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蝇王中的人性恶
摘 要《蝇王》是威廉·戈尔丁的代表作品之一,这一作品极大程度的展现了“人性恶”,表现了作者一直以来对人性的探索和思考的结果。他将人类自身作为恶的根源,这和把恶归于社会、体制、环境的说法截然不同,更好地引发人类对自身的重新审视。论文以《蝇王》这部作品为对象,通过典型人物、情节和意象论述了“人性恶”的表现。其次,在表现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了“人性恶”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人类的欲望和对利益的过度追求。最后,探讨了戈尔丁抒写“人性恶”的目的不是单纯的揭露人性的堕落,而是想要借此引发人们对自我的认识和对人性的反思,从而达到向善的目的。
目 录
引 言 1
1 《蝇王》中“人性恶”的表现 2
1.1 在人物中的表现 2
1.2 在情节中的表现 3
1.3 在意象中的表现 5
2 《蝇王》中“人性恶”产生的根源 7
2.1 罪恶由欲望而产生 7
2.2 罪恶随利益而膨胀 8
3 《蝇王》中“人性恶”抒写的意义 10
3.1 重视对自我的认识 10
3.2 播撒爱和善的种子 10
结 语 12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4
引 言
早在中国的先秦时代,荀子就提出了“性恶论”。他认为人的本性就是邪恶的,人生来就有喜欢财利之心,有嫉妒之心,而依照这种本性,人就会残杀陷害没有了忠诚礼法。而同一时期的古希腊先哲也提出了关于人性善恶的论断。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都认为人性既有善又有恶,人性中的善和恶都是事实而存在的。“人性恶”相对于“人性善”而存在,它潜伏于人的内心世界,通过人的自私、残暴和嗜血等的行径表现出来。在西方文学之中就不乏描写“人性恶”的作品,威廉戈尔丁的《蝇王》就是表现“人性恶”的典型作品。
威廉戈尔丁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亲眼目睹了战争对人类的伤害,对人性的扭曲,对社会道德伦理的破坏。之后他把战争和道德的毁坏归结于人性中“恶”的一面,于是写出了《蝇王》这样一部寓言式的小说。小说讲述了一群流落在珊瑚岛上的孩子回到野蛮状态的故事。起初,这群孩子努力建立一个理性社会,建立起了组织和制度。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类劣根性的一面就开始作祟,孩子们分成两派,先是对立,而后决裂,最终互相残杀。小说的主要情节是围绕拉尔夫与杰克两派的斗争展开的,表现的是文明理性与“人性恶”的对决。戈尔丁精心刻画了没有外力约束下人性善恶的转变,表现了文明与野蛮的对抗,将“人性恶”的主题表达的淋漓尽致。小说以象征为表达方法,通过具有象征意义的情节、人物、实物等阐释了作者在战后对人类本性和社会的基本看法,引发了人们对自身的忧虑和对未来社会的思考。
1 《蝇王》中“人性恶”的表现
在《蝇王》中戈尔丁运用象征主义手法表现了“人性恶”,他塑造了两个代表“人性恶”的典型人物杰克和罗杰,利用他们的行为展现“人性恶”。之后,又在拉尔夫杀西蒙以及杰克等人涂花脸的情节中进一步说明了“人性恶”。最后,他又通过野兽和火这两个具体的意象更深一步的表现了“人性恶”。
1.1 在人物中的表现
戈尔丁在《蝇王》中塑造了两个代表“人性恶”的典型人物——杰克和罗杰,通过他们二人的外貌以及种种行为说明了人性中存在恶的一面。
首先出场的是杰克,他是专制、野蛮和邪恶的象征。他身着“黑斗篷,头戴黑方帽,一头红发,脸上还长着鸡皮疙瘩和雀斑,眼睛总是露出正要发怒的样子”[1]P16,这副模样像极了西方神话中的堕落天使路西法。他组织了合唱队,并且担任着合唱队的首领。在赤日炎炎的夏日里,合唱队的孩子们疲惫不堪的站立在海滩上,他们东倒西歪、昏昏欲睡。可是他们谁也不敢离开去休息,因为杰克没有下命令。而之后杰克一声“合唱队!立正!”[1]P17,他们就必须打起精神站好。杰克以上位者的姿态发号施令,完全不顾合唱队孩子们的意愿,这是专制和暴政的一种表现。在这之后,杰克组织了一支狩猎队伍,这支队伍的出现使杰克身上潜藏的野蛮和邪恶被彻底的激发了出来。他在一次次的狩猎活动中逐渐变得血腥残忍,逐步的丧失了人性。他沉迷于打猎,便开始反对首领拉尔夫提出的关于自救的意见,“你闭嘴!你算什么东西。”“让你的规则见鬼去吧!”