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淀粉芽孢杆菌对池塘水质和细菌的影响
为了探讨投放解淀粉芽孢杆菌对池塘细菌和水质的影响,实验通过设置实验组与对照组池塘,隔5天泼洒1次芽孢杆菌,连续2次后,分别对两池塘中水质指标(溶氧、高锰酸钾指数、氨氮指数及硝
西维因对罗非鱼内分泌干扰效应相关激素和基因表达的影响
本实验以雄性罗非鱼为研究对象,将其暴露于不同浓度的西维因(0.16mg/L、0.8mg/L、2mg/L)中29天,用酶联免疫法对罗非鱼血清卵黄蛋白原(VTG)、雌二醇(E2)、睾酮(T)水平及用RT-PCR对精巢组织3β-HSD1基因表达进行了测定,探讨西维因对罗非鱼内分泌干扰效应相关激素和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0.16mg/L、0.8mg/L、2mg/L西维因实验组下罗非鱼的VTG、E2、T水平在实验期间随时间推移呈曲线上升态势。2mg/L西维因浓度下的E2、T水平从西维因暴露以来在
表面活性剂对养殖水体中溶氧的影响研究
摘 要水产养殖环境中的溶解氧(DO)是影响养殖生物生存、生长以及水生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水质因素之一,而表面活性剂具有一定的增加养殖水体中DO水平的作用和能力。通过对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阴离子型、阳离子型和非离子型)影响养殖水体中DO的效果以及主要影响因素的研究分析,发现试验所选的3种表面活性剂均能增加养殖水体中DO的含量,其增氧效果受水体pH、水温、水体微生物含量等水环境因素的影响。综合多方面因素分析显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苯扎溴铵较适宜在水产养殖水体中应用,适宜的使用条件为水温28~32℃,pH 7.5
罗非鱼产业短信服务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罗非鱼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向全世界推广养殖的优质鱼类,也是我国主导水产养殖品种之一,其产业地位十分重要。在罗非鱼的贸易流通环节中,罗非鱼养殖户以及经销商等罗非鱼生产从业人员能否及时有效的获取目标时间、目标产销地点的罗非鱼相关产品贸易量、价格以及历史进出口数据等重要信息,关乎效益的高低与产业发展的优劣。本文对于如何及时有效的为罗非鱼生产从业人员提供所需信息进行了研究,根据目标人群的基本条件以及知识学习接受能力,确定以短信息服务(SMS)为基础技术,应用GSM Modem为基础组件进行研究与开发,进
红鳍原鲌的年龄组成和生长特性
:为了了解太湖红鳍原鲌(Cultrichthys erythropterus)的种群结构及生长状况,根据2013年在太湖等地采集的230尾标本,对红鳍原鲌的年龄和生长特征进行了研究。经研究结果表明,红鳍原鲌年轮特征表现为疏密型、切割型、间隙型或混合型等,年龄特征比较明显。种群由1~3龄共3个龄组组成,1龄鱼为优势群体,占总数的56.00%;体长分布范围在38.15~272.23mm,主要集中在200~250mm(占总数的28.44%);体重分布范围在0.9~353.3g,主要集中在0~100g(占总数的5
紫黑翼蚌幼蚌与三角帆蚌斧足组织微结构比较
以紫黑翼蚌和三角帆蚌幼蚌的斧足组织为材料,采用组织切片法和扫描电镜技术对其斧足微结构进行观察比较。组织切片观察结果显示紫黑翼蚌与三角帆蚌斧足表皮组织不同,紫黑翼蚌斧足表面为单层扁平上皮,三角帆蚌为假复层柱状上皮,斧足肌肉纤维细胞未发现显著差异。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紫黑翼蚌斧足边缘存在两条互相明显的“足沟”,而三角帆蚌没有明显的“足沟”。紫黑翼蚌斧足足沟的存在可能是幼蚌能进行类似‘攀岩“垂直运动的重要原因。本研究结果将为在我国更好地开展紫黑翼蚌幼蚌的人工驯养和繁育提供理论依据。
精养池塘中1株异养硝化菌的分离鉴定及无机氮利用特性研究
从处于养殖高峰期的吉富罗非鱼精养池塘中富集、分离得到1株异养硝化细菌1HBf01,经16S rDNA序列比较、细菌形态学分析及生理生化指标试验,确定菌株其为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对其无机氮利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在异养硝化培养基中48h内可将氨氮基本脱除干净,同时都有少量硝酸根、亚硝酸根累积;24h内菌株可脱除67.9%的氨氮,同时碳氮消耗质量比分别为10.6:1;菌株在分别以硝态氮和亚硝态氮为唯一氮源的异养培养基中均能进行好氧反硝化生长,在三种无机氮源同
氟乐灵在养殖水体中的动态变化研究
氟乐灵因具有防治虾类疾病、控制池塘青苔等特点而在水产养殖业上广泛应用,因此研究其在养殖水体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和降解显得重要和迫切。本文在参考其它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采用气相色谱分析养殖水体中的氟乐灵的方法,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000105mg/L,测定下限为0.00042mg/L,加标回收率在82.88~108.19%,可较为准确地分析氟乐灵在养殖水体环境中的动态变化。研究表明,氟乐灵在养殖水体中具有一定的残留效应,半衰期在30d之内。氟乐灵在养殖水体中的动态变化与其初始浓度、水温、光照时间和pH有一定的关系
急性低温应激后吉富罗非鱼幼鱼肝脏抗氧化与血清免疫指标的变化
采用急性低温应激方法,将吉富罗非鱼在26℃下驯养8周后,直接放入14℃的水环境中,在不同应激时间后对鱼体肝脏抗氧化和血清免疫指标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应激时间的延长,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肝脏丙二醛含量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呈相反的关系。急性低温应激下,鱼体血清皮质醇水平会显著升高(P<0.05)。而血清C3水平在应激时间内始终处于下降趋势。在实际养殖生产中,应密切关注温度变化,尤其是冬季,降低低温胁迫对鱼体免疫机能的影响。
异育银鲫mstn基因克隆及生长相关的多态性位点的筛选
1本文采用分子克隆技术得到了异育银鲫“中科三号”和MSTN基因的DNA序列全长和自繁异育银鲫MSTN基因部分序列。并通过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了MSTN基因mRNA在银鲫银鲫鳃、心、肠、肝、脑和肌肉6个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表达水平依次为脑 >肌≈鳃>心>肠>肝。由MSTN在异育银鲫中的表达特征和表达水平分析,异育银鲫MSTN基因除调控肌肉生长发育外,还有可能参与心肌发育调控和代谢等其他功能。采用直接测序法通过比对分析后在中科三号外显子2、外显子3以及自繁异育银鲫外显子2上分别筛选到一个多态性位点。以生
太湖银鱼种类分布特点及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初步分析
1关键词 1Abstract 1Key words 2引言(或绪论)21 材料和方法 21. 1 样本采集及处理 21. 2 基因组DNA制备 31. 3 引物设计、PCR扩增及电泳检测 31. 4 PCR产物纯化及测序 41. 5 数据处理 42 结果 4 2. 1 太湖银鱼的种类分布特点和太湖银鱼种群生物学测定 42. 2 太湖银鱼线粒体控制区(D-loop)序列 52. 3 BLAST结果 63 讨论与结论6 3. 1 关于太湖银鱼的种类及其分布 63. 2 关于太湖短吻银鱼的春群和秋群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