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磷虾油脂质体的构建及性质研究
南极磷虾油脂质体是目前研究较为新颖的多磷脂脂质体。本课题主要研究了南极磷虾油脂质体的制备、物化性质表征、贮藏稳定性和体外控释作用。与传统的南极磷虾油脂质体相比,制备的羧甲基壳聚糖(CMCS)包覆的南极磷虾油纳米脂质体,能显著降低POV值、TBARS值,较好地抑制pH值降低和浊度升高,可以很好地保护南极磷虾油纳米脂质体,显著提高其氧化稳定性和贮藏性能。体外释放实验表明CMCS包覆的南极磷虾油脂质体在胃液中释放较慢,在肠液中释放较快。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1 材料与方法1
1.1 实验材料 1
1.1.1 原料 2
1.1.2 主要试剂 2
1.1.3主要实验仪器3
1.2 方法描述 3
1.2.1 粒径测定方法3
1.2.2 透射电镜法3
1.2.3 过氧化值测定法3
1.2.4 硫代巴比脱酸法4
1.2.5 浊度测定方法4
1.2.6 体外胃肠液释放方法4
2 结果与分析5
2.1 结构性质分析5
2.2 形态学观察5
2.3 贮藏过程中的稳定性研究6
2.3.1过氧化值 6
2.3.2 TBARS7
2.3.3 pH值8
2.3.4 浊度8
2.4 模拟胃肠液中的控释情况9
3 讨论 10
致谢10
参考文献10
南极磷虾油脂质体的构建和性质研究
引言
南极磷虾是一类多年生的海洋浮游甲壳动物,分布在南极圈以南的南极海域[1]。作为南大洋最大的单种生物资源,南极磷虾支撑着企鹅、海豹、鲸等众多高层捕食者组成的食物链。南极磷虾不但是生物系统中的关键生物,并且因为其巨大的生物量和潜在的渔业资源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南极磷虾油是从南极磷虾中提取得到的深红色粘稠状油脂,研究表明南极磷虾油的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量非常丰富,具有非常重要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据不完全统计,南极磷虾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在地球上的总资源量为1.25亿7.25亿吨[2],南极磷虾因其所处的特殊环境,故拥有了许多生物学特性,所以南极磷虾的开发及其附加产品都广泛被关注。南极磷虾富含各种氨基酸的蛋白质,脂肪含量较少,但是其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却极其地多,尤其是EPA和DHA。南极磷虾油具有抗氧化功能,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风险。王亚恩[3]采用无水乙醇浸提法从南极磷虾粉中提取南极磷虾油针对相关功能特性开展了实验。根据研究结果显示,南极磷虾油对大鼠具有记忆改善的功能,大多数由于其的抗氧化功效。Bunea[4] 的研究表明,南极磷虾油在改善血脂和脂蛋白方面相比较鱼油更有营养学意义。可见,南极磷虾油不仅可以提高记忆力、延缓衰老、缓解痛风,而且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促进大脑发育。因此,南极磷虾油的开发应用不仅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脂质体是在食品领域是最具应用潜力的包埋方式之一。脂质体最早作为药物的载体,广泛应用在医药界。近几年来,脂质体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缓释性及靶向性,日益成为食品营养成分的新型载体。脂质体的内部为水相,外部为油相,因此可同时包封、运载和缓释亲水性和疏水性物质,能提高被包封物质的稳定性,并对包埋物进行控制释放至靶向器官或组织中。近年来,关于脂质体的制备的研究较多。丁丽燕等[5]用乙醇注入法制备出司帕沙星脂质体,脂质体平均粒径为22.1 nm,包封率为47%。