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消费支出预测研究
目 录
1 绪论 2
1.1 研究背景 2
1.2 研究意义 2
1.3 研究现状 2
1.4 研究方法 5
1.5 研究内 5
2. 灰色GM(1,1)模型概述 5
2.1 系统分析与灰色系统理论 6
2.2 灰色模型GM(1.1)模型 7
3. 苏州市居民消费支出预测研究 8
3.1 以张家港市为例建立模型进行预测 9
3.2 以太仓为例建立模型进行预测 11
3.3 以吴江为例建立模型进行预测 12
3.4 以昆山为例建立模型进行预测 13
3.5 以常熟为例建立模型进行预测 14
3.6 五县级市对比分析 15
结论 17
参考文献 18
1 绪论
消费是当今社会热门话题。有关专家研究表明,在最终消费中, 居民消费占80%, 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微观结构变化对宏观消费结构变化起决定作用。因此, 对居民消费支出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将以苏州五县级市为例,分别对五市居民2009-2013年消费支出进行分析,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分析三市2014-2018年居民消费支出情况,通过具体的预测结果来对比分析张家港、吴江、常熟、昆山、太仓的居民消费支出情况,反映各地区的城乡居民收入,了解各县的总体居民消费支出的具体情况,对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有重要意义。
1.1 研究背景
居民消费支出是指城乡居民个人和家庭用于生活消费以及集体用于个人消费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htm>的全部支出。包括购买商品支出以及享受文化服务和生活服务等非商品支出。对于农村居民来说,还包括用于生活消费的自给性产品支出。集体用于个人的消费指集体向个人提供的物品和劳务的支出;不包括各种非消费性的支出。其形式是通过居民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支出指标来综合反映城乡居民生活消费水平。
1.2 研究意义
1.研究居民消费支出的指标能反映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能为政府提供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参考指标2.研究城乡居民的消费指标能体现出城乡居民的消费差距,以经济发展快速的带动发展落后,最终实现各地区的整体发展有着现实的重要意义3.增加居民消费支出也是扩大生产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和谐稳定的消费能让经济保持最稳定的增长。
1.3 研究现状
消费问题一直是消费经济学中的重点话题,研究文献浩如烟海。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SimonKuznets)、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Friedman)等这些国外的较为出名的经济学者,他们较为先进科学的经济理论能更好的帮助我们去学习研究这些经济学问题。在国外,比较著名的经济学的模型有哈罗德—多马模型、罗斯托消费—增长具有阶段性的观点、钱纳里的发展模式等。自从经济学热潮以来,国内学者研究居民消费的也有很多,他们也都各自做出研究并提出了较为深刻的研究意见。
刘迎秋(2002)在《次高增长阶段的中国经济》中指出,生产的最终目的是消费,只有消费才能让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这也算是市场存在的意义。刘迎秋认为,经济增长与消费增长之间有着一定相关联系。
刘国光(2002)认为,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加居民的生活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他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慢慢提高,但是居民的收入差距却不断扩大,且增长速度缓慢。不同城市的城乡之间,不同的社会阶层之间、不同的地域间收人差距越来越大,使得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这样就使得社会的整体消费率下降,这也是造成市场需求不足,消费率上不去的原因。此外,分配方面的原因也非常重要,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还有消费环境和消费政策等。不是很稳定的居民消费率较难让消费和投资形成线性关系,我国现状就是消费率较低,而投资率保持较高。所以要改变居民的习惯,调整投资率和消费率的关系,这样才能增长居民消费率。
武少俊(2003)在《强化消费需求启动措施,保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强调,国民经济发展的最重要推动力就是增加居民的消费率。消费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前的居民消费不足严重制约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所以政府应该将约束居民消费增长的体制和障碍全面清除,并采取相应政策增加居民消费信心,将增加中低收入阶层的消费作为突破口 ,这样将取得较好效果;支持农村居民的消费发展;积极支持并严密谨慎地发展消费信贷;培养多个消费热点,促进消费结构的换代升级。
