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刀鲚卵巢组织学观察
在长江南通江段和安庆江段段采集刀鲚样本,通过组织切片对其卵巢发育特征进行了研究。观察发现刀鲚卵巢成熟度及发育时期与体长、体重等生物学指标没有必然联系,与所处江段关系亦不大。就样本个体而言,卵巢中部相较于靠近和远离输卵管的两个部分发育程度更快,卵巢中部横向切片观察结果显示周边发育程度要快于中间发育程度。在不同江段的同一发育时期卵巢样本比较观察中,南通江段卵巢组织大部分要比安庆江段的样品更加饱满,这可能与刀鲚在回游过程中能量的消耗有关。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Abstract 3
Key words 3
引言 3
1 材料与方法 4
1.1 样品采集 4
1.1.1 生物学指标测定 4
1.1.2 性腺样品保存处理 4
1.2 性腺切片制作处理 4
1.2.1 石蜡切片制作 4
1.2.2 石蜡切片观测 4
1.2.3 数据及图像处理 4
2 结果与分析 4
2.1 刀鲚样本生物学指标 4
2.2 卵巢发育情况分析 5
2.2.1 卵巢各发育时期(Ⅱ期Ⅴ期)的基本描述 5
2.2.2 卵巢个体内的比较 7
2.2.3 卵巢相同时期不同空间的比较 8
2.2.4 卵巢相同时期不同时间的比较 8
3 讨论 9
3 展望 9
致谢 9
参考文献 9
长江刀鲚卵巢组织学观察
引言
刀鲚(Coilia nasus)隶属于鲱形目(Clupeiformes)、 鳀科(Engraulidae)、鲚属(Coilia),俗称刀鱼,丰腴肥满,肉鲜味美,以鲜、嫩、美而闻名,是享有“长江三鲜”美誉之一的江海洄游性鱼类,具有较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价值。但是,在长江污染加剧、过度捕捞以及江湖阻隔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长江刀鲚捕捞量急剧下降。
据资料记载,1973年长江刀鲚总捕捞量为3750t,1983年为370t左右,2002年已不足百吨,2011年为12t左右[1]。每年清明前后不断攀升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市场需求导致其捕获季节一再提前、捕捞强度不断提高,在酷渔滥捕与生态环境恶化的双重压力下,刀鲚资源急剧衰退。因此,开展对野生刀鲚的生态学、组织胚胎学[2]研究和保护已经迫在眉睫。
自1973年,长江水产研究所和南京大学生物系研究组[3]、朱栋良[4]等就开始了刀鲚的生殖洄游、性腺发育、产卵场分布、天然繁殖的胚胎发育[5]描述等的生态调查;近年来,何为[6]等进行了长江刀鲚性腺的细胞学观察,Li 等也观察了刀鲚生殖洄游的性腺发育情况,然而刀鲚“出水即死”的习性,加上水环境变化[7]、生态环境的变迁导致产卵场的不确定性[8],导致难以捕获性成熟雌性刀鲚。因此对于野生长江刀鲚卵巢的调查研究并不全面。
本实验通过对野生长江刀鲚在洄游过程中不同江段卵巢发育状况[9]进行对比,以及卵巢发育过程中同一卵巢靠近输卵管段、中间段和远离输卵管段对比观察[10]分析,探讨刀鲚卵巢发育过程中的一般规律。因采样、保存和处理问题,刀鲚性腺只获得了雌性Ⅱ期Ⅴ期[11]的切片样品。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采集
1.1.1 生物学指标测定
对捕获取的刀鲚进行生物学指标测定(包括体重、体长等)。对所采的样品进行解剖后观察卵巢外形、测定重量。
1.1.2 性腺样品保存处理
将采集到的卵巢样品放入Bouin氏液保存[12](样本与保存液体体积比小于1/5)。
1.2 性腺切片制作处理
1.2.1 石蜡切片制作
卵巢样品取出后再将其初步处理成(5mm×5mm,厚度2mm)小片在Bouin 氏液固定 24 h 以上,经乙醇、正丁醇梯度脱水,石蜡包埋[13],连续切片(切片厚度 7μm),HE染色[14],中性树胶封片,显微镜镜检,并对卵巢组织切片的典型结构用Olympus BH2 连接 Microscope Digital Camera 560成像系统拍照、测量。
1.2.2 石蜡切片观测
卵细胞的发育分析采用楼允东的 5 时相划分标准,同时参考王吉桥等、Ganias等关于各时相卵母细胞特征的描述;卵巢分期按刘筠[15]提出的分期标准, 把卵巢发育分为 IⅥ期。卵巢发育各期的界定,是以在卵巢切面中所占面积超过50%或居最高比例的生殖细胞的时相为准[16]。
1.2.3 数据及图像处理
所得数据用 SPSS[17]和Excel 2007软件分析, 图片用Photoshop7.0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刀鲚样本生物学指标
本实验共采集刀鲚样本40尾,全长均值为277mm,体长均值为255mm,体重均值为59.2g。其中在南通江段于2014年6月26日采集20尾,于2014年7月24日采集3尾,全长均值为262mm,体长均值为240mm,体重均值为50.1g;在安庆江段与2014年7月25日采集17尾,全长均值为296mm,体长均值为274mm,体重均值为69.9g。
本次实验共提取刀鲚卵巢样本43条,实际切片样本43个,数据图像采集样本37个。其中南通江段23个,安庆江段14个。
2.2 卵巢发育情况分析
2.2.1 卵巢各发育时期(Ⅱ期Ⅴ期)的基本描述
