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居民储蓄差异化研究
目 录
1 引言1
2 居民储蓄现状1
2.1江苏居民储蓄现状2
2.2山东居民储蓄现状3
3 江苏山东居民储蓄差异及影响因素3
3.1江苏山东居民储蓄规模差异 3
3.2江苏山东居民储蓄结构差异7
4 江苏山东居民储蓄差异计量分析10
4.1变量的选取10
4.2模型构建11
4.3实证分析11
5 基于江苏山东两省居民储蓄差异的政策建议15
5.1改善金融服务,推动消费信贷发展15
5.2大力发展社会保障事业16
5.3制定更加合理的人口政策16
结论17
致谢18
参考文献19
图1 江苏山东居民储蓄折线图 2
图2 江苏山东居民人口柱状图 4
图3江苏山东两省人均GDP与居民人均储蓄余额折线图 5
图4 江苏山东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居民人均储蓄余额增量折线图 5
图5 江苏山东人均消费与居民人均储蓄余额增量折线图 6
图6 江苏山东活期定期储蓄存款折线图 7
图7 利率折线图 8
图8 江苏省实证检验结果 14
图9 山东省实证检验结果 14
表1 全国及江苏山东两省居民储蓄余额 2
表2 江苏山东两省储蓄规模指标 3
表3 江苏山东两省人口结构 9
表4 江苏省模型数据 12
表5 山东省模型数据 13
1 引言
我国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我国的居民储蓄存款随着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的增加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1980年我国居民的储蓄存款仅为399.5亿元,到1992年突破万亿元大关,2012年,我国的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经接近40万亿元,在这三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的居民储蓄余额将近增长了1000倍。这个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我国GDP的增长速度。
在研究我国高储蓄率的问题的背景下,城乡居民储蓄差异,东西部居民储蓄差异也逐渐引起了很多学者的注意。我们开始关注在不同地理区位,不同生活习性,不懂消费心理等因素造成两个地区在居民储蓄方面形成差异的研究。很多学者研究了不同国家居民储蓄的差异或者是国内两个经济差别较大较明显两个城市之间居民储蓄的研究,暂时较少有人研究经济差别不大或者储蓄率较为接近的两个城市之间储蓄差异。
本文立足于国内高储蓄率的背景,以江苏山东这两个高储蓄率的城市为研究对象,来探讨造成两地高储蓄率因素之间的差异以及储蓄率增长速度方面差异,并针对两地出现差异的原因找出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来促进我国居民储蓄的平稳健康增长。
注:若无特殊说明,文中数据均来源于国家统计局1993-2012年的统计数据、江苏统计年鉴1993-2012年的统计数据,山东省统计年鉴1993-2012年的统计数据。
2 居民储蓄的现状
居民储蓄是社会总储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资源。居民储蓄率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储蓄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居民储蓄率=居民储蓄余额/地区生产总值(GDP)。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居民储蓄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居民储蓄年末余额迅速增长。居民储蓄是居民家庭财产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家庭经济之力、支付能力最直接的体现,是居民实际收入减去实际支出后余额的长期积累。
表1 全国及江苏山东两省居民储蓄余额 单位:亿元
全国居民储蓄余额 江苏居民储蓄余额 山东居民储蓄余额
2000 64516.1 4456.8 4466.7
2001 74000.0 5206.2 5063.8
2002 86910.7 6276.2 5803.5
2003 103617.7 7638.2 6768.4
2004 119555.4 8863.1 7721.5
2005 141051.0 10581.3 9035.1
2006 161587.3 12183.5 10358.0
2007 172534.2 13014.9 11438.1
2008 217885.4 16718.7 14382.2
2009 260771.7 20080.6 17082.8
2010 303302.5 23334.5 19648.2
2011 343635.9 25914.7 22173.3
2012 399551.0 30057.2 26343.3
2.1 江苏居民储蓄现状