张根旺等[6]用乙醚注入法制备出阿奇霉素脂质体,并全面地考察了类脂浓度和水溶液的离子强度、乙醚溶液注入速度对阿奇霉素脂质体粒径分布的影响。汪多仁等[7]采用逆向蒸发法,卵磷脂作为主要脂质加入胆固醇提高药物包封率,加入聚乙二醇能够提高胶体的稳定性和在玻璃体内的流动性,开发一种能够不在玻璃体内分解,能够长时间作用于病变部位,可以眼部给药的脂质体药物,得到的脂质体的粒径在100~400 nm之间。张朋等[8]采用薄膜超声分散法制备鱼油脂质体,在最优条件下,鱼油∶卵磷脂∶胆固醇0.125∶1∶0.25、磷酸缓冲盐(PBS)pH 6.62、超声时间3.5 min,制备出的鱼油脂质体的平均粒径和电位分别为160.4 nm 和67.2 mV,脂质体比较稳定,提高了鱼油的生物利用度。杨芳等[9]研究结果表明,冻融法能够提高人重组生长因子的包封率,并指出影响樟树籽油包封率的因素主要有孵育温度、孵育时间及冻融次数,同时冻干保护剂的种类对脂质体的形态等有一定的影响。王琳等[10]采用硫酸铵梯度法制备马钱子碱脂质体,影响脂质体包封率、粒径的因素有卵磷脂与胆固醇比、硫酸铵浓度、药脂比和硫酸铵溶液的体积,其包封率平均为92.17%。张斌等[11]采用薄膜分散法和动态高压微射流技术分别制备粗脂质体和纳米脂质体,结果表明脂质体在模拟胃液消化时物理和化学性质受胃蛋白酶的影响较小,而在模拟小肠的消化中脂质体磷脂壁受到较大破坏,并且研究还表明从牛奶中提取磷脂制备脂质体比从大豆中提取磷脂制备脂质体稳定。
目前,国内外用于药物脂质体制备的膜材成分多为合成磷脂,而适合于食品领域构建脂质体的膜材主要局限于蛋黄卵磷脂和大豆卵磷脂,而海洋磷脂的应用非常少。南极磷虾磷脂区别于普通磷脂(大豆卵磷脂、蛋黄卵磷脂等)的特点是南极磷虾磷脂中同时含有卵磷脂和脑磷脂[12],这些磷脂携带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EPA和DHA,含量达到29.7%以上[13],而且大量的研究表明磷脂型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利用率(南极磷虾磷脂)比甘油三酯型的多不饱和脂肪酸(鱼油)高,因此,南极磷虾油因其富含磷脂备受关注,制备南极磷虾油脂质体并对其展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1 材料与方法1
1.1 实验材料 1
1.1.1 原料 2
1.1.2 主要试剂 2
1.1.3主要实验仪器3
1.2 方法描述 3
1.2.1 粒径测定方法3
1.2.2 透射电镜法3
1.2.3 过氧化值测定法3
1.2.4 硫代巴比脱酸法4
1.2.5 浊度测定方法4
1.2.6 体外胃肠液释放方法4
2 结果与分析5
2.1 结构性质分析5
2.2 形态学观察5
2.3 贮藏过程中的稳定性研究6
2.3.1过氧化值 6
2.3.2 TBARS7
2.3.3 pH值8
2.3.4 浊度8
2.4 模拟胃肠液中的控释情况9
3 讨论 10
致谢10
参考文献10
南极磷虾油脂质体的构建和性质研究
引言
南极磷虾是一类多年生的海洋浮游甲壳动物,分布在南极圈以南的南极海域[1]。作为南大洋最大的单种生物资源,南极磷虾支撑着企鹅、海豹、鲸等众多高层捕食者组成的食物链。南极磷虾不但是生物系统中的关键生物,并且因为其巨大的生物量和潜在的渔业资源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南极磷虾油是从南极磷虾中提取得到的深红色粘稠状油脂,研究表明南极磷虾油的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量非常丰富,具有非常重要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据不完全统计,南极磷虾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在地球上的总资源量为1.25亿7.25亿吨[2],南极磷虾因其所处的特殊环境,故拥有了许多生物学特性,所以南极磷虾的开发及其附加产品都广泛被关注。