[1]P101102,这一连串满含怒气的语言说明在杰克心里文明与规则已经开始丧失。而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潜藏的兽性、野蛮和嗜血本性便彻底显露。杰克嗜好打猎,他渴望鲜血喷涌的快感与刺激。“杰克骑在猪背上,用刀子往下猛捅。接着杰克找到了猪的喉咙,一刀下去,热血喷到了他的手上。”[1]P156这是他狩猎时的行为,残忍而又麻木。狩猎使得他的嗜血本性得到了释放,鲜血喷溅带来了无上的快意。再之后他的所作所为更是令人感到颤栗和残忍。他在脸上涂满了泥彩,在身上抹上了黑炭,把自己打扮成一副野人的模样。带着这幅装扮,他带领着狩猎队到山上查探野兽,在山顶的黑暗中教唆大家于狂乱中杀死了西蒙。而后他自立门户,带领狩猎队建起了根据地城堡岩。当猪崽子和拉尔夫前去劝说他时,他带领同伙将猪崽子砸下山崖,致其丧命。最后他与拉尔夫一伙彻底决裂,他以狰狞的面孔削尖了木棒,带着孩子们四处追杀拉尔夫,为此不惜放火烧毁岛屿,这说明他已经彻底丧失了人性。杰克先以残忍手段屠杀野猪,后来再以血腥手段屠杀同伴,一切的行为都表明了人性中存在着邪恶嗜血的因子,这些因子一旦失去控制和约束就会驱使着人类干出许多灭绝人性的事情,可见“人性恶”是无法抹去的。
除了杰克之外,书中的另一人物罗杰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恶魔,他是强权主义的刽子手,是恶魔忠诚的追随者。他性格阴郁又恶毒,对未来没有信心,常常一副绝望的姿态,这样的性情导致他在后来变得邪恶和嗜血。他加入了杰克的狩猎队伍,参与了那一场场血腥的屠杀。“罗杰发现猪身上有块地方空着,他用长矛猛戳,并用力地往里推长矛渐渐地往里扎,野猪恐怖的尖叫变成了尖锐的哀鸣。”[1]P156这是他与杰克打猎的情景,手段残忍而暴力。他邪恶成性,先是恶作剧般的向亨利旁边扔石头,却故意不砸中他,让他惊恐,以他的惊恐取乐。他毫无善良之心,在山顶时伙同杰克残忍杀害西蒙,在城堡岩时又利用滚落的巨石砸碎猪崽子的头颅,躲在森林里时又用石头猛砸拉尔夫。其行为之恶劣,人性之恶毒比杰克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说杰克是暴力专制的统治者,那么罗杰就是阴险奸诈的幕后指使者,是刑场上的刽子手。杰克和罗杰的形象完美的诠释了戈尔丁“人性恶”的主题,在小说中“他们的所作所为无不象征着人性恶的逞威,野性的张扬,令读者感到人性的险恶和恐怖,感到人类自身的可怕性。”[2]P112
1.2 在情节中的表现
《蝇王》中描写了很多引人入胜的情节,在众多的故事情节当中,有两个情节最能体现“人性恶”,一个是拉尔夫参与谋杀西蒙的情节,另一个是杰克涂花脸的情节。
目 录
引 言 1
1 《蝇王》中“人性恶”的表现 2
1.1 在人物中的表现 2
1.2 在情节中的表现 3
1.3 在意象中的表现 5
2 《蝇王》中“人性恶”产生的根源 7
2.1 罪恶由欲望而产生 7
2.2 罪恶随利益而膨胀 8
3 《蝇王》中“人性恶”抒写的意义 10
3.1 重视对自我的认识 10
3.2 播撒爱和善的种子 10
结 语 12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4
引 言
早在中国的先秦时代,荀子就提出了“性恶论”。他认为人的本性就是邪恶的,人生来就有喜欢财利之心,有嫉妒之心,而依照这种本性,人就会残杀陷害没有了忠诚礼法。而同一时期的古希腊先哲也提出了关于人性善恶的论断。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都认为人性既有善又有恶,人性中的善和恶都是事实而存在的。“人性恶”相对于“人性善”而存在,它潜伏于人的内心世界,通过人的自私、残暴和嗜血等的行径表现出来。在西方文学之中就不乏描写“人性恶”的作品,威廉戈尔丁的《蝇王》就是表现“人性恶”的典型作品。
威廉戈尔丁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亲眼目睹了战争对人类的伤害,对人性的扭曲,对社会道德伦理的破坏。之后他把战争和道德的毁坏归结于人性中“恶”的一面,于是写出了《蝇王》这样一部寓言式的小说。小说讲述了一群流落在珊瑚岛上的孩子回到野蛮状态的故事。起初,这群孩子努力建立一个理性社会,建立起了组织和制度。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类劣根性的一面就开始作祟,孩子们分成两派,先是对立,而后决裂,最终互相残杀。小说的主要情节是围绕拉尔夫与杰克两派的斗争展开的,表现的是文明理性与“人性恶”的对决。戈尔丁精心刻画了没有外力约束下人性善恶的转变,表现了文明与野蛮的对抗,将“人性恶”的主题表达的淋漓尽致。小说以象征为表达方法,通过具有象征意义的情节、人物、实物等阐释了作者在战后对人类本性和社会的基本看法,引发了人们对自身的忧虑和对未来社会的思考。
