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棉纺织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附件)
摘 要新疆的棉纺织业是中国的支柱性产业,新疆棉纺织业能够推进新疆经济建设的发展,在中国棉花安全和保证中国棉纺织工业持续稳定的发展上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在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上有重要的意义。新疆作为全国最大的优质棉花生产基地,对新疆来说发展棉纺业所需要的资源非常便利,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新疆棉纺织业发展和其他产棉大省之间有很大的差距。本文主要以近10年内关于棉纺织行业的数据为基础,用文献研究法、数据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网络资料归类法进行研究,以我国新疆地区棉纺织业为研究主题,阐述棉纺织业的发展中所遇到的困难,比如人力资源问题、产业更新落后问题、新疆棉花外运困难、棉花价格波动大以及产业发展不稳定的因素,并找到相应的缓解或解决办法。目 录
1绪 论 1
1.1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
1.1.1研究目的 1
1.1.2研究意义 1
1.2国内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
1.2.1国内研究 1
1.2.2发展趋势 2
2新疆棉纺织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3
2.1新疆棉纺的发展历程 3
2.2疆棉纺织业的现状 4
3新疆棉纺织业问题分析 6
3.1新疆棉纺织业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 6
3.2生产环节“三丝”问题严重 6
3.3疆棉外运困难 7
3.4加强政策支持 7
4新疆棉纺织产业运行 8
4.1棉纺织行业产业链 8
4.2产业规模 8
4.3供求平衡情况 8
4.4运行特点 9
5 新疆棉纺织业应对措施 10
5.1启动新疆本土棉纺织业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10
5.2“三丝”问题的解决对策 10
5.3沟通协调,加大“疆棉外运”力度 11
5.4加大扶持力度,强化政策支持 11
结论 12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5
1绪 论
1.1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1.1研究目的
新疆作为全国最大的优质棉花生产基地,对新疆来说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5.2“三丝”问题的解决对策 10
5.3沟通协调,加大“疆棉外运”力度 11
5.4加大扶持力度,强化政策支持 11
结论 12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5
1绪 论
1.1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1.1研究目的
新疆作为全国最大的优质棉花生产基地,对新疆来说发展棉纺业所需要的资源非常便利,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新疆棉纺织业发展远远和其他产棉大省的身份不符。本文的目的在于正确分析新疆棉纺织业的发展现状,找出新疆棉纺织业发展中问题,并在新疆棉纺织业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做一正确的分析,总结出对策予以解决,使新疆棉纺织也能够更好、更快、更持久的发展下去。
1.1.2研究意义
本文的写作意义在于帮助新疆棉纺织业提高收入,长久稳定的发展下去,帮助新疆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和保证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大力发展现将棉纺织业有助于缩小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差距,并且能吸收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帮助国家增加就业岗位。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稳定的目的,发展新疆棉纺织业增加新疆经济收入能使新疆各民族和谐、繁荣的持续发展。
1.2国内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2.1国内研究
翟雪玲提出“全球开看,中国是棉纺织品最大的消费国,但同时也是最大的棉产品生产国,中国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的发展中,棉纺织业占有相当一部分的份额。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调节,国内的棉花市场彻底被打开,接着中国加入WTO后,由于自由贸易的促进,中国棉花及棉纺织品贸易越发的活跃起来。但是随之而来的确实新的市场变化和特点,有好的方面也有坏的方面,总结这些规律对我国棉纺织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1]”
陈诗军、颜昌文2005年,在《湖北军垦棉花生产状况发展研究》提出“指出随着棉花市场的逐步放开及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进一步深入,湖北垦区棉花生产形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植棉的面积、效益等在年度间差异较大的情况。价格的不稳定变化影响了棉农的经济收入,也给纺织企业带来了较大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应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产业升级,提高棉花产量,为垦区棉农和纺织企业增加经济收入打下基础。[2]”
