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高分子复合微球的制备及其在去除污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应用(附件)

本课题所探究的是合成高分子复合微球的制备,以及制备微球所需要的最优条件,并研究其在去除污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应用。高分子复合微球是指使合成高分子与无机磁性颗粒通过凝胶结合形成的复合材料,该微球具有特定的功能及微观结构。本实验的制备微球是通过海藻酸钠、聚丙烯、磁性Fe3O4颗粒凝胶而合成得磁性高分子复合微球,并在制备过程中添加我省特有的凹凸棒土。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高分子复合微球的最佳条件是海藻酸钠(2g)、聚丙烯(0.5g)、磁性Fe3O4粒子(2g)和凹凸棒土(1g)按4142的比例混合形成,该形成的混合胶

复合絮凝剂(pac+磁粉)处理富营养化水体的实验研究(附件)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污水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大量排入湖泊,江河中,藻类生活环境得到加强,不断繁殖生长,因而导致水体变得富营养化。本文对于水体中多余的磷元素通过添加聚合氯化铝(PAC)和磁粉的复合絮凝剂来进行处理,达到处理目的。本文主要探讨复合絮凝剂(PAC+磁粉)对于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处理效果,通过对总磷和浊度的去除率的勘测,得出最佳处理条件。本次实验最终结果为pH=8,PAC投加量45mg/L,反应时间15min,沉降时间20min,此时总磷去除率为86.75%,浊度去除率为85.85

多级孔硅藻土载铁氮化碳可见光催化cr6+的性能研究(附件)

本课题将掺杂Fe3+的氮化碳(C3N4)负载在硅藻土(G)上,制备硅藻土载铁C3N4复合可见光催化剂(F-G-C3N4),并将其应用于水体中Cr6+的光催化还原,同时提高光催化效率及吸附效率。使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等对F-G-C3N4进行表征。通过模拟水中Cr6+的光催化还原,探讨pH值、温度对光催化还原效果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F-G-C3N4光催化活性明显优于单纯的C3N4,其中,当Fe3+浓度为0.53g/L时,G与C3N4配比1:3的光催化还原效果最佳,并且在120 min后

废水臭氧催化氧化催化剂稳定性和使用寿命的研究(附件)

现在,随着工业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水体环境越来越复杂,污染日益严重,人们对水质的关注度也逐渐提高。随着水体的复杂化导致常规的处理工艺对水中污染物的处理效果不佳,水中难降解有机物难以消除,很难达到理想的水质。催化臭氧氧化技术在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领域有着很大的应用前景,臭氧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可以用于水的消毒、去除水中酚、氰等污染物质。催化剂则是实现催化臭氧氧化的关键材料,催化剂的机械性能、耐酸碱性和使用寿命等是影响整个催化过程的关键因素,因此本课题以臭氧氧化椰壳活性炭催化剂和陶瓷催化剂的机械性能、耐

废水臭氧催化氧化曝气工艺条件的优化(附件)

含有甲苯的污水可以利用臭氧催化氧化技术处理,但是甲苯的去除效果不理想,故本课题探究了不同工艺条件对甲苯处理效果的影响,在针对含有不同浓度的含甲苯污水,探究多段曝气对甲苯去除率的影响,以及在不同反应时间和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探究污水中甲苯的去除效率。结果表明,在COD值为160的情况下,曝气A,B同时开启,其余曝气头关闭时,甲苯的去除效果效果对较好,在米环陶瓷的催化作用下去除效率有明显的提高,COD值降到56左右,去除率达60%,研究还发现适当降低水压,可以提高甲苯5%左右的去除效率。关键词 臭氧催化氧化,

废水臭氧催化氧化有机物的动力学研究(附件)

以甲苯为代表的难降解有机物废水的高效处理是当前工业废水处理中的难题。本研究采用臭氧催化氧化技术对甲苯废水在不同温度、不同pH、不同催化剂条件下催化降解动力学及其动力学模拟进行研究,为进一步臭氧催化处理技术的工业化应用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撑。 动力学的对照实验包括从单独臭氧催化到投加炭质催化剂和陶瓷催化剂的实验,研究甲苯去除率的变化。实验表明投加炭质催化剂的甲苯去除实验,COD数值更低,甲苯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甲苯的效率与温度有关,随着温度的升高效率也提高,反应速率常数也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pH对甲苯去除的效

