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式社区规划应用性设计立体化社区核心地段构建(附件)
目 录
1 概述1
1.1 社区核心地段现状1
1.2社区核心地段发展趋势1
1.3社区核心地段立体化必要性1
2社区核心地段立体化分类1
2.1空间形态1
2.2交通系统2
2.3景观系统2
3设计内容2
3.1设计理念2
3.2设计原则2
3.3设计规划2
结论 5
致谢 6
1 概述
1.1 社区核心地段现状
社区核心地段是集观赏游览、休闲放松、儿童娱乐、体育健身、教育科普、商业活动、服务设施等功能于一体的区域,通常由公园、商业街或两者结合的形式表现。如今大部分社区核心地段仅有公园的形式,往往不能满足社区核心地段这一模式的功能需求。同时,由于土地资源稀缺,社区核心地段绿化不断减少,造成景观系统单一。
1.2 社区核心地段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的急速增长,交通堵塞,土地资源稀缺,核心地段需求不断增强。在这种情况下,地面、空中、地下空间被集约利用,城市立体化的设计应运而生。基于该趋势,立体化社区核心地段模式被提出。立体化社区核心地段构建就是以立体化的手法构建社区核心地段,从纵向思考,开拓一个全新的模式,将社区立体化。
1.3 社区核心地段立体化必要性
在城市立体化发展的趋势下,运用立体化的手法使得集约化下的社会可持续发展,同时解决了环境恶化的问题,优化城市环境。社区核心地段立体化满足了休闲娱乐、游览观赏、健身锻炼、商业活动等多项功能,将空间立体化、景观立体化、交通立体化,合理并充分利用空间。人的视野是有限的,所以空中的空间往往会被浪费,这使得上部空间空旷且区域划分不清。立体化设计促使上部空间被合理分割,充分利用后增加空间层次。
2 社区核心地段立体化分类
2.1空间形态
空间形态立体化就是二维向三维转换,平面向立体转换,穿插、交错、层叠的划分空间,处理好人、交通、建筑、景观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说就是将水平界面、垂直界面、斜向界面通过或单一或两种或三种的手法结合划分原有空间,产生更多立体空间。
2.2交通系统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立体化设计促使上部空间被合理分割,充分利用后增加空间层次。
2 社区核心地段立体化分类
2.1空间形态
空间形态立体化就是二维向三维转换,平面向立体转换,穿插、交错、层叠的划分空间,处理好人、交通、建筑、景观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说就是将水平界面、垂直界面、斜向界面通过或单一或两种或三种的手法结合划分原有空间,产生更多立体空间。
2.2交通系统
随着城市发展,城市空间已向立体化发展,城市中心地段更是用地紧张,立体交通系统应运而生,如高架、天桥。越来越多的轨道交通系统向空中或地下多层次发展,借鉴这种手法,在社区设计中用多向度穿插重叠的组合形式整合核心地段。由台阶、坡道、人行道路、车行道路等交通要素将人、车辆分开,空中为人行天桥,地面为车行道路,地下为车辆停放以及人行广场。
2.3景观系统
随着社会发展,土地资源不断减少,城市发展趋向立体化。城市不断立体化,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的同时也产生大量环境问题。比如高层光污染,缺少绿色环境,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在这种需求下,立体化景观应运而生。立体化景观从地面、空中、地下三个空间整合景观空间,在有限的空间下更好的利用资源,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品质。立体化景观从公元前6世纪就出现——新巴比伦的屋顶花园,露台四周种植花木,整体外观恰似悬空,这是最早的利用空中界面的景观设计。再到1976年的美国西雅图高速公路公园,他将桥梁横跨公路,利用上层空间建造绿化。再到2003年日本六本木新城,多功能建筑综合体,他将高层建筑与人行道,露天空间相互连接,在建筑间与屋顶上设计了大量的景观空间,立体化景观形式得到体现。将这些先例学习整合,运用于集装箱式社区中,开拓一个性价比最高的住宅模式。
3 设计内容
3.1 设计理念
本设计方案以有限空间“变化”出更多的空间,延展人的活动范围,加强空间的层次感、立体感为设计方向,满足人们对立体空间的需要,加强功能性。