马惠2008年在《关于新疆建立纺织业产业集群的探讨》中指出“新疆作为全国最大的优质棉花生产基地。新疆拥有如此好的棉花资源,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新疆棉纺织业发展远远和其他产棉大省的身份不符。生产规模小、人才匮乏、技术设备落后等因素让新疆沦落成原材料供给基地。而这些原因的存在是新疆的经济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不但容易使产业链条割裂,而且利益流失相当严重。因此建立新疆棉纺织基地势在必行,优化产业结构,加速产业升级,增加专业人才培养是新疆棉纺织业发展的必经之路。[3]”
1.2.2发展趋势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王天凯会长对未来纺织行业发展的观点,指出我们面临四个方面新常态的趋势:一是内需消费结构升级加快;二是国际竞争格局调整重构;三是生产要素比较优势改变;四是资源环境的约束不断增强。面对上述新的外部形势变化,纺织行业自身发展将主要呈现四个方面的新常态的特点:一是经济增长逐步减速换挡,但是不意味着衰退,行业调整深化和行业竞争力提升,仍将在中速水平保持发展;二是结构调整支持行业稳定发展;三是创新驱动行业的转型升级;四是资源配置优化纺织发展格局。
2新疆棉纺织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2.1新疆棉纺的发展历程
新疆地处中国西北部,种植棉花的历史悠久,由于疆域面积广阔以及独特的自然条件,使新疆成为中国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之一,新疆的棉花种植面积差不多是中国总种植面积的1/4,棉花产量也占总产量的1/3。从95年开始,新疆棉花的各项产量、人均占有量以及棉花品级和棉花出口量将近20年在全国排名第一。除了满足国内地区的需求,还向国外大量出口。
新疆棉纺工业发展是从新中国建立之初开始的。驻疆人民解放军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1951年6月1日正式开工,历时两年半于1953年底建成新疆七一棉纺织厂。当时,七一棉纺织厂拥有棉纺纱锭3.17万锭、布机1224台,是新疆第一家现代棉纺织企业。1956年建成印染色布年生产能力3500万米的七一印染厂。“二五”与三年调整时期(1958—1965年),新疆棉纺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国家的扶持下,先后建成了石河子八一棉纺织厂、石河子印染厂、奎屯棉纺织厂、湖光棉纺织厂、乌鲁木齐天山染织厂等一批棉纺织工业骨干企业。到1965年,全区共有棉纺织企业13家,棉纺纱锭20.2万锭,织布机5942台,印染生产能力7560万米。“十年动乱”期间,新疆棉纺织工业发展受到严重干扰,曾经一度出现负增长。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二十世纪90年代,自治区党委制定了“一黑一白”的优势资源转换战略,把“棉产业”(白)与“石油产业”(黑)作为支撑新疆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加以培育和扶持,新疆棉纺织工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不仅在自治区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国家纺织业的发展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由于低水平重复建设和1997年亚洲金
1绪 论 1
1.1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
1.1.1研究目的 1
1.1.2研究意义 1
1.2国内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
1.2.1国内研究 1
1.2.2发展趋势 2
2新疆棉纺织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3
2.1新疆棉纺的发展历程 3
2.2疆棉纺织业的现状 4
3新疆棉纺织业问题分析 6
3.1新疆棉纺织业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 6
3.2生产环节“三丝”问题严重 6
3.3疆棉外运困难 7
3.4加强政策支持 7
4新疆棉纺织产业运行 8
4.1棉纺织行业产业链 8
4.2产业规模 8
4.3供求平衡情况 8
4.4运行特点 9
5 新疆棉纺织业应对措施 10
5.1启动新疆本土棉纺织业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10
5.2“三丝”问题的解决对策 10
5.3沟通协调,加大“疆棉外运”力度 11
5.4加大扶持力度,强化政策支持 11
结论 12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5
1绪 论
1.1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1.1研究目的
新疆作为全国最大的优质棉花生产基地,对新疆来说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5.2“三丝”问题的解决对策 10
5.3沟通协调,加大“疆棉外运”力度 11
5.4加大扶持力度,强化政策支持 11
结论 12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5
1绪 论
1.1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1.1研究目的
新疆作为全国最大的优质棉花生产基地,对新疆来说发展棉纺业所需要的资源非常便利,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新疆棉纺织业发展远远和其他产棉大省的身份不符。本文的目的在于正确分析新疆棉纺织业的发展现状,找出新疆棉纺织业发展中问题,并在新疆棉纺织业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做一正确的分析,总结出对策予以解决,使新疆棉纺织也能够更好、更快、更持久的发展下去。
