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轨电车1号线运营对常规公交影响的调查与分析

目 录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2 基本概念 3
2.1 有轨电车的相关概念 3
2.2 有轨电车1号线的基本信息 6
3 有轨电车1号线对常规公交影响的交通调查 6
3.1 问卷调查 6
3.2 公交站点人数调查与分析 15
4 改进措施 17
4.1 公交线路与轨道线路的空间关系分析 17
4.2 解决办法 19
结 论 22
致 谢 23
参 考 文 献 24
附录A 25
附录B 26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社会在不断地进步,经济也一直在不停地增长着,城市中小客车的数量也在不停地增加,随之而来的是城市里的道路建设速度远远赶不上小汽车那飞快的增长,道路的交通拥堵已经成为了严重的问题,这个问题也吸引了很多学者的研究兴趣,他们思考各种方法以求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1]。无论是我国自己的专家还是国外的专家,都认为如果只靠单纯地增加城市道路供给数量,是不能轻易的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也只能是看似解决问题,时间一长这个问题又会再次暴露,关键是城市用地也受到限制,不能无止境地修建道路,国内外许多城市已经意识到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性。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进步以及科学技术不断的变革更新,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如今已经形成了出租车、快速公交(BRT)、常规公交、地铁、轻轨等多种公共交通方式并存的公共交通一体化的丰富体系[2]。
人们出行时选择的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行方式原则是首先时间要满足出行者的预期,然后再在各种交通方式中寻找某些方面与自己匹配的,自己满意的交通方式。对于城市交通出行者来说,可以选择的出行方式颇多,随着出行方式的变化与升级,除此之外当有新的交通方式出现时,出行者就将面对各种交通方式的重新选择,最后导致的结果就会使客流分散到各种交通方式中。因此,淮安市有轨电车的建成运行对常规公交定会有一定影响[3]。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如今,淮安有轨电车已经建设完毕,现在处于运行阶段,淮安有轨电车的建设与运行必将给淮安的交通方式增色不少,丰富淮安公共交通的出行方式,对出行选择方式结构的组成产生较大的影响。从本质上讲,有轨电车却是一种与其他交通方式存在彼此竞争、彼此依存的一种新兴的交通方式,适用于中小城市。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由于新兴的有轨电车投入运行后,肯定有原来乘坐其他交通方式的一部分乘客将被有轨电车吸引,以致选择其他交通方式的乘客会相应减少,从而就形成了有轨电车与其他交通方式彼此竞争的惨烈状况;另一方面,由于轨道交通方面的建设成本成倍增加,加上线路的灵活性、可达性较常规公交等方式差,起不到“门到门、户到户”的功能,所以对换乘的要求就非常高,尽量考虑到与其他交通方式进行合适的换乘衔接,这样才能做到彼此共存,相互发展。
淮安有轨电车1号线刚刚通车运行,为了更好的评估运营效果,需要分析有轨电车1号线运营后对常规公交的影响。通过对1号线沿线公共交通服务调查、乘客选择有轨电车影响因素调查,分析有轨电车1号线运营对常规公交影响并提出改善措施。
在进行城市交通系统规划时,许多城市都面临着交通系统日益复杂的问题,在这如此繁杂的交通系统中,必须明确各种交通方式的规模大小,应该尽量满足居民出行交通需求的同时还能够避免资源浪费,从而使城市和谐、可持续发展。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轨道交通的后期规划必须要与其未来的客流量相匹配,城市轨道交通的客流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轨道交通运行后作为独具新优势而诱增的客流;二是轨道交通建成后由其他交通方式客流转移而来的部分客流。而后者是轨道交通建成后的大部分客流,其中大部分的客流是由常规公交客流转移而来,研究这部分由常规公交转移而来的客流量、行为等特征成为了关键,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此项客流量进行调查研究。国外轨道交通相对于国内起步较早,相应的研究也会相对比较成熟[4]。
非集计模型可根据所采用的函数的形态不同而不同,即其模型随函数形态而定,换句话说,有两种模型:Logit 模型、Probit 模型。Logit模型的形式比较简单,计算也相对来说比较简化,而且在实践的环节更为切实中用,因此也就被广泛接纳和广泛采用了[5]。
Golias运用 logit 模型研究雅典城市轨道系统开通后,小汽车和常规公交的变化,尤其是客流量的变化,结果发现经常乘坐常规公交的乘客更愿意向有轨电车等新兴交通方式转移[6]。
日本札幌市在有轨电车规划设计时,就采用了非集计模型,是通过SP调查而得的数据,对市内火车站至市外新千岁飞机场间的各种运输方式采用了抽样问卷调查,结果获得了有轨电车与别的交通方式客流分摊比例。
1.2.2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在城市轨道交通方面研究起步较晚,稍显欠缺和滞后。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杨新明、陈丽先分析了城市轨道类交通与公交车客流吸引的影响要素,然后再根据各种外出方式下的出行所需时间和出行的距离,以此来确定城市轨道交通方面与常规公共汽车之间的客流重叠区域。采用 logit 模型,用比较容易计算的广义上的费用函数来代换原有的效用函数,这样的话,就形成了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竞争,如果想深一步进行探究的话,可以获得两种方式的比例构成,可以提出用来明确两者之间分担比例的有效办法[7]。
南京工业大学的朱宏伟和包海进行了常规公交售价的多少对整个城市公交体系的影响,总结出了公交售价多少对整个城市公共交通结构产生的影响和如何选择出行方式的模型。他们选择在南京市实施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又分为现场问卷调查和网上名意调查,经过筛选后得出了能够吸引居民更愿意选择轨道交通的因素[8]。结果表明,出行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收入、出行所用的时间、出行所需的费用以及出行的目的对于出行者如何选择出行方式有明显的影响,根据非集计模型新建出了如何选择利于自己出行的出行方式,列出了出行所需的时间和如何选择交通类型的关系,为通过调整票价来影响公共交通方式组成提供了重要信息。
东南大学的王炜研究了城市公共交通方式预测划分的方法,通过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出发,将影响人们出行的因素进行区分与划分,然后再根据宏观与微观、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宗旨,寻找人们选择出行方式随距离、广义费用等而变化的一定内在联系,获得了一种实用性强且易于操作的城市客运范畴下的交通类型区分预测的有效方案。
2 基本概念
2.1 有轨电车的相关概念
2.1.1 有轨电车的概念
有轨电车一般都是依靠外在的电力而使电车车身运动并在铺设好的电车轨道上安全行驶,履行着安全、快速、高效的运输原则,将人或货物从一点转移到另一点的运输方式[9]。很显然电车是一种公共的交通工具,因为有轨电车的轨道铺设在路面上,因此也被称为路面电车,简称电车。一般情况下电车都会在街道上行走,所有的电车基本上都是单节,最多五节。另外,能够像电车一样在地面的轨道上运行的缆车也属于路面电车。考虑到电车的动力是电力,电车是不会像机动车一样排放污染环境的尾气,所以有轨电车真的算得上是非常环保的交通运输方式。在国内有轨电车最早应用于天津。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tgc/jjtys/31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