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财务造假的手段及防范措施
剖析财务造假的手段及防范措施[20200105124113]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财务造假无疑是一个极其普遍又危害极大的问题。国内和国外的财务造假现象频频出现。手段多种多样,给国家和广大投资者带来的危害、损失不可估量。本文在简述财务造假的含义和特征的基础上,对财务造假的手段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和总结,并分析了该如何识别财务造假行为,提出了有效的财务造假的防范措施。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财务造假,手段分析,防范措施
目 录
1 引言 1
2 财务造假的含义及特征 1
2.1 财务造假的含义 1
2.2 财务造假的特征 1
2.3 财务造假的性质 2
3 财务造假的原因及危害 2
3.1 财务造假的原因 2
3.2 财务造假的危害 3
4 财务造假的手段剖析 4
4.1 伪造销售收入 4
4.2 故意提前确认收入 5
4.3 隐瞒销售收入 5
4.4 故意递延销售收入 6
4.5 虚增费用 6
4.6 伪造进货行为 6
4.7 资本化支出与收益性支出互换乱记 6
4.8 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不恰当使用 7
4.9 故意隐瞒重大事项的信息 7
5 财务造假的识别 7
5.1 企业的外部环境发生剧烈变动 7
5.2 盈利能力明显高出同行的平均水平 8
5.3 企业的经营能力和生产能力不相符 8
5.4 企业的经营规模快速扩张 8
6 财务造假的防范措施 8
6.1 加强会计人才队伍的建设 8
6.2 完善法律法规建设 9
6.3 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10
6.4 完善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 11
6.5 完善公司的外部治理结构 11
结 论 13
致 谢 14
参 考 文 献 15
1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财务信息是经济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作为经济发展的产物,已经成为了国际经济语言。然而,随着财务信息的发展,财务造假也就应由而生。在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经济的发展变成了一把双刃剑,它虽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也带来了许多问题。从很多研究当中,不难发现,财务造假无疑是一个极其普遍又危害极大的问题。国内和国外的财务造假现象频频出现,如:美国的世通、中国的蓝田股份、四川长虹等事件,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给各个国家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财务造假已经跨越国界,成为世界性问题。在当今经济社会中,因为经济的发展,使得财务造假更加盛行。并且因为财务造假的盛行,加重了社会的诚信危机,严重扰乱了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
财务造假使整个会计行业的信誉都受到影响,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会计造假行为已经像雾霾一样笼罩全球,成为各国亟需解决的问题。只有正确的认识财务造假的本质,从会计职业道德、内部监督与控制等方面入手,建立起完善会计监督机制,防范财务舞弊的行为,减少财务舞弊案件的发生。认识财务造假的手段并有效的防止财务造假是会计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在剖析财务造假的含义、特点、原因、危害等问题的基础上,对中国当前的财务造假的主要手段进行剖析和总结,并根据我国的财务造假状况,提出有用的预防措施。
2 财务造假的含义及特征
2.1 财务造假的含义
财务造假,是指与财务相关的一系列人员,为了自己的私利,钻取法律以及会计准则的漏洞,打擦边球,更改财务信息,甚或是违反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以故意欺骗的行为,捏造财务信息,进而谋取不正当的利益。[1]这种不具有真实性的会计信息,极其严重的扰乱了会计信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发展趋势的基本把握,甚或,会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危机!
