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财务报表探析上公司退的原因以长江油运公司为例(附件)
摘 要2014 年6月5日,在连续四年亏损之后,中国长江航运集团长江油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江油运公司)被上海证券交易所摘牌。这是自2012年新的退市制度实施后,沪深两市首家被强制退市的上市公司,更是首家退市的央企上市公司。本文旨在通过长江油运公司的财务报表入手,分析长江油运公司的财务状况,以发现连续四年亏损而导致破产的原因。财务报表是用来反应一个公司财务和经营状况的,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相关附表。单位和个人要想对公司的状况作全面的了解,最直接和便捷的方法就是对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通过对公司财务报表的分析,可以评价和考核企业的经营业绩,揭示财务活动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财务指标的计算、分析和比较,能够评价和考核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资产周转状况,揭示其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和环节问题,找出差距,得出分析结论。通过对其退市原因的分析,进一步完善企业上市制度和退市机制,更好地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
目 录
1. 绪论 1
1.1研究的目的 1
1.2研究的意义 1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1国外研究现状 1
1.3.2国内研究现状 2
2相关理论概述 5
2.1上市公司退市的概念 5
2.2我国上市公司主动退市动机的分析 5
2.2.1上市公司退市存在的问题 5
2.2.2退市制度对上市公司退市的作用 5
2.2.3从财务报表分析上市公司退市的原因 5
2.2.4从财务报表揭示财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6
3长江油运公司基本情况及退市原因 7
3.1长江油运公司退市前基本情况 7
3.2长江油运公司退市的财务指标分析 9
3.2.1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 9
3.2.2偿债能力分析 9
3.2.3盈利能力分析 11
3.2.4营运能力分析 13
4长江油运公司退市的教训和启示 19
4.1长江油运公司退市的教训和启示 19
4.2从长江油运公司看中国上市公司退市机制 19
5.结论与建议 20
参考文献 2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
致 谢 22
绪论
1.1研究的目的
长江油运股份有限公司是自2012年新的退市制度实施后,沪深两市首家被强制退市的上市公司,更是首家退市的央企上市公司,这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也对所有上市公司敲响了警钟。上市公司如何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防范经营风险,以良好的经营业绩回报股民,回报社会;证监会和证券公司如何加强管理,进一步完善股票上市制度和监管制度,健全上市公司退出机制,为广大股民负责,维护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这是一个亟待需要研究和解决的大问题。研究长江油运公司退市问题,就是想为解决上述问题做出一点努力。
1.2研究的意义
在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格或地位是一种稀缺资源,由于其稀缺性,公司试图通过各种方式维持其上市地位,各国政府也将采取措施,避免地方股票上市公司的退市。建立上市公司退出机制是规范发展的重要举措证券市场,是保证股票上市公司的整体素质的必要途径,也是证券市场发挥优胜劣汰的作用的必然结果,对股票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国外研究现状
Phillips(1988)认为低的市场价值和低市盈率在预测股票市场几乎没有可靠性。[1]而Treasury (1998)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中小市值公司更容易退出市场。[2]纳斯达克的退市公司约有一半要主动退出市场。同时,美国新的网络股主动退市的比例约为67%:英国也是类似的,在2001到2013,70%到主动退出市场。它与成熟的市场发展和完善的马云基于资源配置机制是密切相关的市场,在最后的分析中,退市是一个权衡参与企业成本效益的选择。公司退市其主要优点包括:第一点是明显降低成本,不再需要满足委托,信息披露的要求,如定期报告和用在法律和会计费用公司显著减少和消除为了遵守内部成本的相关规定(包括高级管理人员薪酬只有随着时间和能源成本的有关规定),第二点是当打开市场并不是一个恰当的估值的公司,退市可以帮助公司实现综合价值一方面,完善基于现金流的公司,收入和现金余额来获得外部融资的能力的预测,而不是基于价格低估的股票来获取外部所以,私有化使管理层着眼于长远发展目标和策略,而不是迎合短期市场预期。
美国福布斯研究表明,一个上市公司退市之后都不会希望被强制退市。因为不仅会使公司名誉受损,更会丧失在社会上筹集资金的权利。简单的来说,强制退市是指公司经营出现问题,不再符合上市条件而被强制退市[3]。