南极磷虾富含各种氨基酸的蛋白质,脂肪含量较少,但是其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却极其地多,尤其是EPA和DHA。南极磷虾油具有抗氧化功能,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风险。王亚恩[3]采用无水乙醇浸提法从南极磷虾粉中提取南极磷虾油针对相关功能特性开展了实验。根据研究结果显示,南极磷虾油对大鼠具有记忆改善的功能,大多数由于其的抗氧化功效。Bunea[4] 的研究表明,南极磷虾油在改善血脂和脂蛋白方面相比较鱼油更有营养学意义。可见,南极磷虾油不仅可以提高记忆力、延缓衰老、缓解痛风,而且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促进大脑发育。因此,南极磷虾油的开发应用不仅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脂质体是在食品领域是最具应用潜力的包埋方式之一。脂质体最早作为药物的载体,广泛应用在医药界。近几年来,脂质体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缓释性及靶向性,日益成为食品营养成分的新型载体。脂质体的内部为水相,外部为油相,因此可同时包封、运载和缓释亲水性和疏水性物质,能提高被包封物质的稳定性,并对包埋物进行控制释放至靶向器官或组织中。近年来,关于脂质体的制备的研究较多。丁丽燕等[5]用乙醇注入法制备出司帕沙星脂质体,脂质体平均粒径为22.1 nm,包封率为47%。张根旺等[6]用乙醚注入法制备出阿奇霉素脂质体,并全面地考察了类脂浓度和水溶液的离子强度、乙醚溶液注入速度对阿奇霉素脂质体粒径分布的影响。汪多仁等[7]采用逆向蒸发法,卵磷脂作为主要脂质加入胆固醇提高药物包封率,加入聚乙二醇能够提高胶体的稳定性和在玻璃体内的流动性,开发一种能够不在玻璃体内分解,能够长时间作用于病变部位,可以眼部给药的脂质体药物,得到的脂质体的粒径在100~400 nm之间。张朋等[8]采用薄膜超声分散法制备鱼油脂质体,在最优条件下,鱼油∶卵磷脂∶胆固醇0.125∶1∶0.25、磷酸缓冲盐(PBS)pH 6.62、超声时间3.5 min,制备出的鱼油脂质体的平均粒径和电位分别为160.4 nm 和67.2 mV,脂质体比较稳定,提高了鱼油的生物利用度。杨芳等[9]研究结果表明,冻融法能够提高人重组生长因子的包封率,并指出影响樟树籽油包封率的因素主要有孵育温度、孵育时间及冻融次数,同时冻干保护剂的种类对脂质体的形态等有一定的影响。王琳等[10]采用硫酸铵梯度法制备马钱子碱脂质体,影响脂质体包封率、粒径的因素有卵磷脂与胆固醇比、硫酸铵浓度、药脂比和硫酸铵溶液的体积,其包封率平均为92.17%。张斌等[11]采用薄膜分散法和动态高压微射流技术分别制备粗脂质体和纳米脂质体,结果表明脂质体在模拟胃液消化时物理和化学性质受胃蛋白酶的影响较小,而在模拟小肠的消化中脂质体磷脂壁受到较大破坏,并且研究还表明从牛奶中提取磷脂制备脂质体比从大豆中提取磷脂制备脂质体稳定。
目前,国内外用于药物脂质体制备的膜材成分多为合成磷脂,而适合于食品领域构建脂质体的膜材主要局限于蛋黄卵磷脂和大豆卵磷脂,而海洋磷脂的应用非常少。南极磷虾磷脂区别于普通磷脂(大豆卵磷脂、蛋黄卵磷脂等)的特点是南极磷虾磷脂中同时含有卵磷脂和脑磷脂[12],这些磷脂携带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EPA和DHA,含量达到29.7%以上[13],而且大量的研究表明磷脂型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利用率(南极磷虾磷脂)比甘油三酯型的多不饱和脂肪酸(鱼油)高,因此,南极磷虾油因其富含磷脂备受关注,制备南极磷虾油脂质体并对其展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swgc/spzlyaq/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