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187菌株发酵液中多糖物质对昆虫病原线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摘要:昆虫病原线虫(Entomopathogenic nematodes)与其体内的细菌为共生关系。昆虫病原线虫侵入昆虫后,由其体内的共生菌分泌出化学物质,使昆虫死亡。昆虫病原线虫及其体内共生菌吸收昆虫的营养物质,从而繁殖后代。然而,当昆虫病原线虫与其共生菌分离时,由于食物的缺乏和生长调节机制受阻,使昆虫病原线虫只能生长到三龄幼虫便停止发育。本实验主要是探究共生菌中多糖物质对昆虫病原线虫的生长发育的影响。先提纯发酵液中多糖物质,然后加入无菌卵中,观察多糖物质对昆虫病原线虫恢复发育的影响。得到结果:共生菌发酵液中多糖类物质对于昆虫病原线虫恢复发育的影响不大。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差异不足1% 。但是多糖类物质能够使线虫恢复发育的形态更好一些。说明多糖类物质是昆虫病原线虫线虫恢复发育的非必要条件。
关键词: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多糖
摘要    3
关键词    3
Abstract .    4
Key word    4
引言:    4
1 材料与方法    4
1.1 实验材料    4
1.1.1线虫、菌种及昆虫来源    4
1.1.2实验器具    5
1.1.3  实验药品    5
1.1.4 培养基    5
1.2实验方法    5
1.2.1 线虫的培养    5
1.2.2  无菌卵的获取    5
1.2.3  菌种的活化    5
1.2.4  菌种发酵液的获取及纯化    5
1.2.4.1 获取菌种发酵液    5
1.2.4.2  多糖的提取    6
1.2.4.3 多糖的纯化    6
1.2.5  观察多糖物质对昆虫病原线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6
2 结果与分析    6
2.1无菌卵提取及计数    6
2.1.1 无菌卵的提取    6
2.1.2无菌卵的计数    6
2.2多糖的提取纯化    7
2.2.1 脂肪的鉴定    7
2.2 蛋白质的鉴定    7
2.3  多糖对线虫恢复发育的影响    8
2.3.1 线虫数量的测定    8
2.3.2 线虫形态的观察    8
2.4 多糖含量的鉴定    9
3讨论    10
3.1  S187菌种发酵液中多糖物质对线虫恢复发育的影响    10
3.1.1 对线虫恢复发育数目的影响    10
3.1.2 对线虫恢复形态的影响    10
3.2 外界因素对线虫恢复发育的影响    10
3.2.1 温度    10
3.2.2湿度    10
3.3 培养环境中的其他物质    10
致谢    11
参考文献:    11
引言:昆虫病原线虫(entomopathogenic  nematode,简称EPN)是寄宿于昆虫体内的专化性天敌,一般专指斯氏线虫科(Steioertida)和异小杆线虫(Heterorhabditidae) 两种昆虫[1]。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是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包含发光杆菌属(Photorhabdus)和致病杆菌属(Xenorhabdus)2个属,其中发光杆菌属与异小杆线虫科(Heterorhabditidae)线虫共生,致病杆菌属与斯氏线虫科(Steinernematidae)线虫共生[2]斯氏线虫多数个体趋于土壤表层以埋伏守候方式攻击寄主能有效地寄生土壤表层的小地老虎,异小杆线虫在土壤较深层积极搜索寄主,能有效侵染危害作物近根系的葡萄黑象甲幼虫[3]。本文探索的崇明拟异小杆线虫,是于2009年发现的。崇明拟异小杆线虫侵染大蜡螟幼虫后,可以在昆虫宿主的血淋巴内分离到共生菌嗜线虫沙雷氏菌,嗜线虫沙雷氏菌在昆虫宿主的死亡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大约300个细菌就可以致死大蜡螟幼虫,并且嗜线虫沙雷氏菌对于崇明拟异小杆线虫的繁殖、生长、发育都有明显促进作用[4]。S187菌生存于崇明拟异小杆线虫的肠道中,能够与崇明拟异小杆线虫共生。通过分泌化学物质帮助崇明拟异小杆线虫分解食物,同时从崇明拟异小杆线虫的肠道中吸取营养。
  昆虫病原线虫作为一种新的生物防治技术,在上世纪60年代便开始被研究。1959年Dutky便发现了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的分泌物能有抑制其他微生物(如细菌、真菌、酵母菌)的生长,能够保证被线虫侵染的昆虫尸体不被其他微生物腐蚀,共生菌的这一特性对于线虫完成其生活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共生菌不仅能够保证线虫的正常生长,而且共生菌之间本身就存在这相互抑制的作用[5]。利用这种关系,可以使昆虫病原线虫在正常发育的同时,能有有效的防治害虫。
20世纪时,由于DDT等化学农药的过量使用,导致了一系列环境污染。并且,过多的使用使害虫产生了抗性,DDT的杀虫效果大大降低[6]。两方面因素导致在1970年首先遭到瑞典国家的禁用,随后诸多列国家停止生产并禁用DDT[7]。生物防治技术因环境污染小受到了关注并的到推广。在诸多害虫的防治策略中,作为一种新的生物防治因子,昆虫病原线虫具有良好的作用和巨大的发展潜力[8]。
    已有研究表明,对于感染期线虫恢复的信号物质主要存在于共生菌发酵液中和昆虫的血清上清液中[9]。而在发酵液中以多糖类物质和蛋白为主,本实验主要探究多糖作用。已查知多糖类物质具有信号转导功能,能够调节细胞的发育和凋亡[10]。而在发酵液中的多糖类物质对于昆虫病原线虫恢复发育的影响可能最大。所以进行本实验,对发酵液中多糖类物质对于昆虫病原线虫恢复发育的影响进行探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线虫、菌种及昆虫来源
  昆虫病原线虫为崇明拟异小杆线虫(Heterorhabditidoides chongmingensis),原种由实验室提供,经培养后获得。
  菌种为嗜线虫沙雷氏菌(serratia nematodiphila 187),由实验室师兄提供,经活化后使用。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swgc/swgc/61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