3.2设计原则
本着可持续发展、美观的原则,解决集约化城市下社区核心地段的空间环境问题。做到以人为本,以为住户提供舒适和谐的绿色新住宅模式为中心进行人性化设计。同时做到景观与建筑相融合的统一效果。
3.3设计规划
本设计方案分为初步前期、发展中期、饱和后期三个时期。由核心地段为中心向四周发散,分为三个住宅区:低档区、中档区、高档区。
初步前期,由于场地面积不会太大,居住面积也相应少些,景观绿地占地面积较大,主要功能集中在社区中心的集装箱大楼内,住宅区的居民离不开中心集装箱大楼内的服务功能。集装箱大楼及周边环境俨然成为了社区的核心地段。
发展中期,经过初步的试验性建设后扩大社区范围增加居住面积,同时增加公园广场,增加更多休闲娱乐的区域,同时丰富社区的景观系统。此时公园广场在各个住
宅区内形成了中心,满足游览娱乐、休闲健身、文化宣传等功能。
饱和后期,随着集装箱社区被人熟知并了解接受,物美价廉的集装箱社区将吸引更多的人。因此社区居住面积将会再扩大,景观绿地面积减少,立体化景观被充分利用。在这个时期,住宅区仍具有集观赏游览、生活服务、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多功能的社区核心的作用。
具体设计包括交通道路、垂直绿化、屋顶花园、景观天桥、景观平台、公园广场、景观入口。
交通道路:本设计中有三条划分住宅区的主干车行道路,车辆汇流到以集装箱大楼为中心的社区核心地段,在此处向三个住宅区发散了三个停车场入口,将车辆引入地下。人流比较不可控,核心地段设计了三个方向的人行天桥将车辆与人流分开。各个住宅的道路均为直线型,在初步设计时考虑了直线曲线两种,曲线与不规则现代强的整体造型不协调。因此尝试直线道路,后期利用绿植弥补其单调的不足。集装箱大楼外也设计了具有观赏功能平台楼梯。整体的交通系统简洁流畅,有序连接各个空间。
垂直绿化:本设计方案中有很多垂直绿化设计,首先借鉴学习了垂直公园的植物墙设计,将植物墙与砖墙相结合,形成立面景观墙,给人以纵向的景观体验。其次在集装箱大楼的防火楼梯外围设计了景观花草,将花池固定在楼梯的钢板上,同时在转角处延伸出景观平台,增加更多的空间,保持集装箱外形特色的同时使景观与建筑达到和谐统一。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hxycl/hxyhj/664.html
1 概述1
1.1 社区核心地段现状1
1.2社区核心地段发展趋势1
1.3社区核心地段立体化必要性1
2社区核心地段立体化分类1
2.1空间形态1
2.2交通系统2
2.3景观系统2
3设计内容2
3.1设计理念2
3.2设计原则2
3.3设计规划2
结论 5
致谢 6
1 概述
1.1 社区核心地段现状
社区核心地段是集观赏游览、休闲放松、儿童娱乐、体育健身、教育科普、商业活动、服务设施等功能于一体的区域,通常由公园、商业街或两者结合的形式表现。如今大部分社区核心地段仅有公园的形式,往往不能满足社区核心地段这一模式的功能需求。同时,由于土地资源稀缺,社区核心地段绿化不断减少,造成景观系统单一。
1.2 社区核心地段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的急速增长,交通堵塞,土地资源稀缺,核心地段需求不断增强。在这种情况下,地面、空中、地下空间被集约利用,城市立体化的设计应运而生。基于该趋势,立体化社区核心地段模式被提出。立体化社区核心地段构建就是以立体化的手法构建社区核心地段,从纵向思考,开拓一个全新的模式,将社区立体化。
1.3 社区核心地段立体化必要性
在城市立体化发展的趋势下,运用立体化的手法使得集约化下的社会可持续发展,同时解决了环境恶化的问题,优化城市环境。社区核心地段立体化满足了休闲娱乐、游览观赏、健身锻炼、商业活动等多项功能,将空间立体化、景观立体化、交通立体化,合理并充分利用空间。人的视野是有限的,所以空中的空间往往会被浪费,这使得上部空间空旷且区域划分不清。立体化设计促使上部空间被合理分割,充分利用后增加空间层次。
2 社区核心地段立体化分类
2.1空间形态
空间形态立体化就是二维向三维转换,平面向立体转换,穿插、交错、层叠的划分空间,处理好人、交通、建筑、景观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说就是将水平界面、垂直界面、斜向界面通过或单一或两种或三种的手法结合划分原有空间,产生更多立体空间。
2.2交通系统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立体化设计促使上部空间被合理分割,充分利用后增加空间层次。