2.2 财务造假的特征
跟所有事物一样,财务造假也有其相对应的特征,如下所述:一、从主体方面看,财务造假的主体通常是管理层人员,虽然,具体的财务造假行为是由会计人员进行操作的,但是如果没有管理人员的授意,会计人员是没有能力单独进行操作的。二、从客体方面看,不论在财务上进行造假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都是财务造假的客体。三、从内容方面看,财务的造假,不但无法如实的反馈公司的财务状况的,甚至这些虚假的会计信息,还会扰乱公司的经济决策。[2]
2.3 财务造假的性质
财务造假主要有以下三个性质:
一、目的性,即财务造假是为了实现一些目的的行为,欺诈和错误的主要区别就在于,欺诈是故意的,有目的性的,而错误是无意的行为。
二、隐藏性,即财务造假行为被刻意的隐藏起来,让人难以发现。
三、危害性,即财务造假行为会给他人,给企业造成严重的危害。[3]
3 财务造假的原因及危害
3.1 财务造假的原因
3.1.1 利益的诱惑
从会计人员,自主意识方面,在金钱面前,很多会计人员会失去抵抗力,会本能的趋之如骛,经济不富裕的会计人员,为了有更多的钱去买奢侈品,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违背良心,做出财务造假行为。已经富有的会计人员,便想收获远远大于付出,更甚是不劳而获,这就驱使了这些会计人员做出财务造假的行为。[4]
3.1.2 高层管理人员的威逼利诱
很多低层的会计人员,对于财务造假,很多都是有想法,却没能力去实施,一是因为他们的财务专业水平不够,二是因为,很多的会计信息都需要上层的审核。因此,比起自主意识下,利益的诱惑,高层管理人员的威逼利诱,在现实生活中,更是比比皆是。也有不愿意同流合污的低层会计人员,但是他们的职位级别太低,根本没有话语权,为了生存,他们也只能听之,任之。高层管理人员受利益的驱使,铤而走险,并授意会计人员直接操作财务造假行为。[4]
3.1.3 会计政策的漏洞和会计方法的可选择性
很多会计人员,将钻取会计政策的漏洞,称之为合理避税。为了利益,而打擦边球。除了会计政策的漏洞,会计方法的可选择性,也构成了财务造假频出的原因,例如,有的企业为了,提高成本,降低收入,改变存货的计价方法,还有固定资产折旧,应收账款的计提折旧等。[5]
3.1.4 财务造假的代价低
我国目前,对于财务造假,国家的惩处力度不够大,法律责任人,主体不明确。很多具有财务造假行为的公司、企业或个人,都没有受到法律的制裁。很多,最后都是以罚款结案。我国的惩处力度太小,主要是罚款。对于刑法方面,只规定了直接经手人,对于幕后的人员,没有具体的刑法标准。[5]
3.1.5 内外部监管不善
很多企业的内部监督,形同虚设,甚或是同流合污。而外部的监督,政府的外部监督存在缺陷、政府方面的各个监督机关,各行其是,权责不明确,分工也不明确,监督效率低下,造成了很大的监督漏洞。社会的监督,注册会计师缺乏独立性,因而导致其监管不力,很多会计师事务所,因为没有统一的管理,资质层次不齐,很难起到有效的监督,也有些没有原则的会计事务所,为了利益,出具假的审计报告。[6]
3.2 财务造假的危害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财务造假无疑是一个极其普遍又危害极大的问题。国内和国外的财务造假现象频频出现。手段多种多样,给国家和广大投资者带来的危害、损失不可估量。本文在简述财务造假的含义和特征的基础上,对财务造假的手段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和总结,并分析了该如何识别财务造假行为,提出了有效的财务造假的防范措施。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财务造假,手段分析,防范措施
目 录
1 引言 1
2 财务造假的含义及特征 1
2.1 财务造假的含义 1
2.2 财务造假的特征 1
2.3 财务造假的性质 2
3 财务造假的原因及危害 2
3.1 财务造假的原因 2
3.2 财务造假的危害 3
4 财务造假的手段剖析 4
4.1 伪造销售收入 4
4.2 故意提前确认收入 5
4.3 隐瞒销售收入 5
4.4 故意递延销售收入 6
4.5 虚增费用 6
4.6 伪造进货行为 6
4.7 资本化支出与收益性支出互换乱记 6
4.8 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不恰当使用 7
4.9 故意隐瞒重大事项的信息 7
5 财务造假的识别 7
5.1 企业的外部环境发生剧烈变动 7
5.2 盈利能力明显高出同行的平均水平 8
5.3 企业的经营能力和生产能力不相符 8
5.4 企业的经营规模快速扩张 8
6 财务造假的防范措施 8
6.1 加强会计人才队伍的建设 8
6.2 完善法律法规建设 9
6.3 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10
6.4 完善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 11
6.5 完善公司的外部治理结构 11
结 论 13
致 谢 14
参 考 文 献 15
1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财务信息是经济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作为经济发展的产物,已经成为了国际经济语言。然而,随着财务信息的发展,财务造假也就应由而生。在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经济的发展变成了一把双刃剑,它虽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也带来了许多问题。从很多研究当中,不难发现,财务造假无疑是一个极其普遍又危害极大的问题。国内和国外的财务造假现象频频出现,如:美国的世通、中国的蓝田股份、四川长虹等事件,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给各个国家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财务造假已经跨越国界,成为世界性问题。在当今经济社会中,因为经济的发展,使得财务造假更加盛行。并且因为财务造假的盛行,加重了社会的诚信危机,严重扰乱了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
财务造假使整个会计行业的信誉都受到影响,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会计造假行为已经像雾霾一样笼罩全球,成为各国亟需解决的问题。只有正确的认识财务造假的本质,从会计职业道德、内部监督与控制等方面入手,建立起完善会计监督机制,防范财务舞弊的行为,减少财务舞弊案件的发生。认识财务造假的手段并有效的防止财务造假是会计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在剖析财务造假的含义、特点、原因、危害等问题的基础上,对中国当前的财务造假的主要手段进行剖析和总结,并根据我国的财务造假状况,提出有用的预防措施。
2 财务造假的含义及特征
2.1 财务造假的含义
财务造假,是指与财务相关的一系列人员,为了自己的私利,钻取法律以及会计准则的漏洞,打擦边球,更改财务信息,甚或是违反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以故意欺骗的行为,捏造财务信息,进而谋取不正当的利益。[1]这种不具有真实性的会计信息,极其严重的扰乱了会计信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发展趋势的基本把握,甚或,会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危机!