纽约大学金融历史学家去年IPO市场的回暖让人看到了一线希望,这是在经济增长和焕发活力时期通常都可以看到的现象。这几年收购交易减少也意味着上市公司退市的减少。
1.3.2国内研究现状
祝继高,隋津汤,谷良提出,退市作为一种资本战略,是一家公司的退市成本和收益的综合权衡结果,符合成本收益原则,且部分企业的退市是超所有经营战略,符合资本战略服从整体经营战略的要求。结论,作为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12个月的退市视力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企业战略,激励和制度环境的变化是影响企业上市企业退市的重要因素。[4]
丁丁,侯凤坤提出,建立符合我国证券市场的新兴和转型的现实特征,符合国际标准的股票上市公司的退市制度,充分发挥证券市场的优胜劣汰,资源的合理配置关系到我国证券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但当前我国上市公司的退市制度仍存在许多问题。在未来的中国股票上市公司退市制度应该从完善科学立法、完善退市规则的执行、理顺股票市场定价机制:促进长期综合治理措施等方面入手。[5]
江海,贺捷(2013)指出现行的退市制度对于处理上市公司的退市以及证券市场的健康运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已不能很好的规范上市公司的退市,有诸多问题值得反思:退市标准单一且缺乏操作性;退市程序冗长;上市公司缺乏申诉权利;股票的退出通道不畅。[6]
张妍妍(2011)在其研究中提出现阶段我国的退市制度及执行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新上市公司的数量远远大于退市公司的数量,造成我国股票市场“进多退少”、“只进不出”的现象;上市公司想尽各种办法逃避退市,各地政府也运用各种手段帮助上市公司避免退市,造成我国股票市场上市公司“该退不退”、“退而不出”的现象;我国上市公司退出机制在法律规定和制度设计方面还存在较大缺陷,退市的制度体系尚不完备;我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实施弹性较大,导致退市机制的实施效果较差。[7]
李自然,成思危(2008)认为证券市场建立初期的功能定位和公司上市的过程,损害了国内上市公司的独立性。重视融资,忽视投资的制度性缺陷,必然会逐渐导致市场的边缘化;股权分置导致两类股东的利益实现机制和基础存在根本性分歧,他们无法就公司的持续发展达成一致,一方面导致市场投机气氛弥漫,一方面进一步导致市场边缘化;投资者保护机制不到位,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难以获得实质上的伸张。[8]
余路遥(2013)认为退市制度的目的是实现优胜劣汰,因此,监管机构应该建立起综合的指标评价体系,客观、全面的反映公司的盈利前景,从本质上把好公司与坏公司区分开来,从而真正达到优胜劣汰的目的。[9]
陈钰慧(2013)认为退市制度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在整个的证券市场大环境中运行的,只有具有良好的证券市场,退市制度才能得到更好地执行。建立多层次的证券市场,可以增加公司的流动性,扩大其融资的渠道。在构建完善的场外交易市场之外,还应当通过增加投资品种的方式来丰富我国的证券市场。只有拥有比较多的投资渠道和投资品种,上市公司的地位才不会那么特殊,其退市在执行上才不会遇到那么大的阻力。[10]
目 录
1. 绪论 1
1.1研究的目的 1
1.2研究的意义 1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1国外研究现状 1
1.3.2国内研究现状 2
2相关理论概述 5
2.1上市公司退市的概念 5
2.2我国上市公司主动退市动机的分析 5
2.2.1上市公司退市存在的问题 5
2.2.2退市制度对上市公司退市的作用 5
2.2.3从财务报表分析上市公司退市的原因 5
2.2.4从财务报表揭示财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6
3长江油运公司基本情况及退市原因 7
3.1长江油运公司退市前基本情况 7
3.2长江油运公司退市的财务指标分析 9
3.2.1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 9
3.2.2偿债能力分析 9
3.2.3盈利能力分析 11
3.2.4营运能力分析 13
4长江油运公司退市的教训和启示 19
4.1长江油运公司退市的教训和启示 19
4.2从长江油运公司看中国上市公司退市机制 19
5.结论与建议 20
参考文献 2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
致 谢 22
绪论
1.1研究的目的
长江油运股份有限公司是自2012年新的退市制度实施后,沪深两市首家被强制退市的上市公司,更是首家退市的央企上市公司,这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也对所有上市公司敲响了警钟。上市公司如何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防范经营风险,以良好的经营业绩回报股民,回报社会;证监会和证券公司如何加强管理,进一步完善股票上市制度和监管制度,健全上市公司退出机制,为广大股民负责,维护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这是一个亟待需要研究和解决的大问题。研究长江油运公司退市问题,就是想为解决上述问题做出一点努力。
