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作模具钢表面复合涂层的高温磨损(附件)
摘 要本文是通过钨极氩弧焊熔的技术在H13钢表面制备一层TiC/Ni3Al钢基表面复合材料,并研究H13钢表面涂层磨损性能与H13钢基体摩擦磨损性能之间的区别。结果发现,制备的TiC/Ni3Al复合涂层表层区域TiC颗粒弥散状态多呈等轴状或近似等轴状较为弥散地均匀分布在Ni3Al基体上。熔覆涂层组织是均匀致密,无气孔、空洞等缺陷。TiC颗粒数量会随着TiC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分布也更趋均匀。在250N载荷下,H13钢磨损率由室温下的7.773mm3快速升高到26.280mm3。而复合涂层的磨损体积仅从2.
磁致型形状记忆聚合物的制备(附件)
本论文利用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颗粒作为添加物,制备具有磁致型形状记忆功能的纳米复合材料。首先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合成了平均粒径为10nm的Fe3O4磁性纳米颗粒;随后制备了一系列不同含量的Fe3O4纳米颗粒/c-PCL复合材料,纳米复合材料由交联聚(ε-己内酯)(c-PCL)和Fe3O4纳米颗粒组成,使用过氧化苯甲酰(BPO)作为引发剂,最后实现了具有线性分子结构的PCL中的交联反应,并对复合材料的凝胶含量,力学性能,热力学性质和形状记忆效应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复合材料可以在热水或交变磁场中显示出优异的形状
磁致型形状记忆表面微图案的制备(附件)
毕业设计论文中文毕业设计论文中文本课题拟利用软刻蚀技术制备可降解聚合物/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的复合磁性形状记忆微图案结构,并考察在交变磁场存在条件下,形状记忆微图案的微观形状记忆性能。本论文以可降解聚合物聚己内酯作为基质,四氧化三铁作为热源,制备出可控回复的形状记忆微图案表面。首先通过开环聚合制备6臂的聚乙二醇-聚己内酯共聚物,然后在其分子链末端接枝丙稀酰氯,制备能够通过自由基反应形成交联结构的预聚物,再添加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作为磁性响应源,通过热交联及软刻蚀技术制备可降解的形状记忆聚合物表面微图案。通过分
空间分辨漫透射光谱法的血红蛋白浓度检测研究(附件)
血红蛋白浓度是评价某些变性血红蛋白症和血液系统疾病,相比细胞计数等其他指标,血红蛋白更能反映贫血程度,还可以体现出体内铁含量,所以快速准确地测定血红蛋白浓度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而基于空间分辨的漫透射光谱法的研究符合这一要求。本文采用近红外空间分辨漫透射光谱(NIRSRTS)和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预测人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利用空间分辨的近红外(900?1700 nm)光谱分析血红蛋白浓度。结果表明,该方法对血红蛋白浓度的预测能力优于单点透射光谱法。 本文论证了空间分辨漫透射光谱法用于血红蛋白浓度检测
螺旋锥齿轮从动轮毛坯锻造过程的有限元分析(附件)
螺旋锥齿轮毛坯锻造可以消除金属原材料在冶炼过程中产生的一些缺陷,对锻造过程进行试验至关重要。螺旋锥齿轮毛坯锻造需要多道工序,此次分析只进行齿轮毛坯的模锻过程。本文首先利用Pro/E三维建模软件建立齿轮的模具和坯料模型,接着将STL格式的模型导入到有限元软件中,然后设置模锻过程的各个参数,最后利用DEFORM-3D有限元软件对螺旋锥齿轮毛坯锻造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了齿轮毛坯锻造过程的金属流动规律,通过改变摩檫系数,来分析在润滑条件和无润滑条件下,毛坯的应力应变等。结果表明:金属流动具有不均匀性,中间流速较快;
轴承座的模具设计及受力分析(附件)
机械行业在工业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机械行业的领域也较多,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升级与发展,CAD与CAM技术在机械的设计与制造中应用较多,利用电脑的软件技术可以极大的提高机械制造和机械设计的效率,由于模具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市场对塑料模具的需求日益增多,对塑料模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需要高效节省的设计与加工方法,因此3D建模技术在这块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次设计主要根据任务书所给的轴承座来进行模具的设计,利用proe对轴承座进行模型的建立,然后根据其体积和质量选择注射机的型号,并对轴承座的模架进行了设计,对模具进行了
载锌离子的医用钛材表面性能研究(附件)
医用钛材由于其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和力学性能被广泛的应用于血液接触和骨修复领域,锌离子能够起到调节和控制生物体功能的作用。本文首先在钛材表面沉积多巴胺涂层,进一步固定壳聚糖分子,最后利用壳聚糖螯合作用在材料表面载入锌离子,并对材料的性能进行了详细研究。红外光谱测试以及扫描电镜的观察表明,采用壳聚糖螯合锌离子能够使锌离子比较稳定的装载在钛材表面;水接触角测量结果显示,在钛材表面装载了锌离子之后,材料表面的亲水性降低;血小板粘附实验结果表明在锌离子装载在材料表面之后,血小板粘附数量显著减少,表明钛合金表面的抗凝血
铸钢蜗壳模具设计(附件)
通过对蜗壳铸件的结构、材质和工艺进行分析,并在以此为基础,展开了对铸钢件材料蜗壳的铸造模具的结构设计,简化了工艺流程。合理的设计浇注系统、排气方式,冒口大小以及冒口种类等,有效的消除了铸造缺陷的产生。对内流道泥芯盒中流道与出口段的拼接部分做出改善。使得整个蜗壳制造工艺变得简便,成型的周期减短,机械加工量减小,降低了机加工产生的噪音以及对环境的破坏,而且还可以减少机加工产生的废料,大大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对环境的破坏。经过实际生产证明,该套铸钢蜗壳模具结构设计合理,应用该模具生产的铸件完全可以达到顾客要求
锐钛矿金红石复合tio2光电极制备及其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研究(附件)
镁合金的阳极氧化表面改性研究(附件)
镁合金是一种具有巨大应用潜力的可降解医用金属材料,在血管支架等医疗器械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但其在生理环境下降解过快。本课题采用阳极氧化改性镁合金的方法,研究了镁合金在不同添加剂以及不同电压的情况下,对镁合金耐蚀性能和生物相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使用了柠檬酸,且电压在75V的时候,阳极氧化的效果最为明显。关键词 医用镁合金,阳极氧化,表面改性,耐蚀性,生物相容性
预变形对ti1023合金时效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附件)
本文以Ti1023合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合金试样进行预变形时效处理,进行拉伸试验,利用OM、XRD、TEM、SEM进行表征和分析,结合实验结果分析了预冷变形时效处理对Ti1023合金试样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自由时效,Ti1023试样经过0.055预冷变形后发生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在随后的时效过程中马氏体α″发生调幅分解形成相间的α/β层片状组织,降低了初始β相晶界、晶内强度差,抑制了局部变形的出现,从而具有更好的强度-塑性匹配。关键词 Ti1023合金,微观组织,力学性能,预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