2 社区核心地段立体化分类
2.1空间形态
空间形态立体化就是二维向三维转换,平面向立体转换,穿插、交错、层叠的划分空间,处理好人、交通、建筑、景观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说就是将水平界面、垂直界面、斜向界面通过或单一或两种或三种的手法结合划分原有空间,产生更多立体空间。
2.2交通系统
随着城市发展,城市空间已向立体化发展,城市中心地段更是用地紧张,立体交通系统应运而生,如高架、天桥。越来越多的轨道交通系统向空中或地下多层次发展,借鉴这种手法,在社区设计中用多向度穿插重叠的组合形式整合核心地段。由台阶、坡道、人行道路、车行道路等交通要素将人、车辆分开,空中为人行天桥,地面为车行道路,地下为车辆停放以及人行广场。
2.3景观系统
随着社会发展,土地资源不断减少,城市发展趋向立体化。城市不断立体化,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的同时也产生大量环境问题。比如高层光污染,缺少绿色环境,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在这种需求下,立体化景观应运而生。立体化景观从地面、空中、地下三个空间整合景观空间,在有限的空间下更好的利用资源,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品质。立体化景观从公元前6世纪就出现——新巴比伦的屋顶花园,露台四周种植花木,整体外观恰似悬空,这是最早的利用空中界面的景观设计。再到1976年的美国西雅图高速公路公园,他将桥梁横跨公路,利用上层空间建造绿化。再到2003年日本六本木新城,多功能建筑综合体,他将高层建筑与人行道,露天空间相互连接,在建筑间与屋顶上设计了大量的景观空间,立体化景观形式得到体现。将这些先例学习整合,运用于集装箱式社区中,开拓一个性价比最高的住宅模式。
3 设计内容
3.1 设计理念
本设计方案以有限空间“变化”出更多的空间,延展人的活动范围,加强空间的层次感、立体感为设计方向,满足人们对立体空间的需要,加强功能性。
3.2设计原则
本着可持续发展、美观的原则,解决集约化城市下社区核心地段的空间环境问题。做到以人为本,以为住户提供舒适和谐的绿色新住宅模式为中心进行人性化设计。同时做到景观与建筑相融合的统一效果。
3.3设计规划
本设计方案分为初步前期、发展中期、饱和后期三个时期。由核心地段为中心向四周发散,分为三个住宅区:低档区、中档区、高档区。
初步前期,由于场地面积不会太大,居住面积也相应少些,景观绿地占地面积较大,主要功能集中在社区中心的集装箱大楼内,住宅区的居民离不开中心集装箱大楼内的服务功能。集装箱大楼及周边环境俨然成为了社区的核心地段。
发展中期,经过初步的试验性建设后扩大社区范围增加居住面积,同时增加公园广场,增加更多休闲娱乐的区域,同时丰富社区的景观系统。此时公园广场在各个住
宅区内形成了中心,满足游览娱乐、休闲健身、文化宣传等功能。
饱和后期,随着集装箱社区被人熟知并了解接受,物美价廉的集装箱社区将吸引更多的人。因此社区居住面积将会再扩大,景观绿地面积减少,立体化景观被充分利用。在这个时期,住宅区仍具有集观赏游览、生活服务、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多功能的社区核心的作用。
具体设计包括交通道路、垂直绿化、屋顶花园、景观天桥、景观平台、公园广场、景观入口。
交通道路:本设计中有三条划分住宅区的主干车行道路,车辆汇流到以集装箱大楼为中心的社区核心地段,在此处向三个住宅区发散了三个停车场入口,将车辆引入地下。人流比较不可控,核心地段设计了三个方向的人行天桥将车辆与人流分开。各个住宅的道路均为直线型,在初步设计时考虑了直线曲线两种,曲线与不规则现代强的整体造型不协调。因此尝试直线道路,后期利用绿植弥补其单调的不足。集装箱大楼外也设计了具有观赏功能平台楼梯。整体的交通系统简洁流畅,有序连接各个空间。
垂直绿化:本设计方案中有很多垂直绿化设计,首先借鉴学习了垂直公园的植物墙设计,将植物墙与砖墙相结合,形成立面景观墙,给人以纵向的景观体验。其次在集装箱大楼的防火楼梯外围设计了景观花草,将花池固定在楼梯的钢板上,同时在转角处延伸出景观平台,增加更多的空间,保持集装箱外形特色的同时使景观与建筑达到和谐统一。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hxycl/hxyhj/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