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金融资产分类研究
基于IAS39、IFRS9以及我国CAS22关于金融资产分类对比,辅以2011年至201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年报数据,具体分析我国上市公司金融资产分类现状,并针对2014年上市公司的半年报和3季度财报变化,在阐释2014年新修订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金融资产重分类的影响基础上,指出我国上市公司金融资产存在分类主观性强和公允价值应用不规范、分类倾向于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平滑收益的问题,最后提出政府层面应继续完善公允价值应用体系,社会层面应完善公司治理体系,加强风险管控,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等改进措施。关键词:金融资产;会计准则;上市公司;公允价值目录
0 引言 1
1金融资产分类概述 1
1.1 金融资产的定义 1
1.2 IAS39的金融资产四分类体系 1
1.2.1 IAS39的分类基础 2
1.2.2 IAS39的计量属性 2
1.2.3 IAS39 金融资产的重分类 3
1.3 IFRS9的金融资产两分类体系 3
1.3.1 IFRS9分类基础 3
1.3.2 IFRS9关于金融资产的计量属性 4
1.3.3 IFRS9关于金融资产的重分类 4
1.4 我国CAS22的金融资产四分类体系 5
1.4.1 CAS22的分类 5
1.4.2 CAS22的计量 5
1.4.3 CAS22的重分类 5
1.5 CAS22与IFRS9的比较分析 5
2 我国上市公司金融资产分类现状 6
2.1金融类上市公司金融资产的分类现状 6
2.2非金融类上市公司金融资产的分类现状 8
3 2014年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金融资产分类的影响 11
3.1 CAS(2014)对金融资产计量和重分类的影响 11
3.2 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会计政策的影响 12
3.3 2014年上市公司数据分析 12
4上市公司金融资产分类和计量存在的问题 14
4.1分类方面的问题:分类基础主观性强 14
4.2计量方面的问题 15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上市公司金融资产分类的影响 11
3.1 CAS(2014)对金融资产计量和重分类的影响 11
3.2 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会计政策的影响 12
3.3 2014年上市公司数据分析 12
4上市公司金融资产分类和计量存在的问题 14
4.1分类方面的问题:分类基础主观性强 14
4.2计量方面的问题 15
4.2.1 公允价值选择存在主观性 15
4.2.2公允价值应用起步晚,估价技术欠缺 15
5 对存在问题的措施 15
5.1 政府层面 15
5.1.1 继续修订金融工具会计准则 15
5.1.2提高我国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过程的话语权 16
5.1.3 完善公允价值应用体系 16
5.2 社会层面 17
5.2.1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监管 17
5.2.2 加强风险管控,建立风险机制 17
5.2.3 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 17
结论 19
致谢 21
参考文献 22
上市公司金融资产分类研究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金融工具的使用愈发频繁。而金融工具由于本身交易复杂性,导致会计处理也特别复杂。为了简化金融工具会计处理,改善财务报告质量,2009年IASB首次发布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以下简称IFRS9),并于2014年7月发布最终版本IFRS9,以全面替代《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以下简称IAS39)。按照财政部发布的《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改变势必对我国的会计趋同产生实质性影响。我国目前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以下简称CAS22)是以IAS39为基础制定的四分类体系,规定以管理层的持有意图作为金融资产划分依据,这也会诱使上市公司通过金融资产分类来调节利润。2014年7月,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正式施行后,将对金融资产的确认与计量产生影响。而上市公司在新会计准则下需做出会计政策变更,对涉及的金融资产进行重分类,加大了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空间,因此探讨金融资产的分类与计量问题具有实务指导意义。
1金融资产分类概述
金融资产的定义
IASB将金融工具定义为:指形成一个实体的金融资产并形成另一个实体的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1]。在这个定义下,金融资产是指主体持有的现金、银行存款、其他的流动资金以及其他主体的权益工具。而我国财政部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CAS22将金融工具定义为:形成一个企业的金融资产,并形成其他单位的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合同,通常指企业的下列资产: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贷款、股权投资、债权投资等[2]。
IAS39的金融资产四分类体系
我们现在看到的IAS39,实际上可视为经过多次修订而来的“新”IAS39。2004年修订后的IAS39把金融资产分为以下四类:(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价值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2)持有至到期投资;(3)贷款和应收款项;(4)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
1.2.1 IAS39的分类基础
管理层意图是IAS39金融资产分类的主要基础,具体将金融资产分为相应的四类。以金融资产权益工具为例,如果是以短期处置获利为目的而持有权益类金融资产则划分至以公允价值计量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类,否则划分至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类[3]。从以上可看出,持有者即管理层是否有短期获利的意图使得IAS39的金融资产四分类标准也具有主观性的特征,这也导致客观上缺乏约束性,且由于分类标准复杂,应用难度较大,这一分类方式并不太全面和完善。
1.2.2 IAS39的计量属性
(1)国际会计准则的长远追求目标是全面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推行
IASC/IASB长期以来一直将全面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作为改进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终极目标,认为公允价值是金融工具计量的最佳选择。公允价值计量与历史成本计量相比,更具有决策相关性能更好地提供给使用者有效的决策信息,进而使管理层为企业做出有利的决策。在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演进过程中,围绕着历史成本计量与公允价值计量到底哪个更好的争论就一直持续着。历史成本从会计产生时就随之产生,它的客观性与可验证性较公允价值计量相比具有优势。但是,历史成本计量也有局限性,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得更加明显,在决策相关性和会计信息相关性方面,历史成本计量并不如公允价值计量具有优势。