图1 江苏山东居民储蓄折线图(单位:亿元)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 从图1上可看出,从2000年以来,江苏居民储蓄余额的规模不断扩大。表1显示,2000年江苏居民储蓄余额只有4456.8亿元。至2005年,这一余额首次突破10000亿元大关,达到10581.3亿元。到2012年末,居民储蓄余额已经达到3,0057.2亿元,与2000年相比,居民储蓄余额翻了6.7倍。从图1中还可以看出,江苏省在这13年里一直保持着猛烈的增长态势,特别是在2007-2012年。居民储蓄在不断增加,从一方面表明了江苏居民的生活越来越好,居民手中的可支配收入越来越多,但从另外一方面看,其实也存在着很多隐藏的问题。
2.2 山东居民储蓄现状
依旧从图1中可看出,山东近十几年的居民储蓄余额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其上升趋势与江苏省的上升趋势相似。尤其是在近几年,其上升势头非常猛烈。表1显示,2000年山东居民储蓄余额只有4,466.7亿元,其在2006年突破了亿万元,到2012年底,山东省的储蓄余额已经达到26,343.3亿元。与2000年的数据相比,该值将近翻了6倍。其虽然没有江苏省增长的快,但是其在国内相比同样增长是相当快的。
3 江苏山东居民储蓄差异及影响因素
3.1 江苏山东居民储蓄规模差异
表2 江苏山东两省储蓄规模指标 单位:元
2004 16.04% 14.08% 11781.34 8411.22
2005 19.39% 17.01% 13944.78 9769.79
2006 15.14% 14.64% 15913.66 11126.87
2007 6.82% 10.43% 16852.13 12211.06
4.1.2 消费价格指数(CPI)
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居民家庭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关系数。消费价格指数是可以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率的指标。消费价格指数对于储蓄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消费价格指数越高,相同消费水平所需支出的货币就越多,在居民货币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居民储蓄的货币就越少。在另一方面,在名义利率一定的情况下,物价水平与实际利率负相关,即消费价格指数越高,实际利率就越低。由此可见消费价格指数对居民储蓄行为的最终影响是不确定的,这需要通过实证研究来确定。
1 引言1
2 居民储蓄现状1
2.1江苏居民储蓄现状2
2.2山东居民储蓄现状3
3 江苏山东居民储蓄差异及影响因素3
3.1江苏山东居民储蓄规模差异 3
3.2江苏山东居民储蓄结构差异7
4 江苏山东居民储蓄差异计量分析10
4.1变量的选取10
4.2模型构建11
4.3实证分析11
5 基于江苏山东两省居民储蓄差异的政策建议15
5.1改善金融服务,推动消费信贷发展15
5.2大力发展社会保障事业16
5.3制定更加合理的人口政策16
结论17
致谢18
参考文献19
图1 江苏山东居民储蓄折线图 2
图2 江苏山东居民人口柱状图 4
图3江苏山东两省人均GDP与居民人均储蓄余额折线图 5
图4 江苏山东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居民人均储蓄余额增量折线图 5
图5 江苏山东人均消费与居民人均储蓄余额增量折线图 6
图6 江苏山东活期定期储蓄存款折线图 7
图7 利率折线图 8
图8 江苏省实证检验结果 14
图9 山东省实证检验结果 14
表1 全国及江苏山东两省居民储蓄余额 2
表2 江苏山东两省储蓄规模指标 3
表3 江苏山东两省人口结构 9
表4 江苏省模型数据 12
表5 山东省模型数据 13
1 引言
我国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我国的居民储蓄存款随着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的增加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1980年我国居民的储蓄存款仅为399.5亿元,到1992年突破万亿元大关,2012年,我国的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经接近40万亿元,在这三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的居民储蓄余额将近增长了1000倍。这个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我国GDP的增长速度。
在研究我国高储蓄率的问题的背景下,城乡居民储蓄差异,东西部居民储蓄差异也逐渐引起了很多学者的注意。我们开始关注在不同地理区位,不同生活习性,不懂消费心理等因素造成两个地区在居民储蓄方面形成差异的研究。很多学者研究了不同国家居民储蓄的差异或者是国内两个经济差别较大较明显两个城市之间居民储蓄的研究,暂时较少有人研究经济差别不大或者储蓄率较为接近的两个城市之间储蓄差异。
