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特征是否与味觉敏感度有相关性
摘要
每种食物的色、香、味、形均有其各自的特点,这些特点可以通过人的不同外周感受器官来充分感受,食物的味觉、视觉、嗅觉信息由不同的器官通过外周传入神经到达大脑中枢,在特定部位相互作用,融合,使人们充分感知到食物的各种感官信息综合味道。因此人体味觉感受不仅受食物本身味道的影响,其它感官信息如视觉、触觉、听觉等,包括精神压力状态等也对味觉感受产生影响。而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性格特征,本论文主要研究不同性格特征人的在接受一系列不同感官信息刺激的同时(如画面信息),品尝一系列浓度的甜味溶液,观察被试者的
描述分析比较市场上主要品牌的茶饮料感官特性
摘 要
我们用市售的五种常见品牌茶饮料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田哲明同学建立的感官描述词汇,筛选并培训感官实验人员,通过收集感官强度评分数据,采用定量描述分析法进行分析,并作出雷达图。最终得出结论:在色泽、挂壁度、香精味方面不易区分,而在清香、茶香、甜味方面特别明显。
杏鲍菇枝条菌种的筛选及制作
摘 要
本次实验目的是研究不同枝条菌种对(筷子、一次性筷子、宽木条、窄木条)杏鲍菇袋栽培时间的影响。实验的研究对象为菌丝吃料深度、菌丝生长速度。经过实验,最终得出一次性筷子是最适合做杏鲍菇袋栽培的枝条菌种。同样的培养条件下杏鲍菇菌包生长时间平均缩短11天。
杏鲍菇还原型液体菌种制备与工艺优化
摘要
本文通过液体深层发酵技术制备杏鲍菇菌丝体,分别经过冷冻和常温真空两种不同保藏条件处理后液化还原,研究获得的液体菌种活力。实验对摇瓶发酵培养的杏鲍菇液体菌菌丝体进行过滤达到固液分离,将固体菌丝体分别置于4℃冷藏保藏和常温真空保藏;分别取不同保藏期的菌丝体,研磨打碎后,利用0.9%生理盐水进行液化还原,将得到液体菌种分别进行摇瓶发酵或接种PDA平板培养,分别以发酵菌丝球的密度、直径和生长速度为指标,以未经处理的杏鲍菇菌种为对照,观测液体菌种的生长活力。实验结果表明,在4℃下冷藏保藏4d的液
杏鲍菇还原型液体菌种应用技术研究
摘要
本文以杏鲍菇液体菌种接种到菌包里的菌丝生长速度为观测指标,分别研究了菌种稀释倍数和接种量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筛选出经济适用符合工厂化生产的液体菌种。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菌种的打碎时间;并通过菌丝的萌发、生长速度确定菌种的稀释倍数。结果表明,菌种打碎时间2min为最佳,菌种的稀释倍数为500倍,接种量20ml时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且节约成本。
枯草芽孢杆菌发酵鱼粉生产活性肽的研究
摘 要
利用枯草芽孢杆菌发酵鱼粉,以蛋白质水解度和菌落总数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枯草芽孢杆菌发酵鱼粉生产活性肽的最佳发酵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的优化条件是固态基质的初始水分含量为65%,接种量为4%,发酵温度为37℃,发酵时间为72h。在这种情况下,水解度达到22.29%。本实验为提高鱼粉的生物利用度,开发一种新型生物饲料打下基础。
植物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联合发酵鱼粉工艺条件研究
摘 要
利用植物乳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对固态发酵鱼粉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以蛋白质水解度和菌落总数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对影响植物乳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联合发酵鱼粉的因素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固态基质的初始含水量为65%,接种量为6%,两菌接种比例为1:1,发酵温度为37℃时鱼粉蛋白水解度较高;当枯草芽孢杆菌发酵24h后,再接入植物乳杆菌可以有效地提高鱼粉蛋白水解度,并延长原料的保质期。在上述条件下,鱼粉蛋白质水解度和菌落总数分别达到24.86%、7.3×108cfu/g。本实验为提高低值海
橡栗蛋白提取及流变性质研究
摘 要
本实验以橡栗为原料,采用传统的碱溶酸沉法提取橡栗蛋白,利用紫外、荧光及流变等方法对橡栗蛋白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分析。紫外吸收光谱表明橡栗蛋白在218nm和280nm附近有两个明显的吸收峰。荧光光谱说明pH环境可影响橡栗蛋白质构象。综合橡栗蛋白提取得率,证明pH7.0为最佳提取条件。粘度分析显示橡栗蛋白溶液表现出假塑性流体的特征,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橡栗蛋白溶液的粘度迅速下降;频率及温度扫描表明钙离子浓度的增加可促进橡栗蛋白凝胶的形成。
正红菇多糖提取研究
摘 要
正红菇是闽西北的重要红菇种类之一, 是一种非常有名的食用菌。长期以来被用于一种名贵的药用真菌, 具有很好的营养和保健作用。目前,针对红菇多糖的提取研究还较少,因此本研究用热浸提法对红菇多糖的提取及初步纯化进行了研究,为正红菇的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
本课题以红菇为实验材料,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红菇中的多糖,从而利用正交实验方法来得出提取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为90℃、浸提时间5h、料液比1:40、乙醇醇沉体积为1:3,在最佳条件下,正红菇多糖提取率为3.164%
正红菇多糖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摘要
以福建正红菇为原料,利用酶法提取正红菇多糖,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酶质量分数、酶处理温度、酶处理时间及酶液pH值等四个因素对正红菇粗多糖的率的影响。得到一组最佳条件后,使用响应面软件对结果进行进一步分析,得到最优反应条件。结果显示,正红菇粗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酶质量分数35.94%、酶处理温度54.17℃、酶处理时间2.48h酶液pH值6.82,粗多糖得率为6.23%。用活性炭对粗多糖进行脱色处理,用Sevag法对粗多糖除蛋白处理,将获取的正红菇多糖的进行抗氧化活性测定。实验证明,在0.1
汾酒曲中霉菌的分离及其糖化性能的研究
摘 要
本实验以汾酒曲为样品,从中分离得到了四个霉菌菌株(M1,M2,M3,M4)。通过淀粉水解试验,发现四个菌株中M3的糖化能力最强。
单因素实验表明,接种量、装液量、初始pH及摇瓶转速中,初始PH对M3产酶影响最大,摇瓶转速影响不显著。当接种量和装液量分别为1 mL 和100mL、初始pH为6.5、摇瓶转速为175rpm时,M3产酶活力最强,分别为12.61U/mL、19.54U/mL、11.59U/mL和13.48U/mL。
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做了正交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