公允价值计量从开始引入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时便备受关注,随着IASC/IASB对公允价值的不断修订与改进,公允价值计量在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中的应用也逐渐成熟。IASC在1997年3月发布了题为《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的会计处理》综合性讨论稿,公开征求意见。在该讨论稿中,IASC提出:以公允价值计量所有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综合性讨论稿在全球受到了广泛的讨论,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认为应该建立国际性金融工具准则。然而,由
0 引言 1
1金融资产分类概述 1
1.1 金融资产的定义 1
1.2 IAS39的金融资产四分类体系 1
1.2.1 IAS39的分类基础 2
1.2.2 IAS39的计量属性 2
1.2.3 IAS39 金融资产的重分类 3
1.3 IFRS9的金融资产两分类体系 3
1.3.1 IFRS9分类基础 3
1.3.2 IFRS9关于金融资产的计量属性 4
1.3.3 IFRS9关于金融资产的重分类 4
1.4 我国CAS22的金融资产四分类体系 5
1.4.1 CAS22的分类 5
1.4.2 CAS22的计量 5
1.4.3 CAS22的重分类 5
1.5 CAS22与IFRS9的比较分析 5
2 我国上市公司金融资产分类现状 6
2.1金融类上市公司金融资产的分类现状 6
2.2非金融类上市公司金融资产的分类现状 8
3 2014年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金融资产分类的影响 11
3.1 CAS(2014)对金融资产计量和重分类的影响 11
3.2 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会计政策的影响 12
3.3 2014年上市公司数据分析 12
4上市公司金融资产分类和计量存在的问题 14
4.1分类方面的问题:分类基础主观性强 14
4.2计量方面的问题 15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上市公司金融资产分类的影响 11
3.1 CAS(2014)对金融资产计量和重分类的影响 11
3.2 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会计政策的影响 12
3.3 2014年上市公司数据分析 12
4上市公司金融资产分类和计量存在的问题 14
4.1分类方面的问题:分类基础主观性强 14
4.2计量方面的问题 15
4.2.1 公允价值选择存在主观性 15
4.2.2公允价值应用起步晚,估价技术欠缺 15
5 对存在问题的措施 15
5.1 政府层面 15
5.1.1 继续修订金融工具会计准则 15
5.1.2提高我国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过程的话语权 16
5.1.3 完善公允价值应用体系 16
5.2 社会层面 17
5.2.1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监管 17
5.2.2 加强风险管控,建立风险机制 17
5.2.3 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 17
结论 19
致谢 21
参考文献 22
上市公司金融资产分类研究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金融工具的使用愈发频繁。而金融工具由于本身交易复杂性,导致会计处理也特别复杂。为了简化金融工具会计处理,改善财务报告质量,2009年IASB首次发布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以下简称IFRS9),并于2014年7月发布最终版本IFRS9,以全面替代《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以下简称IAS39)。按照财政部发布的《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改变势必对我国的会计趋同产生实质性影响。我国目前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以下简称CAS22)是以IAS39为基础制定的四分类体系,规定以管理层的持有意图作为金融资产划分依据,这也会诱使上市公司通过金融资产分类来调节利润。2014年7月,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正式施行后,将对金融资产的确认与计量产生影响。而上市公司在新会计准则下需做出会计政策变更,对涉及的金融资产进行重分类,加大了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空间,因此探讨金融资产的分类与计量问题具有实务指导意义。
1金融资产分类概述
金融资产的定义
IASB将金融工具定义为:指形成一个实体的金融资产并形成另一个实体的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1]。在这个定义下,金融资产是指主体持有的现金、银行存款、其他的流动资金以及其他主体的权益工具。而我国财政部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CAS22将金融工具定义为:形成一个企业的金融资产,并形成其他单位的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合同,通常指企业的下列资产: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贷款、股权投资、债权投资等[2]。
IAS39的金融资产四分类体系
我们现在看到的IAS39,实际上可视为经过多次修订而来的“新”IAS39。2004年修订后的IAS39把金融资产分为以下四类:(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价值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2)持有至到期投资;(3)贷款和应收款项;(4)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
1.2.1 IAS39的分类基础
管理层意图是IAS39金融资产分类的主要基础,具体将金融资产分为相应的四类。以金融资产权益工具为例,如果是以短期处置获利为目的而持有权益类金融资产则划分至以公允价值计量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类,否则划分至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类[3]。从以上可看出,持有者即管理层是否有短期获利的意图使得IAS39的金融资产四分类标准也具有主观性的特征,这也导致客观上缺乏约束性,且由于分类标准复杂,应用难度较大,这一分类方式并不太全面和完善。
1.2.2 IAS39的计量属性
(1)国际会计准则的长远追求目标是全面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推行
IASC/IASB长期以来一直将全面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作为改进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终极目标,认为公允价值是金融工具计量的最佳选择。公允价值计量与历史成本计量相比,更具有决策相关性能更好地提供给使用者有效的决策信息,进而使管理层为企业做出有利的决策。在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演进过程中,围绕着历史成本计量与公允价值计量到底哪个更好的争论就一直持续着。历史成本从会计产生时就随之产生,它的客观性与可验证性较公允价值计量相比具有优势。但是,历史成本计量也有局限性,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得更加明显,在决策相关性和会计信息相关性方面,历史成本计量并不如公允价值计量具有优势。
公允价值计量从开始引入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时便备受关注,随着IASC/IASB对公允价值的不断修订与改进,公允价值计量在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中的应用也逐渐成熟。IASC在1997年3月发布了题为《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的会计处理》综合性讨论稿,公开征求意见。在该讨论稿中,IASC提出:以公允价值计量所有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综合性讨论稿在全球受到了广泛的讨论,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认为应该建立国际性金融工具准则。然而,由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