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模式适用性研究专业(附件)【字数:12320】

虽然投资性房地产有公允价值计量和成本计量两种模式,但在实务中,还是有很多企业选择以历史成本为主要后续计量方式。本文在回顾了投资性房地产以及公允价值有关理论的前提下,比较了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和成本模式的优缺点;接着辅以案例剖析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理论和实务中的适用性;由此发现其公允价值计量在理论和实务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分别从理论和实务角度提出完善措施。关键词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历史成本;适用性
目录
0引言 1
1相关理论概述 1
1.1投资性房地产定义 1
1.2公允价值的概念 1
1.3我国投资性房地产会计准则制定背景 2
1.4成本模式与公允价值模式的优缺点 2
2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理论中的适用性研究 4
2.1理论上的适用性 4
2.1.1国际视角 4
2.1.2国内视角 4
2.2公允价值计量理论上的适用性分析 5
2.2.1相关准则体系不够完善 5
2.2.2准则中的硬性规定 5
3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实务中的适用性研究 5
3.1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经济后果分析 5
3.2实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3.2.1企业应用公允价值模式后操作难度大 12
3.2.2信息的不明确性 12
3.2.3公允价值计量成本高 13
3.2.4没有专业的会计评估人才 13
4完善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建议 14
4.1理论层面 14
4.1.1完善准则体系,鼓励企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14
4.1.2准许后续计量模式的变更 14
4.2实务层面 14
4.2.1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和职业道德 14
4.2.2降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成本 15
4.2.3建立并完善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 15
结论 16
致谢 17
参考文献 18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模式适用性研究
0引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由于投资性房地产具有保值增值以及扩大投资面临的风险等特征,历史成本计量模式无法达到投资性房地产的要求,所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应运而生。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属于动态化计量方式,其体现了资产以及负债具有的现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会计相关信息的精确度。所以,会计行业对此必须更加重视。在一定条件下,投资性房地产准则准许运用公允价值来进行计量。然而,因为一些条件的制约,投资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计量真实应用情况较差。在此过程中,我国以及西方国家对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所具备的适用性并未深入考量。虽然它也涉及公允价值计量模型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分析,但大多数是单一案例研究,很少将公允价值计量所具备的实际适用性加以剖析。本文基于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理论的运用以及实务运用入手,剖析投资性房地产目前在理论和实务中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问题,希望提出行之有效的改善举措,进而构建以及健全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协助众多的公司发现问题,并找出办法解决问题,同时也有利于信息使用者对财务报表做出有效判断以帮助其决策。
1相关理论概述
1.1投资性房地产定义
投资性房地产表示为了获得租金或者资金增值,或者这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投资性房地产需要单独予以计算以及销售,其内容包含已经租赁的土地使用权、拥有而且计划增值之后转出的土地使用权以及已经租赁的建筑物[1]。
1.2公允价值的概念
公允价值是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2]。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资产与负债依据资产成交数额或者了解市场状况的各方清偿的债务金额计量。
我国现行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运用是非常慎重的[3]21。公司采取公允价值模式来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计量,必须具有两大基础条件:第一,公司拥有的投资性房地产存在非常活跃的交易市场;第二,相同类型的房地产项目相关市场价格信息能够被获取[3]9。
公允价值是具备动态性特征的计量,极易受到时间以及空间改变的影响,并且变化非常显著[4]。在不同时间段之内来开展相同的交易活动,交易两方的人员获得的公允价值有所差别;在有所差别的交易地点开展相同的交易活动,交易两方获得的公允价值也有可能不同。和历史信息对比,公允价值面对的是如今以及将来;其对于运用财务信息的人员进行预估以及决策益处颇多,能够提升会计信息的精确性。另外,依据国际会计领域的相关探究得知,伴随估价以及现值技术的快速发展,公允价值可以通过很多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里获得精确的市场价格,进而体现了和会计信息相关的“真实和公允”原则[5]。
1.3我国投资性房地产会计准则制定背景
2007年,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被加入到了我国财政部门对外公布的投资性房地产标准之内,旨在迎合中国投资性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状况,而且和国际会计准则密切融合。伴随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发明显,再加上会计呈现出国际化特征,我国财务部于2014年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用来引导公司公允价值计量方式的有效运用,进而提升会计信息品质,达到各部门对于信息的要求。但是,我国公允价值的发展过程也是曲折的,归纳总结如下:启用公允价值阶段(1998年~2001年);回避公允价值阶段(2001年~2006年);重新引入公允价值阶段(2006年~2010年);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阶段(2011年至今)。这也就表明,正确使用公允价值一方面体现了标准编制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其运用相对来说非常复杂,离不开平稳有序的市场环境、健全的标准体系,优秀的会计人才和有效的监督。
1.4成本模式与公允价值模式的优缺点
长期以来,我国的财务会计都是以历史成本为主要计量属性。但因为历史成本体现的公司早期的财务信息和面对将来的各项决策所需信息关联度非常低,无法满足我国市场未来发展的需求。为有效提升财务报表信息品质,更快的和国际接轨,国内推行的会计准则许可公司在达到标准时,运用公允价值对投资性房地产项目进行计量。公允价值表示公司于计量日参考市场对于资产的价格预测。一方面能够体现市场在价格方面的变动,另一方面可以更好的面对将来价格,精确的展现公司投资性房地产的实际状况,提升公司财务报表的精确度。如下表1,表2,我们将成本模式与公允价值模式的优缺点进行分析: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119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