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龙公司财务舞弊问题研究
科龙公司财务舞弊问题研究[20191229205108]
摘 要
财务舞弊问题造成了空前的信任危机,使上市公司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稳定都遭到了破坏。为了研究对于财务舞弊的管理措施,本文以科龙公司案列作为研究,分析上市公司为何要进行财务舞弊、是如何进行及其有何危害以及如何进行防范措施的问题,来保证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的稳定性。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防范措施
目 录
1绪论 1
1.1选择的背景和问题 1
1.2研究的方法及内容 2
2文献综述 3
2.1财务舞弊的概念 3
2.2财务舞弊的动因 3
2.3国内外的文献综述 3
2.4启示与思考 4
3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危害 5
3.1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失去信心 5
3.2不利于国家制定宏观经济决策 5
3.3造成上市公司内部管理紊乱 5
4.我国财务舞弊典型案例分析 7
4.1广东科龙电器财务舞弊案 7
4.2财务舞弊案的警示 8
5.科龙公司财务舞弊的原因及主要手段 9
5.1 科龙公司财务舞弊的原因 9
5.1.1 产权不明晰 9
5.1.2 我国的监管查处力度不严 9
5.1.3 受经济利益驱使 9
5.1.4 会计从业人员道德素养较低 9
5.2科龙公司财务舞弊的主要操作手段 10
6科龙公司财务舞弊的防范措施 12
6.1完善契约约束及激励机制 12
6.2强化执法力度,坚决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12
6.3发挥媒体的监督作用 13
6.4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培训 13
7.结论 .........................................................15
1.绪论
1.1选择的背景和问题
上财务舞弊问题不仅仅属于我国上市公司或者公司所特有的问题,已经普遍存在于国际社会中。从郑百文、蓝田股份、琼民源、银广夏、大庆联谊、猴王股份等近几年来所发生的财务舞弊案件就可以看出该问题的严重性和普及性。另外,国际社会上也屡屡出现相关的问题,自从2002年美国安然公司申请了破产保护,陆陆续续不断有较大型的财务舞弊案件发生。连施乐、世通、朗讯等国际巨头公司的造假数额也令人震惊。财务舞弊、财务舞弊等行为造成的影响比较大,一方面给投资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和社会上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另一方面不利于上市公司决策者制定正确的投资决策和判断,给各方的利益相关者造成难以衡量的经济损失,破坏了正常的国民经济秩序,影响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
基于当前国内国外的都普遍存在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问题,该问题成为了中介机构、相关的证券管理部门和各方利益相关者所不得不正视的问题,也得到了各方学者的共同关注并致力解决的问题。
国内外相当一部分学者都对财务舞弊的类型、表现、产生的原因、和治理的手段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和分析。本文在众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出财务舞弊造成的影响和产生的原因,为更好解决财务舞弊问题提供更为重要的依据,力求更深入地认识和治理财务舞弊问题、更有效地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开拓出一个全新的治理模式,具有相当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基于我国普遍存在财务舞弊的背景下,对于财务舞弊问题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同时这也是本文对于我国财务舞弊问题研究的目标所在。结合前人的分析和本文的总结,认为防范和治理财务舞弊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就宏观意义而言,治理财务舞弊有利于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和偷税漏税、私用公款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存在部分经营者为了实现自身的经济利益就肆意操作利润的现象,对外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侵犯了国家的财产,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经济利益受到损害;另外,加强财务舞弊管理工作将有利于政府更有效和全面地实施宏观调控。
另一方面,就微观意义闻言,治理财务舞弊现象将更加有利于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机制的调整,促进上市公司健康、稳定的发展。会计信息对于经理的聘用、替换以及经理的合理报酬等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等相关调整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纵观我国上市公司频频出现财务舞弊现象,已经对社会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不仅对于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带来了损失,还导致我国经济资源发生错配,影响到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为此,要预防和治理财务舞弊问题的工作刻不容缓。
1.2研究的方法及内容
本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预期的结果;第二部分主要介绍我国财务舞弊的现状,阐述了当前我国财务舞弊的几种主要形式;第三部分介绍财务舞弊对我国所造成的影响,并从投资者、国家宏观政策和上市公司自身的角度进行细分阐述;第四部分分析财务舞弊产生的原因,也从制度、国家政策和上市公司自身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五部分就我国财务舞弊存在的问题上提出治理的相关措施建议;最后一部分为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