1.2研究的意义
在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格或地位是一种稀缺资源,由于其稀缺性,公司试图通过各种方式维持其上市地位,各国政府也将采取措施,避免地方股票上市公司的退市。建立上市公司退出机制是规范发展的重要举措证券市场,是保证股票上市公司的整体素质的必要途径,也是证券市场发挥优胜劣汰的作用的必然结果,对股票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国外研究现状
Phillips(1988)认为低的市场价值和低市盈率在预测股票市场几乎没有可靠性。[1]而Treasury (1998)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中小市值公司更容易退出市场。[2]纳斯达克的退市公司约有一半要主动退出市场。同时,美国新的网络股主动退市的比例约为67%:英国也是类似的,在2001到2013,70%到主动退出市场。它与成熟的市场发展和完善的马云基于资源配置机制是密切相关的市场,在最后的分析中,退市是一个权衡参与企业成本效益的选择。公司退市其主要优点包括:第一点是明显降低成本,不再需要满足委托,信息披露的要求,如定期报告和用在法律和会计费用公司显著减少和消除为了遵守内部成本的相关规定(包括高级管理人员薪酬只有随着时间和能源成本的有关规定),第二点是当打开市场并不是一个恰当的估值的公司,退市可以帮助公司实现综合价值一方面,完善基于现金流的公司,收入和现金余额来获得外部融资的能力的预测,而不是基于价格低估的股票来获取外部所以,私有化使管理层着眼于长远发展目标和策略,而不是迎合短期市场预期。
美国福布斯研究表明,一个上市公司退市之后都不会希望被强制退市。因为不仅会使公司名誉受损,更会丧失在社会上筹集资金的权利。简单的来说,强制退市是指公司经营出现问题,不再符合上市条件而被强制退市[3]。
纽约大学金融历史学家去年IPO市场的回暖让人看到了一线希望,这是在经济增长和焕发活力时期通常都可以看到的现象。这几年收购交易减少也意味着上市公司退市的减少。
1.3.2国内研究现状
祝继高,隋津汤,谷良提出,退市作为一种资本战略,是一家公司的退市成本和收益的综合权衡结果,符合成本收益原则,且部分企业的退市是超所有经营战略,符合资本战略服从整体经营战略的要求。结论,作为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12个月的退市视力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企业战略,激励和制度环境的变化是影响企业上市企业退市的重要因素。[4]
丁丁,侯凤坤提出,建立符合我国证券市场的新兴和转型的现实特征,符合国际标准的股票上市公司的退市制度,充分发挥证券市场的优胜劣汰,资源的合理配置关系到我国证券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但当前我国上市公司的退市制度仍存在许多问题。在未来的中国股票上市公司退市制度应该从完善科学立法、完善退市规则的执行、理顺股票市场定价机制:促进长期综合治理措施等方面入手。[5]
江海,贺捷(2013)指出现行的退市制度对于处理上市公司的退市以及证券市场的健康运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已不能很好的规范上市公司的退市,有诸多问题值得反思:退市标准单一且缺乏操作性;退市程序冗长;上市公司缺乏申诉权利;股票的退出通道不畅。[6]
张妍妍(2011)在其研究中提出现阶段我国的退市制度及执行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新上市公司的数量远远大于退市公司的数量,造成我国股票市场“进多退少”、“只进不出”的现象;上市公司想尽各种办法逃避退市,各地政府也运用各种手段帮助上市公司避免退市,造成我国股票市场上市公司“该退不退”、“退而不出”的现象;我国上市公司退出机制在法律规定和制度设计方面还存在较大缺陷,退市的制度体系尚不完备;我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实施弹性较大,导致退市机制的实施效果较差。[7]
李自然,成思危(2008)认为证券市场建立初期的功能定位和公司上市的过程,损害了国内上市公司的独立性。重视融资,忽视投资的制度性缺陷,必然会逐渐导致市场的边缘化;股权分置导致两类股东的利益实现机制和基础存在根本性分歧,他们无法就公司的持续发展达成一致,一方面导致市场投机气氛弥漫,一方面进一步导致市场边缘化;投资者保护机制不到位,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难以获得实质上的伸张。[8]
余路遥(2013)认为退市制度的目的是实现优胜劣汰,因此,监管机构应该建立起综合的指标评价体系,客观、全面的反映公司的盈利前景,从本质上把好公司与坏公司区分开来,从而真正达到优胜劣汰的目的。[9]
陈钰慧(2013)认为退市制度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在整个的证券市场大环境中运行的,只有具有良好的证券市场,退市制度才能得到更好地执行。建立多层次的证券市场,可以增加公司的流动性,扩大其融资的渠道。在构建完善的场外交易市场之外,还应当通过增加投资品种的方式来丰富我国的证券市场。只有拥有比较多的投资渠道和投资品种,上市公司的地位才不会那么特殊,其退市在执行上才不会遇到那么大的阻力。[10]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4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