2.2 财务造假的特征
跟所有事物一样,财务造假也有其相对应的特征,如下所述:一、从主体方面看,财务造假的主体通常是管理层人员,虽然,具体的财务造假行为是由会计人员进行操作的,但是如果没有管理人员的授意,会计人员是没有能力单独进行操作的。二、从客体方面看,不论在财务上进行造假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都是财务造假的客体。三、从内容方面看,财务的造假,不但无法如实的反馈公司的财务状况的,甚至这些虚假的会计信息,还会扰乱公司的经济决策。[2]
2.3 财务造假的性质
财务造假主要有以下三个性质:
一、目的性,即财务造假是为了实现一些目的的行为,欺诈和错误的主要区别就在于,欺诈是故意的,有目的性的,而错误是无意的行为。
二、隐藏性,即财务造假行为被刻意的隐藏起来,让人难以发现。
三、危害性,即财务造假行为会给他人,给企业造成严重的危害。[3]
3 财务造假的原因及危害
3.1 财务造假的原因
3.1.1 利益的诱惑
从会计人员,自主意识方面,在金钱面前,很多会计人员会失去抵抗力,会本能的趋之如骛,经济不富裕的会计人员,为了有更多的钱去买奢侈品,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违背良心,做出财务造假行为。已经富有的会计人员,便想收获远远大于付出,更甚是不劳而获,这就驱使了这些会计人员做出财务造假的行为。[4]
3.1.2 高层管理人员的威逼利诱
很多低层的会计人员,对于财务造假,很多都是有想法,却没能力去实施,一是因为他们的财务专业水平不够,二是因为,很多的会计信息都需要上层的审核。因此,比起自主意识下,利益的诱惑,高层管理人员的威逼利诱,在现实生活中,更是比比皆是。也有不愿意同流合污的低层会计人员,但是他们的职位级别太低,根本没有话语权,为了生存,他们也只能听之,任之。高层管理人员受利益的驱使,铤而走险,并授意会计人员直接操作财务造假行为。[4]
3.1.3 会计政策的漏洞和会计方法的可选择性
很多会计人员,将钻取会计政策的漏洞,称之为合理避税。为了利益,而打擦边球。除了会计政策的漏洞,会计方法的可选择性,也构成了财务造假频出的原因,例如,有的企业为了,提高成本,降低收入,改变存货的计价方法,还有固定资产折旧,应收账款的计提折旧等。[5]
3.1.4 财务造假的代价低
我国目前,对于财务造假,国家的惩处力度不够大,法律责任人,主体不明确。很多具有财务造假行为的公司、企业或个人,都没有受到法律的制裁。很多,最后都是以罚款结案。我国的惩处力度太小,主要是罚款。对于刑法方面,只规定了直接经手人,对于幕后的人员,没有具体的刑法标准。[5]
3.1.5 内外部监管不善
很多企业的内部监督,形同虚设,甚或是同流合污。而外部的监督,政府的外部监督存在缺陷、政府方面的各个监督机关,各行其是,权责不明确,分工也不明确,监督效率低下,造成了很大的监督漏洞。社会的监督,注册会计师缺乏独立性,因而导致其监管不力,很多会计师事务所,因为没有统一的管理,资质层次不齐,很难起到有效的监督,也有些没有原则的会计事务所,为了利益,出具假的审计报告。[6]
3.2 财务造假的危害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6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