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藻多糖膜抗菌性能研究

摘要: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优化条件,确定能够提取到高质量的马尾藻多糖的最适醇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进而提取出实验所需马尾藻多糖。以多糖1.5%,明胶3.0%甘油2.0%的配比制成膜,利用比浊法进行抗菌实验,研究马尾藻多糖膜对几种常见的细菌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采用醇液比为3:1,提取温度为80摄氏度,提取时间为8小时为提取的最优条件。马尾藻多糖膜对几种实验细菌均有抑制作用,且对不同细菌有不同的抑制效果。实验得出马尾藻多糖膜对大肠杆菌的抗性比较好。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1材料与方法1
1.1 材料 2
1.1.1原料 2
1.1.2试剂 2
1.1.3菌种 2
1.1.4仪器与设备2
1.2 实验方法2
1.2.1 多糖提取工艺流程2
1.2.2 多糖得率测定2
1.2.3马尾藻多糖膜的制备2
1.2.4培养基的配制2
1.2.5菌种的活化2
1.2.6抗菌实验2
2 结果与分析3
2.1 多糖得率的影响因素 3
2.1.1温度对多糖得率的影响3
2.1.2提取时间对多糖得率的影响3
2.1.3 醇液比对多糖得率的影响4
2.2 马尾藻多糖膜的制备及抗菌实验5
2.2.1马尾藻多糖膜的制备5
2.2.2抗菌实验5
3 讨论 7
3.1 马尾藻多糖提取的料液比7
3.2 马尾藻多糖提取的醇液比7
3.3 马尾藻多糖提取的温度和时间7
3.4多糖膜的制备7
3.5马尾藻多糖膜对于吸光度测定的影响8
结论8
致谢8
参考文献8
图1 温度对多糖得率的影响3
图2 提取时间对多糖得率的影响4
图3 醇液比对多糖得率的影响4
图4 马尾藻多糖膜对大肠杆菌生长抑制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曲线5
图5 马尾藻多糖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抑制曲线6
图6 马尾藻多糖膜对蜡样芽胞杆菌生长抑制曲线6
马尾藻多糖膜抗菌性能研究
引言
引言 马尾藻(Sargassum),属褐藻门、鹿角菜目、马尾藻科[1],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温暖水域,从山东到广东一带均有出产,以山东、江苏、浙江产量最大。马尾藻富含膳食纤维、淀粉、矿物质及维生素,成分与海带、紫菜接近,其中所含有的马尾藻多糖、不饱和脂肪酸、牛磺酸及多菇等更具有多种生理保健功效,是一种高品质的食材[2]。但由于马尾藻质地较硬,普通烹调难以软化,使其食用品质大大降低。长期以来,马尾藻主要用于加工成藻粉用于海参等海产品养殖,经济价值极低。这同马尾藻丰富的营养价值形成鲜明反差[3]。
马尾藻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多糖、甾醇、多酚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多糖,占其干重的50%以上[4]。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大众绿色消费意识的增强,以多糖为基料的可食性包装已成为世界食品工业科技发展的一种趋势,也是食品包装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5]。可食性包装是随着现代食品工业的发展出现的,通过不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形成具有多孔网状结构的薄膜,用于食品包装,安全、无毒、具有抗菌性能、可再生、与人体亲合力强、可生物降解等独特理化特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原料 马尾藻 国产,大学食品科技学院食品生物技术实验室。
1.1.2 试剂 无水乙醇、明胶、甘油、牛肉膏、蛋白胨、氯化钠、氢氧化钠等均为国
产分析纯。细菌培养采用LB培养基。
1.1.3 菌种 大肠埃希式杆菌(E.coli)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
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
均为大学食品科技学院食品生物技术实验室保藏。
1.1.4 仪器与设备
LABOROTA4000旋转蒸发仪
Heidolph公司
SHBⅢ 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
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
天平:AY120分析天平;BL220H分析天平
日本Shimadzu公司
HH2数显恒温水浴锅
国华电器有限公司
Anke TDL5 低速离心机
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
FW177型中草药粉碎机
天津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
DHG9140A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
上海一恒科技有限公司
852型恒温磁力加热搅拌器
江苏荣华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高压蒸汽灭菌锅
上海申安医疗器械厂
超净工作台
苏州安泰空气技术有限公司
GRP9080隔水式恒温培养箱
上海森信实验仪器有限公司
PHB98台式恒温振荡器
可见分光光度计722S
太仓华美生化仪器厂
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其余均为实验室常用设备。
1.2 实验方法
1.2.1 多糖提取工艺流程
预处理→水浴提取→过滤→离心→沉淀→过滤→浓缩→醇溶解→离心→干燥→成品。
1.2.2 多糖得率测定
马尾藻多糖得率=(提取多糖质量/藻粉质量) ×100%
1.2.3 马尾藻多糖膜的制备
按一定比例加入马尾藻多糖、甘油、明胶,加入50ml去离子水。在80°C温度下用恒温磁力加热搅拌器搅拌直至原料全部溶解制成膜液。成膜溶液倾倒在铺有保鲜膜的聚丙乙烯培养皿底盖上,室温成膜810h[6]。揭膜后于干燥处放置备用。
1.2.4 培养基的配制[7]
配制细菌生长所需的LB培养基。将其分为加琼脂和不加琼脂两份,分别来作斜面培养基和摇瓶培养基。使用氢氧化钠将培养基调节至适合菌种生长的最适pH。
1.2.5 菌种的活化
将菌种依次接至斜面培养基中,37°C培养17小时,再挑取斜面菌种至装有50ml LB液体培养基的三角瓶中,在37°C,200rpm的条件下摇床培养17小时至对数生长期,即得活化菌种,作为初始菌悬液。
1.2.6 抗菌实验[8]
马尾藻多糖膜的抗菌实验采用比浊法。把1.25 g(干基)马尾藻多糖膜加入至50 mL菌悬液中,未加膜的原始菌悬液作为对照。将菌悬液在37°C、200rpm条件下的摇床上培养,每隔15min取样测定菌悬液在600nm 波长下的吸光度,90min后停止测定。每组实验进行3次平行,结果取平均值。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swgc/swgc/72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