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差异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附件)
摘 要在对海外企业进行直接投资时,企业与东道国的文化差异不可避免的会对对外直接投资造成影响。本文分析文化差异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同时分析东道国GDP、人均国民总收入GNI、两国之间地理距离和双边贸易额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文化距离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有一定的阻碍作用,但当国家性政策因素出现时,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弱文化差异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阻碍作用,最终影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偏好。
目 录
一、 引言 1
二、 相关概念和文献综述 2
(一) 相关概念 2
(二) 文献综述 2
三、 描述性统计 4
(一) 洲际地区 4
(二) 国家地区 5
(三)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6
四、计量模型建立与实证分析 9
(一) 引力模型 9
(二) 变量解释与数据来源 9
(三) 计量结果分析 10
五、结论与建议 13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一、引 言
随着中国走出去步伐的迈进和与世界各国经济的往来愈发的密切,各国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尤其是“一带一路”的推进扩大和深化了中国对外开放的需要,中国政府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推动,促进了国际产能合作的平稳发展,“走出去”的战略体系也在不断地成熟与完善,中国企业正在以更加主动和不可或缺的姿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庞大队伍中。宏观来看,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已经有连续10年实现持续增长,特别是在2013年后中国的企业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号召,与各国的经济往来建设呈“梯队式”发展,民营企业为“一带一路”注入新活力,国企与东道国优势互补,各自为对方作经济支持,现在的中国企业正处于对外投资的黄金期。
1978年中共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上邓小平同志倡导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政策,开始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改革开放让中国的经济得到了充分迅速的发展,中国经济在国家提出的各大政策下逐步创造出经济迅速增长的新高度。1995年中国申请加入WTO,1996年中国工作组第一次参加世贸组织的日内瓦会议,1999年朱镕基总理进行美国访问签署《中美农业合作协议》,200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年中国结束与73个世贸组织成员的谈判,同年12月正式进入WTO。中国一路走来,赢得了更多参与国际间贸易和竞争的机会,但走出去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
根深蒂固的价值观、各国的文化理念、人文情怀以及当地的各种社会组织都会对人们的概念和交流有一定的影响。中亚地区的一些国家实行的严格的签证和居留制度使我国公民难以在当地取得劳动就业许可和居留许,影响企业正常经营;缅甸的罢工工人因劳资纠纷问题冲进中资工厂进行武力反抗,洗劫员工财物,毁坏工厂设备;企业的高管层面在海外遭遇恐怖袭击,非洲喀麦隆等地也频繁发生中企员工遇袭事件;中国“资源掠夺论”的言论是使中国农业很难“走出去”,某些国家甚至出台对中国不利的政策。这些都是由于各个国家之间历史人文方面的经历不同,国家文化各有千秋,进行海外投资前应做好对外投资之前的调查与学习工作,投资海外企业之钱做好利益风险评估,关注东道国的政策优势和安全指数,选择已经与中国签订投资保护协议的东国家进行投资。
本文选取了2012年度至2016年度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数据,分析中国对各个洲际直接投资的流量和存量的分布和增减情况,以及通过分析中国对世界各个国家(地区)直接投资流量与存量,结合当今中国与各国家(地区)建交与合作分析文化差异与交流对我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运用引力模型,采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为因变量,霍夫斯坦特的文化维度指数测算文化距离(CD)作为自变量构建模型,从而研究文化差异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
二、相关概念和文献综述
相关概念
1.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最早是由霍夫斯坦特提出的,指的是由于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异同,生活在各地的人们之间的异同,从而产生的文化的差异。霍夫斯坦特(Hofstede,从事人类学和国际管理,曾主管IBM欧洲分公司人事工作。曾任教于欧洲多所大学,曾担任香港大学荣誉教授,文化大师,社会人文学博士。)霍夫斯坦特通过数据的实际调查得出文化差异可以用五个指标来描述和衡量,这五个指标分别为:不确定性避免、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权力距离、男性度与女性度、长期取向与短期取向、放任与约束。霍夫斯坦特的研究中认为,文化并不是单独一个人的个体特征,而是在同一个地区生活的人经历了相同或相似的教育和生活后从而拥有了相同的文化认同。这是一种在同样的环境中生活的人所共有的心理程序,所以在不同环境下生活的人们会因为不同的工作、生活、饮食和娱乐而有不同的文化,也就是拥有不同的心理程序。每个国家、地区,乃至区域、群体,都拥有不同的心理程序。
2.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
对外直接投资(OFDI)指的是一个国家的投资者通过输出现金、实物、资本、技术、设备、管理技能、人才等,收购、兼并国外的企业或在海外创建自己的企业的方式来取得国外企业经营管理上的有效控制权,并参与起生产、经营或管理来获得持续长远的利益的经济活动。对外直接投资市一种跨国经营方式形成国际间资本转移。
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是是企业走出去的第一步,是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需要面临的首要决策,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东道国投资的利润多少与成败。
(二)文献综述
许多国内外学者从人口、科技水平、政治制度等非经济方面原因和工资水平、经济规模等经济方面原因着手分析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因素。其中关于文化差异作用和影响的研究也比较多,且文章的角度和研究实证方法各不相同。
1.国外研究
国外学者研究文化差异与对外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开始比中国稍早。Yoshino(1976)对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进行分析,结论表明文化差异越小,也就是文化的相似性对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有非常大的影响。Dunning(1980)将东道国的区位优势作为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因素,以此为前提研究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通过研究得出东道国的语言文化和生活习惯等产生的心里距离也会对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产生重要影响。Lilach Nachum,Srilata Zaheer和Shulamith Gross(2008)主要研究的是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问题,研究东道国的自身优势对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美国更加倾向于与资源、知识、人文都与自身相似的国家进行贸易往来,美国的企业更乐意与拥有相似经历和拥有较高开放程度市场的国家进行合作,并且得出了与东道国的地理距离也会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的结论。