本文立足于国内高储蓄率的背景,以江苏山东这两个高储蓄率的城市为研究对象,来探讨造成两地高储蓄率因素之间的差异以及储蓄率增长速度方面差异,并针对两地出现差异的原因找出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来促进我国居民储蓄的平稳健康增长。
注:若无特殊说明,文中数据均来源于国家统计局1993-2012年的统计数据、江苏统计年鉴1993-2012年的统计数据,山东省统计年鉴1993-2012年的统计数据。
2 居民储蓄的现状
居民储蓄是社会总储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资源。居民储蓄率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储蓄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居民储蓄率=居民储蓄余额/地区生产总值(GDP)。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居民储蓄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居民储蓄年末余额迅速增长。居民储蓄是居民家庭财产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家庭经济之力、支付能力最直接的体现,是居民实际收入减去实际支出后余额的长期积累。
表1 全国及江苏山东两省居民储蓄余额 单位:亿元
全国居民储蓄余额 江苏居民储蓄余额 山东居民储蓄余额
2000 64516.1 4456.8 4466.7
2001 74000.0 5206.2 5063.8
2002 86910.7 6276.2 5803.5
2003 103617.7 7638.2 6768.4
2004 119555.4 8863.1 7721.5
2005 141051.0 10581.3 9035.1
2006 161587.3 12183.5 10358.0
2007 172534.2 13014.9 11438.1
2008 217885.4 16718.7 14382.2
2009 260771.7 20080.6 17082.8
2010 303302.5 23334.5 19648.2
2011 343635.9 25914.7 22173.3
2012 399551.0 30057.2 26343.3
2.1 江苏居民储蓄现状
图1 江苏山东居民储蓄折线图(单位:亿元)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 从图1上可看出,从2000年以来,江苏居民储蓄余额的规模不断扩大。表1显示,2000年江苏居民储蓄余额只有4456.8亿元。至2005年,这一余额首次突破10000亿元大关,达到10581.3亿元。到2012年末,居民储蓄余额已经达到3,0057.2亿元,与2000年相比,居民储蓄余额翻了6.7倍。从图1中还可以看出,江苏省在这13年里一直保持着猛烈的增长态势,特别是在2007-2012年。居民储蓄在不断增加,从一方面表明了江苏居民的生活越来越好,居民手中的可支配收入越来越多,但从另外一方面看,其实也存在着很多隐藏的问题。
2.2 山东居民储蓄现状
依旧从图1中可看出,山东近十几年的居民储蓄余额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其上升趋势与江苏省的上升趋势相似。尤其是在近几年,其上升势头非常猛烈。表1显示,2000年山东居民储蓄余额只有4,466.7亿元,其在2006年突破了亿万元,到2012年底,山东省的储蓄余额已经达到26,343.3亿元。与2000年的数据相比,该值将近翻了6倍。其虽然没有江苏省增长的快,但是其在国内相比同样增长是相当快的。
3 江苏山东居民储蓄差异及影响因素
3.1 江苏山东居民储蓄规模差异
表2 江苏山东两省储蓄规模指标 单位:元
2004 16.04% 14.08% 11781.34 8411.22
2005 19.39% 17.01% 13944.78 9769.79
2006 15.14% 14.64% 15913.66 11126.87
2007 6.82% 10.43% 16852.13 12211.06
4.1.2 消费价格指数(CPI)
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居民家庭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关系数。消费价格指数是可以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率的指标。消费价格指数对于储蓄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消费价格指数越高,相同消费水平所需支出的货币就越多,在居民货币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居民储蓄的货币就越少。在另一方面,在名义利率一定的情况下,物价水平与实际利率负相关,即消费价格指数越高,实际利率就越低。由此可见消费价格指数对居民储蓄行为的最终影响是不确定的,这需要通过实证研究来确定。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6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