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藻酸钙凹土基活性污泥固定化小球的制备及其在废水中的应用(附件)
为提高活性污泥的活性及抗干扰性能,通过海藻酸钙-凹土基作为复合载体制备固定化小球固定活性污泥,研究海藻酸钠-凹土溶液的浓度,加固剂CaCl2溶液的浓度,包埋体积,交联转速以及加固交联时间,制备出具有良好稳定性的小球。使用电镜、红外光谱的方法对小球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选择出性能最佳的小球并测量小球在放入废水后水中COD的去除。实验发现,3%的海藻酸钠-凹土混合溶液滴入6%的CaCl2溶液中固化交联6h,100ml溶液中包埋10ml的活性污泥,交联过程中搅拌转速200r/min制备出的海藻酸钙-凹土基固定化的
湖泊底泥溶藻菌的分离筛选及溶藻效果(附件)
本课题从的先鸣湖、校门口河流、荷花池三个地方采取底泥,以微生物学为基础,进行溶藻菌分离、纯化,最终得到五种菌株样品,分别命名为XMH-1、XMH-2、HHC-1、HHC-2和XMK-1。将其按1:10的体积比接种到铜绿微囊藻,结果表明XMK-1的抑藻效率最高,达到78.33%,其次是先鸣湖的两株XMH-1、XMH-2,抑藻效率也在70%左右,而校门口分离出来的效果最差,仅有30%左右;根据上述五种菌株的抑藻效果,选取XMK-1放线菌,研究其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在pH为7.5、温度为25℃、装液量为150
生物流化床反应器处理苯胺废水的动力学研究(附件)
本实验以石英砂为载体,污水为流化介质,利用载体上生物膜的吸附降解作用去除有机污染物,考查生物流化床(Biological fluidized Bed , BFB)处理苯胺废水的动力学。本实验利用三相流化床装置模拟处理苯胺废水。三相生物流化床的微生物生长动力学拟合方程为1/θc=0.27q-0.0611,微生物生长动力学参数YOA=0.27gVSS/gCOD,衰减常数Kd=0.0611d-1;COD基质降解动力学拟合方程1/U=6.8209*1/S+0.0014,米氏常数KS=4872.07mg/L,动力学
生物流化床反应器对苯胺废水的处理性能研究(附件)
随着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有微生物毒性、难降解的苯胺废水排放引起环保工作者的重视。本课题采用石英砂为载体的三相生物流化床反应器处理模拟苯胺废水,监测运行期间COD、氨氮、苯胺浓度的变化情况,研究其苯胺废水的处理能力。实验表明,随着进水负荷的增加以及水力停留时间的减少,COD、氨氮、苯胺的去除率均会下降;当停留时间为24h时,COD进水负荷为2 kg·m-3·d-1,氨氮进水负荷为0.112 kg·m-3·d-1,苯胺进水负荷为0.08 kg·m-3·d-1,三者的去除率均达到了最高,化学需氧量最高达到了86
磁性凹土树脂再生性能的研究(附件)
在水处理中,离子交换树脂的应用非常广泛,且离子交换工艺具备综合回收、提高效率、深层净化的优点。随着各行各业的急速发展,水中污染物日益增加,废水的处理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常规的深度处理工艺都存在一定的缺陷且成本高,利用率低,这意味着离子交换技术必不可少。针对本课题制备丙烯酸结构的磁性凹土树脂,对其再生性能进行研究。在常规的再生方式有逆流再生、顺流再生等。本实验探讨了不同再生剂(酸、碱、盐)对磁性凹土树脂再生性能恢复的影响,在最佳再生剂的条件下,再从再生剂的浓度和可再生的次数对再生性能进行研究。由于制备的材料有
磁性凹土树脂处理微污染水源水中有机物的研究(附件)
如今由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对水源水存在或多或少的影响,使其部分水质指标,比如总磷、总氮、氨氮、有机物、浊度、色度、富营养化等,超过饮用水源卫生标准要求。本课题旨在研究以丙烯酸为骨架的磁性凹土树脂对微污染水源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其中有机物质以腐殖酸为代表。制备出的磁性凹土树脂,作为一种新型净水材料,实现了磁性-无机-有机三者的有效结合,成为水处理新方式。水中的有机物一般带有负电荷,还有不具负电性的亲水性有机物。对于带有负电荷的有机物,可以用离子交换法去除。对于不带负电荷的有机物,可以用吸附法去除,
