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舞蹈编创中形象的捕捉与运用以舞剧朱鹮为例

摘 要作为舞蹈表演过程中动作呈现以及肢体语言传达的指导性环节,舞蹈的编创对于舞蹈作品最终呈现所起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对于舞蹈动作的编创需要结合舞蹈中人物形象的心理特征来完成。在这一背景下,本文以因环境污染问题导致面临生存危机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朱鹮”为例,通过他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可以更好的突出舞蹈形象在编创中的作用。本文以舞剧《朱鹮》为例,以时间为中心,通过舞者们模仿朱鹮高雅形象,让人从远古时代赏心悦目的审美浅层到美被撕裂的现实呈现,引发观众对“朱鹮”切肤的疼痛,以期激起人们保护环境深层的反思。
目 录
一、绪论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意义 1
(三)研究方法 1
二、人物形象的捕捉 3
(一)人物形象的选择 3
(二)人物形象的模仿 3
(三)人物形象的塑造 4
三、舞蹈形象的运用 5
(一)舞蹈形象的产生 5
(二)舞蹈形象的表达 5
(三)舞蹈形象的表现形式 6
四、肢体形象的展现 7
(一)用情感塑造人物角色 7
(二)用心感悟人物内心 7
结论 9
参考文献 10
致谢 11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社会的发展带来文化交流步伐的迈进,舞蹈这一文化形式也逐渐走入大众的视野中,诸多优秀的舞蹈作品以及舞蹈形象在节目观赏者的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作为舞蹈表演过程中动作呈现以及肢体语言传达的指导性环节,舞蹈的编创对于舞蹈作品最终呈现所起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现实题材的舞蹈编创角度来看,编导首先需要结合现实世界,在生活中寻找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并且对人物形象所具备的视觉语言传达方式进行发掘和总结,通过对这一人物形象心理活动的深入剖析将其转换为独具一格的创新性舞蹈语言。一方面要根据人物的形象对其所具备的情感表现进行准确把握,将这一情感使用肢体语言进行呈现;并且在对外呈现的基础上寻求其独特的视觉语言,进而让舞蹈编创者的创作思想、创作感受得以表现。由此可见,对于舞蹈动作的编创需要结合舞蹈中人物形象的心理特征来完成。在此背景下,本文以舞剧《朱鹮》为例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试图讨论舞蹈编创中形象的捕捉与运用问题。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通过真实的人物形象,传达编导真实生活感受和思想观念。舞蹈编创一定要注重舞蹈动作不能从人物内在心理特征的关系中分离出来,只有活生生的反映有血有肉人物的动作才能体现价值。本文的理论研究可以一定程度促进后来学者对于舞蹈编创中形象的捕捉与运用。
2.实践意义
本文以舞剧《朱鹮》为例,分析研究如何在舞蹈诗中塑造经典人物形象,从其未来发展趋势和走向的角度来说,是非常具有价值和意义的。本文以因环境污染问题导致面临生存危机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朱鹮”,通过他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可以更好的突出舞蹈形象在编创中的作用。
(三)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研究法
通过对舞蹈家们已有的著作、论文、发表过的文章进行翻阅和分析,引用其论述来证明从而得出自己的论点和观点,以达到高速正确地解决自己的问题。
2.自身创作实践研究法
通过自身对舞剧《朱鹮》的创作,来思考研究经典人物形象在舞蹈当中是如何塑造的。亲身创作实践得出的经验和方法也是对论点最好的证明。本文以舞剧《朱鹮》为例,以时间为中心,通过舞者们模仿朱鹮高雅形象,让人从远古时代赏心悦目的审美浅层到美被撕裂的现实呈现,引发观众对“朱鹮”切肤的疼痛,激起人们保护环境深层的反思。
二、人物形象的捕捉
(一)人物形象的选择
朱鹮是一种珍贵稀少的鸟类。曾几何时这种美丽的鸟儿与人类和平共处,相互陪伴,但在人类工业文明的进程中,由于环境的日益恶化,其生存环境遭到破坏,因而险遭灭绝。舞剧《朱鹮》属于中国古典舞舞剧作品,上海歌舞团以朱鹮这种珍稀鸟类的遭遇为创作题材,通过古代、近代、现代的情节与意境呈现,让朱鹮和人类之间相生相惜的情感得以充分的展现。一直以来形象塑造都是舞台剧效果呈现的重要影响因素,例如经典的舞台剧《天鹅湖》,其中的天鹅形象让观众回味无穷;如知名舞蹈家杨丽萍老师的作品《孔雀》也是通过对舞台形象的塑造使作品得到生动演绎。舞台剧《朱鹮》亦是如此,通过经典形象的塑造以及流畅的舞蹈语言、唯美的意境创造讲述着人类与大自然相生相伴的故事,表达着不同国界的观众所共有的艺术情感。资料查询的过程中得知,《朱鹮》的创作团队为了使其形象塑造更加生动曾经数次前往日本佐渡以及我国陕西省洋县的朱鹮栖息地,通过与朱鹮的朝夕相处了解其生活的习性以及各种形态,进而完成朱鹮形象的创作。
(二)人物形象的模仿
从朱鹮形态表现的角度来看,《朱鹮》这一作品让朱鹮的形态语言得到了真实的还原,舞台中人物对于朱鹮形态的模仿不仅真实而且极具美感。在舞台人物形象塑造中可以发现其体态特征为手臂朝着后方拉长同时头部稍稍上扬,手则随之而搭在扬起的额头上方,整体呈现挺拔、向上的视觉感受,对于朱鹮的气质表现的惟妙惟肖。结合朱鹮的习性分析,其通常处于安静的环境中且不喜欢群居活动,鸣叫频率也不高,因此使用身体语言进行其形象塑造也是对于朱鹮真实形态还原。观察朱鹮的外形可以发现,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将会经历换羽期,这一期间的羽毛不再是纯色而是灰白相间,这也是朱鹮所独具的外形特点。在舞台人物形象塑造中也对于这一特点予以呈现,具体的呈现方式为使用服装进行模拟:舞台人物的服装分为两套,一套是以橙黄色与桃红色调为主;另一套是以灰白色为主,用以表现其换羽期的形态。从朱鹮的外观来看,朱鹮的头部以及脚部、嘴尖分别有红色部分,这一特征也应用于舞台形象的塑造中,通过对舞鞋、头饰进行处理用以捕捉这一朱鹮的形象特征。综上所述,在舞台剧《朱鹮》中的舞台形象塑造将朱鹮这一动物的形态语言予以生动且有美感的发挥,不仅对朱鹮的外形有精准的把握而且对情感的表达更加充沛。在不同环境中则通过不同的肢体与形态语言推动剧情的发展,使其具备舞蹈艺术的美感,通过对其形象的模仿,最终才编创出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wdx/2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