本文主要采取规范分析法和文献综述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对财务舞弊现象的分析和理解,阐述财务舞弊的现状、危害、产生的原因和治理的措施。
本文对我国存在的财务舞弊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的重点放在违法性财务舞弊的问题上,希望可以通过对解决我国财务舞弊问题起到一定的防范作用。
2文献综述
2.1财务舞弊的概念
舞弊审核师协会(Association of Certified Fraud Examiners)把财务舞弊定义为:“上市公司或者公司故意地、蓄意地错报或漏报财务报告中的重要事实,或者是披露虚假的会计数据。当使用者考虑所有可用信息时,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将会因为这些信息而被误导”。这种带有欺诈性质的财务报告,亦被称之为“管理当局舞弊(Management Fraud)”。
从上观点可以发现,缺乏诚信是财务舞弊操作者的主要的特点。为了自身利益,他们故意地漏报或虚假地披露财务信息,使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性大幅度降低,投资风险越发加大,破坏了市场的稳定性。
2.2财务舞弊的动因
对于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这一课题,中外学者对相关领域都做了研究。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还不成熟。我国对于该课题的研究还局限于规范性研究。
国外主要有四大类舞弊动因理论:“第一类是由心里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舞弊冰山理论。他认为一个公司是否会出现财务舞弊现象,不仅要看公司是否建立了严密的内部控制系统,还要判断公司是否存在经营上的压力以及相关财务人员的品行是否存在问题”;第二类是由Albecht(1995)提出的舞弊三角理论,即舞弊主体的动机、机会以及理性程度达到构成舞弊行为出现的程度时,舞弊行为会自然而然地发生。
2.3国内外的文献综述
国内学者张新红(2010)指出财务舞弊的原因在于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存在问题,相关财务人员的职业品德有待考察,最主要的动因在于舞弊产生的利益远远超出舞弊暴露后所遭受的损失。娄权(2004)提出了财务舞弊的四因子假设,即文化、动机、机会以及权衡四因子都具备的时候,财务舞弊行为就会产生。
Albrecht和Romney(1986)对上市公司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红旗”标志(也称警讯或舞弊风险因素)也可能预示着公司会进行财务舞弊。他们指出,许多指标本身存在不可测性,同时管理人员的个人素质也与预警指标的好坏有着很大的联系。Treadway Committee(1987)的报告中指出面临财务困境的上市公司比正常运作的公司更容易与财务舞弊行为联系在一起。Kinney和Mc Daniel(1989)则支持上述观点。他们认为面临财务困境的上市公司更容易提供虚假的财务信息来诱导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
摘 要
财务舞弊问题造成了空前的信任危机,使上市公司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稳定都遭到了破坏。为了研究对于财务舞弊的管理措施,本文以科龙公司案列作为研究,分析上市公司为何要进行财务舞弊、是如何进行及其有何危害以及如何进行防范措施的问题,来保证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的稳定性。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防范措施
目 录
1绪论 1
1.1选择的背景和问题 1
1.2研究的方法及内容 2
2文献综述 3
2.1财务舞弊的概念 3
2.2财务舞弊的动因 3
2.3国内外的文献综述 3
2.4启示与思考 4
3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危害 5
3.1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失去信心 5
3.2不利于国家制定宏观经济决策 5
3.3造成上市公司内部管理紊乱 5
4.我国财务舞弊典型案例分析 7
4.1广东科龙电器财务舞弊案 7
4.2财务舞弊案的警示 8
5.科龙公司财务舞弊的原因及主要手段 9
5.1 科龙公司财务舞弊的原因 9
5.1.1 产权不明晰 9
5.1.2 我国的监管查处力度不严 9
5.1.3 受经济利益驱使 9
5.1.4 会计从业人员道德素养较低 9
5.2科龙公司财务舞弊的主要操作手段 10
6科龙公司财务舞弊的防范措施 12
6.1完善契约约束及激励机制 12
6.2强化执法力度,坚决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12
6.3发挥媒体的监督作用 13
6.4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培训 13
7.结论 .........................................................15
1.绪论
1.1选择的背景和问题
上财务舞弊问题不仅仅属于我国上市公司或者公司所特有的问题,已经普遍存在于国际社会中。从郑百文、蓝田股份、琼民源、银广夏、大庆联谊、猴王股份等近几年来所发生的财务舞弊案件就可以看出该问题的严重性和普及性。另外,国际社会上也屡屡出现相关的问题,自从2002年美国安然公司申请了破产保护,陆陆续续不断有较大型的财务舞弊案件发生。连施乐、世通、朗讯等国际巨头公司的造假数额也令人震惊。财务舞弊、财务舞弊等行为造成的影响比较大,一方面给投资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和社会上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另一方面不利于上市公司决策者制定正确的投资决策和判断,给各方的利益相关者造成难以衡量的经济损失,破坏了正常的国民经济秩序,影响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
基于当前国内国外的都普遍存在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问题,该问题成为了中介机构、相关的证券管理部门和各方利益相关者所不得不正视的问题,也得到了各方学者的共同关注并致力解决的问题。