王青(2004)在《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中指出,伴随着不断加快的市场化进程,在经济运行方面,消费主导慢慢替代了生产主导。一个地区的市场化程度越高,所对应的消费需求对地区经济增长效果越明显。
王云珠(2004)在《扩大消费需求的思考》指出,如今,我国经济运行的主要问题由当初的生产供给不足转变成了消费滞后所带来的生产饱和,虽然短时期内的投资增长能够带来短期的经济发展,但从长远供求来看,提高消费率更能使经济平稳发展,更能和谐持续发展。只有消费者的需求增加才能真正扩大内需,带动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相对与消费促进经济的增长而言,消费需求的不充足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就目前而言,中国经济的增长已经由原本的“资源约束”转为“需求约束”,特别是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严重约束。国家发展改革委国民经济综合司(2004)提出,国内需求的主体,是消费需求中的居民消费,也是作为最终需求的主要方面。我国经济发展的自主性、持续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的核心也是扩大消费需求,还是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市场经济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经济战略措施。
洪银兴(2005)在《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第二版)中指出,消费与生产相辅相成,消费可对生产起拉动作用。经济增长,一方面可以靠投资拉动需求,另一方面跟要靠消费需求拉动。经济的增长也是需要增加人民的消费需求,由人民的消费需求拉动的经济增长才能保证市场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邹红、喻开志(2007)在《消费需求拉动:基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反思与启示》中指出,近几十年来,我们对消费需求增长的内在动力缺乏引导以及制度变迁中的复合因素难以治理,导致居民消费率显现下降趋势,居民消费需求难以拉动经济增长。
刘尚希(2008)在《中国消费率下滑引致的经济风险分析》中分析认为,投资一定短期内上显现出经济增长的趋势,但投资增长导致物价上涨幅度过大、对外依存度偏高、顺差过大等问题,都是长期以来我国国民消费率不断下降的内在原因,消费率的长期下降使得经济增长速度变慢,由此导致的经济风险也在不断扩散。消费率过低会引致国民经济失衡;消费率过低意味经济增长质量低下;消费率低下阻碍人力资本增长,从而影响经济的增长。
步骤如下:建立原始数据 ={9591,10683,12977, 13946, 15129},进行累加生成新的数列 ={9591,20274,33251,47197,62326},
1 绪论 2
1.1 研究背景 2
1.2 研究意义 2
1.3 研究现状 2
1.4 研究方法 5
1.5 研究内 5
2. 灰色GM(1,1)模型概述 5
2.1 系统分析与灰色系统理论 6
2.2 灰色模型GM(1.1)模型 7
3. 苏州市居民消费支出预测研究 8
3.1 以张家港市为例建立模型进行预测 9
3.2 以太仓为例建立模型进行预测 11
3.3 以吴江为例建立模型进行预测 12
3.4 以昆山为例建立模型进行预测 13
3.5 以常熟为例建立模型进行预测 14
3.6 五县级市对比分析 15
结论 17
参考文献 18
1 绪论
消费是当今社会热门话题。有关专家研究表明,在最终消费中, 居民消费占80%, 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微观结构变化对宏观消费结构变化起决定作用。因此, 对居民消费支出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将以苏州五县级市为例,分别对五市居民2009-2013年消费支出进行分析,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分析三市2014-2018年居民消费支出情况,通过具体的预测结果来对比分析张家港、吴江、常熟、昆山、太仓的居民消费支出情况,反映各地区的城乡居民收入,了解各县的总体居民消费支出的具体情况,对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有重要意义。
1.1 研究背景
居民消费支出是指城乡居民个人和家庭用于生活消费以及集体用于个人消费
.htm>的全部支出。包括购买商品支出以及享受文化服务和生活服务等非商品支出。对于农村居民来说,还包括用于生活消费的自给性产品支出。集体用于个人的消费指集体向个人提供的物品和劳务的支出;不包括各种非消费性的支出。其形式是通过居民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支出指标来综合反映城乡居民生活消费水平
1.2 研究意义
1.研究居民消费支出的指标能反映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能为政府提供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参考指标2.研究城乡居民的消费指标能体现出城乡居民的消费差距,以经济发展快速的带动发展落后,最终实现各地区的整体发展有着现实的重要意义3.增加居民消费支出也是扩大生产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和谐稳定的消费能让经济保持最稳定的增长。
1.3 研究现状