1.1.2研究意义
本文的写作意义在于帮助新疆棉纺织业提高收入,长久稳定的发展下去,帮助新疆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和保证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大力发展现将棉纺织业有助于缩小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差距,并且能吸收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帮助国家增加就业岗位。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稳定的目的,发展新疆棉纺织业增加新疆经济收入能使新疆各民族和谐、繁荣的持续发展。
1.2国内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2.1国内研究
翟雪玲提出“全球开看,中国是棉纺织品最大的消费国,但同时也是最大的棉产品生产国,中国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的发展中,棉纺织业占有相当一部分的份额。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调节,国内的棉花市场彻底被打开,接着中国加入WTO后,由于自由贸易的促进,中国棉花及棉纺织品贸易越发的活跃起来。但是随之而来的确实新的市场变化和特点,有好的方面也有坏的方面,总结这些规律对我国棉纺织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1]”
陈诗军、颜昌文2005年,在《湖北军垦棉花生产状况发展研究》提出“指出随着棉花市场的逐步放开及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进一步深入,湖北垦区棉花生产形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植棉的面积、效益等在年度间差异较大的情况。价格的不稳定变化影响了棉农的经济收入,也给纺织企业带来了较大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应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产业升级,提高棉花产量,为垦区棉农和纺织企业增加经济收入打下基础。[2]”
马惠2008年在《关于新疆建立纺织业产业集群的探讨》中指出“新疆作为全国最大的优质棉花生产基地。新疆拥有如此好的棉花资源,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新疆棉纺织业发展远远和其他产棉大省的身份不符。生产规模小、人才匮乏、技术设备落后等因素让新疆沦落成原材料供给基地。而这些原因的存在是新疆的经济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不但容易使产业链条割裂,而且利益流失相当严重。因此建立新疆棉纺织基地势在必行,优化产业结构,加速产业升级,增加专业人才培养是新疆棉纺织业发展的必经之路。[3]”
1.2.2发展趋势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王天凯会长对未来纺织行业发展的观点,指出我们面临四个方面新常态的趋势:一是内需消费结构升级加快;二是国际竞争格局调整重构;三是生产要素比较优势改变;四是资源环境的约束不断增强。面对上述新的外部形势变化,纺织行业自身发展将主要呈现四个方面的新常态的特点:一是经济增长逐步减速换挡,但是不意味着衰退,行业调整深化和行业竞争力提升,仍将在中速水平保持发展;二是结构调整支持行业稳定发展;三是创新驱动行业的转型升级;四是资源配置优化纺织发展格局。
2新疆棉纺织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2.1新疆棉纺的发展历程
新疆地处中国西北部,种植棉花的历史悠久,由于疆域面积广阔以及独特的自然条件,使新疆成为中国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之一,新疆的棉花种植面积差不多是中国总种植面积的1/4,棉花产量也占总产量的1/3。从95年开始,新疆棉花的各项产量、人均占有量以及棉花品级和棉花出口量将近20年在全国排名第一。除了满足国内地区的需求,还向国外大量出口。
新疆棉纺工业发展是从新中国建立之初开始的。驻疆人民解放军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1951年6月1日正式开工,历时两年半于1953年底建成新疆七一棉纺织厂。当时,七一棉纺织厂拥有棉纺纱锭3.17万锭、布机1224台,是新疆第一家现代棉纺织企业。1956年建成印染色布年生产能力3500万米的七一印染厂。“二五”与三年调整时期(1958—1965年),新疆棉纺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国家的扶持下,先后建成了石河子八一棉纺织厂、石河子印染厂、奎屯棉纺织厂、湖光棉纺织厂、乌鲁木齐天山染织厂等一批棉纺织工业骨干企业。到1965年,全区共有棉纺织企业13家,棉纺纱锭20.2万锭,织布机5942台,印染生产能力7560万米。“十年动乱”期间,新疆棉纺织工业发展受到严重干扰,曾经一度出现负增长。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二十世纪90年代,自治区党委制定了“一黑一白”的优势资源转换战略,把“棉产业”(白)与“石油产业”(黑)作为支撑新疆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加以培育和扶持,新疆棉纺织工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不仅在自治区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国家纺织业的发展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由于低水平重复建设和1997年亚洲金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