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灭菌器炮制附子的工艺研究(附件)

摘 要通过控制单一变量优选附子的高压蒸制工艺。以双酯型生物碱含量、总生物碱含量及外观质量为综合评价指标,系统研究加压蒸制工艺对附子中所含乌头碱类生物碱成分的影响,从控制高压蒸制时间因素进行考察,采用控制单一变量优选附子的高压蒸制工艺,进一步优化附子炮制工艺,并研究该工艺的适用性。附子最佳高压蒸制工艺为附子经浸透处理后,O.12MPa压力下蒸制90min。该优选的工艺简便、易行、可控,可作为代替附子传统炮制工艺的新方法。 目 录
1 绪 论 1
1.1 选题背景 1
1.2 选题意义 1
2 国内发展状况 3
2.1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3
2.2 药效研究 3
2.2.1 强心 3
2.2.2 扩张血管 3
2.2.3 抗心律失常 4
2.2.4 免疫系统 4
2.2.5 局部麻醉 4
2.3 毒理研究 4
2.4.1 附子主要化学成分 5
2.4.2 附子炮制工艺及含量测定研究 5
2.4.3 附子配伍减毒增效 6
2.4.4 附子应用毒性控制 6
2.4.5 附子相关药理实验 6
3 研究内容 8
3.1 基源研究 8
32 产地加工 8
3.3 炮制方法研究 8
4 压力灭菌工艺研究 9
4.1 实验方法 9
4.1.1 实验材料及仪器 9
4.1.2 4种酯型生物碱的含量测定色谱条件 9
4.1.3 制备对照品溶液 9
4.1.4 供试品溶液制备 9
4.1.5 标准曲线的制备 10
4.1.6 精密度实验 10
4.1.7 稳定性实验 10
4.1.8 重复性实验 11
4.1.9 加样回收试验 11
4.1.10 样品测定 11
4.2 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 11
4.3 高压蒸制工艺的优选 12
4.4 验证试验及炮制前后生物碱含量比较 13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制备 10
4.1.6 精密度实验 10
4.1.7 稳定性实验 10
4.1.8 重复性实验 11
4.1.9 加样回收试验 11
4.1.10 样品测定 11
4.2 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 11
4.3 高压蒸制工艺的优选 12
4.4 验证试验及炮制前后生物碱含量比较 13
5 结论 15
5.1 生物碱含量变化规律 15
5.2黑顺片验证实验工艺 15
5.3 附子高压蒸制工艺的可行性 15
5.4 附子高压蒸制工艺的发展前景 15
参考文献 16
致 谢 18
1 绪 论
1.1 选题背景
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附子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的功效,被历代医家首肯。本课题已成功申报陕西省教育厅课题。
附子在传统中药里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因其性刚烈迅捷,历代医家及本草著作皆言附子“有毒”,用之不当,经常出现严重的毒副作用,附子的毒性及减毒增效的方法成为了历代研究的热点[1]。附子主要活性成分为二萜类生物碱,包括双酯型、单酯型和脂型生物碱,其中双酯型生物碱毒性最大,其毒性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心脏、和肌肉组织[2][3]。近年来,人们利用现代技术对其毒性机制、配伍减毒和炮制减毒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着手于整体、离体、细胞等多个水平,对临床应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生附子有毒,加工炮制后毒性降低,便于内服。产地加工盐附子可以防止药物腐烂,利于贮存。加工成黑顺片、白附片后毒性降低,即可直接用药。
附子,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北至秦岭和山东东部,南至广西北部,主产于四川、陕西、安徽、浙江、江苏,多为栽培品。附子在我国传统医学中应用广泛、历史悠久,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附子的记载,《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很多方剂也含附子,以后历代本草书中大多有附子的记载。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附子具有以下作用:强心、抗心肌缺血缺氧、强心率、对抗缓慢型心律失常,抗炎,对中枢神经系统(镇痛),降糖,抗肿瘤、抗衰老等作用。
1.2 选题意义
附子所含的乌头碱等酯型生物碱既是有效成分,又是毒性成分,且安全范围小,有效的炮制可使双酯型生物碱水解成单酯型生物碱达到降毒存效的效果。目前还不能做到同时存在控制附子毒性和保存疗效的炮制工艺规范,同时未有文献表明附子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质量标准[4]。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附子的制法为常压蒸法和煮法相结合,无具体工艺规范,该方法耗时耗能,需炮制人员凭经验来判断炮制终点,可控性较低,且炮制过程中有效成分损失严重。
本课题的研究对于附子炮制减毒存效具有一定的意义,可实现附子炮制生产的规范化,有效地提高附子药材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国内发展状况
2.1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在中国历代本草中均记载有附子,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属下品药。收为大热之药,用以治疗“阳衰欲脱身凉肢冷脉微欲绝”,是回阳救逆的药物,也是古代温剂中常用的生药。多年来对附子的生药、炮制、方剂、化学、药理、毒性和临床等方面研究甚多,已有研究表明附子的主要活性成分为多种乌头碱,其双酯型乌头碱毒性较大。必须经过炮制后,减小毒性,才可入药。近代医药学的研究认为附子对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泌尿器官、物质代谢等方面都具有作用。目前各个方面还在进行着广泛的研究。
附本草记载,附子味辛甘,热,有毒,归心、肾、脾经;辛热燥烈,补火散寒;可达表入里,通周身阳气。用于亡阳证、虚寒性的阳萎宫冷、寒痹证。主要用于回阳救逆的重症,也有临床用于胃肠道的散寒止痛,缓解癌痛;或者外用作局部麻醉剂;或者发汗剂。经验用量在10g左右[5]。经现代生化学研究得知,附子中药用主要成分是毒性较小的单酯类生物碱:苯甲酰乌头胺、苯甲酰中乌头胺、苯甲酰次乌头胺、乌头胺、中乌头胺、次乌头胺、新江油乌头碱、尿嘧啶、华北马头碱、黄草乌头碱、尼奥灵、附子亭、dI去甲基衡州鸟药碱、棍掌碱等。附子炮制和作煎剂久煎煮能降低乌头碱的含量,既能增强其强心作用,又能降低其毒性[6]。
2.2 药效研究
2.2.1 强心
附子强心的主要成分有去甲乌药碱(DMC)、氯化甲基多巴胺、去甲猪毛菜碱等。其作用于心脏,能促进心肌收缩,提高心率,扩大心搏出量,同时心肌耗氧量也会增加。附子能减少M受体数量,增加β受体数量,另外对于内分泌和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均处于低下的机体,可使脑中去甲肾上腺素(NA)和多巴胺(DA)的含量回升,而降低5HT的含量,从而调整机体到平衡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x/62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