目 录
一、 引言 1
二、 相关概念和文献综述 2
(一) 相关概念 2
(二) 文献综述 2
三、 描述性统计 4
(一) 洲际地区 4
(二) 国家地区 5
(三)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6
四、计量模型建立与实证分析 9
(一) 引力模型 9
(二) 变量解释与数据来源 9
(三) 计量结果分析 10
五、结论与建议 13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一、引 言
随着中国走出去步伐的迈进和与世界各国经济的往来愈发的密切,各国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尤其是“一带一路”的推进扩大和深化了中国对外开放的需要,中国政府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推动,促进了国际产能合作的平稳发展,“走出去”的战略体系也在不断地成熟与完善,中国企业正在以更加主动和不可或缺的姿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庞大队伍中。宏观来看,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已经有连续10年实现持续增长,特别是在2013年后中国的企业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号召,与各国的经济往来建设呈“梯队式”发展,民营企业为“一带一路”注入新活力,国企与东道国优势互补,各自为对方作经济支持,现在的中国企业正处于对外投资的黄金期。
1978年中共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上邓小平同志倡导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政策,开始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改革开放让中国的经济得到了充分迅速的发展,中国经济在国家提出的各大政策下逐步创造出经济迅速增长的新高度。1995年中国申请加入WTO,1996年中国工作组第一次参加世贸组织的日内瓦会议,1999年朱镕基总理进行美国访问签署《中美农业合作协议》,200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年中国结束与73个世贸组织成员的谈判,同年12月正式进入WTO。中国一路走来,赢得了更多参与国际间贸易和竞争的机会,但走出去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
根深蒂固的价值观、各国的文化理念、人文情怀以及当地的各种社会组织都会对人们的概念和交流有一定的影响。中亚地区的一些国家实行的严格的签证和居留制度使我国公民难以在当地取得劳动就业许可和居留许,影响企业正常经营;缅甸的罢工工人因劳资纠纷问题冲进中资工厂进行武力反抗,洗劫员工财物,毁坏工厂设备;企业的高管层面在海外遭遇恐怖袭击,非洲喀麦隆等地也频繁发生中企员工遇袭事件;中国“资源掠夺论”的言论是使中国农业很难“走出去”,某些国家甚至出台对中国不利的政策。这些都是由于各个国家之间历史人文方面的经历不同,国家文化各有千秋,进行海外投资前应做好对外投资之前的调查与学习工作,投资海外企业之钱做好利益风险评估,关注东道国的政策优势和安全指数,选择已经与中国签订投资保护协议的东国家进行投资。
本文选取了2012年度至2016年度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数据,分析中国对各个洲际直接投资的流量和存量的分布和增减情况,以及通过分析中国对世界各个国家(地区)直接投资流量与存量,结合当今中国与各国家(地区)建交与合作分析文化差异与交流对我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运用引力模型,采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为因变量,霍夫斯坦特的文化维度指数测算文化距离(CD)作为自变量构建模型,从而研究文化差异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
二、相关概念和文献综述
相关概念
1.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最早是由霍夫斯坦特提出的,指的是由于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异同,生活在各地的人们之间的异同,从而产生的文化的差异。霍夫斯坦特(Hofstede,从事人类学和国际管理,曾主管IBM欧洲分公司人事工作。曾任教于欧洲多所大学,曾担任香港大学荣誉教授,文化大师,社会人文学博士。)霍夫斯坦特通过数据的实际调查得出文化差异可以用五个指标来描述和衡量,这五个指标分别为:不确定性避免、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权力距离、男性度与女性度、长期取向与短期取向、放任与约束。霍夫斯坦特的研究中认为,文化并不是单独一个人的个体特征,而是在同一个地区生活的人经历了相同或相似的教育和生活后从而拥有了相同的文化认同。这是一种在同样的环境中生活的人所共有的心理程序,所以在不同环境下生活的人们会因为不同的工作、生活、饮食和娱乐而有不同的文化,也就是拥有不同的心理程序。每个国家、地区,乃至区域、群体,都拥有不同的心理程序。
2.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
对外直接投资(OFDI)指的是一个国家的投资者通过输出现金、实物、资本、技术、设备、管理技能、人才等,收购、兼并国外的企业或在海外创建自己的企业的方式来取得国外企业经营管理上的有效控制权,并参与起生产、经营或管理来获得持续长远的利益的经济活动。对外直接投资市一种跨国经营方式形成国际间资本转移。
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是是企业走出去的第一步,是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需要面临的首要决策,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东道国投资的利润多少与成败。
(二)文献综述
许多国内外学者从人口、科技水平、政治制度等非经济方面原因和工资水平、经济规模等经济方面原因着手分析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因素。其中关于文化差异作用和影响的研究也比较多,且文章的角度和研究实证方法各不相同。
1.国外研究
国外学者研究文化差异与对外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开始比中国稍早。Yoshino(1976)对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进行分析,结论表明文化差异越小,也就是文化的相似性对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有非常大的影响。Dunning(1980)将东道国的区位优势作为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因素,以此为前提研究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通过研究得出东道国的语言文化和生活习惯等产生的心里距离也会对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产生重要影响。Lilach Nachum,Srilata Zaheer和Shulamith Gross(2008)主要研究的是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问题,研究东道国的自身优势对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美国更加倾向于与资源、知识、人文都与自身相似的国家进行贸易往来,美国的企业更乐意与拥有相似经历和拥有较高开放程度市场的国家进行合作,并且得出了与东道国的地理距离也会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的结论。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4742.html