Ⅱ期卵巢:外观侧扁,卵巢内部以Ⅱ时相的初级卵母细胞在数量和面积上占优势。Ⅱ时相初级卵母细胞胞体明显增大,呈多角的圆形,被一层扁平的滤泡细胞所围绕,胞质与核均呈嗜碱性,被苏木精染成蓝色。核占很大的比例,核仁数目增多,紧附于核膜的内表面。晚期的Ⅱ时相初级卵母细胞中细胞质分为内外两层,呈同心圆,外层为新合成的原生质,称为生长环,如图1。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Abstract 3
Key words 3
引言 3
1 材料与方法 4
1.1 样品采集 4
1.1.1 生物学指标测定 4
1.1.2 性腺样品保存处理 4
1.2 性腺切片制作处理 4
1.2.1 石蜡切片制作 4
1.2.2 石蜡切片观测 4
1.2.3 数据及图像处理 4
2 结果与分析 4
2.1 刀鲚样本生物学指标 4
2.2 卵巢发育情况分析 5
2.2.1 卵巢各发育时期(Ⅱ期Ⅴ期)的基本描述 5
2.2.2 卵巢个体内的比较 7
2.2.3 卵巢相同时期不同空间的比较 8
2.2.4 卵巢相同时期不同时间的比较 8
3 讨论 9
3 展望 9
致谢 9
参考文献 9
长江刀鲚卵巢组织学观察
引言
刀鲚(Coilia nasus)隶属于鲱形目(Clupeiformes)、 鳀科(Engraulidae)、鲚属(Coilia),俗称刀鱼,丰腴肥满,肉鲜味美,以鲜、嫩、美而闻名,是享有“长江三鲜”美誉之一的江海洄游性鱼类,具有较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价值。但是,在长江污染加剧、过度捕捞以及江湖阻隔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长江刀鲚捕捞量急剧下降。
据资料记载,1973年长江刀鲚总捕捞量为3750t,1983年为370t左右,2002年已不足百吨,2011年为12t左右[1]。每年清明前后不断攀升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市场需求导致其捕获季节一再提前、捕捞强度不断提高,在酷渔滥捕与生态环境恶化的双重压力下,刀鲚资源急剧衰退。因此,开展对野生刀鲚的生态学、组织胚胎学[2]研究和保护已经迫在眉睫。
自1973年,长江水产研究所和南京大学生物系研究组[3]、朱栋良[4]等就开始了刀鲚的生殖洄游、性腺发育、产卵场分布、天然繁殖的胚胎发育[5]描述等的生态调查;近年来,何为[6]等进行了长江刀鲚性腺的细胞学观察,Li 等也观察了刀鲚生殖洄游的性腺发育情况,然而刀鲚“出水即死”的习性,加上水环境变化[7]、生态环境的变迁导致产卵场的不确定性[8],导致难以捕获性成熟雌性刀鲚。因此对于野生长江刀鲚卵巢的调查研究并不全面。
本实验通过对野生长江刀鲚在洄游过程中不同江段卵巢发育状况[9]进行对比,以及卵巢发育过程中同一卵巢靠近输卵管段、中间段和远离输卵管段对比观察[10]分析,探讨刀鲚卵巢发育过程中的一般规律。因采样、保存和处理问题,刀鲚性腺只获得了雌性Ⅱ期Ⅴ期[11]的切片样品。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采集
1.1.1 生物学指标测定
对捕获取的刀鲚进行生物学指标测定(包括体重、体长等)。对所采的样品进行解剖后观察卵巢外形、测定重量。
1.1.2 性腺样品保存处理
将采集到的卵巢样品放入Bouin氏液保存[12](样本与保存液体体积比小于1/5)。
1.2 性腺切片制作处理
1.2.1 石蜡切片制作
卵巢样品取出后再将其初步处理成(5mm×5mm,厚度2mm)小片在Bouin 氏液固定 24 h 以上,经乙醇、正丁醇梯度脱水,石蜡包埋[13],连续切片(切片厚度 7μm),HE染色[14],中性树胶封片,显微镜镜检,并对卵巢组织切片的典型结构用Olympus BH2 连接 Microscope Digital Camera 560成像系统拍照、测量。
1.2.2 石蜡切片观测
卵细胞的发育分析采用楼允东的 5 时相划分标准,同时参考王吉桥等、Ganias等关于各时相卵母细胞特征的描述;卵巢分期按刘筠[15]提出的分期标准, 把卵巢发育分为 IⅥ期。卵巢发育各期的界定,是以在卵巢切面中所占面积超过50%或居最高比例的生殖细胞的时相为准[16]。
1.2.3 数据及图像处理
所得数据用 SPSS[17]和Excel 2007软件分析, 图片用Photoshop7.0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刀鲚样本生物学指标
本实验共采集刀鲚样本40尾,全长均值为277mm,体长均值为255mm,体重均值为59.2g。其中在南通江段于2014年6月26日采集20尾,于2014年7月24日采集3尾,全长均值为262mm,体长均值为240mm,体重均值为50.1g;在安庆江段与2014年7月25日采集17尾,全长均值为296mm,体长均值为274mm,体重均值为69.9g。
本次实验共提取刀鲚卵巢样本43条,实际切片样本43个,数据图像采集样本37个。其中南通江段23个,安庆江段14个。
2.2 卵巢发育情况分析
2.2.1 卵巢各发育时期(Ⅱ期Ⅴ期)的基本描述
Ⅱ期卵巢:外观侧扁,卵巢内部以Ⅱ时相的初级卵母细胞在数量和面积上占优势。Ⅱ时相初级卵母细胞胞体明显增大,呈多角的圆形,被一层扁平的滤泡细胞所围绕,胞质与核均呈嗜碱性,被苏木精染成蓝色。核占很大的比例,核仁数目增多,紧附于核膜的内表面。晚期的Ⅱ时相初级卵母细胞中细胞质分为内外两层,呈同心圆,外层为新合成的原生质,称为生长环,如图1。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scyz/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