起到穿针引线和交代故事背景的作用。文中只概括性写到拿破仑这个人物对于当局者是“科西嘉魔头”,是一个随时可能死灰复燃的存在,一切和他有关的人和事都足以让整个皇室变得人人自危,从而为爱德蒙唐泰斯的被冤入狱埋下伏笔,但在后来的复仇过程中,这些历史人物便不参与故事发展。《琅琊榜》则很大一部分都围绕宫闱斗争和尔虞我诈之间,在复仇的过程中将朝堂权谋铺展开,所占笔墨较多。整个故事都围绕梁王朝展开,梅长苏家族以及皇长子势力的覆灭再到复仇成功,所有的历史人物都自始至终参与其中,包括当权者本身,都成为阴谋的一份子,没有哪一条线索是离开帝王斗争的。历史对这些经过也大多模糊混杂,真假难辨,两位作者皆利用历史,创造历史,以自己国家的历史过往为背景,架空历史,创造出一个动人心魄的复仇故事。
(二)大众文化心理的运用异同
两部小说都利用了大众文化心理。有位读者曾说,“这些并不只是故事,这些包含太多的真实,这些包含了太多的理想,一切都只为了那个不是现实的现实,在现实生活中刻意隐藏的东西,我们能从他们不屑的地方找寻。”这段表述说明通俗小说的趣味性迎合了人们的心理需求,给读者和作者双方都提供了想象实现和自我满足的空间。
具体的原因首先应该归结为大众对复仇的喜好。这大致来源于一种非常广泛的认知倾向:公正世界假设/公正世界谬误:一个人的所作所为会给他带来公正的结果;他做好事就有好报,做坏事就有坏报。换言之,一报还一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文化之间的相似性,很多时候都来源于人类的某些共性。落实到复仇情结,则是因为复仇情结符合了人们的公正世界假设,安慰并满足了人们善恶到头终有报的愿望,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因此人们对这个题材格外偏爱。不管是基督山伯爵还是梅长苏,即使他最终导致人家破人亡,却仍然大快人心,读者也不对那些人的悲惨结局施以同情,正是因为这种“公平”的文化心理,即这些结局的起因全是咎由自取。
其次归结为两部作品中都有对个人英雄主义心理的运用。人们有幻想自己成为英雄的天性,而现实生活没有足够的条件来满足这个愿望,这也就是李泽厚说的,“走进现代生活以后,就不能再当英雄,再当历史的主角大出风头了”,所以这种人物形象就出现在了文学作品中。而且为了满足平凡人的心理,这两部书的主角都不是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对象,身上甚至背负着比普通人还要重的责任和痛苦。带着这种心理阅读作品,读者便能以己度人,获得和作者心理上的强烈共鸣,从而使作品大受欢迎。
不同之处在于,大仲马本人曾身临身临其境,对于法国历史上著名的“滑铁卢战役,大仲马也亲身经历,并因为父亲曾是将军的关系以及制度的更替做过人生重大抉择。对于是否接受德维•德利亚•帕伊叶特里这个姓氏,如果接受,他即可获得侯爵封号,大仲马曾这样回答母亲,“我叫仲马,别的名字我不想要我父亲会怎么想?如果我弃绝他,而用上那个我压根儿不知道的祖父的姓。”所以,正因为曾经大仲马对所描写的时代身临其境,小说一经出版,才能大受欢迎,这其中包含了很多读者对于时代和命运感同身受的共鸣。另外,大仲马追求大众时尚,将漫游、凯旋的故事与《一千零一夜》的古老传说融汇贯通,增加了作品本身的文化厚重感,为原本纯粹的复仇情节增添了异国情调,使得小说的通俗化趣味得到提升,从而达到雅俗共赏的目的。
《琅琊榜》作者海晏生活在和平时代,对于相距久远的中国历史全靠历史记载和想象,引起人们共鸣的则是因为书中的人物经历和波诡云谲情节的吸引力。首先,作者利用了中国古代对怪力乱神一系列传闻的信仰和膜拜,比如某位皇帝出生时红光冲天等都在野史中有颇多记载,在书中一开始就定下“得梅长苏者得天下”的基调。其次,作者利用中国古代人重视道义和礼法的文化心理。书中梅长苏虽手段过人,但始终恪守道义,对手下用人不疑,对身边人也尽可能坦诚相待,加深了主人公的正面形象。最后,小说中大量引用古诗词典故,古典韵味浓厚。“遥映人间冰雪样,暗香幽浮曲临江,遍识天下英雄路,俯首江左有梅郎”,这首诗读起来诗意盎然,既赞美了梅长苏,又增加了小说的文学底蕴。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