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倾城之恋中白流苏的形象分析(附件)

摘 要《倾城之恋》中的女主人公白流苏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女性。她用自己的智慧书写着自己的人生,成为爱情博弈的胜利者,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女性对命运的抗争,为当代女性树立了独立自强的榜样,引起人们对女性自觉的思考,对这一形象的深刻研究对于女性生存价值和社会意义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目 录
引 言 1
1 白流苏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2
1.1 抗争与妥协 2
1.2 叛逆与善良 3
1.3 柔弱与坚强 4
2 白流苏性格及其命运的成因 6
2.1 动荡不安的社会 6
2.2 亲情的缺失 7
2.3 拜金主义的爱情观 8
3 白流苏形象的文学及社会意义 10
3.1 女性形象塑造的创新 10
3.2 对爱情婚姻观念的启示 11
3.3 对女性自觉地思考 11
结 语 13
参考文献 14
致 谢 15
引言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上海,张爱玲是当时文坛极红极一时的女作家,《倾城之恋》是其代表作之一。张爱玲的笔下塑造了许多深入人心的女性形象,大多是一些悲剧性人物,但是每个人又是独特的。就像《倾城之恋》中白流苏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她与在其他作品中的女性人物不同,不受男人的支配,不做玩偶。有自己的想法,敢于追求自己想要的。她身上只有新时代女性的抗争和独立,在当时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白流苏的人物形象和其生活的家庭,社会让她产生了与年龄不符的成熟,敢于和自己的命运抗争,主宰自己的生活的方式。在和范柳原这场爱情博弈中她胜利了,成功的成了范柳原的妻子,只能说是香港的沦陷成全了他们。像这种大团圆的结局是很少的,张爱玲用一个城市的颠覆,来成全了她的婚姻,像这种大团圆的结局是很少的,在那个时代一个离婚的人再嫁能有如此结局。就怪不得会成为人们的榜样,她的出现是一种希望。但也不免有一种苍凉之感,她得到了生活的安稳,却需要去面对虚伪的婚姻。这是时代带给人的影响,也对女性生存问题做了一个回答。 1白流苏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1.1抗争与妥协
在得知自己的前夫死了之后,所有人都说让他继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续回去。就连自己的母亲也让自己回去领个孩子过日子。所有人对于白流苏的存在都是漠视的。她是勇敢的,在那个时代传统的女子只会听丈夫的话,委屈求全为了生活而隐忍,而她却敢于离婚,迈出了与自己命运抗争的第一步。而她死去的前夫便是导火索。白公馆里的人明里暗里的排挤流苏,生活在这白公馆里的流苏也怕是厌倦了这样的日子,度日如年。就连自己的母亲也不了解自己。平静的生活就这样被打破了,这个只为财的白公馆充满了腐朽的气息,一心只想着流苏可以回去获得财产继承权。流苏清楚地意识到这个家庭并没有可以值得留恋的,娘家已经容不下她了,然而范柳原的出现和徐太太的话让他看到了希望,用自己未老的容颜和自己的智慧赌一把。 她用自己的行动抗争着家人的安排,远离了那个充满铜臭的白公馆。这就是她的抗争。
妥协,为什么说她妥协呢?与前夫离婚回到娘家的她。带回来的钱也由哥哥们只配,买股票,并没有自己掌握,这就是他对生活的妥协。在没有徐太太的提醒和遇到范柳原时,她的生活又将是什么样子呢,再后来范柳原的来信中让他去香港,船票已经买好的时候,她并没有说一个不字。而是乖乖的按照他的说法来做。当然这同样是对生活的妥协,也同样是个机会。
“范柳原在文中多次说道你是善于低头的。生活在异界他就喜欢中国女人低头,况且流苏是惯于低头的。这些意象道出来她生命的苍凉,也说明了她是一个中国传统的女子。受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极大。并不是新时代的独立女性,而是为了自己生存做出的自救罢了,这是一个人本能的反映”[1]P56。只有在生活绝望时候才妥协,逆来顺受,也才会自救。很多时候女性的存在总是以男性为参照系的,女性的历史性压倒了自然性,女人仅仅是男性的附属品。“《倾城之恋》是唯一一个以大团圆收场的小说,但是这看似圆满的结局却深刻的不圆满,白流苏只是一个未出的娜拉,她只是上楼而已,白流苏也将在婚姻的围城里失掉生命最后的颜色”[2]P74。就如同离婚后的她。并没有选择走向社会,自己寻找一份事,而是回到白公馆,以及到最后与范柳原结婚对,对生活的妥协是促成这件事的因素之一。
1.2叛逆与善良
白流苏并不是一个完全具有独立意识的女性,虽然她当初选择离开她的前夫,回到白公馆。这种行为在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是具有一定反叛性的,她为了自己以后可以衣食无忧,离开白宫馆这个不尽人情,充满铜臭的地方。她自发的反叛了当时封建社会的道德准则,这是一种合乎人性的体现,也是渴望生存的最后一场博弈。同时也懂得用法律来保护自己,谁说虽然中说这种法律是今天改明天改。
在给宝络介绍结婚对象的时候,他知道范柳原是在异域长大,同样是个弃儿。她就知道她的机会来了。一场舞蹈让她赢得了的同性之间的胜利,也成功的引起了他猎物的注意,她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赢了她便可以得到范柳原,这样就可以出出她胸中的怨气,由此可见从一开始她就把范柳原当成她的猎物。她的调情的背后只是生存的焦灼与无奈。“范柳原是在求欢,流苏却只是在求生,她要的是婚姻,是保障,是生存,她是不断在垂死挣扎和自我拯救。 在于这个男人的争斗中,他用自己的智慧与算计同他周旋,在这场婚姻的追逐中可谓是耗尽了她所有的精力”[3]。这充分的体现了她的叛逆。同宝络的对比才更加突出了她的叛逆之心,然而宝络却只是在等。逆来顺收,从来不会自己去争取。在上海这个城市根本不缺宝络这样的女性,所以自我求生存的流苏才会那样的耀眼。什么东西都是相比下相比较之下才会更加凸显的,宝络完全符合那个时代淑女的特征,她只能在等待中走完自己的一生。
但同时他是一个善良的人,在徐太太要去香港受范柳原之托带流苏一道过去的时候,知道说照顾孩子只是托辞,然而却是真正的照顾她们整整一路,流苏并没有任何一句怨言。照顾许她孩子并不说是她的本份,可是她做得很好。没有抱怨,这也许是他徐太太的对她的好让她在这个世间能感受到暖。所以才尽自己所能去照顾好徐太太的孩子,在我看来,这就是善良的体现。在香港发生的许多事情能看出她的善良,当时跳完舞范柳原自作主张的说流苏身体不适,要先回去,流苏并没有反驳,只是不想她下不了台面,这能看出他为别人考虑。在香港陷落的时候,她给徐太太一家打过许多电话。轰炸的时候,流苏一个人在香港,然而徐太太一家却自顾自地搬的安全地带去。在徐太太得知他们结婚了,来道贺时,流苏心中虽然心有不快,却还是笑脸相迎并没有不待见,人之常情的应该是再见面没有什么好脸色,然而她却大的原谅了这一切。听到白公馆里的四奶奶准备和四爷离婚的时候,她并没有去庆幸和嘲笑谁,而是就像听了个无关痛痒的故事而已。她的眼中看尽了人情冷暖和世间繁华,他并不像白公馆里的人一样说任何人的不是,也许只有传奇的女子才有这样的胸襟和气度,只有格局大了,这个世界也就大了。对于一些事情已经能一笑而过,传奇里的人倾国倾城的人大抵如此,处处都是传奇。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49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