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破产风险研究zscore指标

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对于商业银行破产原因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理论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基于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11-2013年4年间的财务年报数据,利用SPSS20和STATA11进行数据处理,采用z-score指标,通过因子分析和多元归回分析的方式相结合,研究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现状,并归纳了相关的政策建议,旨在分析、描述我国商业银行破产风险的相关影响因素和找到提升商业银行稳定性、规避破产风险的方法。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Abstract3
Key words3
引言(或绪论)3
一、文献综述4
(一)国外学者对银行破产风险的分析4
(二)国内学者对银行破产风险的分析4
二、研究设计5
(一)研究方法5
(二)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6
(三)变量选择6
三、实证分析7
(一)实证分析 7
(二)实证分析结果与建议 10
四、研究结论 10
致谢10
参考文献10
我国商业银行破产风险研究
——基于ZScore指标
金融112 徐开颜
引言
引言
“允许商业银行破产”一直是我国政府和央行所关注的热点金融议题。商业银行与一般企业相同,都是以营利为目的,但是不同于一般的企业,商业银行是以货币资本作为经营对象,其高负债的经营特点使得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显得尤为重要。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改革,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不断复杂化,经营的风险也不断加重,巴林银行倒闭事件、日本幸福银行倒闭事件以及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众多的国外商业银行破产,不断提醒人们对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而至今,我国商业银行破产的只有98年的海南发展银行,且央行制定工行托管其债权债务。我国的相关法律以及管理行为,似乎给公众的观念是,中国的商业银行不会破产倒闭。
然而,随着我国金融市场改革的深化和自由化程度的提高,允许商业银行破产这一概念被不断提及,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似乎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示着允许商业银行破产这一想法在我国未来将会实行。因此,对于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尤其是破产风险的控制显得越发重要,需要对于商业银行的风险进行度量和实证性的数据分析。
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对于商业银行破产的研究成果,然后通过对我国16家上市的商业银行20112013年4年间财务报表面板数据的因子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从资本结构、绩效、规模、不良资产应对几个方面对于各家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进行评分和排名,描述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现状,分析各商业银行在风险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并结合具体的财务指标,分析并找出如何有效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稳定性,降低银行的破产风险的方法,以应对复杂和变化的金融环境,维持银行的正常运转,旨在为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和经营策略提供相应的参考意见与信息。
本文采用了因子分析结果排序评分,并进行多元回归的方法,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进行评估,并找出其中显著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与传统的多元回归的方式相比,因子分析方式的引入可以有效降低多重共线性对于结果的影响,避免了因多重共线性而出现的回归结果明显有悖于现实情况的现象,同时可以保留更多的财务指标。
一、文献综述
(一)国外学者对银行破产风险的分析
1.学者研究综述
(1)Peek等(2000)基于19831993年美国商业银行的财务数据,建立了Logit模型进行分析,指出在权益资产比、资本收益比和风险调整资本比三项指标中,权益资产比显著影响商业银行的破产风险。
(2)Heuvel(2009)建立了动态银行借贷模型,分析指出货币政策目标会影响资本充足率的高低,进而影响银行的借贷比例,最终影响到银行的风险水平。
(3)Koehn和Santomero(1980),以及Kim和Santomero (1988)运用资产组合方法,认为在利益动机的驱使下,银行会主动选择更高风险水平的资产组合,期望获得更大的利益,但同时必然增大银行破产的可能性。而Dothan和Williams(1980),Furlong和Keeley(1990)则认为对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会产生使银行资产有降低风险的激励。
国内学者对银行破产风险的分析
1.基于美国数据分析
(1)资本充足率、资产回报率、金融衍生产品投资占比和净贷款占比:杨海珍、荆中博等(2012),通过对20082009年美国金融危机之后,158家破产的商业银行财务数据分析,通过建立Logit模型,以实证性的计量分析方法,提出影响商业银行破产风险的资本充足率、资产回报率、金融衍生产品投资占比和净贷款占比等四大指标。提高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资本充足率是提高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关键。同时,对于我国商业银行而言,适度的发展金融衍生产品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规避和流动性缓冲能力,有利于提高稳定性。
(2)非利息收入:黄隽,章艳红等(2012)通过对20002008年间美国商业银行经营数据研究分析,重点研究非利息收入和银行规模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非利息收入虽然能提高商业银行的利润,但也给银行的经营带来了更大的风险;同时银行的风险随其规模的增加而增大。
(3)资本充足率:陈海勇等(2006)通过对《巴塞尔协议》实行前后的美国商业银行破产率的实证分析,认为资本充足率的提高能显著改善银行的经营风险
2.基于我国数据分析
(1)存贷比、最大单一客户贷款比率、拨备覆盖率:魏民(2010)基于Logit模型,构建了银行风险预警模型,以20062007年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财务数据为基础,通过实证研究分析,提出了将存贷比、最大单一客户贷款比率、拨备覆盖率等影响银行风险的财务指标。
(2)资本充足率:张娟(2011)通过实证分析指出,目前,对我国商业银行而言,资本充足率是影响商业银行风险的关键因素,提高资本充足水平能够有效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和商业银行的破产风险。
(3)资本充足率:尹煜(2012)通过实证分析指出,资本充足率对于银行风险的影响是双向的,过高或者过低的资本充足率对于银行的经营而言均会产生相应的负担。
(4)资本充足率、杠杆率、贷款拨备率和流动性覆盖率:宋琴等(2011)则通过分析我国20042008年间上市的商业银行数据,基于Zscore模型,提出了影响银行破产风险的资本充足率、杠杆率、贷款拨备率和流动性覆盖率四个方面的指标。提出了需要完善资本充足率、规范杠杆率水平、约束银行风险偏好选择、推进贷款拨备率差异化管理,改善银行资产质量和加强流动性管理、实现资产负债平衡配置几项建议。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56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