废水臭氧催化氧化碳质催化剂材料的制备与优化(附件)

本课题对单一臭氧氧化,单一活性炭吸附,臭氧催化氧化以及催化剂的改性与负载进行研究,为处理类似甲苯的有毒难降解有机物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实验结果表明,单一臭氧氧化的去除率为44.7%。单一活性炭吸附的去除率为37.5%。以活性炭为催化剂,臭氧催化氧化的去除率为67.5%。强酸改性活性炭中,用pH为1-2的硫酸溶液改性的活性炭效果最佳,去除率能达到77.5%。金属氧化物负载活性炭中,以0.025g/ml的MnCl2溶液浸渍后,烧焙而成的新鲜二氧化锰负载活性炭性能最好,去除率能达到80%,放置一段时间后,效果会降

废水臭氧催化氧化陶瓷类催化剂材料的制备与优化(附件)

本课题以工业废水中的甲苯作为目标污染物,先选取了米环陶瓷和圆孔陶瓷作为催化剂,考察两种催化剂对COD的降解情况。结果表明,圆孔陶瓷的催化臭氧氧化对COD的去除率为65%要优于米环陶瓷的45%;再进一步对圆孔陶瓷在pH=1的条件下进行酸改性实验,发现在以硝酸、盐酸、硫酸的酸改性实验中,硫酸和硝酸改性的效果最佳,对COD的去除率能达到70%。随后以圆孔陶瓷作为催化剂基体,采用硫酸盐浸渍法制备了Al2O3/圆孔陶瓷、Fe2O3/圆孔陶瓷、MnO2/圆孔陶瓷、CuO/圆孔陶瓷,发现上述四种催化剂中Al2O3与Cu

废水臭氧氧化水质条件的优化(附件)

难降解有机废水采用一般的工艺处理后,出水水质无法满足国标的要求,因而采用臭氧氧化法对难降解有机废水进行深度处理。臭氧氧化法具有工艺简单、易于回收处理、较低的水处理成本、高活性等优点。实验研究了废水中甲苯初始浓度、臭氧曝气时间、催化剂(米型陶瓷环和圆孔型陶瓷环)、PH对臭氧氧化对该废水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臭氧氧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甲苯浓100mg/L、臭氧曝气时间20min、催化剂使用米型陶瓷环、PH为6.5左右,反应20min后COD由250多降至80左右,而臭氧利用率维持在30%左右。关键词 甲苯,臭

改性凹土助凝pafcpdm复合混凝剂除藻性能的研究(附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越来越严重,直接导致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威胁人类生命健康。针对微污染水体中藻类的去除,将无机混凝剂聚合氯化铝铁(PAFC)和有机混凝剂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复配制备出的PAFC-PDM复合混凝剂,并加入改性凹凸棒土(MAC)起到强化助凝复合混凝剂的作用,研究了其除藻降浊效果。通过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对其形态结构进行表征,并考察了复合混凝剂和改性凹土的质量比、水样初始pH值、沉淀时间、投加次序等因素对除藻降浊的影响。结果

改性凹土助凝聚硅酸铝铁除藻性能的研究(附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污水排放量增加,排放的水体中含有大量的N、P等营养元素造成藻类迅速繁殖,导致受纳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所以有效的除藻方法对解决水体的富营养化有重大意义。本课题以实际水样为研究对象,采用共聚法制备出聚硅酸铝铁,用酸化法对凹土进行改性,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两种方式对混凝剂及改性后的凹土进行表征。另外还考察了PSAF联合改性凹土混凝去除水体中藻类和浊度的效果,并探讨了PSAF单独投加、PSAF与凹土的质量比、初始pH、不同投加顺序以及沉降时间对除藻和除浊的影响。结果表明PSAF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