1 《蝇王》中“人性恶”的表现
在《蝇王》中戈尔丁运用象征主义手法表现了“人性恶”,他塑造了两个代表“人性恶”的典型人物杰克和罗杰,利用他们的行为展现“人性恶”。之后,又在拉尔夫杀西蒙以及杰克等人涂花脸的情节中进一步说明了“人性恶”。最后,他又通过野兽和火这两个具体的意象更深一步的表现了“人性恶”。
1.1 在人物中的表现
戈尔丁在《蝇王》中塑造了两个代表“人性恶”的典型人物——杰克和罗杰,通过他们二人的外貌以及种种行为说明了人性中存在恶的一面。
首先出场的是杰克,他是专制、野蛮和邪恶的象征。他身着“黑斗篷,头戴黑方帽,一头红发,脸上还长着鸡皮疙瘩和雀斑,眼睛总是露出正要发怒的样子”[1]P16,这副模样像极了西方神话中的堕落天使路西法。他组织了合唱队,并且担任着合唱队的首领。在赤日炎炎的夏日里,合唱队的孩子们疲惫不堪的站立在海滩上,他们东倒西歪、昏昏欲睡。可是他们谁也不敢离开去休息,因为杰克没有下命令。而之后杰克一声“合唱队!立正!”[1]P17,他们就必须打起精神站好。杰克以上位者的姿态发号施令,完全不顾合唱队孩子们的意愿,这是专制和暴政的一种表现。在这之后,杰克组织了一支狩猎队伍,这支队伍的出现使杰克身上潜藏的野蛮和邪恶被彻底的激发了出来。他在一次次的狩猎活动中逐渐变得血腥残忍,逐步的丧失了人性。他沉迷于打猎,便开始反对首领拉尔夫提出的关于自救的意见,“你闭嘴!你算什么东西。”“让你的规则见鬼去吧!”[1]P101102,这一连串满含怒气的语言说明在杰克心里文明与规则已经开始丧失。而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潜藏的兽性、野蛮和嗜血本性便彻底显露。杰克嗜好打猎,他渴望鲜血喷涌的快感与刺激。“杰克骑在猪背上,用刀子往下猛捅。接着杰克找到了猪的喉咙,一刀下去,热血喷到了他的手上。”[1]P156这是他狩猎时的行为,残忍而又麻木。狩猎使得他的嗜血本性得到了释放,鲜血喷溅带来了无上的快意。再之后他的所作所为更是令人感到颤栗和残忍。他在脸上涂满了泥彩,在身上抹上了黑炭,把自己打扮成一副野人的模样。带着这幅装扮,他带领着狩猎队到山上查探野兽,在山顶的黑暗中教唆大家于狂乱中杀死了西蒙。而后他自立门户,带领狩猎队建起了根据地城堡岩。当猪崽子和拉尔夫前去劝说他时,他带领同伙将猪崽子砸下山崖,致其丧命。最后他与拉尔夫一伙彻底决裂,他以狰狞的面孔削尖了木棒,带着孩子们四处追杀拉尔夫,为此不惜放火烧毁岛屿,这说明他已经彻底丧失了人性。杰克先以残忍手段屠杀野猪,后来再以血腥手段屠杀同伴,一切的行为都表明了人性中存在着邪恶嗜血的因子,这些因子一旦失去控制和约束就会驱使着人类干出许多灭绝人性的事情,可见“人性恶”是无法抹去的。
除了杰克之外,书中的另一人物罗杰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恶魔,他是强权主义的刽子手,是恶魔忠诚的追随者。他性格阴郁又恶毒,对未来没有信心,常常一副绝望的姿态,这样的性情导致他在后来变得邪恶和嗜血。他加入了杰克的狩猎队伍,参与了那一场场血腥的屠杀。“罗杰发现猪身上有块地方空着,他用长矛猛戳,并用力地往里推长矛渐渐地往里扎,野猪恐怖的尖叫变成了尖锐的哀鸣。”[1]P156这是他与杰克打猎的情景,手段残忍而暴力。他邪恶成性,先是恶作剧般的向亨利旁边扔石头,却故意不砸中他,让他惊恐,以他的惊恐取乐。他毫无善良之心,在山顶时伙同杰克残忍杀害西蒙,在城堡岩时又利用滚落的巨石砸碎猪崽子的头颅,躲在森林里时又用石头猛砸拉尔夫。其行为之恶劣,人性之恶毒比杰克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说杰克是暴力专制的统治者,那么罗杰就是阴险奸诈的幕后指使者,是刑场上的刽子手。杰克和罗杰的形象完美的诠释了戈尔丁“人性恶”的主题,在小说中“他们的所作所为无不象征着人性恶的逞威,野性的张扬,令读者感到人性的险恶和恐怖,感到人类自身的可怕性。”[2]P112
1.2 在情节中的表现
《蝇王》中描写了很多引人入胜的情节,在众多的故事情节当中,有两个情节最能体现“人性恶”,一个是拉尔夫参与谋杀西蒙的情节,另一个是杰克涂花脸的情节。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