磁性多孔陶粒复合物的可控合成及其去除土壤cr6+性能(附件)
纳米零价铁(NZVI)广泛应用于土壤中六价铬(Cr(VI))的去除,但其易团聚、稳定性差。本课题采用多孔陶粒作为NZVI的稳定材料,制备多孔陶粒-NZVI复合材料,研究其对土壤中Cr(VI)的还原性能。借助SEM,XRD,Zeta电位等方法对陶粒-NZVI复合材料进行表征。通过测定吸光度探讨多孔陶粒-NZVI复合材料对土壤中Cr(VI)的还原效果,同时考察pH值对还原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陶粒与NZVI比例为1:1时,对Cr(VI)的还原效率最高为95%。随着pH值的升高,还原效率降低。还原时间为20mi
磁性铅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附件)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产生的重金属过量问题成为对环境影响最严重的问题之一。作为一种有毒重金属元素,铅污染对人体、植物等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如何去除废水中的铅离子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铅离子为模板离子,以四氧化三铁/凹凸棒土磁性复合材料ATP/Fe3O4为载体材料,以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以水杨醛为交联剂,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采用离子印迹技术制备出识别性能强、易于分离的磁性铅离子表面印迹聚合物(ATP/Fe3O4/MIIPs)。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仪对磁性铅离子印迹聚合物进行表征,
粉煤灰制备聚硅酸铝铁及其在含磷废水中的应用(附件)
该课题主要是利用粉煤灰制备聚硅酸铝铁絮凝剂处理高浓度含磷废水的实验研究,考察粉煤灰制备聚硅酸铝铁絮凝剂的最佳方案及其聚硅酸铝铁絮凝剂在含磷废水处理最佳的投加方案,然后通过实验,明确实验最佳运行参数和控制条件,使得处理效果达到最佳。通过具体实验得到如下结论(1)粉煤灰制备聚硅酸铝铁应选用碳酸钠作为助溶剂,焙烧温度在850℃,酸浸时盐酸浓度为4mol/L,酸浸时间为1.5小时,酸浸温度为105℃,陈化时浸出液pH为5,陈化温度25℃,陈化时间24小时。(2)聚硅酸铝铁絮凝剂在含磷废水中应用时用量为120mg/
网络凹土载fe0h2o2光芬顿催化氧化酚废水研究(附件)
本文以苯酚废水为研究对象,以网络凹凸棒石粘土(IATP)为载体,使用还原剂硼氢化钠(NaBH4) ,通过液相合成法制备得到IATP负载零价铁(Fe0)。实验以Fe0/ H2O2光芬顿(Photo-Fenton)试剂和IATP负载Fe0/ H2O2 Photo-Fenton试剂对有机废水进行氧化降解实验的研究,以探究其反应操作的理想条件与各水平因素的影响程度。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镜分析(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分析、Zeta电位分析等对所制备材料进行相关表征。基于前期对影
聚乙烯醇凹土基固定化球的制备及其在含铬废水中的应用(附件)
以去除废水中的六价铬为研究对象,采用固定化的方式制备小球,实验中以聚乙烯醇(PVA)为载体,并向其中添加我省特有的凹土,包埋硫酸盐还原菌SRB占优势的活性污泥,最终得到聚乙烯醇-凹土基固定化球。借助电子显微镜、红外色谱仪对聚乙烯醇-凹土基固定化球进行表征。表征的结果得出的结论显示,经过硫酸改性过的凹土与聚乙烯醇间有着很好的交融,聚乙烯醇小球表面的凹土分布的比较均匀,这样就可以提高小球的稳定性和对六价铬的吸附性。采用静态吸附的方法,研究了聚乙烯醇-凹土基固定化球的对含铬废水中六价铬的吸附性能及聚乙烯醇溶液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