消费问题一直是消费经济学中的重点话题,研究文献浩如烟海。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SimonKuznets)、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Friedman)等这些国外的较为出名的经济学者,他们较为先进科学的经济理论能更好的帮助我们去学习研究这些经济学问题。在国外,比较著名的经济学的模型有哈罗德—多马模型、罗斯托消费—增长具有阶段性的观点、钱纳里的发展模式等。自从经济学热潮以来,国内学者研究居民消费的也有很多,他们也都各自做出研究并提出了较为深刻的研究意见。
刘迎秋(2002)在《次高增长阶段的中国经济》中指出,生产的最终目的是消费,只有消费才能让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这也算是市场存在的意义。刘迎秋认为,经济增长与消费增长之间有着一定相关联系。
刘国光(2002)认为,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加居民的生活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他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慢慢提高,但是居民的收入差距却不断扩大,且增长速度缓慢。不同城市的城乡之间,不同的社会阶层之间、不同的地域间收人差距越来越大,使得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这样就使得社会的整体消费率下降,这也是造成市场需求不足,消费率上不去的原因。此外,分配方面的原因也非常重要,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还有消费环境和消费政策等。不是很稳定的居民消费率较难让消费和投资形成线性关系,我国现状就是消费率较低,而投资率保持较高。所以要改变居民的习惯,调整投资率和消费率的关系,这样才能增长居民消费率。
武少俊(2003)在《强化消费需求启动措施,保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强调,国民经济发展的最重要推动力就是增加居民的消费率。消费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前的居民消费不足严重制约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所以政府应该将约束居民消费增长的体制和障碍全面清除,并采取相应政策增加居民消费信心,将增加中低收入阶层的消费作为突破口 ,这样将取得较好效果;支持农村居民的消费发展;积极支持并严密谨慎地发展消费信贷;培养多个消费热点,促进消费结构的换代升级。
王青(2004)在《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中指出,伴随着不断加快的市场化进程,在经济运行方面,消费主导慢慢替代了生产主导。一个地区的市场化程度越高,所对应的消费需求对地区经济增长效果越明显。
王云珠(2004)在《扩大消费需求的思考》指出,如今,我国经济运行的主要问题由当初的生产供给不足转变成了消费滞后所带来的生产饱和,虽然短时期内的投资增长能够带来短期的经济发展,但从长远供求来看,提高消费率更能使经济平稳发展,更能和谐持续发展。只有消费者的需求增加才能真正扩大内需,带动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相对与消费促进经济的增长而言,消费需求的不充足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就目前而言,中国经济的增长已经由原本的“资源约束”转为“需求约束”,特别是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严重约束。国家发展改革委国民经济综合司(2004)提出,国内需求的主体,是消费需求中的居民消费,也是作为最终需求的主要方面。我国经济发展的自主性、持续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的核心也是扩大消费需求,还是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市场经济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经济战略措施。
洪银兴(2005)在《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第二版)中指出,消费与生产相辅相成,消费可对生产起拉动作用。经济增长,一方面可以靠投资拉动需求,另一方面跟要靠消费需求拉动。经济的增长也是需要增加人民的消费需求,由人民的消费需求拉动的经济增长才能保证市场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邹红、喻开志(2007)在《消费需求拉动:基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反思与启示》中指出,近几十年来,我们对消费需求增长的内在动力缺乏引导以及制度变迁中的复合因素难以治理,导致居民消费率显现下降趋势,居民消费需求难以拉动经济增长。
刘尚希(2008)在《中国消费率下滑引致的经济风险分析》中分析认为,投资一定短期内上显现出经济增长的趋势,但投资增长导致物价上涨幅度过大、对外依存度偏高、顺差过大等问题,都是长期以来我国国民消费率不断下降的内在原因,消费率的长期下降使得经济增长速度变慢,由此导致的经济风险也在不断扩散。消费率过低会引致国民经济失衡;消费率过低意味经济增长质量低下;消费率低下阻碍人力资本增长,从而影响经济的增长。
步骤如下:建立原始数据 ={9591,10683,12977, 13946, 15129},进行累加生成新的数列 ={9591,20274,33251,47197,62326},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6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