国内外相当一部分学者都对财务舞弊的类型、表现、产生的原因、和治理的手段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和分析。本文在众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出财务舞弊造成的影响和产生的原因,为更好解决财务舞弊问题提供更为重要的依据,力求更深入地认识和治理财务舞弊问题、更有效地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开拓出一个全新的治理模式,具有相当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基于我国普遍存在财务舞弊的背景下,对于财务舞弊问题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同时这也是本文对于我国财务舞弊问题研究的目标所在。结合前人的分析和本文的总结,认为防范和治理财务舞弊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就宏观意义而言,治理财务舞弊有利于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和偷税漏税、私用公款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存在部分经营者为了实现自身的经济利益就肆意操作利润的现象,对外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侵犯了国家的财产,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经济利益受到损害;另外,加强财务舞弊管理工作将有利于政府更有效和全面地实施宏观调控。
另一方面,就微观意义闻言,治理财务舞弊现象将更加有利于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机制的调整,促进上市公司健康、稳定的发展。会计信息对于经理的聘用、替换以及经理的合理报酬等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等相关调整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纵观我国上市公司频频出现财务舞弊现象,已经对社会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不仅对于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带来了损失,还导致我国经济资源发生错配,影响到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为此,要预防和治理财务舞弊问题的工作刻不容缓。
1.2研究的方法及内容
本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预期的结果;第二部分主要介绍我国财务舞弊的现状,阐述了当前我国财务舞弊的几种主要形式;第三部分介绍财务舞弊对我国所造成的影响,并从投资者、国家宏观政策和上市公司自身的角度进行细分阐述;第四部分分析财务舞弊产生的原因,也从制度、国家政策和上市公司自身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五部分就我国财务舞弊存在的问题上提出治理的相关措施建议;最后一部分为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
本文主要采取规范分析法和文献综述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对财务舞弊现象的分析和理解,阐述财务舞弊的现状、危害、产生的原因和治理的措施。
本文对我国存在的财务舞弊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的重点放在违法性财务舞弊的问题上,希望可以通过对解决我国财务舞弊问题起到一定的防范作用。
2文献综述
2.1财务舞弊的概念
舞弊审核师协会(Association of Certified Fraud Examiners)把财务舞弊定义为:“上市公司或者公司故意地、蓄意地错报或漏报财务报告中的重要事实,或者是披露虚假的会计数据。当使用者考虑所有可用信息时,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将会因为这些信息而被误导”。这种带有欺诈性质的财务报告,亦被称之为“管理当局舞弊(Management Fraud)”。
从上观点可以发现,缺乏诚信是财务舞弊操作者的主要的特点。为了自身利益,他们故意地漏报或虚假地披露财务信息,使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性大幅度降低,投资风险越发加大,破坏了市场的稳定性。
2.2财务舞弊的动因
对于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这一课题,中外学者对相关领域都做了研究。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还不成熟。我国对于该课题的研究还局限于规范性研究。
国外主要有四大类舞弊动因理论:“第一类是由心里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舞弊冰山理论。他认为一个公司是否会出现财务舞弊现象,不仅要看公司是否建立了严密的内部控制系统,还要判断公司是否存在经营上的压力以及相关财务人员的品行是否存在问题”;第二类是由Albecht(1995)提出的舞弊三角理论,即舞弊主体的动机、机会以及理性程度达到构成舞弊行为出现的程度时,舞弊行为会自然而然地发生。
2.3国内外的文献综述
国内学者张新红(2010)指出财务舞弊的原因在于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存在问题,相关财务人员的职业品德有待考察,最主要的动因在于舞弊产生的利益远远超出舞弊暴露后所遭受的损失。娄权(2004)提出了财务舞弊的四因子假设,即文化、动机、机会以及权衡四因子都具备的时候,财务舞弊行为就会产生。
Albrecht和Romney(1986)对上市公司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红旗”标志(也称警讯或舞弊风险因素)也可能预示着公司会进行财务舞弊。他们指出,许多指标本身存在不可测性,同时管理人员的个人素质也与预警指标的好坏有着很大的联系。Treadway Committee(1987)的报告中指出面临财务困境的上市公司比正常运作的公司更容易与财务舞弊行为联系在一起。Kinney和Mc Daniel(1989)则支持上述观点。他们认为面临财务困境的上市公司更容易提供虚假的财务信息来诱导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7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