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仙源参业财务造假案例分析(附件)【字数:12573】

摘 要财务报表是企业正常运转的保证,它直接关系着企业的资金的流动,但近年来财务造假的事件层出不穷,这导致了市场中资源不合理的分配,影响了股民的利益。本文在国内外对财务造假的研究结论基础上,结合参仙源公司的实际情况,对此类事件提出自己的看法,找出缓解问题的对策。一直以来,新三板因为与主板存在较大差距,很少能引起监管部门的重视,这让很多心怀不轨的公司有机可乘。尤其是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参仙源的造假事件绝非偶然,也绝非个例,小事件的背后反映的是市场的大顽疾。解决问题的根源不在于严惩参仙源公司,而在于改善市场不健全的混乱现状。本文的研究对象参仙源公司在新三板中十分具有代表性,在严谨的数据分析基础上,也分别针对市场中不同的角色提出不同的看法,旨在引起相关监管部门重视。要想构建成熟稳定的金融市场新秩序,就必须解决好财务造假的恶性事件,防止其频繁发生。因此,找出解决方案刻不容缓。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
1.3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1
1.4国内外研究现状 2
第二章 参仙源造假案例介绍 3
2.1参仙源公司简介 3
2.2参仙源造假事件回顾 3
2.3行业背景介绍 3
第三章 参仙源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5
3.1表内分析参仙源财务造假基础 5
3.2表外分析参仙源造假动机 6
3.3参仙源财务造假手段分析 7
3.4财务造假危害 8
第四章 参仙源案件的思考和对策 9
4.1对新三板财务造假的思考 9
4.2阻止财务造假相关对策 9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12
5.1研究结论 12
5.2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13
结束语 14
致谢 15
参考文献 16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财务报表不仅是反应企业健康状况的诊断书和企业融资筹资的信用证,也是投资者和贷款者之间的纽带。它的真实性和有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效性会直接作用于股价,虚假的财务报表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判断,进而导致资源分配的极度不合理。然而正是由于财务报表如此重要,企业才更加用尽手段粉饰自己的财务状况,以此来吸引投资者,让自己获得更大利益。我国近年来,如内幕交易等不法手段在金融市场屡见不鲜,这不仅严重扰乱市场秩序,也使股民落入诈骗陷阱。
这些恶性事件的背后体现的监管的苍白无力,是制度的短板,也是信息的极度不对称。加之新三板一直是监管的盲区,财务造假问题日益凸显。企业虽短期能获得不法利益,但站在长远角度,报表的造假会严重损害投资者的利益,使之失去信心。因此找出公司造假的动机,了解它们造假的常用手段才能从源头上对此现象进行抑制。只有建立金融市场的新秩序才能保护股民的合法利益,才能使相关法律法规更加健全。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新三板由于本身性质特殊,没有主板市场那么引人注目,因而长久以来被遗忘,监管也是徒有其名,未见其实。正因为政策上的放松,给了许多公司谋求不法利益的机会,导致了金融市场如今的混乱景象。本文旨在将新三板的严重问题拉回公众视野,引起关注,从参仙源公司财务造假这个典型案例出发,以小见大,提出一些微观和宏观的调控可能,以期健全金融市场制度,引起监管部门重视。
1.3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本文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法,站在以往国内外专家对财务造假问题的理论研究上,结合参仙源公司的具体行为和现象,以小见大地分析我国目前新三板的总体现状和显著问题,研究力求做到定性和定量结合。本文的框架结构大致分为以下几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主要讲国内新三板的大环境,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理论的发展,和本文通过怎样的方法对财务造假案例进行研究。
第二部分介绍了参仙源公司的基本情况,重点回顾了参仙源财务造假实践始末,也对农业股频发的造假事件展开探讨。
第三部分详细对参仙源实践中的细节做出分析,对通过资料查阅获得的参仙源财务报表进行详细分析,找出具体作假证据。也讨论了财务造假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和危害。
第四部分主要站在不同角度对参仙源事件和新三板的未来做出一系列思考。具体对企业自身、中介公司或机构以及监管部门都做出思考。最后针对市场中不同的角色提出相应对策。
第五部分对新三板的现状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新三板市场未来做出假设和展望。
1.4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国外研究现状
Summers and Sweeney(2014)认为财务造假是建立在某个强烈因素刺激之上的。它由两个关键因素组成,一是企业自身有迫切的财务需要或是贪念,二是市场监管部门十分宽松。同时他将财务造假的后果分为内部和外部,分别指企业自身的资金压力和涉及造假人员的自身素质。
Hassan Heidari(2015)提出,财务造假的过程是有共性的,它们可以被概括为三个方面,分别是企业困境、监督机制的不健全和掩盖事实的粉饰。信息不对称在多角度给财务造假提供方便。具体指年报中的信息并不公允真实,加之公司信息的透露引发的内部交易就像障眼法,瞒过监管机构,也让股民的判断失效。
G.Jack Bologna(2016)提出财务造假行为往往与关联交易紧密相连。并通过建模法,找出了涉嫌财务造假企业的共同点,即该公司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极少部分人掌握绝对权利、公司融资筹资渠道单一、看中短期利益胜过重视长远利益等等。
1.4.2国内研究现状
查阅中国知网近三年与本课题“财务造假”相关的文献资料有688余篇,以2018年为例,文献达31余篇,对他们进行认真阅读分析后发现他们主要研究集中在以下方面:
曹少辛(2015)着重研究了造成企业造假的动机和企业修改财务报表以瞒天过海的具体手段。通过分析两个公司的事件走向,揭示了市场中的普遍现象,并针对不同的粉饰手段提出不同防范措施。
刘燕(2015) 财务造假事件的发生是有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而成的。它们包括企业自身的贪念、新三板市场门槛低、机制不健全和国家政策宏观影响等因素。所谓财务造假大部分是利用了财务记录的漏洞或故意使报表的某部分不清晰。会计政策也一直存在漏洞,这无疑是为做假账者提供土壤,他们对公司财务报表的会计科目进行私相修改,来增加公司的净利润。
曹靖廉(2016)将促使财务造假事件的发生动机分为两大因素,一是企业自身面临的财务危机、融资筹资手段单一、公司信用不良等大环境因素;二是公司内部的财会人员迫于一定压力而做出的违背职业道德的个人行为。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40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